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在美国的力量范围极限之外,美国没有能力为了南海跟中国开战

本帖于 2015-05-31 10:05:5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Twinlight 编辑

 

东经120度是美国力所不及的极限,东经130度至180之间则是北太平洋东西两岸国家制海权将要长期较量的海域;而太平洋180度经线以东则是美国可以也可能动用全部国家资源维护的安全底线。

正如昨天日本对太平洋的制海权是从俄国、英国、西班牙 及德国手中经过血战获得的结果一样,今天美国对太平洋的制海权是与日本人血战后的结果。太平洋战争是美国使用全部国家资源参与的与日本的总体战争,但这只 在中国将日本全部陆军主力牵制在中国大陆、苏联于1945年出兵东北、美国动用了几乎是全部国家力量的条件下才在海上打赢的战争。另一方面,美国在失去中 国苏联支持的条件下,于打败日本后又输掉了朝鲜和越南战争。如果联系考虑20世纪初美国塔夫脱政府插手中国东北为日俄联合逐出东北亚的历史教训,这一赢一 败也就大体可以划出美国在北太平洋海区的国力可达到的有效发挥和控制的范围。这个范围大体基于一百多年中发生于太平洋西东两面的美国两次败北东北亚,日本 两个败北于夏威夷的事实经验。

我们知道,1898年美国在日本政府抗议中兼并为日本 人视为东部安全重要战略屏障的夏威夷。最终日本向美国作出妥协。1899年,美国实现对萨摩亚群岛的瓜分,从而拉起了东经180度从阿留申群岛经夏威夷到 萨摩亚群岛的东太平洋的防御链条。而1941年12月日本再次向珍珠港发起攻击,随后迅速将其制海权推进到东西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1942 年6月中途岛日本战败,此后日本一路败北,至1945年太平洋制海权又全部转入美国之手,也就是说美国的海上控制范围又反伸展至东经125度的琉球群岛一 线。

然而控制范围并不一定就是有效控制范围。20世纪初美 国总统塔夫脱“金元外交”在日俄联合抵制下碰壁于东北亚、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国在中苏的联合抵制下再次触礁于东北亚,以及60至70年代的越 南战争中美国的失败、60、70年代苏联通过越南金兰湾基地扩张其在南中国海的制海权的历史经验表明,在有两个大国或一个半以上的大国共同防御的条件下, 美国的对北太平洋的有效控制范围达不到包含台湾岛在内的东经125度。这意味着,只要中国版图不被分裂,中国能够与亚太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大国保持良好的关 系,美国对台的所谓“共同防御”,在中国统一台海两岸的原则面前,只不过是用于充饥的画饼而已。其深层原因还是斯大林所说而我们必须再次重复的话:

美国人是一批商人,每个士兵都是投机商,做买卖。德国 人20天就占领了法国,美国已经两年了,却对付不了小小的朝鲜。这算什么实力?美国人的主要武器是长袜子、雪茄和出售的其他商品。他们想征服全世界,却对 付不了小小的朝鲜。美国人不会打仗。特别是在朝鲜战争以后,他们丧失了进行大的战争的能力。他们寄希望于原子弹和空中打击,但靠这些是不能打赢战争的,需 要陆军。但他们的陆军既少又弱。同一个小小的朝鲜打仗,在美国国内就已经有人哭泣了。如果他们开始大的战争,那又将如何呢?到那时,恐怕都会哭泣的

迄今为止,我们不能确定美国在北太平洋海区的有效控制 范围在东经125度以东的确切位置,但根据日本19世纪90年代在夏威夷和20世纪40年代在中途岛失败的经验,可以肯定地说,美国可动用也必须动用全部 国力誓死保卫的地缘政治的底线在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即在中途岛和夏威夷一带。美国东亚地缘战略的底线和极限简洁表述如下:

1.太平洋的180度经线以东,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是东亚任何一个大国无力涉及的海域;而东经125度即台湾以东,如果中国不被有形或无形分裂的话,是美国国力伸展的极限,因而只是有影响但不能有效控制的海域。

2.在东经125度至130度之间的北太平洋海区则是东亚大国有效国力可及的海域;

3.东经130度至180之间的海区则是北太平洋东西两岸大国将要长期磨合的海域。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