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这段说得不对,汉武帝时3次大战:漠南,河西,漠北都是汉获胜,歼灭匈奴20万,见下帖(新浪胖老吴博客)

来源: 杨别青 2014-04-22 16:57:4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160 bytes)
浅说匈奴的崛起和汉朝的和战(下)

 

汉武帝刘彻经过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有经济上完成了全国大一统之后,和匈奴开战的时机就成熟了。

这时候的匈奴的大单于已经不是冒顿了。冒顿呢?老死了!现在的大单于叫伊稚斜。这家伙也是非常凶残。

抗击匈奴的将领很多,代表人物是卫青和霍去病。有句话我们可能经常讲:从奴隶到将军。这句话用在卫青身上最为恰当。卫青小时候是个放马的奴隶,小时候备受欺凌。转折点在他的姐姐卫子夫被选为汉武帝刘彻的妃子。

从此以后卫青脱离了奴隶的身份,还被封为车骑将军。在以后和匈奴的作战中是七战七捷。让以后的带兵打仗的人叹为观止。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打仗比卫青还猛。最后和匈奴漠北决战胜利后“封狼居胥”(就是在狼居胥山祭天),达到了武将的功劳的顶峰。

这对舅舅野外甥是黄金搭档。在以他俩的为主的带领下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

汉武帝时候和匈奴打了10多次大仗,历时30多年。然而最为典型的是三大战役:河南之战(也有的说是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决战。

河南之战时候霍去病还是小屁孩,是卫青为主打的。这次是匈奴2万多人来进犯。卫青带万人迎击。大败匈奴。并在朔方建了汉朝的根据地,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河南之战之后,霍去病也来了,舅舅外甥一起,在漠南大败匈奴右贤王,并且也和伊稚斜的主力部队交了手,还占了上风。

这样汉朝和匈奴作战心理就回到同一起跑线了。换句话说,汉朝的对匈奴已经由防御变成了进攻。时间是公元前124年。这时候霍去病仅有17岁。

河西之战,是霍去病的杰作。这次他舅舅大将军卫青成了打酱油了。时间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刚满20岁。

河西之战,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四路大军围剿匈奴部队。只有霍去病取得了胜利。飞将军李广和其他三路都没有建树。

第二次,霍去病带兵3万,奔袭2000多里。擒获一大帮匈奴的王亲贵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匈奴大单于伊稚斜非常愤怒,迁怒于匈奴浑邪王。没办法浑邪王向汉朝投降。汉武帝就派20岁的霍去病去受降。

在浑邪王的大帐之中,外面喊杀四起。可是在20岁的霍去病脸上,浑邪王看到了勇敢和大义凛然。最后乖乖地听了霍去病的指挥,平灭叛军,投降汉朝。

这样汉朝就收回了富饶的河西走廊,切断了匈奴和西域的联系。

 

第三次就是漠北决战了。

这次是舅舅和野外甥联袂的绝唱。

匈奴几次被打败之后,心有不甘。总觉得汉军不善沙漠作战。于是撤到漠北,等汉军来送死。

汉军这时候也具备条件和匈奴决战,一绝后患。于是这个漠北决战就是必然的了。现在很多史学家都在设想这事,如果匈奴继续游击战,那么汉朝的边境还是永无宁日。

历史不能假设。为什么伊稚斜的脑子进了水,非要进行这次决战,别问我,我真的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他也在期待这场决战。

时间公元前119年。这时候的霍去病已经是22岁了。霍去病就活到24岁。这场漠北决战将是他的绝唱。

按汉武帝的安排是让霍去病死拼。可是那时候没有卫星定位,也没有高速公路。各路大军在长途行进过程中都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最后卫青的部队遇上了伊稚斜的主 力。两军对垒连废话都没说,直接开打。打了一天没分胜负。到了黄昏时候,突然风沙四起。卫青趁乱,左右包抄伊稚斜的大营。伊稚斜一看不好,带了几十人仓皇 逃跑。卫青带大军追了200多里。基本全歼伊稚斜的主力。这次历史上战果记载是歼灭和俘虏匈奴主力1万九。

霍去病很郁闷,没遇上伊稚斜的主力,不过他遇上了左贤王的。一路上穷追猛赶,追了多远?不远才2000多里!擒获大小王爷、大将83人,杀敌七万多。并且追至狼居胥山,完成了封狼居胥。

漠北决战之后,匈奴已经被打趴下了。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找这个答案。

经过三大战役,汉朝共歼灭匈奴军队20多万。匈奴原来共有“三十多万控弦之士”,这样就剩下10多万了。这十多万还是很多小国一起凑起来的数。比如伊稚斜逃跑后好几天没消息,别的小单于认为他死了,就自己成了大单于。就是已经分裂了。最后数学的答案,伊稚斜连1万主力部队都再也难凑起来了!

经过漠北决战,汉朝从此就解决了北方匈奴的困扰。有时候和平需要打出来的!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也是寿终正寝。后来卫家因太子刘据谋反被抄家,已经和卫青没有关系了。

卫青和霍去病是民族英雄。

大汉雄风,也就在这两位民族英雄的联袂绝唱中到达了顶峰。

 

匈奴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死后,匈奴非常温顺。主动和大汉朝和好。于是又恢复了和亲的政策。不过这个时候的和亲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和亲。

伊稚斜已死。匈奴的大单于变成了呼韩邪单于。呼韩邪为了向大汉示好,对大汉称臣,把儿子作为人质送到长安,并恳请汉朝皇帝赐婚。

这样就上演了一出昭君出塞的民族大戏。 王昭君嫁到匈奴后,两国通好。50年内没有发生任何摩擦。

于是有人就觉得这个和亲政策好。原因是“一人可抵十万兵”。这时候的和亲是没的说的,可是以前的和亲又怎么说呢?

所以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关于昭君出塞,历史考试时候出题很多。建议学生们明白和亲的意义和和亲的历史环境。

 

可以结尾了。

汉朝经过和匈奴的大战,扬起了大汉雄风。可是也把这么多年来的家底折腾的差不多了。打仗打的是钱粮和老百姓的幸福。

匈奴自作自受,势力越来越小。由欺负别人,变成被别人欺负。不断西迁。渐渐离开了亚洲的土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