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者的选择和成功失败-----李存信和陈冲

《毛时代最后的舞者》的一些花絮和内幕   


电影《最后的舞者》(Mao’s Last Dancer)     


    《最后的舞者》(Mao’s Last Dancer)是根据一位1979年中国第一批留学美国学芭蕾,之后又滞留不归,并惊动中美两国最高官员的原中国芭蕾舞男演员李存信的同名自传改编而成的2009年澳大利亚电影,由布鲁斯·贝尔斯福德(Bruce Beresford)执导。电影中的李存信由现任英国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首席主要演员曹驰扮演,李存信的母亲由陈冲扮演。因为我认识李存信的同学,也知道了一些“内幕”,这将在文章后面提到。   


   剧情(如果你还没看过电影并不想知道剧情的话,请跳到最后的花絮):   


   李存信于1961年出生在贫穷的山东青岛农村。他是家中7兄弟中的老6。在他11岁时,由江青为名誉校长的北京“五七艺校”(北京舞蹈学院)需要培养“根红苗正”的下一代舞蹈演员演出“革命样板戏”,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对小学生进行“海选”。机缘的巧合李存信被选中,光荣地去北京学习芭蕾舞,一切费用由国家承担。在北京,他的身体本不是很理想,但他遇到了好老师,加上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学员。   


   1976年毛泽东逝世,一个月后江青被捕。邓小平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行动。这时,西欧、美国的芭蕾舞团也开始了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休斯顿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Ben Stevenson来到了北京,对北京舞蹈学院的学员们授课。之后他选中了李存信作为第一批公派艺术留学生到了美国休斯顿学习芭蕾舞(户人注:其实还有一位留学生叫张卫强,但电影里故意忽略了)。   


   这期间,美国与中国之间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艺术上的巨大反差对18-19岁的李存信影响极大。他也爱上一位美国姑娘。1981年,就在他们学成准备按规定回国的前三天,李存信选择秘密结婚,留在美国。他的行为让Ben Stevenson很生气和为难,因为他不想让李存信事件影响到他今后的对华交流。于是李存信决定与他的妻子以及律师Charles Foster一同亲自去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解释。就在总领事的百般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休斯顿总领馆里的人员用强制手段扣押了李存信。但李存信的律师也马上通知了当地媒体和FBI,让他们将休斯顿总领馆团团围住21小时。这一“叛逃”事件惊动了来自TEXAS的美国副总统(老)布什。他曾是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没有建交时的“大使”),同时也是休斯顿芭蕾舞团的董事会名誉董事。老布什亲自向邓小平求情,最后老邓很“爽快”地发话放人(“尊重本人意愿”),这样李存信才留在了美国,成了休斯顿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不过条件是李存信再也不能返回中国。后来李存信的第一任婚姻失败,他又与他的澳大利亚女搭档结为夫妻。这期间,他还在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演出。几年后,中国也更为开放,政府也将李存信的父母放出,与李存信在休斯顿团圆,第一次自看到了自己儿子的成功演出。中国政府也开始欢迎他回国探亲。影片结束时,李存信带着他的澳大利亚妻子回到了自己的农村老家,在农村的大场上为家乡的亲人演出了一段芭蕾舞。


   观后:如果我们抛去政治和感情因素的话,我认为这部片子里的故事和舞蹈还是非常感人的。但是我们又不能不考虑到政治和感情因素。从感情上讲,我不喜欢李存信的为人自私。我可以理解他为了爱情、为了艺术而选择自己的去留,但我认为中国没有亏待过他一天,他没有必要为了留美而对中国攻击。电影里反映他在1979年来美时,胸前还戴着毛泽东像章。我可以理解为这是澳大利亚导演为了给西方人看而故意脸谱化、公式化的结果,但来自中国大陆的人都应该知道,毛泽东像章自林彪事件后就不再戴了,更何况是毛泽东早在1976年就去世了,邓小平上台后早就把毛泽东的画像全摘了。电影里他说他不想回国的原因之一是不想再回去跳“样板戏”,其实他出国前“样板戏”就已经因为江青的倒台而停了。再者,电影里反映他常在梦里梦见家人因他“叛逃”而被拉去枪毙,这当然只是噩梦,连他自己都知道中国还从来没有枪毙过“叛逃者”家属。不过这一切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为了自己可以不顾全家。我不喜欢这样的自私者。   


   从艺术上看,电影中的曹驰舞功一流,但表演一般,他的面部表情很僵硬。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李存信本人就是这样。有人说,是曹驰把李存信演得美化了。不过我看过李存信本人的录像,舞技也一样棒。至少在他那个时代,他肯定是全国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否则也不会被公派出国。      


    花絮:


  1)当年“五七艺校”是文革中由江青建的。她曾是荣誉校长,后称北京舞蹈学院。


  2)1979年时第一批来美国留学学芭蕾舞的有李存信和张卫强两人。两年后(或18月后),当他们归期到的前3天,李存信宣布留美(有了美国妻子),张卫强则按时回国。  


   3)张卫强因为按时回国,与李存信这个当时的“反面教材”成了鲜明对比,所以回国后国内马上重点培养,据说还分了三室一厅! 他在国内独挑大梁几年,历任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演员,中国舞协第五届理事。曾担任舞剧《天鹅湖》、《堂·吉诃德》、《舞姬》、《鱼美人》男主角。   


    4)张卫强于1982年参加美国杰克逊第二届国际芭蕾舞比赛并进入决赛的时候,来自上海芭蕾舞团的另一个参赛选手林建伟也在美国“失踪”!不过这次领导没再提前招回,他终于获得了比赛铜牌奖(李存信获得银牌,上芭的汪齐凤获得裁判奖)。1984年张卫强获日本大阪第四届国际芭蕾舞比赛二等奖,1985年获苏联莫斯科第五届国际芭蕾舞比赛三等奖。   


   5) 林建伟是汪齐凤的长年搭档,他俩在1980年的日本大阪第三届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得双人舞第14名,为中国取得了第一块国际芭蕾舞比赛的奖牌。他俩的事迹曾在一部1981年的纪录片《莫让年华付水流》中被宣传。在1982年比赛参加美国杰克逊第二届国际芭蕾舞比赛中由于林建伟中途宣布政治避难,汪齐凤自己独舞,获得了裁判奖。   


   6) 由于李存信事件,使得休斯顿芭蕾舞团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一度中断,也断了中国继续向外派芭蕾舞学生4-5年,所以很多当年芭蕾舞学校的学生们都讨厌李存信影响了他们的机会。后来在国际赛事上李存信遇到他当年的同学们时,大家都不理他。李存信的回忆录里表示自己感到很委屈。   


   7)到了大约85-86年左右,由荣毅仁的侄女亲自向中央打保票,中央芭蕾舞团才开始派全体团员在欧美巡回演出。据说荣毅仁的侄女的保票是:如果有任何团员敢跳队不归,她将用家族的资产不惜任何代价将此人送回国内。所有团员的护照在一过海关后就全被收走。所以这批人跑遍世界,还真没人逃走。   


   8)后来到了80年代末,出国风气盛行,中国芭蕾舞方面的年轻人材大批流到国外,很多都到了美国。即使如此,他们许多人还是不喜欢李存信。   


   9)在国内风光后,张卫强也于1992年再次申请出国,移民加拿大,成了加拿大皇家芭蕾舞团的台柱11年。   


  10)电影里李存信的扮演是曹驰,他是英国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首席主要演员。他父亲就是李存信这一大批人的老师。   


  11)亚特兰大芭蕾舞团的原男主角是华人艺术家魏东升。他比李存信小一届(但小好几岁),也曾留学加拿大学芭蕾。他回国跳过几年后再出来,来到亚特兰大,也成了台柱子十几年。   


  12)据资料显示,现在大约有160多原中央芭蕾舞团的人在国外,大多数在美国。   


  13)李存信的同名自传曾获得澳大利亚最佳书籍奖。据说李存信的大女儿天生耳聋。2009年李存信获得了澳大利亚“年度模范父亲”(Father of the Year)的荣誉称号。   


  1981年,中国芭蕾舞演员李存信的一个决定惊动了美中领导人。影片男主角李存信解释他为甚么要留在美国跳舞。他说,在美国我可以跳得更好,因为我觉得更自由。这也正是电影的主题:"在你飞起来之前,你得先有自由"(Before you can fly, you have to be free.)


   不过这种决定在1981年却被解读为叛逃。当年李存信被休斯顿芭蕾舞团邀请到美国进修三个月,却在回国前几天决定留下,并与一名跳芭蕾舞的美国女子结婚。更因此在驻休斯顿的中国领事馆被四名大汉抓起来,拘留了21小时。虽然后来经过当时美国副总统老布什邓小平交涉,李存信得以留在美国,但中国领事馆官员告诉他:”中国政府现在允许你留在美国,我很遗憾中国失去了一个儿子,可是你现在只剩下自己,失去了祖国,失去了人民,你再也不能回去了。”


   在影片中饰演李存信母亲的是陈冲,她放下美艳的形像扮演山东乡下一名贫穷的农妇,后来有机会到美国探望儿子,在芭蕾舞表演结束时与儿子在台上非常戏剧化的重逢。陈冲说她很了解李存信的感觉,因为当年她在红遍中国的时候到美国好莱坞发展,也被国人视为背叛。陈冲说:”我当时是受全国人民爱戴的一个女孩子,他觉得你跑到美国去,只要你跑就是一种背叛。”


    影片剧终是李存信带着美籍妻子回到乡下为乡亲和启蒙舞蹈老师跳舞,显然事情已经时过境迁。


  影片不能在中国放映


  不过这部影片却仍然不能在中国放映。陈冲说,一是因为这部片子中国只是”协拍”不是”合拍”,所以不可能在中国上演,但也是因为有政治的敏感性。她说:”肯定是因为政治的敏感嘛,虽然大部分人现在看电影不会往这个方面去想,因为它只是一个讲人情的故事。但是里面江青又出面、文革啊、再加上敏感的题材,当年这件事情是很敏感的。今天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中国,但毕竟还是可能有一些敏感。”


  陈冲1961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医务工作者家庭。祖父陈文镜曾留学美国,是著名的外科医生。外祖父是著名药理学家张绍昌。受家庭影响,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她读小学时,开始学习弹钢琴、拉手风琴;读中学时,参加了学校剧团的活动,演出了许多文艺节目,为日后的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毕业。


   1976年因在《青春》一片中崭露头角,开始涉足电影。1979年参加了《小花》的拍摄。《小花》一片中她扮演赵小花,通过她认真,努力的摸索之后,将这个有着特殊命运的小花,饰演地极具有感情色彩,成为中国影坛新崛起的一员新星。并且因此片获1980年三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同年在南斯拉夫电影节上获最佳女演员奖。以后又在影片《苏醒》、《海外赤子》中扮演重要角色。


   1981年赴美留学,开始了她艰辛的异国之旅。陈冲在赴美期间,继续从事电影方面的学习,且只身勇闯好莱坞,先是在《大班》一片中的不俗表演,后来在《末代皇帝》一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婉容悲酸的人生。进入1990年代,她已在美国影坛崭露头角,曾与好莱坞影星联合主演了一些影片。1994年因主演《红玫瑰与白玫瑰》(Red Rose White Rose) 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她还参加过香港影片《点心》、澳大利亚影片《未来启示录》、美国影片《天经地易》的演出。她是第一位被美国电影学会接纳为“会员”的华裔演员。2008年凭借《意》中的玫瑰一角第二次拿到金马奖影后。


    近几年来陈冲不断在中国内地导演的影片中亮相,所扮演的角色形象也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向日葵》、《茉莉花开》以及姜文新作《太阳照常升起》等。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