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的记忆:揭秘明朝初年的人口大迁徙

来源: ThatIsDifferent 2014-03-15 08:28: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88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ThatIsDifferent ] 在 2014-03-18 07:44:5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洪洞大槐树的记忆:揭秘明朝初年的人口大迁徙

2009年03月20日 08:34中华读书报



相关标签:
[明朝]

 

大槐树传说与中国人的祖先意识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自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就一直在我国各地民间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广泛流传,甚 至在海外华人、华侨群体中也时常可以听到。洪洞县大槐树之所以成了中华儿女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是因为它承载着先人对故土家园的依恋和顾盼。同时,民谣中 又分明流露出发生在明朝初年那场大规模移民运动中的血泪情别。

一亿人的故乡

中国古代的移民活动自史前时期起,就一直不断地进行着,其中既有自发的,也有被迫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明朝初年的移 民活动自明太祖朱元璋起,经建文帝、明成祖,历时五十余年,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史所罕见。当时的移民可分为以经济为主的移民和以政治、军事为主的移民。 以政治、军事为宗旨的移民活动,主要指明朝初年朱元璋强迁苏、松、嘉、湖地区的富户于其龙兴之地濠州和龙居之地南京,以及明军攻克大都后,为加强该地的军 事实力,将山西或山后地区大量的民户迁徙至居庸关以南和北平地区。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尽快使新迁之都北平繁荣起来,又将江南地区大量的富户和工商业者强 行迁至北平。明朝初年,以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为宗旨的经济移民活动,则以山西的大槐树移民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计划性也最强。这种移民活动,从洪武二 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永乐末年,规模较大的移民活动前后共计十八次之多,移民总人口超过百万人,迁民地区涉及今天的十八个省市的五百余县市。

历史上次数众多、规模不等的移民活动,为后人留下了程度不同的文化遗产。史前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同宗共祖的民族认同感;西周初年的 殖民性移民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西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促进了当时民族 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环。但综观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历次移民活动,没有任何一次能比明朝初年的那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在中华 民族的心目中留下的烙印更深刻。那大槐树上的老鸹窝,成了现今一亿多华夏子孙心目中故乡的象征,成了他们萦回梦里的精神家园。

民俗学上的痕迹

明朝强制性的山西移民活动开始后,每次移民的规模都很大,动辄数千民户,甚至万余户。当时山西移民主要来源于太原、平阳二府和潞、泽、辽、沁、汾五 州(见《明史·食货志一》),即以今天的太原、临汾、晋城、长治等地为移民的集散地,而位于交通要道、人口稠密的洪洞县自然就成了重要的移民集散中心之 一。当时官府在洪洞县城北的广济寺(建于唐贞观年间)设局住员,负责给集中起来的移民编号发放“凭照川资”,之后移民们便由此散奔向冀、鲁、豫、皖各地的 不归之路。广济寺旁曾是宽广的驿道,驿道边有一棵长势茂盛的大槐树,因位于空旷的汾河滩上,老鸹便在树冠上垒起了舒适的巢窝。根据史料记载,移民活动大都 选择在农闲的晚秋时节进行,而此时的槐树叶已经凋落,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冠和那醒目的老鸹窝。栖息于树杈间的老鸹,在萧瑟的秋风中不时发出声声哀鸣。被迫 登上不归之路的移民们,一步三回首,渐行渐远,遥望着大槐树上的老鸹窝,不禁潸然泪下,依依惜别。天长日久,岁月无情地冲刷去了寄居他乡的山西移民们对故 土几乎所有的记忆,只有那临别之时的大槐树和老鸹窝还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心头。于是,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了在移民群体中唯一广为流传的故乡的故事,成了他 们思念故土之情的排解物,进而变成了故土的象征性符号,深深地融进了移民后裔们的血脉中。

大量山西移民到达迁居地后,在当地官员的监督下,以屯、营为基本单位定居下来。为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政府向他们免费提 供农具、种子和耕牛,减免赋税,耕地由政府根据丁口的数量统一划拨,或五十亩,或八十亩,许多地方甚至规定“迁民附籍,任其开垦,亩数无定额”。如洪武三 十五年,就对迁往北平各地的民户“给钞,使置牛具、种子,五年内免征其税”(以上见《明太祖实录》)。朱元璋还于河南设置了司农司专门负责移民垦田的管理 工作,规定凡农民及移民开荒,均归开荒者作为永业。明太祖还责成地方官员发放耕牛、种子给流民、移民,以帮助他们恢复生产。

明初山西洪洞移民的迁入地,据《明史》、《明实录》及大量家谱、碑文记载,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北京等地,少量分散于 今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朱元璋的家乡安徽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主战场,又是水、旱、蝗灾的频发地区。朱元璋起兵于此,转战江苏、湖北十余年,与元军及张士 诚、陈友谅部反复争夺、殊死拼杀,造成了当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残破荒凉局面。因此,明初移民,朱元璋首先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朱元璋称帝不 久,就曾将太湖流域的数千民户强行迁入他的家乡(《明史·食货志一》)。

洪武九年十一月,又“徙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田凤阳”(见《明史·太祖本纪二》),目的是尽快让他的家乡繁荣起来。河南地区的移民以洪武年间迁入者居 多,永乐年间次之。据方志、家谱、碑文资料统计,移民中有95%以上来自于山西洪洞县。如河南辉县的《穆氏家谱·序》中云,穆氏于永乐年间,“自……洪洞 县乱柴沟初迁河南卫辉……穆家营庄,历居数世。至万历年间,又迁于获邑西北隅距城十五里穆家营”。从河南地区移民的分布情况来看,多处于黄河和淮河流域, 这一地区因元末天灾人祸而人烟凋蔽。河北、北京地区的移民,据家谱、碑文等资料分析,大多是永乐年间自洪洞县迁入的,这与该地区“靖难之役”期间战乱破坏 严重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迁往山东地区的移民主要分布于黄泛区的东昌、济南、兖州、青州等府,涉及今天山东的六十多个县市。移民迁入后,多 以姓氏为村庄、屯名,也有以故土的县名为名的,如丁官屯、随官屯、胡官屯、李营、屯留营、长子营等。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的社会组织结构,儒家伦理又主张“父母在,不远游”,安土重迁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因此可以断定,明初的移民是由 政府强制性实施的,移民半路逃亡的事件经常发生。为防止移民的逃亡,移民官员想出了种种办法,如砸碎移民们的小脚指甲、用绳索捆绑等,这些民俗学上也有反 映。据说凡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在生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双脚的小脚指甲是复合型的。之所以如此,民间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当时官员们为防止移民中途逃 跑,就强行脱下他们的鞋子,在他们的小脚指甲上砍一刀作为记号,伤愈之后,移民们的小脚指甲就变成了复合型的了;另一说为当时政府规定家有两子以上的民 户,除留下小儿子外,其余的儿子都必须迁出。生离死别之际,母亲为将来寻找儿子方便,便将被迁徙儿子们的小脚指甲都咬成了两瓣作为标记。这种生理特征,作 为大槐树移民的遗传基因,也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官兵们在押送移民过程中,为防止移民逃跑,还强行将他们的双手反绑在身后,并用长绳索连成一串。由于长期 的被押解生活,使他们逐渐养成了背着双手走路的习惯,而他们的后代也在耳濡目染中沿袭了这一生活习俗。押解途中,人们的大小便都要请求押解官员解开被绑着 的双手才能完成,于是一有人喊“解手”,人们就知道行进队伍中有人要大小便了。久而久之,“解手”就成了移民群体中“大小便”的特殊代名词。

为防止移民在迁入地聚族而居,形成新的家族势力,影响社会稳定,明朝的移民条律还规定,凡同宗同姓者不能同迁一地。注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移 民们,为了避免骨肉的再次分离,纷纷被迫痛苦地更姓易名,于是就从一些家族中分离出多个姓氏。据记载:“大明洪武二年,迁民诏下,条款具备,律森严,凡同 姓者不准居处一村。(魏氏、刘氏)始祖兄弟二人,不忍暂离手足之情,无奈改为两姓——魏姓和刘姓,铜佛为记。”(曹县《魏刘氏合谱》)而那些不愿更改姓名 者,只能骨肉分离、天各一方,被异地安置了。如,据家谱资料统计,山东境内的广饶陈官乡古氏与昌乐朱刘镇古氏、寿光田马乡古氏、五莲县古氏等,均来自于山 西洪洞县古氏一族。

梦里萦回千百度

明初持续五十余年的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过程,充满了艰辛和血泪,除在移民群体和他们的后裔中留下了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生理特征外,这一举措确实对 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安定社会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移民活动,首先使移民地区的人口在短期内大量增加,有效地解决了 当地劳动力不足的燃眉之急。如河南地区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总数约为191.3万,到弘治四年(1491)迅速增加到约436万人。其次是耕地面积大量增 加,至洪武二十六年,全国的垦田总数已达850万顷,比洪武元年增加了四倍。由于劳动人手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扩大,农业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全国的 粮食产量和田赋总额不断提高。如洪武十八年,全国的田赋总额约2081万石,到洪武二十六年,则猛增为3278.98万石。可以说,移民政策的强制实施, 客观上缓和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为永乐、宣德时期明朝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经的广济寺和大槐树,早已被不断泛滥的汾河洪水席卷得杳无踪影了。但作为故乡符号的大槐树及老鸹窝,却永远地沉淀在了那些移民后裔的记忆深层。自 明初至今,民间自发的修订家谱、宗谱活动从来就无暇顾及官方三令五申的禁令,盛行不衰,移民们及其后裔在新的故乡另立族谱,他们每每把家族的源头追溯到那 “梦里萦回千百度”的大槐树和老鸹窝。辛亥革命爆发后,三民主义唤醒了广大民众的自觉意识,激发了人们寻根问祖的热情。从专制桎梏中解脱出来的那些洪洞移 民的后裔们,非常渴望能找到山西故里仍然健在的亲人,在他们中间悄然掀起了一股寻根祭宗的风潮。一些在移民后裔相对集中地区为官的洪洞籍官员,因为同宗共 族的缘故,受到了移民后裔的热情礼遇。有感于此,1914年,曾经在山东等地为官的洪洞人景大启、刘子林等人倡议募捐,于古大槐树东旁同根孽生出的第二代 古槐处筹建了古大槐树遗址,并竖碑立碣、组织人编修《古大槐树志》。20世纪80年代后,以大槐树移民遗址为载体的寻根问宗文化活动更加活跃。自1991 年起,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要在大槐树下举行隆重的寻根问宗文化活动,大槐树移民后裔们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虔诚地来到大槐树下,追忆那曾经梦中的情景,这 里成了数以亿计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宗的圣地。这种挥之不去的“同宗共族,天下一家”大槐树情节,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所有跟帖: 

有一个特征,定 你是否 从 老槐树那儿来的,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3:29:53

别人的不知道。 -ThatIsDifferent- 给 ThatIsDifferent 发送悄悄话 ThatIsDifferent 的博客首页 (62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3:42:26

小拇趾甲盖,多一小片儿,靠外侧,,,,,据说,,,,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3:45:18

小拇趾甲盖,多一小片儿, 孤陋寡闻~!,,,,据说,,,,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31405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3:57:34

有说 是 满族人,,??(图),,据说,,,,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222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4:10:28

小孩子也是这样吗? -ThatIsDifferent- 给 ThatIsDifferent 发送悄悄话 ThatIsDifferent 的博客首页 (34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4:15:43

太小看不出,大了就明显了, not the infection from fungi ,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4:20:09

我的小脚趾就是这样唉。难道也是从山西来的? -xyz007- 给 xyz007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20:58:14

多一小片儿,是匈奴人后代很有可能。我认识的洪洞人后代,都身材瑰伟相貌堂堂。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21:24:39

汉人 一个特征?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4807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4:01:47

亚裔和非裔胎记明显。 -ThatIsDifferent- 给 ThatIsDifferent 发送悄悄话 ThatIsDifferen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4:04:38

回复:汉人 一个特征? -漁富- 给 漁富 发送悄悄话 (34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5:09:34

这大槐树是真的?怎么上半部像是假的?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3:45:41

这大槐树不是真的。《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有一期专门讲历代移民。 -ThatIsDifferent- 给 ThatIsDifferent 发送悄悄话 ThatIsDifferent 的博客首页 (54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3:50:01

我看就是,上海复兴公园里有棵百年的菩提树,每天有人给它烧香,磕头差点把它薰死。现在不让走进了。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4:14:22

作者不懂遗传学。获得性不遗传。 -va_landlord- 给 va_landlord 发送悄悄话 va_landlor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7:46:34

北方人的大槐树,广东人的乌衣巷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9:26:47

我的老家也有这个故事,鲁南苏北 -小兔的橘子- 给 小兔的橘子 发送悄悄话 小兔的橘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19:59:49

我父亲小的时候, 1949年以前, 从老家陕西山西来了祖孙俩来给我们村子的人续家谱。 -fresh_choice- 给 fresh_choice 发送悄悄话 (129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22:00:12

我家现在是山东人, 一千多年以前是山西人。 不过县谱上说的整个县是从山西来的。 -fresh_choice- 给 fresh_choic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6/2014 postreply 09:57:09

回复:洪洞大槐树的记忆:揭秘明朝初年的人口大迁徙 -leeyan- 给 leeyan 发送悄悄话 leeyan 的博客首页 (86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22:42:51

回复:洪洞大槐树的记忆:揭秘明朝初年的人口大迁徙 -leeyan- 给 leeyan 发送悄悄话 leeyan 的博客首页 (86 bytes) () 03/15/2014 postreply 22:43:05

我就是洪洞人后代,籍贯山东,长在东北,我爷爷说我们祖先是从山西来的,我爷爷复员后又闯了关东 -那边风景独好- 给 那边风景独好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6/2014 postreply 09:35:26

多年前姥姥说过,战争年代区别中国人或日本的奸细时就看小脚趾的指甲。 -石蝶- 给 石蝶 发送悄悄话 石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6/2014 postreply 10:41:58

回复:洪洞大槐树的记忆:揭秘明朝初年的人口大迁徙 -yuxiaohong- 给 yuxiaohong 发送悄悄话 (70 bytes) () 03/16/2014 postreply 13:48:05

回复:洪洞大槐树的记忆:揭秘明朝初年的人口大迁徙 -yuxiaohong- 给 yuxiaohong 发送悄悄话 (70 bytes) () 03/16/2014 postreply 13:49:24

我是河南的。 但我父亲给我讲过类似的故事。我的小脚趾指甲是两片。 -yuxiaohong- 给 yuxiaoho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6/2014 postreply 13:50:03

太扯了, 这怎么可能是遗传, 是人种问题 -十块糍饭糕- 给 十块糍饭糕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6/2014 postreply 18:10:18

应该不是那么荒谬,也不是那么扯。先看看史书,问问这方面的专家再下结论。同时 -zhige- 给 zhige 发送悄悄话 zhige 的博客首页 (22 bytes) () 03/16/2014 postreply 20:39:12

正想问一个问题呢:“俺的两个小脚趾与大家的都不同,不但不是两片儿,而且不是扁的”, -海鸥翩翩- 给 海鸥翩翩 发送悄悄话 海鸥翩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7/2014 postreply 00:54:40

俺弟好像一个是两片儿的,一个和俺的一样。但俺们老辈儿也说俺们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来的 -海鸥翩翩- 给 海鸥翩翩 发送悄悄话 海鸥翩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7/2014 postreply 00:57:52

蒙古斑和小趾甲两瓣应该是匈奴人的遗传特点。满人和很多朝鲜人和韩人当中也有这个特点。说明山西人也跟匈奴有混血。 -dedoli- 给 dedol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17/2014 postreply 11:44: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