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哥: 王洪九是淮海战役中第一个指挥与解放军作战的国民党将领吗?

来源: northfog 2014-04-10 13:04:2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193 bytes)

 

关于淮海战役发起时间的问题,我听过专家的专门论述,可觉得还不够详致。1948年9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了粟裕关于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但是战役究竟何时打响,粟裕和军委却在后来的四十多天中反反复复变化了八九次之多。最后,战役于11月6日打响,而这一天却仍不是军委确定的战役发起日期。这一切,绝不像一些文章上所说的那么简单。但有一点却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这场战役是在山东郯城境内首先打响的。打的是王洪九的部队。我的那本《无言之证》的第一章——《郯城,那座石桥……》写的就是郯城,今天,那里的城墙早已不见了,可护城河的那座石桥确确实实还在,它,见证过当年那场战役初起的烽烟…… 

郯城位于山东省最南端,与江苏的新沂县接壤,其县城与新安镇相距只有二十五公里。所以当华野自北向南朝新安镇一带挺进时,这里就成了他们要突破的第一个屏障。

当年,驻守在郯城县里的主要是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一旅,司令是国民党临沂行政督察专员王洪九。

淮海战役最早的文献应该是1948年9月24日7时粟裕发给中央军委关于发起淮海战役的电报,我在研究这份电报时发现,电报上只完整的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这也是全部淮海战役文献上所提到第一个人名)这就是王洪九。

在山东临沂一带,提起王洪九,上了年纪的人无人不知。王洪九,临沂沙沟崖人,上过军校,当过国民党军官,后因病回乡,当过民团头子。抗日战争时期,王洪九拉起了一支队伍,打过日本人,可后来又同日本人勾勾搭搭。他同共产党有过合作,可后来又蓄意制造了不少摩擦。抗战结束后,王洪九的队伍被国民党收编,更是与共产党势不两立,他在临沂一带杀人无数,手段之残忍,让人实难细述。济南战役后,王洪九从临沂逃到郯城,就负责这里的守备。王洪九郯城之谜

王洪九的队伍占据在临沂一带的时候,就一直是粟裕的心腹之患,可粟裕又一直无暇将其打掉。同时,粟裕也知道这支队伍还是很有战斗力的。这些,在他建议发起淮海战役的电报中就可看出。他在电报中向中央提出“究竟如何,请即电示,但不论采取何方案,建议华东局立即令鲁南及滨海地武对临沂之王洪九部包围,以待济徐作战结束后,加派一部主力(如仅以地武歼该敌很难奏效)攻歼该敌。” 看样子,不管当时中央是否批准淮海战役,粟裕都下了决心要干掉王洪九的。

 

负责攻打郯城的是华野鲁中南纵队,这是战役发起前由地方武装改编组建的部队,它就包括着粟裕文电中所说的“鲁南及滨海地武”,当年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刘金山)等人就都在这个队伍中,他们都参加了这场战斗。纵队司令就是大名鼎鼎的钱钧,这位司令武艺高强,颇具传奇色彩,据说他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脱下鞋子,用鞋底追打过张国焘。而粟裕把任务交给他们,却大概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他们对王洪九太熟悉了。

王洪九郯城之谜根据一些当事者的回忆,11月6日凌晨,华野鲁中南纵队就完成了对郯城县城的包围。

晚上八点钟,鲁中南纵队从四个方向同时开始攻城。

城墙上的工事大都是国民党第八十三师原先构建的,修筑得比较坚固,设置了两层火力点,火力配属比较强,城墙下面还有地道相连。护城河比较宽比较深,河两边还有三道铁丝网,很难接近。

仗打得很激烈,王洪九的队伍虽然没有外援,装备也并不好,但是打得很顽固。鲁中南纵队攻进城后,又在城内打了几个小时的巷战,直到7日拂晓,才占领郯城县城。而直到8日夜间,郯城境内的战斗才全部结束。

关于王洪九的下落,在我的那本书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当城内还在激战的时候,王洪九就带着他的警卫营冲出城门向新沂方向逃去,他们在城门外又遭到我军阻击,死伤大半。中午时分,王洪九才匆忙逃到新安镇里黄百韬的司令部。据当时的见证人描述,“王光着头,上身只穿一件白单褂,下身穿灰制服裤,一只脚有鞋,一只脚没鞋,满腿泥斑,极为狼狈”。 ”我的这段描述主要出自黄百韬机要秘书李世杰的回忆。同时,在鲁中南纵队司令钱钧的回忆等记录郯城一战的权威专著、资料文章上几乎也都是相似的描述,“敌我”双方对此事异口同声的认定,让人相信这是非常确凿的事实。同时,这种说法还认定了一件事,那就是,王洪九是淮海战役中第一个组织与解放军作战的国民党将领。就这样,我把这一段写上去了。

我的书出版后,新沂一位朋友看了那书告诉我,他认识一个王洪九的兵,当年在郯城被俘虏的。我很是惊喜,在他带领下,我见到那位姓孙的老人,他很不健谈,更不热情,但我还是从他不多的话语中得知了一个“重大信息”——华野攻打郯城时,王洪九不在郯城!他的话让我有些吃惊,但当时也并没有太在意,只觉得他大概是老糊涂了。

不过,这件事还是让我觉得不踏实,就把一些资料拿来重新再看,这才发现那些关于王洪九下落的说法非常一致,但分析一下就可知道,在这些资料的众多作者中,除了李世杰之外,却无人有可能在这次开战后见过王洪九。看来,这事确实可能有猫腻。于是,我做了一些准备,想硬着头皮再去找那位姓孙的老人,可是被告知,他死了!

我只得再去临沂和郯城,想办法找资料,找当事人。像样的当事人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些文字资料,一些我认为很详实很可信的资料。这一看,让我吃惊不小,这些资料居然在验证孙老头的说法。因为从这些资料上可以分析出:淮海战役期间,王洪九的部队确实在郯城,但是王洪九此间却一天也没在郯城和新安镇呆过!郯城一仗,国民党方面的指挥官不是王洪九!逃到新安镇的更不是他!这就说明,李世杰见到王洪九的说法有可能是杜撰,或者是张冠李戴,而其他人的说法则可能全是源于此处!

我实在晕了!我的书中有几处错误,但大都明显看的出是笔误(有些甚至是编辑给改错了的),但是对王洪九这一点......,实在让我不知该怎样向读者交代!

关于淮海战役,我读过不少的历史资料和回忆录,也探访过许多当事人,从那些资料和访谈中,让人无法核实的事件、地点、人物实在太多了,甚至同一事件的当事人也会对同一件事讲出几种完全不同的版本,让人目瞪口呆!对这样的事,我在文章里总是力求避开,或者是讲的含糊一些,蒙混过关。因为我一直认为,对这样的情况,可以不讲,但绝不能胡讲。否则,简直无异于犯罪!可这一次,我真有可能搞错了!

王洪九,一直被认为是淮海战役中第一个组织与解放军作战的国民党将领,而这竟然可能是张冠李戴,这是多大的笑话啊。

王洪九啊王洪九,李世杰啊李世杰,你们可把我搞苦了。咱没完!等着瞧!嘿嘿。

……………….

PS
 

王洪九(1906—1979),原名王士范,山东省临沂市沙沟崖村人,卢沟桥事变后,王于1938后2月打出“打日寇,保家乡”的旗帜,组织“临费边境抗日联庄会”,自任会长。同年夏,被临沂专员张里元收编为山东第三区保安第17支队,番号后多次更改,此间,王制造摩擦扣押、杀害八路军官兵,参与制造了鲁南“四、二五”、“七、二五”事件,残害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后与日寇勾结,担任台潍、滋临公路护路任务,为虎作伥。1945年11月上旬,其盘踞的孟家村、李家宅被我军攻克后,王只身逃往泰安、济南。1946年8月,王在徐州组织散部,建立区训大队和还乡团,后改编为山东省保安第7团,于1947年2月随国民党北犯,占据临沂,任专员兼保安司令。此后,王指挥还乡团倒算土改果实,疯狂屠杀我革命干部和群众7000余人,罪行累累。
1948年9月,济南战役胜利后,困守临沂的王部惶惶不可终日,于10月10日率所部及其他地方的还乡团8000人逃到郯城。11月7日,解放郯城、消灭王洪九的战斗打响,次日凌晨,王部弃城突围,大部被我军歼灭,王逃脱。
1949年全国解放后逃到台湾,度过余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