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老狼哥:闲话运十与中共航空技术水平--怀念老狼哥

来源: minor 2010-10-17 09:29: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625 bytes)

近来有不少人重新谈起运十的事,大都将***领导骂得狗血喷头,几乎一致认为运十下马是个错误的决定,耽误了中国航空技术赶上世界水平云云。

 

更有人 
将当年***民航局长沈图这个败类搬了出来当成反面典型等等。。。。中国大陆航空届的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有更加的义愤填膺,似乎当年没有投资搞运十,才使得如今中国没有自己的大飞机,仿佛怀才不遇一般。 
往事如烟阿,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许多就象昨天一样,老狼踱步窗前眺望远方陷入沉思。。。。。注本狼住一半地下室。 
一九七一年后,***在伟大领袖的带领下的文化大革命以进入后期,所有走资派要么被打倒,要么解除职务下乡劳动,小邓等人也都靠边站。此时国际形势十分微妙,***与苏共翻脸多年在边境时又冲突,同时在越南***全力支持越共抗美。在美国越南以成了政府最大的麻烦,尼可松上台之后急于摆脱越战的泥坑,他他很清楚没有***小小的越南根本不可能坚持这么多年。在***的密友巴基斯坦政府的暗中安排下,美国国务卿秘密访问大陆,随后尼可松总统访问***,并于毛周等***领袖多次长谈,此举震惊世界。美国在***的默许下在越南发动的大规模的进攻....,此乃后话。***从此与美国关系急剧升温。。。。。

***在航空运输上长期缺少大型运输机,只是在60年代从英国进口了一些三叉戟,因此中美关系改善后,***从波音公司进口了十架707,为防止中美关系不策,又从PW公司进口了40台备分发动机,这就是运十的发动机的来源。在周等***领袖的批准下于七十年代初从全国个航空研究所制造厂中科院等的单位抽调大批技术人员集中上海成立上海飞机设计所,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大型喷气式运输机代号运十,一九八零年运十出厂,共生产两架,一架做全机静力实验,一架作飞行实验,总共130余次飞行实验,外行如姘个夫等认为是仿造707,实际上运十的气动造型是完全自己研制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机翼翼型与707便不相同。虽然看似成功了但实际上还有相当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如材料强度低,使得全机总重较大,结构疲劳问题基本上没有解决,使得进一步试飞实验风险很大,发动机用的是707上的P&W,自己在大型民用涡扇发动机几乎为零,当时中国航空电子设备水平很差,连仿造707都有许多困难。在设计上虽然采用了一些计算机数字运算,但总的来说依然是按50年代苏联飞机设计手册上的静力强度方法(结构如何不超重)。
大型民用飞机是个比较难掌握的产品,苏联的图别列夫设计局的技术水平不知比上海飞机设计所高多少,又搞过许多型号,其产品TU154依然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果说波音707是100,运十算是达到60-70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再搞个几年就可达到90分,这里根本不是线性关系,TU154算是85分,这确实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多年的艰苦探索研究,况且民用飞机并非有技术水平便能成功,飞机的维护保养备件等一系列问题都要解决,Douglas的DC系列,Lockheed 的三星都有很先进的技术最后都不得不退出市场。波音在50年代搞707是由於技术风险很大加上耗资巨大,使波音查点破产,更典型的747在60年代末由於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主要是PW的大型高流量比涡扇发动机是全世界第一次,推力不稳定),使得十几架747出厂后无法上天,占用波音几乎全部的资金外加银行贷款,航空公司也后悔不该订货,波音及PW两家公司同时处於破产边缘,所幸PW历时三年苦难终於攻克了这一难关”,到七十年代中后期波音才缓过危机,这一过程至今让波音高层心惊肉跳,美国航空界从此将民用飞机工业称之为“SPORTY GAME”。达到70分并不难,但达到90分才是真正的难关,要付出几十倍甚至百倍努力,更要命的是民用飞机的特点是你到了90分,甚至97分航空公司依然不买你的帐,因为最后的5%甚至3%将决定航空公司是否能赚钱。运十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事实上八十年代初资金非常紧张,必须用有限的资金尽快完成一件更要紧的项目,歼八飞机的定型及歼八II的研制工作,空军已经不能再等了,老旧的歼七歼六早无法胜任新的作战要求,运十要花的钱太多了,是当时的财力无法承受的。

另外一方面当时航空工业部的技术水平也没有如今网上传言的那么高,航空技术是100%的高技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代表,在那时中国的工业底子仍然很薄弱。两弹一星大汇战的模式是无法用到运十上的,要知道飞机是要大批量生产,大量载人,每天要飞行每天要维护,不能出任何差错,这些特点都是两弹一星所不具备的,航空才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真正反映。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运十用的是与波音707一样的动力,但噪音大振动大,不仅是不舒服,说明气动特征有比较大的问题;商载小,航程短,说明结构重量大气动性能不佳,不完全是材料不过关,初始的气动结构设计没有完全搞清楚,结构有限元分析根本谈不上(光做几个部件的分析无疑是杯水车薪),机载电子设备非常简陋可靠性差,涡扇发动机的问题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何况是三十年前。那些退休的

老总们忘记了自己并非米高扬,也没有图别列夫的水平,总体的技术水平还不高。那个在网上出了名的x总八十年代后发表长篇论文“现代军用飞机的设计”(记不清表题了),错误百出,据一例,“双发飞机不应采用机腹进气的布局。。。。。”笑话,欧洲战斗机便是机腹进气的布局,难道欧洲不知道吗,看看进气道的几块调节板,取决于你的控制。。。。。。,诚然老一辈的工程人员有很多优点吃苦耐劳,但那一代技术水平的确不高,那位因主持设计了空中菜国

庆并获得20万国家奖金的老总XXX,在90年代出也发表长篇论文认为下一代战斗机比较好的布局是前掠翼加鸭式布局,而当时隐身的YF22/YF23 已经试飞了,他主持的空中菜国庆有许多问题至今没有解决,飞行包线有明显缺陷,装备部队后甚至出现空中开炮发动机停车的情况,被制造厂的工人戏称为和平鸽,为此空军大为光火,至今让其他设计所当成笑料。早在60-70年代空军就提出战斗机要既能打高空又能打低空,这是最早的多用途飞机的要求,如F16等,这样有远见的要求被当时的航空工业部批为“不可能,气动结构上无法实现”,并且经常在各种场合讽刺空军不懂行瞎指挥。更为可笑的是到了九十年代了,技术发展如此之快,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推动几乎所有领域的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那些老朽们居然还耗费国家数千万元的资金将自己的所谓经验编写成新一代的“飞机设计员手册”来指导新一代的飞机设计工作,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价值,而最早推动这一壮举的便是那引进MD82组装,要改小四轮起落架,白白耗费国家上亿美元宝贵外汇,而最后不了了之的副部长XXX。当时改小四轮起落架被许多中下层技术人员认为是“胡搞”,改了小四轮起落架,MD82便不能叫MD82,原有的适航证便自动失效,谁敢买,况且民航根本不要。如今许多人为民用飞机的科研人员流失大叫“可惜”,笑话,哪儿不一样,优秀的人才出国的出国,经商的经商,连老狼这样的“狼”才亦不得不隐居山野打猎为生(故作叹息掩面流泪状,呜呼。。。。。),新分来的学生4,5个人挤在一间桶子楼宿舍,闷热的夏天。。。。,每月可怜的工资连请同学吃饭都要犹豫,人才如何不跑。运十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应当搞,这毫无疑问,但这并不能成为浪费国家资金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掩盖航空工业一系列问题的遮羞布。诚然国家投资少是个主要问题,但并非航空工业部门自己便“冤枉”如何如何。象运十这样的大项目不是一年两年就

能搞成的,耗资巨大,不利用现代技术如结构有限元分析等,不依靠严谨的科学实验,靠集中全国的力量搞大汇战土法上马是根本不可取的,更别指望那些老朽们会一夜间变成天才,就当时的技术水平资金等来看,运十的确消耗太大,况且当时的国际环境还比较好,毕竟还没有人预计到苏共的垮台,也没人预见到改革开放到今天的样子。本狼并非对老一辈技术人员有什么偏见,只是他们中滥竽充

数的人太多,许多科研单位中的一些高级工程师居然是初中毕业,连最起码的数学基础物理概念都没有,居然这样的人还是骨干因为什么,资格老,这些人技术没有,可文革内斗的一套炉火纯青,他们给新一代的年轻人能树立什么榜样,那些老总他们的子女又有谁在这样的科研单位做贡献,一个都没有,不是出国就是被安排到外贸部门。近十几年来取得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靠引进技术加上少数真正有才干的及年轻一代的努力。。。。心动过速,吃药,大喘气。。。。。

后记: 
本狼乃一山村野夫,所撰杂文实属酒后胡言乱语,各位网友亦不必当真,喜欢的回个贴子,不喜欢的也希望回个贴子,丢几块砖头,一来让老狼知道有人在看,二来也让这论坛有点生气,斑竹办这坛子也不容易,我们也要凑个人气,也可让这军坛继续人丁兴旺。老狼也希望得到各位网友的鼓励,也好再写些关于隐身问题的杂文,免得总有些人发表浅薄论调误导各位,也可使姘个夫等多个学习机会,省得总让大家讥笑,姘个夫没学过什么科学经常出些如“打磨,打造”的笑话,网友们亦不必过分苛求他,没有姘个夫我们便少了许多笑料,你们说是这个理儿巴。

甲申年仲夏


关于运十的一点补充 
运十出厂后,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结构疲劳问题比较严重,从设计原材料到制造工艺都有比较大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教训的,英国50年代生产的第一种喷气式客机,就因为疲劳问题没有解决好,连续出现两次空中***机毁人亡的事故,而不得不停飞退出市场。运十原型机虽然飞行小时不多但已经出现了局部结构变形较大的情况,对飞行安全是个很大的威胁,民航部门非常不满,当时的民航还不象后来那样有钱就可买波音空客。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设计规范上着手,并解决原材料机械性能差的问题加上制造工艺过程。完全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涉及范围太广,牵涉航空部以外的许多部门。即使不用于民用运输,安全性可靠性是必须保证的,况且维护保养,尤其是发动机等一系列问题根本无??比较好,只要有钱就可买到飞机,因此运十下马的确是有其原因的。 

--modified by brwolf at Sun, Sep 05, 2004, 21:29:19 

所有跟帖: 

建议多读一下他的文章再作结论 -minor- 给 minor 发送悄悄话 minor 的博客首页 (26 bytes) () 10/17/2010 postreply 10:06:34

‘是当时的财力无法承受的’? 当时是以邓家为代表的买办私有财团发展得最快的 时期! -houtou72- 给 houtou72 发送悄悄话 houtou7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7/2010 postreply 13:03:20

运十最后连图纸都没有被留下,也是‘当时的财力无法承受的’的原因? -houtou72- 给 houtou72 发送悄悄话 houtou72 的博客首页 (24 bytes) () 10/17/2010 postreply 13:05:02

区区5~6亿人民币,还是总和,十几年平摊下来也就是每年3~4千万人民币而已! -houtou72- 给 houtou72 发送悄悄话 houtou72 的博客首页 (403 bytes) () 10/17/2010 postreply 13:05: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