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誰捅破了「和統無望論」的窗戶紙?

来源: 李毅 2020-08-03 07:52: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573 bytes)

 

 

【觀察】誰捅破了「和統無望論」的窗戶紙?

 

台灣新聞

撰文:張育銘

 

2019-12-06 15:30

最後更新日期:2019-12-06 15:30

近期兩岸最火的議題之一,就是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薄瑞光(Raymond F. Burghardt)在12月2日稱「兩岸和平統一無望」,姑且不論它出現的時間點是否有替民進黨在台灣2020總統大選中助選的可能性,而它之所以能吸引兩岸民眾的目光,還是因為兩岸關係的走向始終是雙方民眾的主要關切。

「和統無望論」最早於2014年在兩岸互聯網上便有討論,此外亦可追溯到2016年由大陸學者李毅提出的說法,有人認為這表示李毅是支持武統的。在邏輯上來說,非甲並非就是乙,除非僅有甲和乙的唯二選項。而兩岸關係的最終發展在統一和獨立之下,則至少可以分成武力或和平,因此共有四種可能的組合,即和平獨立、武力獨立、和平統一和武力統一。

不過現在的局面就不算在這四種發展之中,不論是「一中原則」、「兩岸分治」、「九二共識」或「維持現狀」都是用來描述兩岸和平但尚未統一的詞彙。因此如果深入分析,可以說兩岸之間目前是處於既和平但又有戰爭風險的微妙關係,因此其實兩岸之間的選項有六種組合。而所謂的「和統無望論」僅僅是否定其中一種可能性(即和平統一)的說法。

換句話說,李毅就他個人的觀察提出「和統無望論」,但不代表他就鼓吹「武統」,不過對一般兩岸民眾而言,似乎認為在中國官方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的前提下,兩岸發展只有「武統」或「和統」的兩種可能選項。

而薄瑞光在此刻重提「和統無望論」對許多大陸民眾來說,恰恰是捅破了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窗戶紙」。主要原因在於「和平統一」的現實性產生在大陸民眾的心中也只是一代人的事情,而它的背景可從中國大陸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隨着中國和平崛起的經濟影響力在全球不斷擴大,而在這個意義上,未來有一天兩岸經濟融合或能實現,大陸民眾才認為「和平統一」具有現實性。否則在上一代人的心中,「定要解放台灣」伴隨着其實是「武力統一」,而其針對的是所謂的「台獨」和外部勢力。

換句話說,其實大陸民眾也曾經對於「和平統一」有過熱切的期待。不過,隨着2019年6月份的香港反修例風波,大陸民眾也受到了「再教育」,香港做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案例,在港台類比的情況下,讓許多民眾意識到,兩岸經濟整合並不能做為兩岸統一的「充分條件」。反之,台灣年輕人受到的「去中國化」教育和台灣社會日益增加的「拒統」思維,反倒可能成為兩岸分離的「必要條件」,而當台灣社會整體沉浸在「抗中拒統」的政治掛帥時,「和統無望論」便再度浮現在大陸民眾的心中。

 

所有跟帖: 

等灰兒? -Redcheetah- 给 Redcheetah 发送悄悄话 (20 bytes) () 08/03/2020 postreply 08:25:3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