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治国,中国特色

来源: 千里 2014-07-30 23:42:4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738 bytes)
口号(标语)治国,几乎是最为明确的「中国特色」。
    
    这是一个遍地口号的国家。一切路线、计划、方针、政策都来自高层,这些内容如果以文件的方式下发给群众,免不了在不发达地区被当作来之不易的厕纸;用琅琅上口的口号概括这些东西,就很容易推广到民间,成为人们不假思索的律则。为了把这些口号传达到村到户,除了村村通大喇叭工程,还要在电杆、路标、厕所墙壁上刷满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标语)治国,几乎是最为明确的「中国特色」。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若干非常流行的口号,口号也隐约记录了这段历史。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行动的最高指示。在这句口号的指引下,游街、武斗、抄家成为革命和造反的基本形式,贯穿十年浩劫的始终。无论何种行为,只要冠以革命、造反的名号,便具有天然的、不容质疑的正义。
    
    十年的动乱,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伴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党中央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逝者的血渍还没有冷却,历史已经被封锁。只需要「向前看」,日历轻飘飘翻过一页,就能埋葬一切。
    
    但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的图谋一天也没有停止过。经历了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邓小平果断提出:「稳定压倒一切。」为了这个「压倒一切」的政治目标,所有不稳定的因素,都将被滚滚前行的历史履带压倒。民间付出了鲜血,党国收获了安宁。
    
    光有政治的稳定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经济的命脉,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所有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被发展这个第一目标忽略。民间的血泪,被当作发展必须付出的牺牲;久远的福利承诺,不仅不再有人记起,还被当成历史的失误。那么多年,那么多人的被抢劫,就这样成为伟大的光荣。
    
    回顾这几段历史,不难发现口号和标语在其间的作用。
    
    口号先是省略了人们的思维判断。一句口号被中央认可,便拥有无法抗拒的权威;反对口号就是反对中央,既往的教训仍是现实的恐惧。口号的盛行,使每一个个体都生存在信息轰炸之下,剥夺了人们思维判断的能力,阉割了人们思维判断的愿望。如此,各项指示就畅通无阻地贯彻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人。这样无坚不摧的洗脑,全世界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然后,口号形成了恐怖的社会压力。反对者多因大众被普遍动员,在「沉默的螺旋」中放弃了发声。这种压力是恐惧的。反对的苗头一经发现,用不着动用国家机器,身边的人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还奋不顾身地掩住了反对者的嘴。熙熙攘攘十几亿人,也仅有少数敢于发出不同声音的勇士,他们或者不瞑目于地下,或者正在把牢底坐穿。
    
    最后,口号成为强大的行为驱动。当人们被日复一日的洗脑口号左右,就会按照口号选择自己的行为,进而变被动为主动,去践行口号的要求。因为只生一个好,人们害怕意外怀孕并选择主动堕胎;因为下岗再就业光荣,人们不再怨恨抛弃他们的组织,主动去工商所申请摆摊的执照。把党的政策变成人民群众自觉的行为,怎能离得开口号。
    
    每一个口号的提出,都与运动紧密相关。运动需要动员大众,口号就是运动的宣传配合。在权力支持下的宣传机器轰隆隆开动起来,以最为经济节约的支出,最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把洗脑的信息批发给全社会,使每一次运动成为民间的自我发动。口号是极权最为信赖的工具,口号构建了极权的大厦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