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应该把他的实验室搬到辽宁号航母甲板上,直接经受高浓度导电型气溶胶的真实环境考验,从探索性的预研阶段就应该这样,从而少走弯路

来源: 超流隧道 2017-01-27 17:38:4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78 bytes)
回答: 世界电气领域的“中国骄傲”平凡人生662017-01-27 10:04:44

一个带有超高直流电压装置的航母在海面上的高浓度导电型气溶胶中巡游就像一个电解化学反应器在电解槽中来回移动。美国福特号航母正在为这个问题而头痛。看看冬季寒流来临的时候大量抛锚的车子吧。高速公路上的盐水被车轮抛洒在三米高的近地空间里,汽车里的直流电器譬如电池和充电机的接线柱就像在电解槽中飞速移动的电极,它们的正极被氧化成绿色的铜锈,电极变得越来越细薄,终于有一天,在车库里还能启动的车子,到了野外一熄火就再也不能启动了,因为铜锈的离子导电能力对酷冷温度非常的敏感。

使用电磁弹射系统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巨大的电力消耗和超高压的配电系统技术门槛是挥之不去的烦心事。福特号航空母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使用13800伏的电压,虽然这个电压对于陆地上的变电站来说只能算是低电压,但是对于舰艇来说是革新性的存在了。对于DDG1000这种级别的驱逐舰,使用耐高电压的硅基IGBT晶体管器件基本可以满足需求,我国现在也已经完全具备了生产硅基IGBT晶体管器件的能力,在国产动车组和高铁列车上就在广泛使用,但是对于13800伏的电压这种级别的供电系统,需要的则是耐高温、耐高电压的碳化硅宽带隙元件,而这样的元件现在还基本只有欧美国家能够提供,国内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研制时间。马伟明有可能用硅基IGBT器件设计了某种绝世新奇的电子电路,绕过了碳化硅宽带隙元件的技术门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