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志愿军老兵的战争记忆:脱下长衫穿上军装, 即刻奔赴朝鲜战场!

来源: 彭叔非礼丫 2014-04-14 13:53:5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523 bytes)

绵阳晚报—蜀龙网讯  ■张文泽 记者 王勇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内战爆发,9月16日至17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很快把战火烧到了北朝鲜全境。在关系到中朝两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 东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分别从安东(今丹东市)、长甸河口、辑安越过鸭绿江入朝参战。经过五次战役,最终将战 局锁定在三八线上。从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到现在,时光已经悄悄走过了六十年,那些战火纷飞的激昂岁月,永远留在了一位老兵的记忆深处。以下 根据抗美援朝老战士张文泽回忆整理。

  脱下长衫穿上军装

  即刻奔赴朝鲜战场

  我叫张文泽,是三台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1952年11月参军赴朝参战。当时在三台招一个团,下辖三个营,我在一营三连,驻金华镇,另外两个营驻三台县城。我们在金华镇脱下农民的长衫,穿上洗干净的旧军棉衣,由此成为了一名军人。

  从金华镇出发那天,天刚蒙蒙亮,拉新兵的汽车排成一眼看不到头的车队。来欢送的群众和新兵家属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出发前,父母送儿子,妻子送 丈夫,与即将奔赴战场的亲人们哭成一团,真有生离死别之感。能否从战场上平安归来,这对每个人都是个未知数。出发后不久,大家慢慢地从生死离别的气氛中恢 复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理性与觉悟当中,大家高唱志愿军战歌,浩浩荡荡地开赴前线。

  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遥望祖国感慨万分

  当时国内交通状况很差,尤其是绵阳地区更差。我们乘西南军区汽车团的汽车走川陕公路到宝鸡。那时绵阳还没有东方红大桥,过涪江靠汽车轮渡。最终 经过六天行程才到达宝鸡,接着又转乘火车,又经过六天五夜到达吉林德惠县。在接受了一些实战技能训练后,我们开始从德惠入朝,当天中午,火车在距安东约二 十里的五龙背停下来。

  五龙背是志愿军伤员转回国内的首站,到处都是野战医院、伤员和白衣战士。看到这些景况,我第一次从内心感到,战争意味着流血和牺牲。待天黑下来 后,我们从五龙背向安东进发。连长到每个车厢告诉大家,过江时不能打手电,不能把头伸到车外,否则,中朝双方的守桥军人会马上开枪射击,因为这是战场。

  过江后很快到了朝鲜的新义州。站在没有一丝灯火的新义州,遥望鸭绿江畔祖国的安东城,心中感慨万分。一江之隔的两座城市,完全是和平与战争两重 天:安东城灯火通明,新义州一片漆黑;安东城完好无损,新义州一片废墟。驻留不久,我们便开赴前线,我和我的好战友谭恢元同志被分配到四十军一二0师炮兵 团山炮三连三班当炮手。我们连驻守在三八线东线的盘龙山地区。补充到作战部队不久,我们赶上打058高地的战斗,经过一夜的激战,我方最终取得了胜利。我 们是炮兵,伤亡比较轻,我们三班只有寇柏林同志阵亡。

  听到回国消息

  战友们禁不住大哭一场

  1953年5月,我们从三八线转到定州的泰川驻守,主要任务是准备打击企图从西海岸登陆的美军。我们连住在泰川大宁江畔,我们班住在一位姓李的 阿妈妮家。这位阿妈妮会讲几句中国话,她的丈夫在1950年牺牲在了汉江战斗中。她对我们很好,也很坚强,没有飞机来轰炸时,就头顶瓦罐下地干活,为生存 而奋斗。有天中午,她站在牛车旁高喊:“中国三拉米,边机哇索(中国同志,飞机来了)。”

  7月28日上午,我突然看到当地朝鲜民众身着节日盛装游行庆祝,正纳闷时,连长金春日(朝鲜族人)、指导员李清集合部队传达停战消息。上级决定 我们炮团马上回国,要求务必在“八一”节前过江回国。这对身在异国他乡作战的部队,尤其是老兵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当时我们副班长陈海珠已经45岁了, 河南人,当他听到停战了马上就要回国的消息后,禁不住大哭一场。当时我们部队三十岁以上的老兵比较多,回国后这批老兵陆续复员,当时按每人300斤小米钱 发给安家费,这在当时的国情、国力极端穷困的情况下,已经是很优厚的待遇了。回国后,我与战友谭恢元又在部队工作二十八年后转业回到家乡。

  我们现在都已八十岁高龄,看到今日祖国繁荣昌盛,我们深感欣慰。作为一个抗美援朝老兵,我们永远铭记这段为正义而战的历史,永远怀念那些把生命和鲜血抛洒在异国他乡的亲密战友,永远秉承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

所有跟帖: 

这才是真正的志愿军战士们的风采!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4 postreply 00:46: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