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1661,决战热兰遮》的两篇评介

来源: 霍人 2014-09-20 13:45:0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791 bytes)

《1661,决战热兰遮》
作者:欧阳泰 著 
陈信宏译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2014年6月

内容简介:

    荷兰人与郑成功在热兰遮的对决,是欧洲与中国的第一场战争,也正是欧洲与中国军事实力落差最小的一段时期……

    荷兰在十七世纪建立了全世界最活跃的殖民地帝国,不但与英国竞争胜出,还攻下了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殖民地。然而,在这场于1661年展开的中荷战争里,荷兰人却遇到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强劲对手──郑成功。他统率手下的将领战胜荷兰人,拿下了荷兰人手中最大、也最富有的一座殖民地──台湾。他是如何办到的?

    本书检验了当时欧洲与中国在军事科技方面各自的长处与弱点,而为长久以来人们对西方强权、中国势力与战争本质所抱持的假定提出了平衡的新观点,并且为当前的时代提供了珍贵又出人意料的教训。

****************************

1) 

中国从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

2014年08月08日 星期五 
    ◎东胡林

    欧洲从何时开始超越东方,最终建立遍及全球的霸权,并持续至今天?这是一个吸引了从马克思·韦伯到贾雷德·戴蒙德等众多学者的问题。美国人欧阳泰的《1661,决战热兰遮》一书,开篇就为我们回顾了这段学术前史:欧洲史学界通常的解释是“欧洲优越论”——无论从社会制度、经济结构还是科技方面,相较亚洲而言欧洲都更为先进。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来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历史的研究深入,欧洲人基于自身立场片面研究得出的结论相继被推翻。近年来,视野更为广阔的全球史学家则试图跳出欧洲中心主义,站在全球史的高度给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西欧与亚洲许多地区势均力敌同步发展,直到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以及随之而来经济革命的飞速发展,二者的差距才被迅速拉大——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闭关锁国”“停滞”了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

    将这个时间点确定在1800年前后,则需要解释另外一个问题:在此前的两三百年间,欧洲人为何能在亚洲广泛殖民,而未遭到遏制?全球史家的答案是——欧洲人得以纵横亚洲海域,得益于该地区出现的权力真空——中国在海洋方面并无进取的意愿。而且欧洲人的占领及统治极其脆弱,在资金、贸易等方面都严重依赖中国。欧阳泰在他的第一本书——《福尔摩沙如何变成台湾府》中的研究,足以佐证上述结论:1624年开始荷兰人之所以能占领台湾殖民地并得以发展,并不是荷兰人在军事上的优势,而仅仅是因为中国政府无意经营台湾,相邻的日本与朝鲜也无意侵占。至于欧洲人对华贸易的“依赖性”,包括他们在广州“夷馆”的贸易与生活,欧阳泰的校友埃里克·杰·多林,在《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一书论述颇详。

    欧阳泰毕业于耶鲁大学,师从美国汉学巨擘史景迁及欧洲史专家帕克,研究的方向为中国史及全球史。史景迁讲故事的能力众所周知,欧阳泰在这方面也不让乃师——一本严谨的史学著作,居然是以前台湾长官揆一以叛国罪被“绞死”开场,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武侠小说里“劫法场”的经典开篇。欧阳泰是剪裁史料的高手,这本书虽然引用了中国的正史、方志,荷兰舰队司令官的日记,郑成功写给揆一的信件以及荷兰人绘制的各种热兰遮城堡图等中日英荷资料上百种,注释多达1206条,阅读起来却有着历史小说的快感,战争场面惊心动魄,对小人物(如在当地备受尊敬的牧师韩布鲁克)在战争中命运的不由自主,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如贾雷德·戴蒙德评价说“它充满了海盗横行、血腥斩首、背信弃义和战场交锋的迷人细节”,英国《文学评论》杂志(请注意,是文学评论杂志)更不吝赞美:如果你今年只读一本中国历史方面的书,一定要读这本。

    帕克是《剑桥战争史》的作者,善于“以实证研究方式细腻地探讨庞大的议题” ,欧阳泰在研究方法上很明显更得益于帕克的专业训练。这本书研究的焦点虽然是1661年4月30日至1662年2月1日,郑成功围困台湾直至揆一投降短短九个月之内的故事,却从当时中西方的造船/航海技术、火炮制作技术、城堡建造技术、战术战略乃至天气/运气对战局的影响等种种具体而微的细节着手,层层深入、以小见大,最终的归结点则还是:在郑成功的时代,西方的军事实力是否已经超过东方?

    从大处来看,十七世纪中叶全球气温骤降,导致当时全世界水旱灾害频发,“政府垮台的情形更是空前绝后”。欧阳泰说:若是没有这场气候危机,明朝或许不会灭亡,“郑成功也许会成为一名儒生”,而“荷兰统治台湾的时间,也可能会再延长几个世代”。从具体的技术角度来讲,经过严密考证后欧阳泰则认为:从战略战术包括士兵的组织纪律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一点揆一处于弱势;火炮制造技术及操作技术,则二者大致相当——关于明末以学习西洋炮(铳)为核心的火炮技术革新,及配合特定兵种和阵型的应用,最近出版的周维强《佛郎机铳在中国》有很详细的数据、实物分析;荷兰人真正的强项在于逆风航行的船只设计技术,以及以棱堡为代表的军事工程技术。1635年左右的一幅热兰遮城堡图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棱堡的构造,以及为何能给惯于攻城拔寨的郑成功造成如此大的障碍。

    在这场中西方决战中,荷兰人的科技实力胜过中国,然而二者间的差距远没有200年后那样悬殊。此时,决定一场战役成败的,除了科技之外还取决于纪律、人心、后勤乃至于——运气,天气一次次影响了双方的计划和决策,最终它偏向了中国这一方,阻碍了荷兰人增援的舰队,也阻碍了与清朝的结盟关系。

来源: 北京青年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08/08/content_78142.htm 


2)

郑成功与荷兰人的战争
 
2014-08-16 02:30:17
刘仲敬(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17世纪,荷兰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帝国,不但在与英国的竞争中胜出,还取代了昔日的殖民霸主西班牙。1624年,荷兰在台湾南部海岸修建了热兰遮城堡,台湾也逐渐发展成为荷兰最富有的一座殖民地。而这时,在与清朝对抗中遭遇挫败的郑成功也将目光瞄向了台湾,他将成为荷兰人在远东最强劲的对手。

  1662年初,经过九个月的激战,郑成功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带领手下将领战胜了如日中天的荷兰人,拿下了台湾。郑成功是如何做到的?史景迁弟子欧阳泰的第二本关于台湾的专著,《1661,决战热兰遮》详尽地叙述了这一过程。

  荷兰人若不犯错即可取胜

  历史研究的技术与视野似乎不能兼。欧阳泰的《1661,决战热兰遮》就属于这类作品,作者的谨慎和背景的宏远不成比例。

  欧阳泰一度相信:明军在数量上拥有十倍的压倒优势,胜负没有悬念可言。一千多荷兰人即使将海军算上,数目也少得可笑。明清战争的任何一方只要有意,随时都能荡平欧洲人的据点。荷兰总督府早在十年前就预测到:郑成功一旦在大陆战争中失利,就会觊觎台湾避难所;但他们毫无办法,只能坐以待毙。然而,军事细节使他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在这方面,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勤奋与渊博。当然,这里面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因素。同时代的东西方史料不能等量齐观,前者通常只有泛泛而谈、无法核对的文学性描绘。作者对意大利战争以来的军事技术演化了若指掌,这些细节决定了战争的成败。荷兰人的要塞和帆船凝集了欧洲近代早期军事革命的精华,在层次上远远高于明军。如果殖民者的领袖没有犯下严重的错误,他们本来可以取胜。如果明军没有获得欧洲变节者的技术和情报,甚至不会有机会利用敌人的错误。

  荷兰人的三角帆船依靠复杂的帆索体系,能够逆风行驶,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度使郑成功濒临精神崩溃。郑氏无疑是东亚走私贸易的王者,他的船只布满从长崎到澳门的航线。清军畏郑成功舰队如虎,输掉了南京战役以前和以后的每一次海战,坐视郑家从闽浙海岸搜走了四倍于鲁王和唐王的赋税,最后只能强迫沿海居民撤退到内地。然而,郑成功的舰队在荷兰人面前没有胜算。如果不是飓风恰好摧毁了北线尾沙洲的堡垒,明军一开始就无法闯进鹿耳门。英勇的克劳森船长冲破了绝对优势的明军包围圈,从巴达维亚带来了十二艘荷兰战舰。欧洲海军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无可匹敌,完全可以在台湾海峡切断明军补给线,置已经开始缺粮的郑成功于绝境。

  揆一选择了自杀性决策

  这大概是延平王毕生最危险的时刻,因为他没有掌握撤回金门、厦门的制海权。他以前跟清军作战时,即使在陆上惨败,逃亡的海路始终在他的水师控制之下。然而,揆一愚蠢地放弃了自己的优势。他选择正面近战,用援军补充自己的队伍。这无异于将海战变成准陆战,将优势奉送给人数多的一方。揆一选择了敌人都没有指望的自杀性决策。从这一点看,他的十年徒刑并不怎么冤枉。此事和鹿耳门风暴加在一起,决定了战争的命运。郑成功完全有理由据此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荷兰的加尔文主义者有没有深入挖掘另一个泽兰省(热兰遮)陷落的神学意义,不得而知。

  揆一的朋友在三级会议为他辩护,强调他苦守孤城一年多的难度。然而,三级会议没有辜负贤明的盛誉。荷兰的宿敌西班牙人在突尼斯和摩洛哥经常只有几千驻军,一再击破土耳其和摩洛哥的数十万大军。较之明军,穆斯林战士的素质并不逊色。欧洲人天生就应该以寡击众,正如亚细亚帝国就应该以多取胜。揆一在类似情况下不能取得同样或更好战绩,就是他的失职。郑成功在南澳岛基地训练出来的私家军队号称铁人,战斗力不是腐败的明朝正规军所能比拟的。他们身披重铠,刀枪剑戟样样精通。郑成功本人武功了得,虚荣心很重。他亲自上阵,向两军将士炫耀飞马连射的绝技。看来,《三国演义》描绘的那种大军等于观众的场面并不是小说家向壁虚构的产物。这些确实非常出色的表演仅仅赢得了数百名欧洲观众的嘲笑,镇江和宁波的满洲将领是不会如此轻佻的。我们不必奇怪:国姓爷一再勃然大怒,甚至屠杀俘虏泄愤。

  郑成功几乎全军覆没

  荷兰人的自信有其道理,因为军事工程学的奥秘在东方仍然不为人知。热兰遮的大炮火力猛,射程远,精度高。棱堡和炮位相互配合,实现了交叉火力的全方位覆盖。郑成功部队掌握了火枪齐射的技术,已经比大部分清军强很多;但远不能跟纳骚亲王的步兵操练相比,他的火炮也没有荷兰火炮射程远。他没有意识到双方军队的质量差距,或者原本就打算不计伤亡,贸然进入自己的火炮死角和敌军的火炮范围,几乎全军覆没。

  郑成功没有足够的给养。他原先的作战方式接近流寇主义,依靠行动迅速、军容浩大震慑毫无准备的州县,迫使他们自动投降,然后掠夺浮财和物资,弃空城而去。清军驻防部队赶到时,只剩下必须救济的饥民。这种方法使清军对付明朝正规军的大部分技术都丧失了作用,也使他无法建立可靠的地方管理机构,白白浪费了军事胜利造成的许多有利机会。张煌言和众多遗民都批评他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甚至因此怀疑他对大明的忠诚;但这更有可能出于海上走私集团的本性,他们条件反射地认为海盗贸易是任何远征的唯一正当目的。而且,海盗贸易者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难以见容于士大夫,使郑成功缺少文官储备。根据司徒琳的说法,他即使在占领台湾以后,也只能实施军事统治。

  郑成功很可能像丰臣秀吉在朝鲜一样,以为荷兰人的物资就是为自己准备的,现在大失所望。他的知识储备只剩下屯田这一招,前线只留下三百人。与其说是围攻,不如说是侦察。可想而知,屯田的效果很差。这主要是出身和行为模式的问题,走私者和农民兵的性格完全不同。后来台湾的垦殖,仍然少不了招募流民。无论怎样解释,次年春天的郑军已经处在饥荒的边缘。巴达维亚曾经遭到爪哇土著王朝的围攻,也是出于类似的原因解围的。正在这时,揆一的愚蠢抵销了郑成功的轻率。

  以廉价的生命和诡诈的手段获胜

  即使援军失败,热兰遮的防御仍然是坚固的。据说,要塞的陷落最终仍然必须变节者。任何一邦都出不起东方大皇帝的高价,购买或盗窃他们的关键技术并不特别困难。郑成功有自己的洛迪斯中士,他是郑军当中唯一精通欧洲兵法的人。明军在城外的高地照样修筑棱堡,荷兰人没有足够的人力阻止他们。棱堡一旦建成,就不会再有任何援军入城,荷兰人的投降只是时间问题。洛迪斯的战术酷似突尼斯战役。二十万土耳其人也是用同样的办法,攻陷了两千西班牙人据守的果莱达要塞。

  热兰遮战役是中国和西方的第一次交锋,但并不是东方和西方的第一次交锋。远东形势孤立,远离世界秩序的焦点。经典的东西方冲突主要发生在中东,至多包括印度。三千年来,这些冲突的基本模式似乎变化不大。两套故事情节交替出现。或是寥寥无几的西方精锐横扫人数众多的乌合之众,以征服者姿态统治驯服的东方。或是狡诈的东方君主利用谋略和西方的弱点,以数十倍群众大军的代价歼灭了少量的西方精英军队。这两种模式交替出现,没有一方是注定胜利的;但东方总是依靠更加廉价的生命和更加诡诈的手段,抵消西方更加原创的技术和更加勇敢的精神。热兰遮战役虽然是西方的失败,却没有超出古老的模式。这个结论是作者不敢提出的,但他的材料给东方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是这样。东方读者有权不受作者的限制,直接将问题引向更危险的地方。

来源:新京报
http://www.bjnews.com.cn/book/2014/08/16/329898.html
 
 
 

所有跟帖: 

蒙古人算西方还是东方 -Tianzi- 给 Tianzi 发送悄悄话 (96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4:44:09

旧帖: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 (个人觉得此战算的上一次东西方的交锋) -霍人- 给 霍人 发送悄悄话 (121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6:55:05

明清中国没工业,钱壳船买的来,用不起。面对西方科技必败。毛提出自力更生,才有今天。 -ipmi- 给 ipmi 发送悄悄话 ipm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5:06:48

但1661年西方也没有工业革命。 转篇林毅夫文章/工业革命为何没有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 -霍人- 给 霍人 发送悄悄话 (10266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5:30:56

这个恐怕不对,当时就是英国也还困于温饱。到维多利亚年代也还是如此 -Chiyankun- 给 Chiyankun 发送悄悄话 Chiyankun 的博客首页 (51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8:16:27

实际上,中国从明朝就只是低端产品供应者,去欧洲看看,对比中国年代,就知道中国古文明并不那么辉煌。 -ipmi- 给 ipmi 发送悄悄话 ipm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8:58:56

达芬奇生活于明朝中后期。 -ipmi- 给 ipmi 发送悄悄话 ipm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22:07:49

除了儒家文明节欲和科举外,14世纪到18世纪西方在干吗?航海,寻找财富,贩奴,冒险等刺激了更便利的工具的出现和实验。 -人在异乡为异客- 给 人在异乡为异客 发送悄悄话 人在异乡为异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6:01:44

再加一个不应遗漏的:在传教,直到现在都没停下来。2014年,孔子故里的家庭基督教会 -霍人- 给 霍人 发送悄悄话 (521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7:16:23

确实有些忧虑,但中国人整个家庭人与人关系就是浸透着儒家, -人在异乡为异客- 给 人在异乡为异客 发送悄悄话 人在异乡为异客 的博客首页 (567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7:40:00

伊斯兰和基督教都是建制化宗教,早已高度组织化。如果看一下历史, -霍人- 给 霍人 发送悄悄话 (304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8:27:19

儒家是哲学思想,基督教是迷信,这两个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只要中国人想恢复文明,就得复兴儒家哲学 -dasreichdermitte- 给 dasreichdermitte 发送悄悄话 (75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8:11:02

儒家含儒学与儒教,学在理论上,是为哲学,教上既有形而上 -人在异乡为异客- 给 人在异乡为异客 发送悄悄话 人在异乡为异客 的博客首页 (243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21:02:10

基督教中很缺乏的基督精神,是和儒释道殊途同归,这就是 -人在异乡为异客- 给 人在异乡为异客 发送悄悄话 人在异乡为异客 的博客首页 (138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21:07:38

道家是哲学思想。润之对中正,是为道家对儒家,胜负自明。 -1800800- 给 180080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22:29:28

错,润芝是法家,润芝对中正就是儒法斗争史。 -pta- 给 pta 发送悄悄话 pta 的博客首页 (33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22:50:27

毛是集大成者,群众路线和儒家的天下大同,墨家兼爱是一样的,毛的审势度势,甚至造势之强正是道家 -人在异乡为异客- 给 人在异乡为异客 发送悄悄话 人在异乡为异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1/2014 postreply 05:01:14

客兄所言极是,毛得道家之精髓得以打败尊孔之蒋。 -1800800- 给 180080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1/2014 postreply 14:24:42

重文科轻理科,而且读到高三就自满,以为够用一辈子,不想再修大学课程了 -titaniumsub- 给 titaniumsub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21:15: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