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情专家 报道、分析: 俄中軍事科技合作關係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来源: 华峥嵘 2018-07-22 09:37: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135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华峥嵘 ] 在 2018-07-22 09:38:4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俄中軍事科技合作關係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姜書益 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
 
 
一、 前言: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卡申(Василий Кашин)1 及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加布耶夫(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2最近就俄 中軍事科技合作關係發展的心路歷程和影響,共同撰文指出,一九 九一年俄中軍事科技合作,不僅挽救了許多面臨破產的俄國軍工企 業,也為中國軍事全面現代化提供機會,至於二 O 一四年的烏克蘭 危機,以及最近美國提出「重返亞太」的政策後,更使兩國軍事科 技合作關係的發展再上層樓,所以俄中軍事科技合作關係發展的影 響,及其未來發展方向,非常值得我們注意。
 
 
二、 俄中軍事科技合作之意義: 在蘇聯末期,蘇中軍事科技合作(Военно-техничекое сотруничество)已成為兩國關係維繫的主軸。在俄羅斯聯邦成立之 初,向中國出售軍火武器,不僅是雙方經濟合作的主要部份,而且 也解決了兩國間許多戰略上的問題。由於中國大量購買俄羅斯的軍 事科技,俄羅斯許多奄奄一息的軍工企業才得以繼續生存和發展。 由於當時中國軍事科技發展極為落後,復以「天安門事件」,北京 受到美國和歐盟的全面制裁,所以俄羅斯便成為中國取得先進軍事   
                                                  
 1 卡申(1945-)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中國歷史學系畢業 (1996),莫大政治學博士(2006),曾於俄聯邦政府工作,並擔任俄羅斯新聞社(РИА)駐 北京副主任。從 2009 年起,在俄羅斯高級經濟學院、俄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歐洲 與世界研究中心等機構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及亞太國家政治、外交、軍事領域之研究,為當今 俄羅斯重要國際政治及戰略問題專家。
2 加布耶夫,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中國歷史學系畢業(2009)、歷史研 究所畢業(2013),並在俄羅斯高級經濟學院工作,曾任莫斯科「商人報」副主編,負責俄羅 斯歐洲及獨立國協國家政策,以及俄國大企業對國家外交政策之影響。加氏並係俄前總統梅德
維傑夫智囊之一。曾於莫大講授中國能源政策、中國政治文化等課程,並係慕尼黑國際安全會 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MSC)外交及國際政策委員之一。
 
 
 科技的唯一管道,對於中國軍事力量的增強有極大助益。 在二OOO年中期,俄中關係中軍事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曾一度 大幅衰退,這主要是由於兩國經濟各領域的合作已全面展開,以及 一九九O年代的軍事科技合作協議到期,俄軍事工業元氣亦逐漸恢 復。此時俄政府更擔心中國仿製規模增強,而中國也認為可以本身 能力自行發展,但二O一O年初中國自行發展軍事工業的看法出現 變數,因為莫斯科與北京達成智慧產權的保障協定,俄中經貿關係 發展朝對雙方有利的方向繼續合作,不過兩國貿易始終未超過一九 九O年的水平。 然而二O一四年的烏克蘭危機才使俄中軍事科技合作以及經貿 往來全面改觀。被孤立的莫斯科開始尋求與北京進行更深入廣泛的 合作,主要是希望以中國取代美國和歐盟,成為俄羅斯融資貸款和 現代科技取得的管道,因此軍事科技合作,再度成為兩國關係發展 的主軸。同時莫斯科也首次全面分析評估,與中國進行以軍事科技 合作為主軸來發展兩國關係的優劣得失,結論認為過去的一些負面 看法,未免過於誇大不實,並認為俄羅斯未來大可放心地與中國進 行軍事科技合作。 雖然俄中軍事科技合作規模不大,每年約在 30 億美元左右,但 其對兩國政治關係發展的影響卻極為深遠。最近俄羅斯已不像過去 依賴向中國出售軍事科技而存活,但中國仍是俄羅斯的主要軍火市 場,況且中國對俄羅斯軍事科技的信心,可以間接影響他國對俄製 武器的興趣。對北京而言,由於中國與美國及其盟邦之間有很多矛 盾和糾紛存在,但俄羅斯的優質武器裝備,將可使中國軍事力量更 為強大,這就是兩國軍事科技合作仍繼續發展的主要原因。
 
三、 從敵對關係到軍售伙伴:  俄中軍事科技合作是從一九八O年代末期開始,當時蘇中兩國 領導人戈巴契夫和鄧小平,都希望雙方能以軍事科技合作,來作為 改善 30 年敵對關係的手段。一九九二年蘇聯與中國達成第一次軍事 科技合作項目,就是 Су-27СК 戰機的交易。對蘇聯而言,恢復與中 國軍事科技合作極為重要,因為不久前雙方還是敵對關係,而現在 中國竟能取得蘇聯最先進戰機。相對的是,作為蘇聯長期盟友的印 度,當時還祇能買到老式的 МиГ-29 戰機,甚至莫斯科與北京已開 始就航母艦載機購買的可能性進行談判。很明顯的是,蘇聯認為,
 
 
冷戰後與中國關係的加強,對兩國未來關係發展極為重要,所以才 願以軍售作為兩國關係加強的基礎,而現今俄國政府仍繼續堅持此 一向中國進行軍售的政策方向。 俄中軍事科技合作關係之開始活躍,主要是由於一九九三年十 一月俄中簽署軍事科技合作協定,規定兩國軍事代表團每年輪流在 對方舉行一場軍事科技合作年會。俄國防部長邵亦古(Сергей Шойгу)在二O一七年初更透露,後蘇聯時代以來,總共有 3,600名 中國學員進入俄羅斯各軍事院校和科研機構就讀和接受各種培訓, 由低級的軍工企業技工,直到高級軍官。主要是由於九O年初,雙 方已達成相互減少邊界駐軍的信任措施之故。一九九七年俄、中、 哈、吉、塔五國在上海達成協議,同意減少邊界衝突,擴大軍事聯 繫的機制,由於俄中邊界情勢緩和,間接亦促成俄羅斯越來越願向 中國出售高級的軍事科技,同時俄國軍方的反對聲浪也越來越少。 對中國而言,上世紀八O年底至九O年代,與俄羅斯進行軍事 科技合作極為重要,主要是由於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使中 國與西方的科技合作來源被切斷。儘管大部份制裁在九O年已被逐 漸放鬆,但中國與美國和歐盟的軍售貿易禁令,卻始終未被取消。 二OOO年初,法義兩國曾試圖向中國出售軍事科技,但仍告失敗, 所以九O年代以色列一度成為中國取得西方軍事高科技的主要管道, 但二OOO年初,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以色列仍不得不放棄與中 國的軍事科技合作。 由於這些因素,所以蘇聯解體以來,俄政府便著手確立與中國 進行軍事科技合作的法律依據和運作機制。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 四日俄中簽署軍事科技合作協定,同年十二月十八日雙方再簽署軍 事科技合作備忘錄,這兩項法律文件,奠定現今俄中軍事科技合作 的基礎和方向。根據這兩項協定,俄中兩國將各自成立政府委員會, 分別由兩國國防部長擔任主席,兩國軍事科技合作委員會每年輪流 在對方舉行年會。至今祗有二OOO年代中期曾一度暫停召開,主 要是因為當時兩國軍事科技合作不斷減少之故。俄中軍事科技合作 的特色是,中方再三要求兩國合作必須保密,惟這類保密工作有時 顯得過於審慎,譬如有些訊息早已廣為流傳,但中方仍堅持不得向 外界透露隻字片語。
 
四、 九O年代合作的新階段: 
 
 
由於「波斯灣戰爭」美國及其盟邦,以少數兵力在迅雷不及掩 耳的極短時間內,徹底摧毁伊拉克軍隊,不僅使北京震憾,也使中 國對現代戰爭的看法全面改觀,因為九O年代海珊總統的軍力和作 戰經驗,遠超過當時的解放軍。這場戰爭充分顯示,現代戰爭中高 科技的重要性,特別是電子作戰制導武器、防導系統以及其他各軍 種的配合協調,這些都是中國軍事上最欠缺和落後之處。中國軍方 在重新分析現代戰爭的主要威脅及未來軍事發展方向後,所以在一 九九三年中共中央軍委會乃確立新的軍事策略,根據這項策略,中 國開始進行高科技和現代化戰爭之準備,然而一九八九年「天安門 事件」以來,中國與西方軍事科技合作又被完全封鎖,因此前蘇聯 各共和國,特別是俄羅斯便成為中國軍事高科技取得的唯一來源。 中國非常清楚,此時俄羅斯的軍工企業情況極糟,如一九九二 至九三年俄軍方根本無力添購新武器,直到二OO八至O九年俄軍 才逐漸恢復對本國武器裝備的採購。在這段艱困時期,俄羅斯的軍 工企業是靠中國、印度的軍火市場而生存。由於中國深悉它是俄羅 斯最主要的客戶,所以在每次採購談判時的姿態都非常高。從一九 九O至二OOO年初,中國佔俄羅斯武器出口 40%至 45%,二OO O年對華武器出口甚至超過 60%,二OO二年更是俄羅斯向中國武 器出口最高的一年,交易總值超過 27億美元。 由中國向俄羅斯進口武器的種類,也可知道中國軍事發展的未 來走向,主要是在戰機和航母方面,因為中國認為他們在這方面極 為欠缺。一九九O年初,中國還祗能生產一些非常落伍的「二代戰 機」,幾乎完全無法製造中程空對空導彈。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由 於蘇聯時代所簽署有關向中國出口戰機的軍售協定業已到期。根據 此項協定,中國收到 24架 Су-27СК單座戰機及 Су-27УБК雙座戰機, 此協定為兩國軍事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平台。北京非常清楚,俄羅 斯軍工企業非常依賴中國,所以中國便要求部份「以貨易貨」方式 交換俄製武器,有時甚至超過 70%為一般日用貨品。一九九五年兩 國再簽署第二次向中國出售戰機的機協定,由於中國購買數量的大 幅增加,所以北京便開始要求俄方授權在中國生產戰機。一九九六 年中國取得生產專利,包括在中國生產 95 架 Су-27СК 戰機,以及 提供 105 架戰機的零組件,但後來中國卻因故未完全履行該協定, 此事對雙方軍事科技合作及戰機發展的未來發展影響極大。Су-27 戰機以及中國自行研發的版本,目前已成為中國空軍的主力。以下就此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五、 戰略性條約之簽署: 一九九五至九六年俄中軍售條約的內容包括 Су-27 戰機生產, 逐漸由俄羅斯向中國轉移,其中 70%零組件由中國自行製造,但其 中部份關鍵性技術,俄方並未向中國轉移,因此這些由中國自行生 產的 Су-27 戰機與俄國原裝者,在性能上自然有顯著差異,例如在 雷達功能上就不如俄國原裝戰機。其實俄羅斯打從開始便知道中國 可能會進行仿造,但仍認為這是可接受的風險,當然中國也非常瞭 解俄羅斯的國內情況,所以便以間諜方式,不斷竊取俄製 Су-27 戰 機情資,從九O年代到二OOO年代,中國從各種管道也確實弄到 不少情資。 俄媒體一再報導,俄聯邦安全局(ФСБ)曾多次破獲中國竊取 Су-27 戰機製造的情資管道,但仍有不少機密為中國所得。其實 Су27 戰機製造機密,有些部份是從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所流出,如白俄 羅斯、烏克蘭就有 Су-27 戰機的維修工廠,這些工廠就存有大量的 戰機零組件和資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拒絕向中國出售 Су-27 戰 機根本毫無意義可言。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向中國出售戰機,換取 資金反而有助於俄羅斯軍工企業的生存和技術提升。事實上,在一 九九O年代中期,莫斯科根本不相信中國有仿造的能力,況且在中 國還在進行仿造舊式戰機之際,俄羅斯已開發出更新型戰機。 根據一九九O、九五年兩項軍售條約,中國得到 38架 Су-27СК 單座、10 架 Су-27УБК 雙座,以及其他各種類型戰機。此外,一九 九八至二OO三年間,俄羅斯再向中國出售 98 架 Су-27СК 戰機零 組件,由中國自行組裝。此外,30 架 Су-27УБК、76 架 Су-30МКК、 24 架 Су-30МК2 戰機。所以從一九九O年以來,中國總共從俄羅斯 取得 273架 Су-27重型戰機,佔俄羅斯向外出口戰機總數之半。 所以向中國出口戰機對俄羅斯航空業的生存和發展極有貢獻, 而這些曾向中國出售戰機的公司,目前均已成為俄羅斯戰機生產的 重鎮。主要公司為 КнААПО、ИАПО 3,現在這些公司不僅是俄羅斯                                                     
 3 俄遠東共青城加加林飛機製造聯合企業(Комсомольское-на-Амуре авиационн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им.Ю.А. Гагарина,КнААПО)伊爾庫茨克飛機製造聯合企業 (Иркуское авиационн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ИАПО)以上均屬俄蘇愷戰機製造集 團重要工廠之一。 
 

 
軍工企業的重心,也是俄國民航業的骨幹,至於那些當時未能參與 中、印進行軍售貿易的公司,目前營運情況都非常不理想。在二O OO年代,這些公司在俄政府的支持下,其營運才逐漸恢復正常, 不過至今這些公司在俄羅斯祗能算是二流公司。 當然中國自始便想仿造俄國戰機,一九九O年代末,中國曾想 全部使用本國製造的零組件仿製 Су-27 戰機,從二OO六、O七年 這類戰機才逐漸為中國空軍所採用。不過,直到二O一五年左右, 這類仿製戰機的引擎,仍需從俄國進口,這些由中國自行生產的零 組件所裝配的戰機,被稱為殲-11B。中國製造的殲-11 戰機系列有 許多不同款式,如殲-11B雙座戰機、殲-11BS、殲-16、航母使用的 殲-15、殲-11D以及其他型式戰機,這類戰機中國至今並未向外出 口,所以在國際市場上,也未與俄製戰機發生競爭情勢。 在蘇聯時代,莫斯科絕不可能向其盟邦出售現代科技,基本上 也絕不可能出售超過蘇軍使用武器的水平。在九O年代,俄羅斯曾 打算出售一些較舊的軍事科技,但一九九三至二OO九年,俄國防 預算不足,無法向俄軍工企業採購新武器,所以一九九O年以來, 俄軍的武器裝備非常落後,而且這些舊武器也無法外銷。 俄國軍方非常清楚,俄軍工企業營運狀況不佳,因此也就不反 對這些公司的武器出口,他們祗阻擋一些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的條約和協定,這些被攔阻下來的軍事合同,包括向中國出售逆火 式(Ту-22М3)轟炸機及其生產專利。目前俄羅斯正逐漸發展出一 套軍售個案的評估模式,包括仿造風險、仿造時間、對本國安全影 響等因素,然後再決定是否可向中國出售。軍售決策的流程則受俄 羅斯國防武器出口公司(Рособоронэкспрот)、聯邦軍事科技合作 委員會及其他公司和組織共同審議來決定軍售與否。 所以就俄羅斯向中國出售蘇愷戰機綜合分析評估,總的來說應 該是一項成功的案例,因為在俄羅斯最艱困時期,軍售貿易能保存 及更新俄羅斯的軍工企業,以及軍事科技最關鍵領域。至於中國的 仿造,所謂「逆向工程」,對俄羅斯國內並未構成太大影響,況且 仿製品多半在中國內市場使用。總而言之,中國仿造的威脅,無論 在任何情況下一直存在,不過風險和利益是相對的,就 Су-27 戰機 的出售,俄羅斯風險的分析和預測,掌握得非常精準。
 
六、 軍事科技合作與發展: 
 
 
莫斯科與北京有關 Су-27 戰機交易模式,一如其他軍事科技合 作,俄羅斯與中國軍事科技合作關係發展的進一步深化,主要是由 於俄羅斯對外政策之改變,以及九O年代俄國經濟惡化所致。當時 很多軍工企業的營運狀況不佳,所以紛紛向聯邦政府遊說呈情,要 求與中國進行軍事科技合作,而當時俄羅斯與西方在外交和戰略上 又出現許多矛盾和衝突情勢,如在車臣、南斯拉夫衝突,因此莫斯 科被迫改變其對外政策,而主要就放在與中國發展戰略盟友關係上。 一九九六年葉爾欽總統訪問北京、上海期間,俄中正式確認兩國的 戰略合作關係。 一九九O年代,俄中軍事科技合作關係,包括軍事科技所有領 域,因此中國軍事科技始能獲得全面性的改革,而且在俄羅斯的協 助下,中國方能進行超過「兩個世代」的高速發展。然而俄中軍事 科技合作發展的重要性,一直為美國和西方所忽視,當時美國和西 方都非常輕視俄羅斯的軍工企業,認為俄國軍事工業太過落後,而 且也不相信中國的軍事改革會獲得成功。從九O年代末到二OOO 年初,西方軍事觀察家經常負面報導中國的軍事改革。多數專家均 認為,中國軍隊可能要到廿一世紀中期,才有可能成為區域強權。 在一九九O年代末,俄中軍事科技合作,包括授權中國自行製 造的武器,以及根據中方要求,俄軍工企業協助開發的新武器,這 些合作的成果,一直到二OOO年代末才逐漸顯現,特別是二OO 九年中共建政六十週年閱兵典禮上向外界正式展示,此時西方想阻 止俄中軍事科技合作已為時晚矣。在烏克蘭危機之前,俄中軍事科 技合作重要成就包括如下: (一) 空軍科技合作方面: 除上述提及的 Су-27 戰機之外,俄中軍事科技合作在 空軍方面,還有若干非常重要的項目: 1. 戰闘直昇機直-10(WZ-10)的共同研發計劃。 2. 協助設計出口的梟龍(FC-1)戰機計劃。 3. 協助發展L-15 型教練機,也就是中國版的 Як-130 型教 練機。 4. 設計發展霹靂-12(PL-12)空對空導彈關鍵部份,這是 中國戰機使用的主要導彈。 5. 授權中國生產 Х-31П,中國稱為鷹擊-91(YJ-91)空對 空導彈。 
 
 
從一九九O年起俄羅斯向中國大量出售 Ми-17 戰闘直 昇機,數量超過 400 架,以及 Ка-28、Ка-31 海軍直昇機。 出售 Ил-76 運輸機,其中有新的,也有俄軍的二手運輸機。 除戰機之外,俄羅斯也向中國出售大批空對空導彈,包括 Р-73Э、Р-27、РВВ-АЕ 等以及空對地導彈 Х-25、Х-29КЭ、 Х-59МЭ、反雷達導彈 Х-31П、反艦導彈 Х-31А、Х-59МК 及精靈炸彈 КАБ-1500Кp,以及 К-28 直昇機攜帶的 АПР3МЭ反艦導彈。 從一九九O年代至今,俄羅斯向中國出售的各式戰機 引擎,包括 РД-93(FC-1)、АЛ-31Ф(殲-11)、АЛ31ФН(殲-10)、Д-30КП2(轟-6K、運-10),雖然中國 已逐漸減少從俄羅斯購買「第四代」戰機引擎,但中國還 是非常依賴從俄羅斯購買重型運輸機和轟炸機的新式引擎。 此外,目前中國戰機仍多半使用進口引擎。為避免在國際 市場發生競爭情勢起見,俄羅斯不出口部份戰機引擎,俾 免中國組裝戰機向第三國出售。 (二) 海軍科技合作方面: 在海軍科技合作方面,俄國專家協助中國發展的 054/054A型戰艦,目前是中國海軍使用最多的戰艦,俄方 並授權中國製造 Штиль-1、76 厘米 AK-176 多管火箭,協 助中國發展各式魚雷、水雷,根據俄國防部長邵亦古的說 法,俄羅斯已授權中國製造 3М54Э(鷹擊-18)反艦導彈。 此外,從一九九O年初,俄羅斯便開始協助中國研發有人 和無人的深海潛水器。直到二O一四年止,俄羅斯向中國 出口的海軍武器項目包括如下: 1. 2艘「現代級」956Э驅逐艦。 2. 2艘「現代級」956ЭМ驅逐艦。 3. 4 艘「基洛級」型柴電潛艇,其中 2 艘 877ЭК、2 艘為 636Э型。 4. 8 艘「基洛級」636М 型柴電潛艇,並可攜帶 Клаб-С 導 彈。 5. 2套陸上 РЛС”Подсолнук-Э”雷達。 6. 大批艦艇用雷達。 7. 2套艦艇用遠程反導系統(РИФ-М)。 
 
 
(三) 反導系統及陸軍武器: 一九九O至二OOO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售多套反導彈 系統,這段期間中國至少取得 27 營 С-300ПМУ-1 及 С300-ПМУ-2 長程反導彈系統、27 營的短程導彈 Тор-М1, 中國亦根據 Тор-М1 發展出紅旗-17 導彈,目前尚不知此種 導彈是中國自行仿造,還是俄方授權中國製造。俄羅斯協 助中國發展的紅旗-16 中程導彈,目前為解放軍使用最多 的一種反導系統。此外,俄羅斯還協助中國開發了紅旗-9 導彈。 雖然中國正快速發展其軍事力量,但陸軍重要性已顯 著降低,但俄羅斯對解放軍陸軍發展的貢獻極大。俄羅斯 並授權中國生產 2К-25М 雷射炮彈“Краснополь“,坦克武 器 9К-119М 導彈,Рефлекс-М 坦克炮塔,授權生產步兵用 Смель火焰噴射器,以及 Смерч多管火箭等。 其實俄羅斯對中國軍力發展之貢獻,不祗上述提及的 各種武器裝備而已,俄羅斯各軍事院校、科研機構,更協 助培訓中國軍官和軍事工業技術人員、專家,也協助中國 將軍事和民用科技相結合。由於與俄羅斯的密切合作,所 以由九O年至二OOO年初,解放軍才能發展成一支符合 廿一世紀的軍事力量。通過向俄羅斯的武器採購,授權中 國進行仿造,以及俄國專家的協助培訓等因素,終使中國 軍事改革成功,然而從二OOO年中期以後,俄中軍事科 技合作卻出現停滯不前。
 
七、 軍事科技合作關係的下降: 在二OOO年代中期,俄中軍事科技合作出現一些障礙,最明 顯的是在二OO六、O七年,在這兩年間的俄中軍事科技合作委員 會每年例行年會未能如期召開,當時俄方的理由是「雙方沒有任何 值得討論的課題」。中方的理由則是,中國希望購買的 38 架 Ил76МД 運輸機和 Ил-78МК 空中加油機遭到俄方阻撓,而且北京對於 部份購買的俄製武器裝備性能不滿。但俄「商人報」記者根據俄政 府一項報告指出:「中國人祇想取得專利授權在本國製造,否則就 想仿造。」俄中軍事科技合作顯然出現矛盾。 對俄羅斯而言,此時向中國出售軍事科技並非那麼必要,而是
 
 
可有可無之事。俄羅斯在九O年代能够保存一些最重要的國防工業 公司,從二OOO年中期開始,俄軍工企業進行全面改革,特別是 二OO八年俄羅斯與喬治亞戰爭後,莫斯科更深感必須加速進行軍 事改革。二OO九年俄聯邦政府頒佈一項「國家軍事改革計劃」 (ГПВ-2020),根據此項計劃,從二OO九年至二O二O年俄羅斯 對斥資 20 兆盧布進行全面軍事改革,所以在二OOO年末,俄國防 工業外銷,相對並沒有那麼重要。二O一二年俄副總理羅哥金 (Дмитрий Рогозин)甚至表示,俄國防工業 45%產品向本國軍方 出售,33%供給本國民間使用,外銷祇佔 22%。俄羅斯向中國出口 的減少,不僅是由於俄羅斯本國需要量的增加,同時也是由於俄軍 工企業已開始多元化。二OOO至二O一O年初,俄羅斯新舊武器 市場增加,如阿爾及利亞、委內瑞拉、越南、印尼等市場的開發。 二OOO年中期,由於各國大量採購,俄羅斯的外匯迅速累積。對 很多國家而言,俄羅斯是理想的軍火武器來源,不僅是由於其價格 和質量優越,更重要的是購買美國和歐盟軍火武器的條件限制太多。 此外,由於天然氣價格上漲,俄羅斯的外匯增加迅速,所以對 軍售對象也開始挑剔,當然包括向中國的軍售,亦提出許多條件和 限制。九O年代,俄中關係軍事科技合作佔極為重要的部份,但在 二OOO年初,這種重要性便逐漸降低。九O年代俄中貿易總值約 為 40至 50億美元,一九九九年兩國貿易總額為 57億美元,二OO 八年變為 569 億美元,主要是由於兩國的貿易總量增加,以及俄羅 斯向中國出售的天然資源增加所致。天然資源包括石油、木材及有 色金屬等原物料。兩國貿易中軍事科技產品出口大幅減少,軍售貿 易地位改變,過去軍售是兩國貿易的主要部份,而今則成為次要部 份。所以俄政府和軍方人士開始全面檢討,在新環境下的俄中軍事 科技合作之定位,此時由於俄中在北非、拉美軍火市場競爭激烈, 同時俄羅斯對中國仿造的不滿情緒增強,所以在二OOO年,在俄 總統指示下,俄政府官員立即就上述問題進行全面評估。 二OO四至O六年,在俄中邊界問題獲得解決後,俄政府開始 檢討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以及中國人民向俄遠東地區的移民問題。 由於莫斯科的疑慮,所以二OOO年中期,俄遠東與中國東北地區 的邊界貿易也大幅縮減,當時俄羅斯採用軟性方法,即對中國投資 進行限制。俄國防部同時也建議,不必急於向中國出售C-400 反導 系統和 Су-35 型戰機,除非中國答應對俄方更有利的條件,事實上
 
 
俄羅斯並不想與中國進行這兩項交易。 二OOO年,其實中國也不太想採購俄羅斯的軍事科技,二O O三至O四年,俄中 Су-27СК 戰機授權生產協定結束,Су-30МКК 也完成交貨,中國便逐步減少從俄羅斯的武器採購。中國國防工業 的專家們對自行開發更充滿自信,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 甚至宣稱,該公司將在二OO六年完成供應高級戰機使用的太行發 動機(WS-10A)之開發,未料發現其品質始終未達標準,後經過 10年改進,品質始逐漸達到可使用之階段。 由於這些主、客觀因素影響,使二OOO年以來的俄中軍售較 過去減少 10%,直到烏克蘭危機發生後,兩國軍事科技合作才回升 到 12%。若干關鍵部份中國仍須依賴俄方協助,而且此時俄羅斯對 中國軍售也採取較為開放的心態,主要原因是在烏克蘭危機後,俄 羅斯經濟面臨危機,亟需向中國尋求貸款之故。
 
八、 再度轉向中國: 二O一四年烏克蘭危機發生,美國、歐盟及其盟友對俄羅斯的 制裁,使其被迫轉向亞洲。事實上,從二O一一年起,莫斯科便開 始注意亞太地區之變化,因為未來世界經貿發展集中在本地區。烏 克蘭危機使俄羅斯更加速向亞太轉移。在烏克蘭危機中,北京是唯 一未制裁俄羅斯的世界強權,中國副總理張高麗甚至對西方的制裁 予以強烈譴責。中國經濟和金融實力強大,二O一四年中國約有四 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二O一O年中國更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 二O一四年兩國貿易總額達到 933 億美元之譜,中國對俄羅斯很多 經濟項目興趣極大。此時亞洲國家根本無力幫助俄羅斯,G7 國家 之一的日本雖不願意,但仍得追隨他國對莫斯科進行制裁,至於南 韓和東協國家既無力,也不敢冒被美國報復之危險而與俄羅斯往來。 所以此時在美國和歐盟制裁的壓力下,莫斯科不得不尋求北京的合 作。 俄羅斯明白,中國是唯一能與其合作的大國,二O一四年春, 俄政府有關部門,曾就與中國合作的潛在風險進行廣泛評估,包括 中國國防工業發展的關鍵部份,對外政策及軍事戰略計劃方向,中 國人對遠東和西伯利亞移民的威脅等重要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根據 此項報告,俄政府終能深入瞭解與中國合作的各種威脅的可能性。 分析中國人在烏拉山以東地區的活動情形時發現,其對俄羅斯
 
 
並無太大威脅,因為在俄政府的法令限制下,全俄中國僑民人數不 超過 50 萬,而且大部份都集中在歐俄地區,至於在遠東的中國勞工, 他們來此多半從事一些短期粗工,在俄國盧布貶值後,大部份都返 回中國尋找待遇更好的工作了。所以俄政府認為過去媒體和專家有 關中國人向俄遠東地區移民亟有可能與中國合併之誇大說法,顯然 與現實不符。此外,俄羅斯深入瞭解目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危機為, 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不足等,綜合以上因 素可知,中國合併俄遠東地區的可能性極低。俄羅斯對中國國防工 業的依賴性將逐年降低,俄羅斯在中國軍火市場的賺錢機會將越來 越少,未來與中國的軍事科技合作,將祇剩「直接採購軍事科技」 以及「共同開發新武器」兩條路而已。所以俄國防武器出口公司總 裁伊塞金(Анатолий Исайкин)被詢及有關向中國出售C-400 反導 系統,是否擔心與中國的合作問題時表示:「目前俄中兩國的戰略 利益是相同的」。 根據俄國政府這項報告顯示,莫斯科對俄中軍事科技合作的未 來前景甚為樂觀,俄羅斯向中國出售武器是加強兩國合作關係的有 效途徑,不僅是俄國防工業發展的資金來源,而且也是兩國發展緊 密合作的有效方法。莫斯科願意大力協助中國發展其軍事力量,達 到北京在太平洋的戰略目的,俄羅斯認為中國亦會對其投資提供貸 款,以及向其提供必需的科技資訊。總之,俄羅斯對中國之看法, 大致上是正面的,然而目前中國之所以未能全面投資俄羅斯,當然 有其原因,如最近中國進行反貪行動,造成很多國營公司的決定被 取消,國際能源價格暴跌,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雖然北京也注意到 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但仍堅持對俄進行投資,這些投資對普丁而 言,極為重要,對俄國公司提供優惠貸款,特別是中國願參與南俄 克赤到克里米亞半島橋樑的修建工程,這也表示北京支持俄羅斯利 益。 由於這些原因的影響,二O一四年俄中軍事科技合作發生巨大 轉變,兩國結束多年關於出售 4 套C-400 防空導彈系統之談判,二 O一五年秋俄方又同意向中國出售 24架 Су-35С四代半(4++)戰 機。雙方是從二O一O年開始進行上項交易之談判,不過當時並不 知道能於何時達成此項軍售協定,但烏克蘭危機和莫斯科對俄中軍 事科技合作產生新看法後,才促成這兩項軍售協定的加速完成。Су35С 戰機協定總價格為 20 億美元,C-400 反導系統協定總價為 19

 
億美元 C-35C 第一批戰機已於二O一五年底交貨,C-400 反導系統 根據協定於二O一七年底開始交貨。此外,雙方軍事科技合作另一 重要部份是戰機引擎的交易,根據協定俄羅斯將向中國出售價值 10 億美元的 Д-30及 АЛ-31Ф戰機引擎。 根據俄國防部長邵亦古的說法,二O一六年俄羅斯將向中國出 售所有的軍事成品並包括售後服務在內,總價超過 30 億美元。目前 中國從俄羅斯已訂購 80 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其中一半是 Су-35С 戰 機及C-400 反導系統,10 億美元是戰機引擎,其他剩餘的 30 億美 元應該是反艦導彈的零組件及其他裝備。中國在軍事科技發展上取 得重大成就和突破,不過也一直面臨同樣的問題,就是中國在軍事 科技發展上並不平均,有些科技發展非常先進,但有些方面卻顯得 相當落後,而俄方恰好可填補中國的欠缺,所以現在俄中軍事科技 合作,不是僅有幾項大型條約而已,而是雙方還簽署一些小型協定 作為補充。烏克蘭危機使俄羅斯與西方的軍事科技合作管道斷絕, 因此俄羅斯國防武器出口公司對中國大規模軍售發生興趣,同時也 從中國購買了一些軍事科技和設備,如俄羅斯購買中國 12200 計劃 的海岸巡防艦,同時雙方並談判向中國採購一些太空衞星科技,以 交換 РД-180導彈引擎等。 事實上在某些軍事科技領域,中國的發展已超過俄羅斯,特別 是在無人機方面,而且已有很多國家,包括前蘇聯加盟國家,如: 烏克蘭、哈薩克等,都在使用中國製造的無人機。俄羅斯目前尚未 製造攻擊無人機,也無向中國採購無人機的任何訊息。根據烏克蘭 危機經驗可知,目前俄中兩國在軍事科技方面的合作正蓬勃發展, 不僅雙邊合作的新領域增加,而且合作層次也大幅提升,根據二O 一七年資料顯示,俄中軍事科技合作佔俄羅斯對外軍售 20%,由此 即可見一斑。
 
九、 俄中軍事科技合作之未來: 一九九O到二OOO年,蘇中關係正常化後開始的軍事科技合 作,不僅協助解決了兩國間許多戰略上的問題,俄羅斯更因中國的 軍購,使其奄奄一息的軍工企業獲得生存並繼續發展,同時也使中 國軍事力量得以全面改革和提升。對俄羅斯而言,由於與中國的合 作而獲得很多利益,同時也向中國提供許多寶貴的軍事科技經驗, 不過俄羅斯在許多方面仍維持領先中國的局面,這是由於二OOO

 
年末,俄政府再向其軍工企業進行大規模投資所致。目前俄羅斯較 領先的軍事科技方面,包括反導彈系統、戰機引擎、雷達科技、潛 艇製造以及其他領域。較為落後的部份,如在無人機的製造,以及 並未發展超過 20 噸級中型運輸機。在海軍科技方面,中國已建立了 超過冷戰時代的蘇聯海軍,如攻擊直昇機母艦。在國際軍火市場, 中國主要強項也是俄羅斯所欠缺的,如最近中國在中東、非洲暢銷 的多管長程火箭炮。 對於俄中軍事科技合作而言,二O一四年的烏克蘭危機反而成 為兩國合作重新出發的契機。在烏克蘭危機之前,中國明白它非常 依賴俄羅斯軍事科技,因為本身無法生產製造,然而在危機之後, 雙方軍事科技合作重新恢復,俄羅斯也因烏克蘭危機發生,受到美 國和歐國家制裁,才重新深入分析與中國軍事科技合作的風險和機 會,此後俄羅斯與中國的軍事科技合作,乃採取更為開放的態度。 目前俄中軍事科技合作在量的方面雖有所增加,但佔兩國整個貿易 量上並不大,根據二O一六年的數據顯示,軍售貿易僅佔兩國貿易 的 5%,不過對中國出口卻佔俄羅斯對外貿易的最大部份。 雖然俄中軍售條約的規模不大,但對中國的戰略安全極為重要, 如最近莫斯科向北京出售 Су-35С戰機及C-400反導系統,肯定對中 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提升有所助益,北京可藉此向華府及其盟邦顯 示,中國有遏制西方擴張之能力。近年亞太地區面臨衝突發生的極 大風險,如在南海問題上,北京對台灣和南海諸島提出主權要求, 而在東海問題上,中國又必須面對日本對釣魚島的野心,C-400 如 果部署在福建就可完全掌控台海空域,如果放在山東半島便可充分 控制釣魚島空域,如果置於南海人造島上,同時再配合 Су-35 戰機, 將可使南海輕易地劃入中國的防空識別區(ADIZ),俄中軍事科技 合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從短期和中期的發展來看,俄中軍事科技合作對美國及其盟邦, 特別是日本將構成極大威脅,東京與華府都非常明白,他們無法阻 止俄中的軍事合作,俄羅斯對中國軍火市場興趣極大,而且也符合 其國家戰略利益,美日無法破壞俄中軍事科技合作,或許祇能稍微 影響其發展規模,如太空科技、導彈預警系統方面,但由於美國參 院一再通過對俄新制裁法案,所以未來華府、東京恐怕無太多機會 限制俄中軍事科技合作 4。                                                      
 4 Василий Кашин, Александр Габуев, Вооруженная Дружба: Как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торгуют оружием, 
 
 
十、 結語: 俄中軍事科技合作在兩國關係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一九九O 年代由於中國大量進口俄製武器,奄奄一息的俄國軍工企業才得以 存活及發展。對中國而言,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由於西 方國家的制裁和禁運,所以俄羅斯才得以成為中國先進武器來源的 唯一管道。在俄羅斯的協助下,中國不僅發展出現代化武裝力量, 而且在某些領域之發展甚至超過俄羅斯。 二OOO年代中期,由於俄羅斯擔心中國的仿造並向第三國銷 售,因此兩國軍事科技合作曾一度陷入低潮,但烏克蘭危機發生後, 卻使俄中軍事合作飛躍進展,當時俄羅斯全面分析與中國軍事科技 合作的得失,認為風險不大,而且中國的仿製,即所謂「逆向工程」 已有減緩趨勢,至於中國人對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移民威脅,也 非外傳之嚴重,所以最近俄羅斯才決定向中國出售 Су-35С 戰機及 С-400防空導彈系統等先進武器。 目前俄中軍售貿易佔兩國貿易總額 5%,平均每年在 30 億美元 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俄中軍事科技合作關係的發展,深受國際環 境和戰略形勢影響,在「天安門事件」和烏克蘭危機發生後,飽受 西方壓迫的俄中兩國,在軍事科技領域之合作更形緊密。最近俄、 中與美、英及西方國家關係惡化,特別是在南海、東海和台海,以 及中東緊張情勢升高之際,俄中軍事科技合作關係,未來恐怕將祇 會有增無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