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杀少正卯

来源: mapell22 2014-04-14 10:52: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56 bytes)
少正卯(?~前496)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法家的先驱,姓少正,名卯(一说少正是官名)。

少正卯才华横溢,能言善辩,知识广博,是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他聚徒讲学,主张革新,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没落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影响很大。孔丘的学生,除颜回之外,都曾多次到他那里听讲。

少正卯和孔丘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少正卯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与孔丘存在思想分歧和利益竞争。鲁定公14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上任后七日就把少正卯以 “君子之诛” 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曝尸3日。

杀少正卯之后,学生们都不敢说话,只有子贡问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老师你初当政就先杀了他,该没有弄错吧?”

孔丘回答说:“ 少正卯有五种恶劣品性,那就是:
心达而险(知识通达而心怀险恶);
行辟而坚(行为邪僻而不知悔改);
言伪而辩(言语不合正道而善于狡辩);
记丑而博(博闻强识,宣扬邪恶的思想);
顺非而泽(赞赏错误的观点,加以文饰)。
人的品性只要有这“五恶”中的一种,就不能不施加 ‘君子之诛’。少正卯同时具有这五宗罪(身兼‘五恶’)。他的居所足以聚集门徒成群,他的言论足以掩饰邪恶,蛊惑人心,他的刚强足以与正确的见解分庭抗礼,他是小人中的雄杰(‘小人之桀雄’),不可以不杀!”

看到子贡没说话,孔子赶紧又进一步为自己找到理论依据:“商汤杀尹谐,周文王杀潘止,周公旦杀管叔,姜太公杀华仕,管仲杀付里乙,子产杀邓析、史付,这七个人,虽然时代不同,险恶的用心却一样,是不能不杀的。”

少正卯就这么被杀了。

少正卯被杀后,其学说没有流传下来。据说后世的 “闻” 姓的原型是 “闻人” 复姓,是少正卯的后人所改用的姓氏。

少正卯的学说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孔丘的杀人理由可以分析到以下几个事实:

(一)少正卯有着率领民众造反的政治影响力(但是并没有造反的思想或实际行动);
(二)少正卯才华横溢、知识广博。孔丘也不得不间接地承认少正卯有着 “心达”、“行坚”、“记博”、“言辩” 的长处;
(三)少正卯对社会下层民众有着比孔丘大得多的亲和力。

少正卯被孔子加罪而诛,实在是千古奇冤。仅从知识分子聚徒讲学的角度而言,少正卯和孔子是一样的人。问题出在少正卯所持观点,与孔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本是学术之争,但是,孔子当了大司寇,事情就变了样了:孔子坐不住了,在他当权的第七天,他就用起了自己的职权── 刑法,宣布了少正卯的五项似是而非的罪行,判了他死刑。

“心达而险、行僻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从这些罪名来看,其实只有一条,就是“思想反动”,和官方意见不保持一致。因为思想反动,所以越是知识广博、越是善于辩论、越是坚韧刚强,对统治阶级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就越是该杀。

有人误会孔子妒贤嫉能,有点太小看至圣先师了。其实孔子杀少正卯杀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这才是最可怕的事。这就意味着,只要思想、言论与我不一样,就是异端邪说,就该杀而后快。以思想、言论入罪,孔子绝不是第一个,商汤、周文王、周公旦,那都是上古的贤人,该杀的时候决不手软。但杀人的理论,的确由此完备。
 

所有跟帖: 

所以孔老二不是什么好东西。 -v5- 给 v5 发送悄悄话 v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4/2014 postreply 17:23: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