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里面的假设太多了。文章假设日印菲越都会心甘情愿的加入与中国作战的行列,假设中国的军力不能抵御美日军事同盟对中国途径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线的打击,假设中国的能源不能找到新能源替代。这些假设必须同时成立,才能得到作者的结论。问题是这些假设同时成立的可能性有多大?
1, 印度并非是中国天然的死敌。指望印度跟中国拼命是个大赌博。从印度的国家利益角度出发,印度最有可能做的是不拼命,而是借助美国的威势,跟中国索要利益。全面冲突不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因此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是个巨大的问号 。
2,马六甲海峡存在着替代者,就是克拉地峡。如果中国面临海上封锁,比较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中国控制泰国以后,强行打通克拉地峡,彻底摆脱马六甲的束缚。克拉地峡在中国海空军力量的覆盖范围内,美日海军在其附近作战,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这个假设是否成立也要画个问号 。
3,中国能源必须从国外进口这个假设问题就更大了。中国并非是个能源贫瘠的国家,这与日本的国情有根本的不同。实际上,中国自身所储藏的核能、煤炭能源、太阳能源、水能并不稀缺 。中国前些年依赖国外进口能源,是因为国外能源相比之下比较便宜。假如美国试图切断中国能源供给,最大的可能就是倒逼中国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突破核能技术瓶颈,实现能源彻底自给。越遏制越发展,越封锁越发达,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发生过,中国的核武器技术、火箭技术、卫星技术都是现实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