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外交困境:3个月得罪了30余国

来源: 猪头大队长 2013-10-21 17:20:5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874 bytes)


“文革”时的宣传海报

ZT    1965年,王海容(1938年生,湖南长沙人,1974-197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结束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进修,去外交部报到。她被分配在部办公厅综合组,人们称这位27岁的年轻人为“小王”。

    海容入外交部时,部长系由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兼任。部领导还有:常务副部长章汉夫、副部长姬鹏飞、乔冠华、曾涌泉、罗贵波、耿飚、刘晓、韩念龙、刘新权、王炳南以及徐以新、陈家康……

    海容报到时,外交部办公地点还是建国之初的旧址,即北洋政府外务部原址。1966年 春天,一场建国以来对北京影响最大的地震——邢台地震发生了。外交部原办公处所均为百年以上的老旧房屋,为了防震,一部分部领导搬到东交民巷办公楼。在这 里,初到部里的海容认识了许多人。在海容楼上办公的外交部部长助理龚澎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年五十多岁的她风度翩翩,精明强干,而且和蔼可亲。

     火烧英国代办处

    1966年的春夏过得格外不寻常,“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外交部机关工作人员纷纷成立群众组织,分为“造反”和“保皇”两派。不过,不少人还是和海容一样,属于“逍遥派”。

    与国家部委不同,外交部的“文化大革命”随时都会引发国际事件。最为著名的事件是19678月的“火烧英国代办处”。

   1949年 新中国成立,英国是最早与中国洽谈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但是,中英虽在香港问题上取得暂不改变现状的共识,但在台湾问题上却难以达成一致。因此,两国 只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处于半建交状态。英国在北京所设代办处简称英国代办处。由于外交系统造反派中极“左”分子受到中央文革成员王力87讲话的蛊惑,一度夺取了外交大权。在外交事务中违背党的政策,导致了严重的外交事件。

    822晚, 北京外国语学院等十几个单位的红卫兵齐聚英国代办处门前示威,随后冲入英国代办处放火并实施“打砸抢”,这就是“火烧英代办处”事件。得到汇报的总理当即 下达指示,通过高音喇叭呼吁在场群众散开,但无济于事。局势混乱至此,总理不得不向外公汇报。海容记得自己也给外公写过一封信反映情况。

    外公当时在上海,接到总理的报告和各方面的信息后,果断解决了中央文革的极“左”分子王力、关锋(后来还有戚本禹),打击了极“左”的势头。这年9月份,外公由上海返回北京。王海容、唐闻生两人去看望他,当面反映了外交部的事态。在谈到王力87讲话时,外公评论道:“王力讲话是大大大毒草!”外公还向海容他们讲了两句古诗:“时来天地同心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海容当时不知道出处,回家请教祖父后,得知这是唐人罗隐的作品。

    那 次外公向王海容、唐闻生明确表示:外交部要反对极“左”。海容回去后,尽可能地向外交部同事做了传达。外交部“批极“左”,抓坏人”的斗争,是在外公和总 理的关怀和指导下展开的。这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文革”以来极“左”派的势力,某种程度上恢复了外交系统部分机构的领导班子,许多有经验的老外交家重新回到 了工作岗位。由此,奠定了此后开展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的组织基础。

    “火烧英国代办处”发生后,海容向外公反映说:那样做法实在不好。外公肯定了她的想法,表示应向英国方面道歉。海容随即向外交部领导汇报。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此事的进展并不顺利。最终,还是由周总理亲自出面处理。197132晚上,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新任驻华代办谭森,公开表示了中方的歉意。

    “文革”初期,特别是19675月至8月的3个月,是中国外交经受巨大波折的时期。受极“左”思潮影响,中国先后与蒙古、保加利亚、印度、缅甸、肯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亚、英国以及民主德国和苏联等10个国家发生严重外交冲突,与30多个建交国发生外交纠纷,国际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在此情况下,调整外交政策,批判极“左”思潮,势在必行。

    外公和总理审时度势,扭转了在外交方面“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混乱局势。他们多次亲自向来访贵宾及驻华使节解释外交政策,表达中国愿与建交各国恢复和发展关系的愿望,使外交工作重新有了起色。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赤道几内亚、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和智利等5国建交,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大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所有跟帖: 

和老外闹以阶级斗争为纲,外国人就关使馆,不做生意了。所以阶级斗争只能自己人互斗 -SUNNE- 给 SUNN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22/2013 postreply 00:28:3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