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德坦克战看武器、指挥艺术和爱国主义精神

来源: 千秋功罪 2011-03-25 13:09: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34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千秋功罪 ] 在 2011-03-25 13:13:3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苏德战争(俄语为:Великая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Войн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对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开始到1945年5月苏联攻占德国首都柏林为止。苏德战争,对苏联来说是一起严重的灾难,2700多万人死亡。同时,对于第三帝国而言,也是一场灾难,苏联人的反攻加快了第三帝国覆灭的速度,第三帝国重蹈了拿破仑的覆辙。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的6个月内,苏军全线溃败,一退千里,被俘人数以百万计,装备损失无数,德军逼到莫斯科城下。兵力和装备总数占优势的苏军如此惨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苏军的战争准备不充分,德军达到了战略和战术突然性


  战前,苏联对于德国的进攻准备很不充分的。虽然认为苏德之战不可避免,但还在一相情愿地幻想尽量推迟战争爆发时间。苏最高统帅斯大林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上判断错误,坚持认为只要希特勒不被激怒,1942年以前德国不会进攻苏联。他对于各方1941年6月德国将进攻苏联的警告置若罔闻,特别对西方的警告还视为故意挑拨苏德关系,促使苏联备战,好让德国有借口进攻苏联。对德国人频繁的侦察、挑衅活动不仅不还击还严格禁止媒体报道,生怕给德国人以口实。全国上上下下麻痹大意,在战前还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德国大量出口粮食、煤炭和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正是斯大林的判断失误使苏军虽有物质上的准备,却没有精神上的准备。战争的突然爆发使许多官兵茫然无措,上至方面军司令部,下至各级部队都陷入了混乱之中。这从下面的一则电报可略见一斑——苏军下级向上级询问:“德国人向我们开火了,怎么办?”上级只是回答:“为什么不用密码”……就是斯大林自己对德国的进攻也十分震惊。据朱可夫回忆录记载,当他把德军进攻的消息报告给斯大林时,这位领袖陷入了巨大的震惊之中,久久不能回答。之后,方才用沙哑的声音召集朱可夫、铁木辛哥和全体政治局委员到他的办公室开会,并指示与德驻苏大使舒伦堡取得联系。此时他还心存某种幻想,希望这仅仅是德国人新的挑衅行为,但不久舒伦堡就带着宣战文书来了。


  精神上的无备加上德军的迅猛进攻导致了苏军的溃败。原先较为充分的物质准备也转瞬间灰飞烟灭,有些反倒成了资敌的物资。如德第二装甲集群夺取了苏军的3个大型燃料库,古德里安靠这些燃料喂饱了他的装甲部队,使他们的进攻速度大大超过了原先估计。德第一装甲集群第16装甲师在乌克兰夺取了苏军的一个储藏库,里面有100万个鸡蛋,这些鸡蛋足足让这个师的官兵消受了几个星期。


由此可见,苏军对德国的进攻准备是不充分的,至少在精神上是这样,德军的突然袭击不仅达到了战略突然性,也达到了战术突然性。


二、德军在兵力上形成了对苏军的局部优势,主要装备质量优于苏军


  就全国总兵力和兵器总数相比,苏军不仅在人数上超过德军,在主要兵器数量上也超过了德军。但是苏军防守边境的只有220多万人,而德军出动了330万人,德军对苏军形成了兵力优势。


  就兵器方面来说,苏军轻武器和火炮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德军相差不多。苏军防守西部的四个方面军拥有坦克8878辆,德军拥有坦克3350辆。从坦克数量上看苏军占优势,但德军还装备了大量的自行式突击炮,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坦克数量的不足。苏军大量装备的是T-26轻型坦克,这种坦克装甲薄、火力弱、通讯手段十分落后,根本不是德国广泛装备的Ⅲ号或Ⅳ号坦克的对手。苏军拥有1000多辆性能十分优异的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但由于在战争中没能集中使用,加上坦克部队通讯手段十分落后,指挥水平低下,使这两种坦克往往被训练有素的德军用坦克和反坦克炮击毁。除了在局部地区迟滞了德军进攻并给德军造成了一定心理威慑外,这两种坦克在战争初期没起多大作用。


  空中兵器方面,苏军防守西部的四个方面军拥有飞机6213架,但只有5474架可投入使用,其它的或是在维修,或是没有配备飞行员。德军拥有飞机2770架。从数量上看还是苏军占优,但开战第一天苏军就损失了1800架飞机,使飞机数量比变为3674:2692(德军当天损失78架)。在其后的战斗中这个比例进一步缩小,苏军的数量优势已不是那么的明显。


  就飞机质量来看,苏军装备的大部分战斗机为伊-15和伊-16型。这两款战机在战争爆发时已经过时。苏军还装备有拉-3、雅克-l、米格-1等新型战斗机。但是拉-3型战斗机操纵十分困难。雅克-1型战斗机在战争爆发时才批量生产,装备数量稀少。米格-1型战斗机虽然是一款优秀的中高空截击机,但低空格斗性能拙劣,而德军的飞机不少是低空方式侵入苏联领空,这使米格-1的拦截效果不佳。还需指出的是这几种新型战机不少都毁于德军头几天的空袭,升空战斗的数量不多,没有给德军造成多少损失。德军此时装备的战斗机主要为Me 109和Fw 190,这两款战机是公认的二战优秀战机,在性能上全面超越了伊-15和伊-16,并略优于苏军的三款新型战斗机。


  轰炸机方面苏军大量装备是SB和DB系统轰炸机,这些飞机外型古老,速度缓慢,缺乏自卫火力,普遍没有无线电,作战时只能首尾相连,排着纵队飞行。结果成了德军战机和高炮的靶子,一架架地被击落,光是德军51战斗机大队在6月30日一天中就击落了114架苏军轰炸机,连德国空军元帅凯瑟林都惊呼:“击落苏军轰炸机的战斗简直就是在屠杀婴儿。”相比之下,德军此时装备了大量的JU-88A轰炸机和JU-87俯冲轰炸机,它们在性能上远胜过苏军轰炸机。更为重要的是德军许多飞行员都参加了入侵北欧、西欧和巴尔干的战役,经验丰富、技术娴熟,这些也是苏军所不具备的。


  综上所述,苏军在局部兵力上处于劣势,兵器数量虽多但其质量远逊德军,加上德军是突然袭击,苏军数量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使兵器整体实力处于劣势。由此可见,苏军在兵力和兵器方面与德军相比都处于劣势。


三、苏军指挥员素质低下、缺乏经验,部队战斗力不高


  战前,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处决了包括90%的将官,80%的校官在内的35000名军官。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级别低且年轻的军官,造成苏军从军到营的指挥宫素质低下、缺乏经验,部队战斗力不高。这在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中暴露无疑:多达100万的苏军去进攻只有20万人的芬军,却因指挥拙劣,被芬军全线击退。虽然苏联最后取胜,但却付出了伤亡27万人的代价,而芬兰只损失了3万人。苏军对于实力远逊于自己的芬军尚且如此,对于远比芬军强大的德军就更逊一筹。


  在突围作战中,苏军虽有不少坦克却不在一线使用,而是让步兵手挽手端着刺刀向德军阵地冲击,或是让卡车满载着士兵向德军冲击。结果成了德军坦克、火炮、机枪的活靶子。而苏军坦克在步兵之后才缓慢地发起进攻,丧失了步兵掩护的坦克遭到了德军坦克、反坦克炮和步兵反坦克小组的三重打击,损毁殆尽。一名德军军官在一场反突围战斗后写到:“我率领的炮兵连在战斗中击毁敌坦克一辆,火炮16门,卡车110辆,其它连队战果不计其数。整个战场尸横遍野,到处是俄国人的尸体和卡车、火炮、坦克残骸。在一些卡车里,整排整排的俄国人坐在车板上被烧成灰烬。司机们仍坐在驾驶盘旁,被烧黑成木炭;到处散发着尸体被烧焦的可怕气味,一种恶臭甚至压过了轮胎橡胶燃烧的刺鼻气味。”从德军拍摄的众多的苏军战俘照片中也可以看出黑压压的人群中不少是军官,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苏军军官的素质低下,指挥无方。


四、苏军在对德军坦克集群闪电进攻束手无策,直接导致大溃败


  自从闪击战理论间世以来+坦克的高速突破成了德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德军神速般的进攻完全是靠其坦克的高速推进实现的。无论是波兰、法国还是苏德战争初期的苏联军队,在战争中都是被德军坦克击溃,然后被后续拥上来的大量德军步兵包围歼灭。因此反坦克的成败成了对抗德军进攻的关键:苏军的大溃败正是由于反坦克作战无方直接导致的。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及基辅的战败都是很好的例子,而战争后期的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战役都因苏军掌握了打击德国坦克的方法,挫败了德装甲部队才守住了防线。从另一方面来说,德军在战争后期由于对付苏军庞大的坦克集团进攻无方,导致了在库尔斯克、匈牙利和柏林战役的失败,这与苏军战争初期的失败是很相似的。这都很好地说明了打坦克无方是苏军大溃败的直接原因。

  在苏德战争之前,两国曾经有过20年的“蜜月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成立,使得西方国家产生了恐惧,苏联被《凡尔赛条约》后所成立的国际联盟无情的拒之门外。同时,《凡尔赛条约》还对德国实施苛刻的惩罚。这一对“国际弃儿”在反对英法的共同目标下,从1921年起便建立了秘密的合作关系。由于“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拥有坦克、作战飞机,德国急需在苏联境内设立生产工厂和训练基地。同时经济技术落后的苏联遭到西方的封锁,也急需德国技术,二者合二为一,一拍即合。到了1926年4月,苏德签定《互不侵犯和中立条约》,这项条约更加促进了两国的军事合作,彼此在共同发展装甲部队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德国与苏联一道进行野外试验,以验证他们的机械化作战思想,并根据这些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颇为成熟的作战理念。在二战爆发之前,苏联的T-26坦克和德国的Ⅰ式坦克简直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不过T-26坦克在火力上强于德国的Ⅰ式坦克。然而由于T-26坦克的装甲极其薄弱,甚至连机枪都可以击穿这种坦克,使得苏联的巴甫洛夫大将得出苏军得出坦克不能单独成军的错误军事理论。

  在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坦克已有的很大发展,建立了机械化军,形成“大纵深作战思想”。不过这些机械化军与德国钢建立的装甲师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没有全部机械化,海编有徒步的步兵和骑兵。可以说苏联的机械化军虽有现代的装甲战的意识,却仍未摆脱传统的步兵和骑兵作战思想的束缚。

  在西班牙内战后,德军已经得出机械化战术的一系列完整战术,得出以装甲快速兵团和航空兵配合,充分发挥其威力的闪击战理论。德国装甲部队是一个革命性的军队编制,各兵种齐全、均衡,以坦克为主,伴随全部实现机械化和摩托化的步兵,具有强大的快速突击力。

  苏德战争开始之前,巴甫洛夫大将开了历史的倒车,从苏军的编制序列中取消了坦克军,苏联数量众多的坦克被分散到各个不同的徒步的步兵部队之中。后来在苏德战争一开始,苏军的错误理论导致了苏军的惨败。

  在1941年6月22日爆发的苏德战争(为了区分1812年~1813年俄国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苏联称为‘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之前,苏军拥有1.5万辆坦克而德军只有3400辆坦克。同时,苏军甚至还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T-34坦克和KV-1坦克,虽然这两种先进的坦克数量不多,但如果能和大批T-26坦克和BT-7坦克相配合,那么德军根本不是苏军的对手。

  苏德战争一开始,苏军在对抗德军大规模闪击战之中一再惨败。分编在步兵之中的大量T-26坦克和BT-7坦克在甩掉步兵之后,遭到德军的Ⅰ式到Ⅳ式坦克围攻,损失惨重。实施进攻和反击时,苏军的T-26坦克和BT-7坦克往往能够轻易突破德军的步兵防御地带,却由于没有快速机动的步兵伴随很快就成了德军反坦克炮、坦克的猎杀的目标。

  大批的T-26坦克和BT-7坦克是分散被德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的。这导致战争一爆发,苏军坦克损失惨重。

  而苏军最新型的坦克KV-1和T-34在战场上的出现,使德国坦克相形见绌,甚至于德国坦克在41年之前对这两种坦克的威胁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当德军在“巴巴罗萨”的节节胜利中初遇苏军的KV-1和T-34型坦克时,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这两型坦克的装甲防护力是德军闻所未闻的,德军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炮弹打在这两种坦克上,就象搔痒一样。这时,德军发挥极大作用的是他们的88高射炮和PAK-40反坦克炮。

  和其他坦克脱节,和步兵脱节冒进的苏军新式坦克被德军引诱进入大批88炮和PAK-40反坦克炮的伏击之内,那些新式坦克纷纷被88炮像切罐头一般掀翻炮塔。在苏军坦克被德军的反坦克炮所消灭之后,大批的苏联步兵才赶到。

  其中有一辆苏军新式重型坦克连续击毁六辆德军坦克,击毁大批德军的PAK-35、PAK-36和PAK-38反坦克炮。而德军炮弹在那辆苏军坦克上仅留下几道青蓝色的划痕。最后,德军使用88炮才击毁这辆苏军坦克。这辆坦克虽然最后被击毁,可是坦克手顽强的作战意志,使得这辆坦克居然阻滞了一万多德军一整天的进程!他们击毙大量德军,击毁多量坦克和反坦克炮,甚至还击毁一门88炮。

  由此可以看出,苏军在一开始武器方面一点都不输给德军,而且苏军顽强的意志一点都不输给德国。可惜由于分散力量,导致拥有先进坦克的英勇的苏军被德军分散消灭。后来赶来的那些苏联步兵虽然拥有报国的满腔热情,高喊着“乌拉”冲入枪林弹雨之中。可是等待他们的是德军的MG-34机枪、Ⅰ式到Ⅳ式坦克、PAK-35、PAK-36和PAK-38这些射速极高的火炮以及掷弹筒和迫击炮。密集的火网笼罩在苏军头顶,大批的苏联步兵就像草芥一般被撂倒。空有满腔报国热情,却在错误的战术指挥之下,只能是损失惨重。相信看过一些有关于苏德战争电影的,都知道,苏联红军英勇善战。在事实上,那些苏军步兵在德军装甲部队面前真有点像当年中国的义和团冲向八国联军的机枪一样,大批大批被火海所吞噬。

  由于巴甫洛夫大将这个“庸才”的错误指挥,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等原因,致使战争初期,便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据战后西方公布的统计资料,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以及30万苏军被俘。

  德军一路推进,于9月中央集团军群大举进攻莫斯科,这次进攻的代号是“台风”。在莫斯科保卫战之中,发挥作用最为巨大的是苏军的反坦克炮。反坦克炮用于两种情况,“在防御上,用于敌人已经突破防线并迅速前进,而我们要不惜代价加以阻止的时候。在进攻上,用于己方部队已突破敌之防线迅速推进,而敌对我翼侧发动攻击,以图造成我突击部队与后方隔断的时候。在这两种情况下,反坦克炮必须将敌人坦克阻止在坚决不允许敌人通过的预定线上。牵引式反坦克炮由于其结构重量重而不能机动,故将被迫战斗到阵亡为止!”

  损失肯定总是非常大的,苏军炮手们在反坦克炮的炮身上的都写着“别了,祖国!”的标语,由于反坦克部队将敌人阻止在预定线上,却可以挽救整个师,整个集团军!因为其反坦克炮没有自行的手段,他们牵引车在战斗中隐蔽在阵地后方。在敌人致命的炮火之下,一旦反坦克炮抵挡不住,牵引车想把炮拖离战斗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对炮手来说,当他们阻止敌人越过其固守的阵地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击退敌人的进攻,要么死亡!

  最凶猛的进攻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那些苏军的反坦克炮手怀着满腔报国的热情,无数苏军反坦克炮炮手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点燃德军的坦克。随后,德军的150mm榴弹炮把暴雨一般的炮弹倾泻到苏军反坦克炮阵地之上,漫天的JU-87和JU-88轰炸机投下冰雹一般的炸弹,投向那些无法移动的苏军反坦克炮阵地。反坦克炮手为阻挡敌人坦克的进攻做出贡献,随后大批苏军的榴弹炮、迫击炮等曲射炮对德军坦克后面的那些机械化摩托化步兵进行致命打击。

  苏军抵挡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进入10月份之后,严寒的冬季成了苏军“最好的盟友”。大批德军坦克在冰天雪地中寸步难行,而苏军的坦克则加装了适合在冰天雪地中行进的宽大履带,使得他们可以机动自如的到处穿插打击德军坦克。经过浴血奋战,苏军凭借极其坚强的抵抗和熟悉的自然条件,苏军顶住了德军进攻,并于12月转入反攻。莫斯科保卫战以苏军获得胜利而告终。此战宣示俄式“大炮兵主义”战胜德式“机甲化坦克部队”战法。

  到了1942年,德军最新式的虎式坦克、黑豹式坦克投入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惨烈的巷战使得德军坦克无法发挥作用。战争异常残酷,每条街道上都有机枪和反坦克炮,每座楼顶都有狙击手。整船整车的普通士兵被送到斯大林格勒,他们在被投入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在德军火力的密集杀伤之下平均寿命则以分钟计!甚至有的战士连战场都还没有上就倒在德军轰炸机投下的炸弹之下。

  条件异常恶劣,苏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装备精良的德军浴血奋战。顽强的意志加上及时赶往斯大林格勒的朱可夫正确的指挥,使得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损失惨重。此役中,苏军狙击手发挥极大的作用,他们成功地利用废墟作为掩体,给德军造成了极大伤亡。苏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正确的指挥,最终击败了装备精良的德军。

  在库尔斯克会战之中,德军最新式的虎式坦克装备的56倍口径的88毫米炮,还有黑豹坦克装备的70倍口径的75毫米炮可以在1500米甚至2000米距离上从正面击毁苏联的T-34坦克。可是在在相同距离上T-34坦克的76毫米坦克炮对虎和黑豹坦克没有一点威胁。于是德国在这时开始占据坦克火力上的优势。同时德国的Ⅳ号坦克也采用了40几倍口径的改进型号的75毫米坦克炮,再加上增加了附加装甲,也可以和T-34较量一下!

  这个时候发挥巨大作用的又是苏联炮兵,苏军借鉴德军使用88炮攻击坦克的经验,他们把大批的85高射炮(其实和德国的88炮也是一种很相似的武器)用来平射对付德军坦克。苏联炮兵冒着敌人的炮火,把平放的85高射炮和122加榴炮用来打击潮水般涌来的德军坦克,他们击毁大批德军新式坦克,可是他们在德军的炮火之下损失惨重。

  也正因为85高射炮和122加榴炮对德军坦克极大的杀伤力,后来苏军才研制出可以击穿德军新式坦克的T-34-85式坦克以及IS-2重型坦克。同时,在牵引式反坦克炮的基础上,发展出ISU-122和ISU-152突击车(事实上就是自行反坦克炮),他们在击毁敌军坦克之后可以移动躲避敌人报复的炮火。

  到了战争后期,德军投入大批先进的虎式、虎王式、豹式坦克,猎豹式坦克歼击车、象式坦克歼击车、虎式突击炮车等新式武器。有的德军部队德军甚至还拥有先进的红外夜视仪!那些先进的武器,哪一种是不让对手羡慕不已,哪一种不是威力无比,只可惜生产工艺过于复杂,造成产量太少,维修复杂跟不上,打掉一辆少一辆。

  相比之下,苏联投入了包括T-34-85、KV-2、IS-2等新式坦克和ISU-122、ISU-152等突击炮车这些重武器结构简单,容易维修,而且在火力上一点也不逊于德军武器。虽说苏联的工艺不如德国,不得不提高火炮口径来增强穿甲能力,使得每辆车的携带弹药能力下降并使得精确度下降,而且苏军装甲防护能力远不如德军,可是由于苏军武器结构简单,容易生产,使得德军坦克的数量不过是苏军的零头!

  德国的坦克,比如虎式坦克制作精良的被一些西方国家的人称为艺术品。其装甲表面的平滑和焊缝的紧密让苏联坦克那表面粗糙,还布满砂眼,焊缝大小不一的样子简直可以被称为垃圾。可是残酷的战争最后却是这些“垃圾”打败了精美的“艺术品”!最后,当以1277辆重型坦克,8631辆中型坦克,4221辆轻型坦克和7571辆自行火炮组成的铁甲洪流涌向柏林的时候,德军根本无法抵挡苏军的进攻。

  最重要的是,在朱可夫的指挥之下,苏军成立了专门的坦克军配上机械化步兵,以大量的坦克在机械化步兵的配合下集中冲击。虽然按当时的数据,德军摧毁一辆T-34只用3到4发炮弹,而苏军摧毁一辆德军坦克要7到8发炮弹,但是由于苏军后期集中兵力对德军进行打击,德军那点坦克根本就不够消耗。

  为了先于美英盟军攻占作为德国政治中心的柏林,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从1945年4月中旬对柏林发起总攻。经过残酷的血战,英勇顽强的苏军战士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圆顶!

  二战东线的战争是一场比拼资源,工业生产能力,人口等综合国力的消耗战。苏联比较好的掌握了这个战争特点,利用大量的质量逊于德国制造精良的坦克装甲车辆,和自己比较多的人口,最后打败了性能优异技术先进的德国装甲部队,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

  但对于苏联来说,虽然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是,惊人的伤亡数据使得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诠释变为虽胜犹败。德国虽然在战争中最后失利,但其如创造艺术般的战争指挥才华以及德军同样顽强的斗志,被后世广为尊敬。

  由此可以看出,一场战争中的每一场战役不仅是武器、意志力和正与邪的较量,正确的战术更是极为重要。在这场战争中,一开始苏联红军虽然有顽强的斗志和先进的武器,可是由于错误的指挥导致损失惨重。到了战争后期,在朱可夫艺术般的指挥才华之下,以苏联强大的国力为后盾,英勇顽强的苏军战士得以发挥他们顽强的斗志,最终击败了强大的敌人。在未来的战争之中,武器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战术。凭借落后的武器加上顽强的斗志,肯定打不过先进的武器。可是顽强的斗志加上艺术般的战术,必然能战胜拥有先进武器的一方。这还只是战术方面的,而在战略方面还有不对称战争、超限战。

所有跟帖: 

1. Fw 190 didn't serve on Eastern Front until November 1942 -Giantfan- 给 Giantfan 发送悄悄话 (319 bytes) () 03/25/2011 postreply 13:46:05

是社会主义征兵制度和严寒的天气帮助老毛子免遭灭顶之灾。 -橡叶骑士- 给 橡叶骑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5/2011 postreply 23:07:17

一辆坦克居然阻滞了一万多德军一整天的进程!神话! -izmail- 给 izmai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8/2011 postreply 02:03:5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