三.秦赵长平之战

来源: 李毅 2012-03-14 09:06:0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31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李毅 ] 在 2012-03-14 18:06:4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精神国力与中国百年国耻的原因李毅2012-03-14 09:04:20

 

三.秦赵长平之战

 

     如前所述,一种观点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必然失败,而本书认为中国完全可能打赢,比甲午战争、比九一八都容易打赢。中国立国五千年,抗美援朝、解放战争、明清之战、宋元之战、汉匈之战、秦统一之战,都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战争,都是尸积成山,血流成河。这里再说远一点,以秦赵长平之战为例。长平,就在今日山西上党。下文引自《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闲,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闲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闲,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1]

 

秦国当时只有五、六百万人口,“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等于就是全民皆兵了,也就是现代军事学所说的总体战。秦军大胜,此役共歼灭赵军45万人,秦军自己也伤亡过半。[2]  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多次临战溃败或不战自溃,战斗中的伤亡都不大。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更是不战而降,拱手让出东北三千里江山。这绝非中国社会的常态,这绝非历史的必然。从长平之战的秦军到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才代表中国社会的常态。如果有一丝一毫长平之战的总体战精神,中国就能够打赢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

 



[1]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2,第七册,第2331-2335页。

[2] 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通史》第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第275 页。

所有跟帖: 

回复:那时还没有铁锹,坑杀四十万可是个巨大工程 -李毅- 给 李毅 发送悄悄话 李毅 的博客首页 (101 bytes) () 03/15/2012 postreply 08:26:5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