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另外一部作品中关于白俄罗斯战役的德国视野的作品,

来源: ouyanghui 2014-03-14 18:10:2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2494 bytes)
回答: 谁写的?Giantfan2014-03-14 17:02:26


巴格拉季昂战役------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在德黑兰会议上,西方同盟国保证它们在法国西北部的登陆将不迟于一九四四


年五月一日。斯大林在得到这个保证后,也许诺俄国将在同一个时候发动一次大规


模的攻势。如果要对德国进行决战,那么苏联即使不为别的原因而光为政治上的原


因也要参加这次战役。无论如何,俄国人决不肯丧失自己于一九四三年七月在奥廖


尔取得的主动权。由于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他们的变化,他们满怀信心地期待着


冬季战役的到来。之所以形势的发展比德黑兰会议所能预见的更对他们有利,主要


是因为德国作出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未能作出一些决定。




自从同盟国军队在意大利登陆以来,加上不断受到它们对法国入侵的威胁,德


国现在不得不面临在几条战线上作战的可能。诚然,现有的德军中有一半以上还在


东线。可是,其余的部队也因需要从各方面捍卫欧洲堡垒而给牵制住了。一九


四三年下半年,甚至连被优势敌军紧逼的东线也不得不抽出部队增援德军最高统帅


部在意大利、巴尔干和法国的战区。仅负责东线军事行动的陆军总部只得以剩余的


兵力尽力而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会出现极度紧张的局势。这种紧张局势早


在一九四三年秋季就开始逐渐被感到。那时俄军在六百英里长的战线上恢复了仅因


泥淖而一度中断了的攻势,并赢得了一次具有重大战术意义的胜利。这一胜利以十


一月六日收复基辅而达到顶点。




随着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底俄军冬季攻势的开始,从克里木半岛到列宁格勒的整


个德军东线又一次开始动摇。很清楚,俄军作战的重点是在南方。在那里,收复经


济资源丰富的乌克兰是个很有价值的目标。然而,在一九四四年一月中旬,在北方


又形成了一个重点。那时俄军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包围,接着向南伸展,迫使


北方集团军群撤到一个早先准备的阵地上。该阵地从波洛茨克经奥罗奇卡和奥斯特


罗夫沿贝帕斯湖西岸直至纳尔瓦的桥头堡。尽管希特勒不同意任何形式的撤退,但


是多亏莫德尔陆军元帅(这对他暂时代替冯?屈希勒尔陆军元帅担任司令),德军


于一九四四年二月十八日开始的撤退起码能按预先安排的计划进行。




A集团军群(冯?克莱斯特陆军元帅)和南方集团军群(冯?曼施泰因陆军元

帅),在乌克兰的阵地一直向东延伸到第聂伯河河曲处。它们立即受到来自基辅地


区俄军强攻的严重威胁。为了减轻那些交战频繁的部队难以忍受的压力和帮助组建


预备队,有人建议撤离克里木半岛和第聂伯河突出部,主张打一场激烈的后卫战。


但是希特勒对这些合理的建议,一概加以拒绝。


 


直到一九四四年二月底,这两个集


团军群才设法守住了从赫尔松延伸到文尼察的这条战线。从该战线到普里皮亚特沼


泽地之间有一个很深的缺口。在这个缺口里,德军占有了布罗迪、卢茨克和科韦耳


等三个孤立的据点。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左翼部队有被包围的危险,这在任何


一张每日情况图上都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希特勒仍决心让德军继续留在已被切断退


路的克里木附近。他下令要德军沿整个延伸了的战线??这时的方向几乎完全是从


东到西??继续进行抵抗。


 


可是到了三月,不可避免的情况终于发生了:俄军进攻部队集中兵力粉碎了曼施泰因业已削弱的师,冲过切尔诺维茨直捣喀尔巴阡山脉。同时,俄军还从北面突入了摩尔达维亚和比萨拉比亚。




在这种形势下,希特勒于一九四四年四且二日发布了一项新指令,对未来的作


战如何进行作了指示:俄军在东线南段的攻势已是强弩之末。他们的兵力已消耗


殆尽。永远阻滞他们前进的时刻已经到来。为此目的,我已命令采取影响深远的措


施。这些措施包括留在克里木,以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自基什尼奥夫、


亚瑟、喀尔巴柱山脉东部山口以东的德涅斯特河起,向北到科洛梅阿、布罗迪和科


韦耳为止这条防线。


 


事实上,这时大地化冻,道路开始泥泞那年开始得相当晚确实给了德军一个喘息的机会。基本上沿着规定的路线出现了一条新防线。喀尔巴阡山和黑海之间由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原为A集团军群)防守,喀尔巴阡山以北由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原为南方集团军群)防守。在南乌克兰集团军群防守的部分地段尚有大量的罗马尼亚军队。冯?克莱斯特和冯?曼施泰因两位陆军元帅均为希特勒所讨厌,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时他们被免去了职务。舍尔纳将军接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指挥,莫德尔陆军元帅特地从北方集团军群被调来接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指挥。


 


希特勒的指令虽然没有公开承认,却表明一九四三年一九四四年冬季交战的后果:俄军冲破了列宁格勒的包围圈,收复了乌克兰,推进到在罗马尼亚北部出入巴尔干的大门和在加利西亚东部出入中欧的大门。


 


希特勒固执地拒绝及时撤离克里木,但他无法阻止俄军收复它。塞瓦斯托波尔失守后,在奇尔索涅谢半岛的最后一批德国守军也于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一日为俄军所击败。

与这个冬季在东线的南段和北段的决战相比,中段的战役并无任何重大意义。


 


 


 




经过一系列防御战,中央集团军群(布施陆军元帅)设法保住了一九四三年秋季该


集团军群退到豹子防线后占领的阵地。它据守着第聂伯河东岸斯塔里-比绍夫


和奥尔沙之间的防线,多次挫败了俄军夺取第聂伯河和德维纳河之间这一狭长地区


的企图,并在维切布斯克前方进行的激战中,在奥尔沙保卫补给线的战斗中都阻住


硕砭?U飧鱿蚨?钠鸬耐怀霾康谋辈啵??宕目烁浇?艿搅送??淠喜嘁彩?到了威胁,也许还比北侧大。


 


由于南方集团军群的撤走,在一九四四年初就感到有必要在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建立一条部署少量兵力的翼侧防线。当俄军向科韦耳的进军威胁到中央集团军群经由布列斯特的后方交通线时,该集团军群司令当机立断决定集中所有的预备队于科韦耳,甚至不惜削弱其正面向东的防线。


 


一九四四年四月

五日,这些部队在第五十六装甲军军长霍斯巴赫将军指挥下解救了已被包围的科韦


堡垒,在这以后,他们向前逼近到图里亚地段,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原为


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重建联系。




到四月底,春天道路的泥泞和俄军自己需要的战斗间歇给东线带来了一段平静。


德军的前线再次从黑海一直连绵不断地延伸到芬兰湾。可是这种情况只是个假象。


尽管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将军能以如下观点(首次在一九四三年十一


月七日鉴于即将来临的冬季战役而提出)聊以自慰,即:没有一个敌人的胜利已造


直接致命的影响,然而这条蜿蜒曲折、驻守兵力不足的新防线上的弱点是确


凿不移的,它的坚固程度不足以抵挡俄军想要与德军决战而发起的真正坚决的攻势。


最重要的倒不在于丢失多少阵地,而在于希特勒不顾损失日趋严重,仍坚持固守阵


地,致使东线的德军在人力和物力方面蒙受重大损失。许多部队的战斗力已减弱到


危险的水准。到一九四三年底,在东线原有的二百个师中至少已有三十个师不是被


解散就是被合并。即便如此,那些仍作为师存在的部队有许多已减员一半以上。为


使它们齐装满员已作了各种努力。可是连暂时替换负担过重的步兵的预备队都不足。


只有装甲师才能从前线撤回进行休整和补充。




一九四四年春季,德军的防线仍从敌领土的纵深地带穿过。如果能把防线大大


紧缩,并放弃所有那些需要大量兵力驻守而又无关紧要的突出部,那就可以组建预


备队,也就可以有回旋的余地。一九四四年年初,约德尔亲自向希特勒建议,把东


线的德军撤到黑海和波罗的海之间从敖德萨到里加这一尽可能短的防线上。他想腾


出一些部队,以便不仅在东线建立一支预备队,而且??鉴于西线有遭敌人入侵的


威胁??还建立一支由德军最高统帅部指挥的约有二十个师的中央预备队


 


特勒拒不听取这样的建议。那时,他仍决心固守克里木和第聂伯河突出部。由于芬


兰的关系,他也不愿放弃波罗的海地区。此外,他还想把波罗的海作为德国新型潜


艇的演练场。甚至在冬季战役结束以后,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话,他仍然不愿放弃


已经占领的每一寸土地。同时,他根本不承认俄军的优势。因此在四月二日的指令


中,他明文要求德军坚守他所规定的那条防线。中央集团军群所占领的突出部的南


北两翼都受到严重的威胁,但希特勒无视这一事实,拒不同意该集团军群撤离这个


危险的突出部。他也拒不同意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撤到从多瑙河河口到喀尔巴阡山这


一较短的防线上,虽然这条防线完全可以控制通往巴尔干的道路。




希特勒在所有这些事情上的固执看来很难理解(如果他的任何行为确实能从理


性上理解的话),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完全能够料想到俄军一定会很快重新发起


攻势行动??很可能与英美在法国的登陆配合起来。冬季战役导致了俄军在乌克兰


西部的大量集结。希特勒认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与陆军总部的顾问们同样也认为),


俄军一定会在这里发起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尤其是在德军费了很大周折才制止了俄


军向加利西亚东部伦贝格以东地区的推进时更是如此。敌军可能以这个地段为跳板,


向西南推进,突入喀尔巴阡山区,从而开辟通往华沙的道路,并动摇德军东线的中


段和北段。



对敌人意图的这一估计,确实表明整个德国军事态势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也许


正是这一点牢牢萦绕着德国的领导者,以致在导致这一估计的因素已明显地不再起


作用时,他们仍无法摆脱上述的看法。总之,德军现存的所有预备队,包括大部分


装甲师都被集中到加利西亚以对付敌人的威胁。这一步骤使前线其他地段上的兵力


变得空虚起来。


 


【德国最高统帅部已经判断苏军的进攻将会在南方战线,德国最高统帅部要是不加强南方战线的兵力岂不是怪事】



据料,第一个重大的打击将对着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莫德尔陆军元帅也是这样


预料的。那些陆军总部的人还料定重点进攻又将遇到重点防御。然而,十分明

显的是,敌军不大会选择德军防守最强的地段来发动一次可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攻


势。从对局势的这种看法中却未能得出另一个非常必要而又明显的结论,即如果其


他集团军群没有预备队,至少应当准许它们作出在没有预备队的情况下自己的安排。


实际情况是,它们不但没有预备队,而且还领受了那些要不惜一切代价固守防线的


严格命令。





【这就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和一线军事将领共同的的战略误判。没有预备队的情况下,要是不死守防线,我想不出还有其他什么高明的策略。】




可以毫不过分地说,这种对敌人意图的片面看法,加上为对付这些意图而采取


的互相矛盾的作战决定,孕育着一九四四年夏季东线德军所蒙受的新的惨重失败的


胚芽。整个战呃??ぁTけ付印???绮痪没峥吹降摹??诘奈恢靡膊欢浴M?

时又严禁集团军群采取机动防御战的打法。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集团军群在一九四


四年夏季的失败和覆灭就不足为奇了。它应被看作是一系列灾难中第一个最严重的

灾难。



总的说来,中央集团军群在整个一九四三??一九四四年冬季打得很顺利,击


退了俄军对其防守地段的所有进攻。全体官兵经过这次战斗信心倍增,但是他们未


能认识到真正的决战已在其他地方即东线的南段和北段打响了;也没有认识到在这


段时间里他们自己的地段只具有次要的意义。尽管那样,自一九四三年秋季以来,


他们对俄军的进攻方式已经习惯,因而普遍相信自己能继续对付任何这种进攻。他


们并不认为俄军会改变其进攻方式。俄军以往总是对防线上的不同地段相继发起进


攻,这样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就能从没有受到威胁的地段抽调预备队来加强危急地段


上的防御。


 


【这段话说明中央集团军群的各级军官自己也是认为能对付苏军的进攻。他们自己都这样看,希特勒和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军官自然也会相信他们的意见】



最后一次采用这种成功的战术是在科韦耳?布列斯特地段的局势变得困难的时


候。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以牺牲那段面朝东的主要防线为代价,把预备队集中到纵深


处的西南翼侧。当时该集团军群编成内的四十五个师中就有八个师,其中包括两个


装甲师,集中到了科韦耳。由于这次集中兵力,才解除了对该集团军群经由布列斯


特的后方交通线的威胁,解了科韦耳据点的围,并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左翼的第四

装甲集团军建立了联系。然而,虽然结果证明冒着风险所作出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但该集团军群东部前线守军不足仍是事实。


 


第九集团军、第四集团军和第三装甲集


团军,只得以三十二个师的兵力防守一条近四百五十英里长的战线。此外,该战线


的作战行动受到希特勒的命令的限制。希特勒命令建立所谓的据点,从而一开

始就栓住了相当数量的部队并妨碍了部队的机动性。希特勒是如此热中于这些

,以致守卫这些据点的司令们还得特别向他起誓,如果没有得到明确许可,他


们决不放弃这些据点;没有这样的许可,他们将坚守到最后。同时,他们有权要求


所有其他碰巧来到这里的战斗部队协助他们防守这些据点。这些据点也并不那么坚


固,它们只是由临时凑起来的材料加固的。希特勒却认为这种据点战术,在敌

人一旦突破时将会牵制大量敌军,并能严重影响敌人的供应线,使其攻势失去突击


力。在前线地区,博布鲁伊斯克、莫吉廖夫、奥尔沙和维切布斯克均被宣布为这样


据点。除维切布斯克以外,每个据点派有一个前线师驻守。维切布斯克被认


为太重要了,派有三个师防守。


 


【既然这些据点不是那么地坚固,那么这次战役之前中央集团军群是怎么守住这些据点的呢?】



集团军司令官们指出,这样会有相当数量的部队不能机动;一旦敌人突破.这


已经破裂的防线将会进一步受到削弱。那样的话,即使是有秩序的撤退,也不大可


能重新收复防线。可是他们的话不起作用。第三装甲集团军的情况尤为如此。该集


团军司令莱茵哈特将军指出,如果他(十个师中)有三个师被束缚在维切布斯克,


他就不能在该城以西组成一条新防线,除非得到新的增援部队。因此,他认为应该


整个前线的利益置于这种据点的利益之上。然而,他无法使集团军群司


令布施陆军元帅接受他的观点。这位陆军元帅接受了希特勒关于这些据点重要

性的论点,坚持要执行希特勒的命令:这些据点将牵制大量敌军,以致抽调几个


师防守它们对整个前线的防守都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把这三个师放到维切布斯克的西面,不就是要放弃这个城市嘛】




鉴于防守该集团军群东侧一线的部队已减到几乎不能再减的地步(每个师要防


守大约十五英里的地段!),有关的集团军司令官早在一九四四年四月就建议修改


给他们的作战命令。为了缩短战线以便用较少的兵力也能较好地进行防守,就应撤


离突出地段。这里有两种撤离办法:(1)变动,即撤到第四集团军构筑的


第聂伯河阵地。在这里可较好地抵御装甲部队。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由在维切布


斯克以西的所谓阵地的第三装甲集团军从奥尔沙向北延伸到波洛茨克。(2


变动,即撤到在战术上同样令人满意的沿别列津纳河的弧形阵地。这会使博


布鲁伊斯克-波洛茨克一线缩短大约一百五十英里。




看来最好在俄军发动攻势的前夕实施预先准备的撤退。因为这样的话,敌人的


攻势会乱了阵脚,而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重新部署。该集团军群已着手加固别列津


纳河阵地。这既可以腾出相当数量的部队,也可以更有效地对付在第四集团军后方


的游击队。后面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游击队的活动日趋频繁。一旦被迫要在别列


津纳河两岸的茫茫无径的林区撤退,这些游击队的威胁可能极大。


 


【问题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和中央集团军群都不认为苏军将要在中部战线发起进攻,怎么会又建议后撤呢?这段话和上边几段话互相矛盾】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日,布施陆军元帅来到元首大本营汇报总的形势。他特别


强调,现有的兵力与需要防守的战线的长度之间不成比例已到了危险的地步。他建


议为弥补这种情况,应允许他缩短战线,把部队有秩序地撤到第聂伯河或别列津纳


河阵地。他的建议遭到断然拒绝。希特勒冷潮热讽地说(蓄意要影响布施陆军元帅


的思维),他希特勒原以为布施不会也象那些眼睛总是朝后看的将军们一样。这种


嘲弄击中了要害,尤其因为布施陆军元帅恰好是这样一个高级军官,他真的相信希


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代表德国人民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因而对元首赤胆忠心,


无比景仰。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次不愉快的经历,对这位陆军元帅以后的行为肯


定是有影响的。希特勒对这位陆军元帅的个性和忠诚故意表示的怀疑,很可能使后


者会丝毫不加反对地接受这个独裁者的所有命令,然后不顾他的同僚们的正确判断


??
真的,甚至也许不顾他自己的判断??硬要部队执行,以此来表明他是多么


忠诚



总之,在一九四四晡逶露??娜眨?际┩ㄖ???玖罟伲???遣幌б?

切代价守住集团军群东面的战线,说这是希特勒不可动摇的意志。他还说,希

特勒禁止在后方准备万一需要时可退守的防线,而坚持在主要作战区集中工程建


筑部队不断加固现有阵地。五月二十三日希特勒发布的特别指令明确强调要坚持


原来的指令,即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前线。




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人们感到执行这些命令也许是可能的,因为就当时所能看到的,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该集团军群东面的主要战线面临严重的危险。总的看来,敌人总的部署表明,



 

东部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相毗邻的两翼周围集结了大量兵力。


 


【这段话又和上边那段话互相矛盾了】



五月初以来,陆军总部一直计划在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左翼的后方组建一支预备


队。正如陆军参谋总长蔡茨勒将军在五月五日宣称的;这样的话,当我们所预期


的敌人的大规模进攻确实来临时,我们就可以有所作为。但是,整整一个月,组


建预备队的问题一直束之高阁,到最后则一事无成。相反地,在五月二十九日,陆


军总部把在科韦耳地区的第五十六装甲军划归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指挥。所以采取这


个措施,是因为当时仍然普遍认为俄军会在加利西亚发动大规模攻势,因而需要把


一切可得到的预备队集中到这个集团军群。可是这一措施严重削弱了中央集团军群


的兵力:它一下几乎损失了全部装甲部队和三分之一的司令部直属部队,其中包括


它的特种强击炮旅。该集团军群司令立即指出,这样他就不能再采用在以前的战役


中证明是多么宝贵的战术,即把增援部队及时调到敌人重点进攻的地方进行对抗。


他强调说,为恢复科韦耳-布列斯特地段的态势而从该集团军群东面的主要战线上


抽调兵力,这无疑是必要的。作为权宜之计,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为长久之计


就难以接受,因为从剩下的部队中不可能再组成预备队。




一九四四年六月四日的敌情报告说,敌人随时都能把数量很大的预备队


调到(中央集团军群)东面战线的任何一点以加强那里的集结力量。即使象当时

认为的那样,敌人只是想发动几次牵制性进攻,局势也是相当危急的,因为中央集


团军群唯一能得到的预备队只有第四集团军和第三装甲集团军中的各一个师。这是


危险来临的第一个警告,陆军总部不能对它置之不理,尤其是后来几天敌情

告变得更加令人不安时更是如此。从六月十日开始传来的报告清楚地表明,十分强


大的俄国军队正在被调到中央集团军群主要战线的以下几个重点地方:(1
)在别

列津纳河两岸与第九集团军对峙,准备围攻博布鲁伊斯克;(2
)在莫吉廖夫以东

并沿着经由奥尔沙供应线与第四集团军对峙;3
)在维切布斯克两侧与第三装甲集


团军对峙。



这些具有明显进攻性质的准备活动的规模,闻名的精锐部队在前线各重点地方


的出现以及预备队的临战状态(如第五近卫装甲集团军被作为一支作战预备队守在


斯摩棱斯克附近),??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敌人的意图远远超出了原来所认为的只


是为了局部目标和进行牵制性进攻。此外,敌人的空军力量突然集结,在前线附近


调集了大约四千五百架飞机。一切迹象表明俄军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这块向东突出


的地段,尤其是因为他们确实清楚地知道这里的防空能力薄弱不堪。对局势作出冷


静客观的估计后本集团军群司令部认为,鉴于我防守着漫长的战线,不可能在没有


足够的预备队的情况下对付预期的大规模进攻。然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该做些什


么,这个问题已非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所能决定,而主要应由德军最高统帅部来决


定。



六月十四日,在陆军总部举行的集团军群和集团军参谋长参加的讨论会上,只


有中央集团军群能提出明确的证据,证明强大的俄国军队正在沿它的前线集结。其


他集团军群、(甚至连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都没有观察到在它们前线附近有这样明


白无误的准备发动攻势的迹象。然而,虽然到这个时候俄军的准备活动已十分明显,


仍不能使希特勒或陆军总部放弃他们的固执信念。他们认为俄军夏季攻势的重点将


在加利西亚,认为任何针对中央集团军群的军事行动,其性质只能是序幕性的和附


属性的。他们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警告所作的唯一让步,是在六月十四日命令第二十


装甲师开往第九集团军防线后方的博布鲁伊斯克。甚至到了六月二十日,德军最高


统帅部长官凯特尔陆军元帅在宗特霍芬举行的纳粹党训导官会议上所作的总形势报


告中还宣称,在西方同盟国(其军队已于六月六日在诺曼底登陆)取得更大胜利以


前,俄军不会发起进攻。总之,敌人行动的重点将在南方,而不在中央集团军群防


守的地段。由干抱有这样的观点,德军最高统帅部没有作出一个用以应付中央集团


军群这时所处的危急局势的决定。既没有给它增援,使它能在俄军巨大的挑战到来


时更好地对付它;也没有给它行动的自主权,使它能打一次机动防御战,并在必要


时撤到可以用较少兵力防守而且战术上更为有利的阵地。


 


【这段话基本上都是胡扯了】



责备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说他没有及时地或足够有力地把其前线出现的危险警


告最高统帅部是讲不通的。所有的报告、请求和建议都得到了老一套的答复:整个


东线形势不允许对现行命令(扼守前线)或对总的部署(例如预备队的准备)作任


何改变。有人说要是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在告诫时态度更强硬一些,也许会有点结果。


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虽然应当承认,他心理上对希特勒的仰仗肯定使他不那


么直言不讳,也难于使希特勒接受他的观点。然而,即使当时指挥中央集团军群的


是一个与他不同、比他强硬、更有主见的人,鉴于一九四四年夏季德军最高统帅部


的性质与组成,他能否有更大的影响也是令人怀疑的。当时德军最高统帅部完全由


希特勒所控制。



德军最高统帅部表现出的缺乏洞察力以及对所有对付威胁的建议的一概拒绝,


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产生了某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说实在的,现在除了坐待事情


发展外,还有什么办法呢?而且,中央集团军群甚至连准备更机动的防御战术,都


没有主动作出任何事。面临越来越危急的局势,
它几乎放弃了所有的领导权。不过


鉴于元首的严格命令,也不指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发挥主动性。然而,中

央集团军群确有信心,当情况需要时,它定会得到必要的行动自主权。其余则依仗


部队防御时的坚韧顽强,这一特点在过去已有充分的体现。对预期的俄军攻势的突


击力及其目标都估计不足。这是因为有关的司令官们没有机会充分了解俄国人在战


术指挥、组织能力和武器装备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白俄罗斯战役>>



白俄罗斯战役的序曲是广泛开展的游击队活动。据估计,当时活跃在中央


集团军群后方的游击队人数在二十四万左右。六月十九日夜发生了一万零五百起爆


炸事件,破坏了明斯克以西所有的铁路交通线。德国管制队还破获和拆除了另外三


千五百件爆炸物。这一突如其来的行动十分清楚地表明,游击队是一支组织良好、


有统一指挥的力量。这一行动虽然没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但却使补给线中断了


二十四个小时,有些地方中断的时间还更长。这次迅速的破坏行动,与中央集团军


群东面战线当面俄军业已完成的部署之间的关系已明显得不可忽视了。由此看来俄


军要发动的攻势已迫在眉睫。




这次解放白俄罗斯的攻势在苏联军事文献里称为一九四四年的第五次打

,是由朱可夫元帅指挥的。朱可夫元帅和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作为

军最高统帅部代表


 


(俄国人这样称呼的)负责协调诸方面军的作战行动。这

些所谓的方面军可以认为与德国的集团军群大致相当。参与这次攻势的有几个


这样的方面军: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第二白俄罗斯方


面军(萨哈罗夫将军),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将军)和第一波


罗的海方面军(巴格拉米扬将军)。它们指挥着下列部队:




(1)在第九集团军当面的是: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右翼部队,其中二十三个


步兵师和七个装甲师在别列津纳河以南与第四十一装甲军对峙,二十七个步兵师和


六个坦克师在罗加切夫之北与第三十五军对峙。




(2)在第四集团军当面的是: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十六个步兵师和两个装


甲师在里亚斯纳-英吉廖夫公路两侧与第三十九装甲军对峙;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


左翼的二十五个步兵师和十一个装甲师在奥尔沙以北沿莫斯科-明斯克公路与第二


十七军对峙。



(3)在第三装甲集团军当面的是: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右翼的十八个步兵师


和九个装甲师在维切布斯克东南苏科德罗夫卡地段与第六军对峙;还有第一波罗的


海方面军的二十九个步兵师和八个装甲师在维切布斯克以西奥博利河两岸与第九军


对峙该兵力部署情况取自勒里希特的《包围战问题》一书中第109
页的略图,显然

是以作战局形势图为根据的。。




在进攻正面两翼集中强大的部队这一点非常清楚地表明,俄军最高统帅部首先


想得到的是它在一九四三??一九四四年冬季战役中未能达到的目标,现在它希望


能以大量优势兵力获得成功,同时为以后的行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在北面,


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与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将相互配合,夺取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


之间以维切布斯克和奥尔沙两城为边沿的狭长地带,然后继续向西推进:第一波罗


的海方面军向列彼利推进,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向鲍里索夫推进。在南面,第一白


俄罗斯方面军则集中攻打德军防线上的博布鲁伊斯克,并攻占它,从而打开一条通


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北地区的通道。与这两翼的强大兵力相比较,处于中间的第


二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兵力相对地弱一些,该方面军的任务是对第聂伯河东岸的德军


发起正面进攻,把德军逐退到河西,然后从莫吉廖夫继续向别列津诺推进。可以认


为,别列津纳防线:列彼利-鲍里索夫-别列津诺-普霍维奇是俄军攻势的第一个


作战目标。在这条线以西,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收复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首都明斯克。


在这以后,俄军的攻势可能会推进到莫洛杰奇诺和巴拉诺维齐。究竟怎样达到这一


点,无疑要取决于整个形势的发展。


 


因而我们现在暂时不去谈这样一个问题,即俄国人是否已经计划把包围德军第四集团军作为集中攻打明斯克的一个部分。俄国人肯定还不能这样精确地估计德国人对他们的攻势会作出什么反应齐林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重要战役(1941?1945年)》中所作的描述几乎没有提供什么精确和有用的资料。人们得到的印象是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蒂佩尔斯基尔希并采用了他的观点。认为俄军最高统帅部原打算包围第4
集团军的论点无疑是事后的估计。




总的说来,俄军的部署与中央集团军群在攻势开始前所作的估计相吻合。不仅


估计到进攻的重点和进攻的方向,而且也估计到参战的部队。唯一没有充分估计到


的是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在维切布斯克西北的大量集结。原来中央集团军群的估计


与北方集团军群的估计一样,以为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会往西向波洛茨克方面进攻。


由于维切布斯克以西的德军防线特别薄弱,也由于那里实际上没有预备队,因而不


久第三装甲集团军的处境就十分危急。




俄军的攻势于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开始,正好是巴巴罗萨行动计划的

三周年纪念日苏方把攻势开始的日期说成是19446 23日。。第一天的进攻局限


在维切布斯克两侧第三装甲集团军的防线,但是接着便向南扩展,第二天扩展到第


四集团军的防线,第三天扩展到第九集团军的防线。俄军的进攻是分阶段进行的,


可能因为它想集中使用空军力量。而这一点使德军发生了错觉,即使时间的差距不


很大。由于俄军的进攻是以这种方式实施的,在一天左右的时间里德国的集团军司


令官们还一直以为这仅仅是个牵制性攻击问题。结果,集团军群司令部和陆军


总部之间重新进行浪费时间的讨论,致命地贻误了这时必须迅速作出的决定。


 


【上边一段话是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和下属几个集团军都已经得到清楚的‘从六月十日开始传来的报告清楚地表明,十分强大的俄国军队正在被调到中央集团军群主要战线的以下几个重点地方’和‘俄军的部署与中央集团军群在攻势开始前所作的估计相吻合。不仅


估计到进攻的重点和进攻的方向,而且也估计到参战的部队’。怎么到了开战的时候,在一天左右的时间里德国的集团军司令官们还一直以为这仅仅是个牵制性攻击问题’。这到底是那句话是正确的!】


 


 


 




从战斗一开始,俄军就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这不仅可从它的火炮、对地面攻


击的飞机和坦克的压倒优势清楚看出,也可从它采用的新战术看出。这些新战术使


德军及其统帅大为吃惊。这次战斗的一个新特点是俄国出现了支援地面部队的强大


的对地攻击飞机编队。




在俄军攻势开始时,德国第六航空队只有四十架战斗机可投入战斗,因此制空


权几乎完全操在俄国人手中,他们利用这一点对德军炮兵阵地发起低空攻击。他们


意识到德军由于步兵数量不足,所以炮兵总是它防御的主要力量。俄军使用空军力


量还极大地阻碍德军在战场上的运动。这样一支俄国战斗机编队的存在,阻止了德


机深入俄军后方进行空中侦察。俄军的火炮在攻势前发起持续几小时的猛烈轰击,


随后密集的步兵在装甲部队的支援下发起进攻。俄军在突破德军主要防线后,立即


向各个方向扩大突破口。尔后,其他的步兵部队以及伴随它们的炮兵则肃清任何残


存的德军抵抗部队。在步兵进攻时,装甲兵的大部队留在后面。只有当步兵在德军


防线上撕开大口子以后这些部队才向前开动。为对付远距离目标,俄国装甲兵的编


成内均为旅一级的供作战使用的特种机动部队。


 


在这一方面,地形对它们极为有利,其两侧非常适合快速机动部队长驱直入?一在北面,沿斯摩棱斯克-奥尔沙-明斯克公路是一个开阔地带;在南面,沿着里皮亚特沼泽地北侧也是一个开阔地带。另一方面,在德军防线中段后方别列津纳河的两岸是一大片难以通过的林区,这就把防御行动限制在几个狭窄的走廊地带。


 


【这同样把进攻行动也限制在几个狭窄的走廊地带。实际上这句话是说这个地方很适合防御】



德军防线的崩溃



俄军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优势以及进攻战术的突击力,由于德军为希特勒


的命令所制约采用了固守防线的单纯防御而更为有效。


 


这从一开始对第三装甲集团军的攻势就很明显。那里的情况在六月二十二日就变得困难,接着很快发展成危机。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成功地在维切布斯克西南纵深突破了第六军的防线,第九十五师被用来阻止这些突破之敌。在该城西北奥博利河两边,第九军那条拉得过长的防线为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所撕裂。除第九十五师的一支团级部队外,这里再不能得到别的预备队。


 


【开战第一天情况就变得困难啦?!】


 


同一天对第四集团军发起的最初进攻被击退。【这说明德军的防线还是很坚固的】


 


在第九集团军当面,敌人按兵不动白俄罗斯战役的描述是根据作者19448 月写的备忘录(《文献》)写的。起草这份备忘录时,作者还在主管编写战争日志并负责保管现有的一切资料,其中包括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和作战部长口头提供的资料。现又根据战争


日志和上级部门的决定作了修改和补充。对待这些决定当时需十分慎重。这一点也


适用于前面提到的蒂佩尔斯基尔希的视察报告和后来对包围战的研究。这一研

究在上面提到的勒里希特的书中引用了。。




六月二十三日,俄国的攻势扩展到第四集团军的防线,同时对第九集团军也开


始了最初阶段的进攻。


 


在第四集团军的防线上,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在莫吉廖夫以东成功地突破了第三十九装甲军的防线。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先头突击部队在公路以北也突破该军防线。在这里作战的是第十四师的一些部队,该师主力已从奥尔沙北上到第三装甲集团军的右翼。这样,在中央集团军群左翼的两个留作预备队的师现在都用上了。第四集团军代理司令冯?蒂佩尔斯基尔希将军提出的让其集团军退入第聂伯河阵地以组建新的预备队这个建议被布施陆军元帅拒绝了,因为在完整无损的主要战线上主动放弃无论哪一部分都是不能允许的


 


在维切布斯克两侧的第三装甲集团军的形势更为险恶。俄军继续扩大其前一天打开的缺口,将南边的第六军赶过卢切萨河,将西边的第九军赶过德维纳河。当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一部渡过卢切萨河进到维切布斯克以南时,第五十三军所属四个师受到了被包围的威胁。于是陆军总部允许该军撤到该城城郊的阵地。由此而腾出的一个师便奉调往西南方向进攻,以保持经过奥斯特罗夫诺的交通线畅通无阻。其他三个师奉命防守维切布


斯克据点,因此不再受第三装甲集团军调配。




六月二十四日清晨,布施陆军元帅和陆军参谋总长蔡茨勒将军在明斯克的中央


集团军群司令部商谈。从直到那时的形势发展来看,布施这时得出结论说,中央集


团军群所能调配的部队不够强大,不能胜任交给它的任务。他指出这一点尤其

适用于维切布斯克地区。由于缺少预备队,不可能恢复第三装甲集团军地段的


局势。布施宣称,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是让第三装甲集团军放弃维切布斯克据


点,撤到防线。这是在该城西南的一个闩止阵地(斜切阵地)。他还请求进


一步的增援,包括增援一个装甲师。蔡茨勒将军同意他的建议,并答应很好地向希


特勒转达。



关于反措施的讨论似乎只限于第三装甲集团军的局势以及维切布斯克据点,尽


管就在那天清晨,对第九集团军阵地的大举进攻已经开始,布施跟他原来的态度一


样,感到没有必要讨论整个中央集团军群的局势。陆军参谋总长也许正在有点焦忧


地考虑就要来到的与希特勒不可避兔的冲突,因而对不必再带回更多的这种要求感


到再好也没有了。



在前一天,也即六月二十三日,陆军总部得出结论,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不足


以应付局势,认为改变其作战命令要比派增援部队容易。在这一方面,提到了


第四集团军撤过第聂伯河的问题。


 


回顾起来,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早晨也许无疑是挽救中央集团军群的最后机会,办法是改变其作战命令,这样就可逃脱威胁着要吞噬它的那种命运。但是即使所有有关的军事司令部意见一致,也丝毫不能肯定正如以后几天的事态非常清楚地表明的那样??希特勒会接受它们的判断,同意下达必要的命令。




事实上,当蔡茨勒于六月二十四日从明斯克返回后,他未能说服希特勒同意撤


退的建议。希特勒所同意的只是把第二一二师调往列彼利,把第五装甲师调至鲍里


索夫。关于维切布斯克的问题他一步也不肯让,甚至还亲自直接给第三装甲集团军


司令莱茵哈特将军发去一道命令说,维切布斯克仍是一个据点,应当守住。


 


当布施于当天下午给希特勒打电话,再次请求放弃维切布斯克时,希特勒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说为了政治原因(芬兰有背叛的危险),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维切布


斯克。他举出科韦耳的例子来证实自己的论点。在科韦耳,四千名德军把十个


师的敌人牵制了三星期之久。为补充自己的命令,他下令,维切布斯克至少要有


一个师防守。此事就到此为止。在六月二十五日晚,希特勒郑重宣布第二○六师

要坚守维切布斯克直到被解围为止!




与此同时,第三装甲集团军的局势变得越发困难,到六月二十四日则形成危机。


越过卢切萨河的敌军正向西北展开,切断了第五十三军在奥斯特罗夫诺的后方交通


线,同时迫使第六和第九军相邻的两翼进一步后退,使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约有二十


五英里 ()25×1.6=40公里宽的缺口。【另外一个版本是说有25公里宽的缺口】


 


这时第五十三军接到命令,留第二○六师在维切布斯克,其余往西南冲杀出去。但是这些命令到得太迟了。把第五十三军固定在希特勒的维切布斯克堡垒不仅使有关的部队遭了殃,也使第三装甲集团军的整个作战行动遭了殃。






一九四四年四月当第一次提到此事时,莱茵哈特将军就预言过会有这种结果。




六月二十四日,敌人继续对第四集团军进攻,成功地把德军防线的缺口扩大到


莫吉廖夫以东,并一直突破到第聂伯河补给线。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于同一天沿公


路发起的进攻被制止住了,但是第四集团军左翼不得不撤回到奥列希湖一线以便与


在博古舍夫斯克两侧作战的第三装甲集团军右翼第六军保持联系。冯?蒂佩尔斯基

尔希将军此时对他的左翼深为担心。他再次要求准许尚未遭到攻击的第四集团军的


部队撤到第聂伯河一线。




这一天的事态发展使中央集团军群和陆军总部同意了这个建议,并在晚上的形


势讨论会上向希特勒提出了这个建议。可是希特勒又一次拒不让步。相反地,第四


集团军司令部接到命令,要它与第十二军和第三十九装甲军的北翼继续留在原来的


阵地上。冯?蒂佩尔斯基尔希将军力劝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取消这道在他看来不仅是他是毫无意义的命令,可是无济于事。布施陆军元帅把它视为他的的命令,务必服从


 


19446 24日中央集团军群战争日志。在这一方面,蒂佩尔斯基尔希和布施个人之间有尖锐的冲突。这一点在尔后的蒂佩尔斯基尔希和勒里希特的著述中也都有所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冯?蒂佩尔斯基尔希就凭自己的良心行事。他自己作出决定,命令部队撤到第聂伯河一线。可是这个决定也为时太晚。
这不仅因为第四集团军北侧的局势急剧恶化,而且还因为自那天开始在南边的第九集团军前线的事态又有了发展。




俄军的大规模进攻是在六月二十四日发起的。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向第九集团


军全力进逼,在别列津纳河以南第四十一装甲军防守的地段首战告捷。在那里,敌


军迅速投入了强大的装甲部队??当地弱小的预备队无法阻止它们。敌军通过打开


的一个缺口经由拉科维奇迅速向博布鲁伊斯克-拉特米罗伊维奇铁路线推进。在罗


加切夫以北的第三十五军地段,敌军突入到德鲁特河西岸,然而却被德军堵住了。

留作预备队的第七○七师被派向前方对付与第四集团军交界处的第三次突入之敌。


直到傍晚才决定使用第二十装甲师,该师作为预备队待在博布鲁伊斯克附近。起初,


第九集团军司令部判断较大的危险是在罗加切夫以北。直到下午它还认为这个师应


用到北翼,因此作出了相应的部署。但是到了傍晚,看法有所改变,认为第四十一


装甲军地段局势的急剧恶化要求把该师南调,以在帕里奇附近进行反击。但是由于


踌躇不决,丧失了宝贵的时间。由此导致第九集团军司令官的撤换,由冯?伏尔曼

将军接替约尔丹将军。然而事实上,即使这个师按理论上最好的形式加以使用,

它也不大可能改变第九集团军的命运。




六月二十五日早晨传来的报告非常清楚地表明,由于敌军在两翼的新胜利,中


央集团军群总的局势正在迅速恶化。突破别列津纳河以南第九集团军防线的敌军,


已经抵达博布鲁伊斯克以南的铁路线。在其后面的其他强大的敌军通过突破口蜂拥


而入。第二十装甲师尚未投入战斗,但它不得不首先扫清自己展开地区的道路,尔


后到下午才能进入阵地。然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仍坚持这次进攻要直捣突入之


敌的翼侧。北面的局势更是糟糕:第六军新筑的防线在博古舍夫斯克被第三白俄罗


斯方面军突破。德军被赶回奥尔沙西面的公路。这样,敌军完全可以自由地向南向


西行动。



这时,第九集团军的主力和第四集团军的全部受包围的危险越来越大。因此,在六月二十五日早晨给陆军总部的形势报告中,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作出如下请求:把第四集团军撤到第聂伯河一线以腾出预备队加强受威胁的左翼;放弃维切布斯克,准许第二○六师突围出去;以及向斯卢茨克、明斯克和帕拉菲亚诺沃各派一个师。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意识到即使采取了这些措施也很可能不足以恢复态势。因而它又一次紧急请求修改给它的总的作战命令以便进一步从突出地段作有限撤退,同时保持与友邻部队的联系,因为这是使大量部队兔于覆灭的唯一办法。


 


要是对局势有个适当的估计,德军最高统帅部本身早在六月二十三日就可作出这个决定。第二天早晨即六月二十四日也许还不晚。可是现在战事的发展使这个决定变得极为必


要和非常紧急。然而,即便如此,仍不能使希特勒相信局势的严重性。在中午的会


议上他还只准备同意把第四集团军在莫吉廖夫以南的那些部队撤到第聂伯河一线。


他仍然不准放弃维切布斯克。




六月二十五日的战斗进程非常清楚地证实了当天上午形势报告中所表示的担忧。


在第九集团军防线上的第二十装甲师发起的反突击很快因遇到强大的俄国装甲部队


而停止不前,寄于希望的救援就此落空。同时,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南路进攻部队


继续向西和西北推进。结果,从博布鲁伊斯克通向西面的几条公路这时都受到了威


胁。在北翼,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才阻止了敌军把突破口扩大到罗加切夫以北。


与第四集团军交界处的局势仍不清楚。第七○七师未能堵住缺口。第九集团军司令


部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准许它撒到扩大了的博布鲁伊斯克桥头堡。但是这一请求遭到


布施的拒绝。他指出他的作战命令没有更改。




这时,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的部队突破了莫吉廖夫以东第四集团军防守的第聂


伯河防线,并继续向莫吉廖夫和什克洛夫推进。在公路以北,敌军在奥列希突入了


奥尔沙桥头堡。第四集团军所辖的第六军在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装甲部队的强大攻


势下彻底崩溃。这使敌军得以向斯莫利亚内附近的公路推进。这样,该方面军便取


得了它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即占领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狭长地带。现在它继


续利用在维切布斯克以南德军防线上撕裂的大缺口,派遣机动部队经由先进长驱直


入第四集团军的深远翼侧。


 


第三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五十三军此时试图向西南突围,但面对敌军在奥斯特罗夫诺的坚强防御,这一企图也告失败。坚守在德维纳河河畔别申科维奇阵地上的第九军右翼部队这时被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向西逐退到博切伊科沃,这使局势变得更加无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