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可以阻止战争。
2,中国的核武库可以阻止战争。
先说第一点为什么是错的。
全球化非但不能阻止战争,正相反,全球化会导致战争不可避免。
为什么呢?因为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的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产地是所有大国共享的。后来居上的后起国家,凭借后发优势,会逐渐夺取守成大国的既得利益,并且逐渐把收成大国赶进墙角。用中国人的话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化已经实现了(并不是冷战后才实现的,切记!)。1890年,德国钢产量还是英国的2/3,到1893年已经追平。要知道在十九世纪末,钢铁、石化、电力和机械工业水平就代表了整体工业水平。战争打的就是钢产量。到了20世纪初,德国工业实力已经反超了英国。这跟今天中国的工业实力反超美国不无相似之处。德国的工业品当时一步步夺取英国工业的市场份额,已经到了让英国非常难受的程度。由于德国的后发优势,英国已经到了不发动战争,就无法逆转这一趋势的地步。
非全球化时代,热战反而可以避免。因为市场和原材料市场是彼此分割的,不会出现一方在经济上把另一方逼到墙角的事情。譬如冷战时代,苏东与北约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经济体系,双方并不共享同一个国际商品市场,不共享同一个国际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市场,更不共享同一个国际金融市场。所以双方能够彼此长时间的相安无事。
再说第二点为什么是错的。冷战的冷和平是以苏联和美国庞大的核武库为基础的,尤其是苏联的核武库。这个核武库庞大到什么程度呢?百度在这方面有详细的介绍。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10876/410876.htm
原苏联的核武库不仅花样繁多,门类齐全,而且数量庞大,是当今世界唯一能与美国核武库相抗衡的核大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原苏联的核武库分为战略核武库和战术核武库两种。据美国《背景材料》和其他西方报刊披露,原苏联共拥有战略和战术核弹头27000余枚,其中战略核弹头11000多枚。这些战略核弹头安装在洲际弹道导弹、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机载弹道导弹上。由于武器的射程能打到美国的本土,所以美国军事界将这些核武器列入战略核武库。而其余的16000余枚核弹头由于射程短,打不到美国本土,则被划入战术核武库范畴。这些战术核武器主要包括巡航核导弹、机载核导弹、反潜核导弹、核鱼雷、陆基战术核导弹、核炮弹和核地雷等。原苏联核武库不仅庞大,而且分布很广,戒备也极森严。据美《背景材料》透露,原苏联战略核武器大部分部署在俄罗斯领土本土上和海上,还有约20%分布在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境内。原苏联共建有16个固定式战略导弹发射场,其中12个在俄罗斯境内,2个在哈萨克境内,2个在乌克兰境内。哈萨克境内为2个SS-l8导弹发射场,每个发射场部署有50枚导弹。由于每枚SS-18带有10枚核弹头,因此哈萨克境内共计部署有1000枚战略导弹弹头。而乌克兰境内为SS一19和SS-24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SS-19发射场共贮存有60枚导弹,每枚携带有6个核弹头,共计360枚核弹头。SS-24发射场存放了56枚导弹,每枚导弹带有10个核弹头,共计560枚核弹头。由此可见,乌克兰的领土上一共部署了920枚陆基战略核弹头。
相比之下,中国的核武库有多少呢?据2014年11月19日的报道,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渲染“未来15年,中国能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核导弹很有可能超过100枚”。今年初,也有俄罗斯学者夸张地说中国要部署(高戒备)600个核弹头载体才能在安全问题上“别无选择”。但从更多外媒报道、智库访谈和中俄专家的分析中,《环球时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模糊的数据”:为保障中国和平崛起不受他国核武器威胁,中国核弹数量应处在英法两个中等核武国家与俄美两个超级核大国之间。说它模糊,是因为拥有四五千枚核弹的俄美与拥有两三百枚核弹的英法,两者相差太悬殊。还是《简氏防务周刊》的分析人士说得相对客观:“中国的核武力量日趋科技尖端化,求精不求多。中国某种核弹头超过100枚就会让美国紧张的分析已经太老套。”
也就是说,中国的核武库只有苏联的1/100。基本上无法同日而语。苏联和美国核武库同等规模,所以自然也无法与美国较量。俄罗斯今天有数千枚核武器,尚且无法阻止美国在乌克兰发动针对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中国这样的核武库,反倒能够轻松阻止,有谁相信的请举手?
所以说,由于以上两点,中国战略家对当今世界的局势有相当的误判。世界大战并不是可能,而是必然,而且会比前两次惨烈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