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西昌由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射天链一号04星

来源: (a) 2016-11-22 04:54: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66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a) ] 在 2016-11-22 09:34:0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2016年11月22日23时24分04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第100次发射。

今天西昌的发射是中国今年第19次发射,中国和美国都还剩下5次左右的发射任务,现在是并驾齐驱。俄罗斯今年到目前只有16次。

04星升空 天链-1“四兄弟”将“共持家务”

2016-11-23 孔晓燕 东方星 国际太空

11月22日,在长征-3C运载火箭火箭的托举下,天链-1的04星一飞冲天,挺进浩瀚苍穹,向着接替我国第一颗中继卫星——天链-1的01星,为实现我国中继卫星系统“更新换代”展开了它壮丽的“雄姿”。 

天链-1的04星是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备份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研制,采用东方红-3卫星平台。“由于天链-1的01星是在2008年发射,设计寿命为6年,目前已在轨超期服役2年多,因此天链-1的04星的研制主要替代天链-1的01星,确保中继卫星系统由第一代向第二代平稳过渡。” 天链-1的04星总设计师王典军如是说。

我国于2008年、2011年、2012年相继成功发射天链-1的01、02、03星,建立起中继卫星系统,实现了对中低轨道卫星全球覆盖的数据中继工作目标。

“目前天链-1通过三星组网完成对于全球200km以上、2000km以下空间的全轨道覆盖,覆盖率近100%。”王典军总师介绍说。

据了解,中继卫星一度被誉为“卫星的卫星”,其研制成果是20世纪全球航天测控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世界已有8套中继卫星系统,相比于国外的中继卫星系统,我国的中继卫星已经实现了三星在轨组网,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全球覆盖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

王典军说:“天链-1中继卫星系统除了为我国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神舟’飞船、‘天宫’飞行器和载人航天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

前不久,天链-1中继卫星系统顺利完成习总书记同神舟-11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天地通话”。得益于天链-1中继卫星三星组网,航天员与地面之间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通话,中继卫星系统通过接力跟踪天宫-2与神舟-11组合体,建立组合体与地面之间的双向长时通信链路,为航天员与地面之间提供全程可靠的天基测控通信支持。此次任务中,首次实现航天员与地面同步收看《新闻联播》,画面、语音清晰流畅。同时,通过中继卫星前向高速数据上行传输功能,航天员与地面之间首次实现双向视频通话,进一步提高天地通话质量。

“天链-1中继卫星系统多次圆满完成‘神舟’飞船及‘天宫’飞行器为代表的航天任务,以及地面舰船、运载火箭为等用户的数据中继任务,成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持保障系统和我国空间信息传输的重要枢纽,取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五院张洪太院长自信地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中继卫星系统技术正在应用于后续中继卫星、导航卫星、长征-5运载等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中。 

据研制人员告诉记者,由于01星在轨运行良好,04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四星”共轨的局面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天链-1“四兄弟”将“共持家务”,继续为未来载人空间活动和多种卫星继续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中继服务。我们拭目以待吧!

2016年11月22日23时24分04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4星,将与天链一号01星、02星、03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为我国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提供数据中继与测控服务,支持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同时为我国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至此,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活动已突破百次,同时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纪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1984年执行第一次发射任务以来,先后共发射了百余颗不同类型卫星,创造了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第一颗国际商务卫星、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第一颗中继卫星、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等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为中国航天发射走向高轨、走向世界、走向深空做出了突出贡献。

  天链一号04星和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1次飞行。( 赵金龙 邹维荣 李志勇)

 

由于01星在轨运行良好,04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四星共轨的局面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天链-1四兄弟将共持家务

 

 

A3018/16 (Issued for ZGZU ZSHA) - A TEMPORARY RESTRICTED AREA ESTABLISHED BOUNDED BY:

N260808E1142921-N261444E1140013-N255857E1135553-N255223E1142456 

BACK TO START.VERTICAL LIMITS:GND-UNL. GND - UNL, 

22 NOV 15:18 2016 UNTIL 22 NOV 15:59 2016.

CREATED: 21 NOV 03:30 2016

 

A3017/16 - A TEMPORARY RESTRICTED AREA ESTABLISHED BOUNDED BY:

N272126E1082255-N272538E1075906-N271500E1075646-N271048E1082032 

BACK TO START.VERTICAL LIMITS:GND-UNL. GND - UNL, 

22 NOV 15:16 2016 UNTIL 22 NOV 15:52 2016.

CREATED: 21 NOV 03:27 2016

 

A3016/16 - A TEMPORARY RESTRICTED AREA ESTABLISHED BOUNDED BY:

N274653E1061213-N275127E1054213-N273537E1053904-N273054E1060859 

BACK TO START.VERTICAL LIMITS:GND-UNL. GND - UNL, 

22 NOV 15:16 2016 UNTIL 22 NOV 15:51 2016.

CREATED: 21 NOV 03:24 2016

 

实践十七号卫星成功定点

时间:2016年11月22日 信息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实践十七号卫星成功发射并进入地球超同步轨道之后,飞控试验队经过科学组织、严守纪律、细致工作、精确控制, 按照计划先后实施了二次倾角控制和五次定点捕获,最终卫星于11月12日成功定点。           

实践十七号卫星是由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制的一颗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是基于东三B平台研制的第2颗卫星。卫星后续还将开展空间碎片观测、新型电源、电推进、新型测量技术等新技术验证工作

 

东经163度上空

 

长征五号首飞卫星

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加起来有13吨左右。

实践十七号乘长五入轨 卫星高精尖如小型实验室

2016-11-04 10:17:18|来源:大公网|

  大公网11月4日讯(记者刘凝哲文昌报道)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3日20点43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它的乘客——由实践十七号卫星和远征二号上面级组成的载荷组合体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实践十七号卫星将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并择机开展空间碎片观测、新型电源、电推进等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

  作为长五大火箭的首批乘客,实践十七号卫星的“娘家”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该院介绍,“实践十七号”,是一颗同步轨道新技术试验卫星,采用东方红四S平台,体重近4吨。卫星总设计师王典军表示,此次在长五首飞任务中进行搭载试验,对提高中国高轨卫星技术发展、拉动大型新平台尤其是东方红五号平台的关键技术具有重大意义。

  实践十七号卫星如同一个“小型实验室”,试验的项目可谓“高精尖”。王典军表示,目前,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多采用单结或三结砷化镓制成,其转化效率最高在30%左右。实践十七号卫星要验证的一项新技术就是新型能源技术。科研人员将之前太阳能电池片的材料升级为四结砷化镓和倒装砷化镓,以验证其在太空里的适应性。航天器上的太阳能转化效率每提高1%,都将极大地提升经济效益。同时,电池片单位面积利用率愈高,愈有助于航天器的减重。

  AND基于无毒推进技术是中国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推进技术,此次也出现在实践十七号卫星搭载项目的名单中。据介绍,不同于传统卫星推进剂,AND推进剂具有无毒、高密度、低冰点、低发挥性、高性能等特点。据了解,这次任务中的无毒推进子系统是中国第一套星上应用的无毒推进系统,其在轨飞行将对新型推进技术和东方红五号平台贮箱等关键技术展开试验。”

  此外,实践十七号卫星此次升空还承担着试验高轨空间碎片观测技术的任务。太空碎片由退役、失效的空间飞行器形成,目前地球同步轨道的碎片已有上千个,且还在日益增加,这对太空环境极为不利。实践十七号的升空也许会为解决这一太空环境难题,带来新的答案。

 

长征五号“乘客”实践十七号卫星将验证多项新技术

来源 : 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4日

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首次飞行中还搭载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实践十七号卫星。

这是一颗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试验卫星,采用东四S平台,入轨后将择机开展新型电源、自主导航、无毒推进、空间碎片观测等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并由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试验。

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技术跨度大、难度风险高,能在其首飞任务中进行搭载试验,对于一颗要验证多项新技术的卫星来说,机会难得。

“航天器高轨新技术发展迅速,但缺乏在轨验证和技术应用机会。实践十七号卫星作为我国首颗高轨新技术试验卫星,对提高相关技术成熟度,拉动后续型号发展,验证东五平台部分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实践十七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王典军认为。

目前,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多采用单结或三结砷化镓制成,其转化效率最高在30%左右。实践十七号卫星要验证的一项新技术就是新型电源技术。科研人员将之前太阳能电池片的材料升级为四结砷化镓和倒装砷化镓,以验证其在空间里的适应性。

“航天器上的太阳能转化效率每提高1%,都将极大地提升经济效益。同时,电池片单位面积利用率的提高,也将有助于航天器的减重。”王典军说。

高轨卫星一直以来在通信、导航、气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其发射数量将逐步增多。

基于地面测控的传统高轨航天器测定轨方法面临资源日趋紧张的压力,我国迫切需要发展新的高轨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以减轻地面卫星测控系统的作业负担,降低航天器的运行管理和维持费用,提高航天器的自我生存能力。

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自主导航技术具有实时性高、自主性强、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已成为低轨卫星平台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这次实践十七号卫星上便使用了高轨GNSS自主导航技术,以验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在高轨道的应用情况,开拓了GNSS应用的新领域。

ADN基无毒推进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推进技术,此次也出现在实践十七号卫星的搭载项目名单中。不同于传统卫星推进剂,ADN推进剂具有无毒、高密度、低冰点、低挥发性、高性能等特点。

“这次任务中的无毒推进子系统是我国第一套上星应用的无毒推进系统,也将成为我国第一套在轨应用的无毒推进系统。”王典军介绍,其在轨飞行还将验证新型卫星推进技术和东五平台板式贮箱等多项关键技术。

自从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57年上天之后,不计其数的空间飞行器紧随其后,对太空进行了探索。

其中有些空间飞行器在完成任务后,按计划返回地球,另外一些则继续环绕地球运行或者失效,形成空间碎片。目前,地球同步轨道的碎片已有近千个,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实践十七号卫星此次上天还承担着验证高轨空间碎片观测技术的任务。

高轨道由于离地面高度高,空间尺度比低轨道要大得多,对空间碎片的观测难度也更大。

“通俗来讲,如果原来低轨空间碎片观测是在小房间里找蚊子的话,那么高轨空间碎片观测可以看作是在大会堂里找蚊子,难度可想而知。”王典军形象地解释道。

作为全新“大火箭”首飞的“小伙伴”,实现部件100%国产化的实践十七号,也是一颗不一般的重量级卫星。相较于高轨卫星通常搭配的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与“大火箭”同行,大胆验证新技术的实践十七号卫星除了要面对更为严酷的力学环境,还要克服自筹资金研制带来的挑战。

与以往型号“自上而下”确定设计方案的立项模式不同,实践十七号采用的是“自下而上”模式。“我们需要自己去寻找用户方,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卫星。”王典军说,为了进一步降低研制成本,卫星实现了“一步正样”。“‘自带干粮’上路,其实给了研制团队更大的发挥空间。这应该是未来卫星研制模式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崔恩慧/文 郭铮/摄)

 

“天方一号”新概念航天结构成功发射

来源:军报记者作者:记者王握文、通讯员谢文彬责任编辑:徐小龙2016-11-03 20:500

军报记者文昌11月3日电(记者王握文、通讯员谢文彬)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天方一号”新概念航天结构,今天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实践十七号”卫星,由我国首个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升空。

遥测数据表明,“天方一号”在火箭起飞、级箭分离、星级分离、卫星太阳翼展开等过程中,呈现出优异的减振性能和电磁兼容特性。有关专家指出,“天方一号”研制成功并通过发射技术验证,对于提高航天器有效载荷比、延长航天器工作寿命、缩短航天器研制周期、拓展航天器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在新概念航天结构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

“天方一号”采用多功能一体化设计,主要由轻型复合承载结构、高分子多功能支撑结构群、聚合物固态锂离子电池模块、振动与温度监管装置等组成。它集高强度承载、反共振控制、结构化能源等功能为一体,在承载、减振、能源、热控等一体化设计,电磁兼容、锂电池异构成型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关键技术突破。

据该校航天技术专家介绍,传统航天结构设计存在部件功能单一、单机数量多、空间利用率低、冗余质量大、设计制造周期长等诸多局限,严重制约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对航天结构技术的迫切需要,该校航天结构技术创新团队从1996年开始对此进行研究探索,经过20年持续攻关,突破并掌握了高载荷比、高能量密度比、多功能一体化的新概念航天结构技术。自主设计并研制出兼具力能与环境管理的一体化多功能航天结构,具有数据处理、信息融合与天地交互综合功能的数据处理模块,集能源管理与控制、电性能检测与调理、信号传输与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电源管理模块,相关技术与成果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介绍,“天方一号”完成发射阶段技术验证后,后续将伴随“实践十七号”卫星进行新型结构化能源模块的在轨技术验证。

 

中国成功发射实践十七号卫星

2016年11月03日 21:37:47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海南文昌11月3日电(记者白国龙、任珂)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由实践十七号卫星和远征二号上面级组成的载荷组合体3日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据介绍,实践十七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卫星入轨后,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将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并择机开展空间碎片观测、新型电源、电推进等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

  此外,远征二号上面级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变轨能力最强的液体动力上面级,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组合使用后,可有效提升一箭多星发射并直接入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

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是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8次发射。

 

接近停靠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看来可能有在地球静止轨道进行在轨维护服务的试验任务。

 

 

 

【实践十七号/SJ-17】在11月12日定点成功。 【天链一号04星】宣传攻势开动了,今晚23点后发射。从2017年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四系列火箭都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