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前后美国对日本侵华的纵容支持 

来源: FastTurtle 2011-12-12 08:08:4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83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FastTurtle ] 在 2011-12-13 07:03:2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二战爆发前后美国对日本侵华的纵容支持

叶劲松

右派有一特点,就是哈美,并时常大讲历史上美国对中国的“友好”。老右派流沙河有一篇在 各论坛广泛张贴、名为《美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的文章,就大讲中国抗日战争时,美国对中国如何友好。前些天,强国论坛深水区就贴出几篇哈美文章,8日11 日,的家上贴了名为《奥运会,让我们把更多的掌声献给美国运动员》的哈美文章。的家文标题名不符实,文章主要内容是谈历史上美国如何“正义”,讲美国对中 国如何“友好”。 的家文一开始就写到,“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旗帜鲜明地站在正义的一方”。8月13日,映洁的、名为《 对外交往:旗帜鲜明地与美国合作》的文章则说:“ 二战中的美国,成为中国最坚定有力的抗日盟友”。映洁文、的家文和流沙河文章一样,企图通过颠倒黑白,掩盖二战爆发前后美国对日本侵华的纵容、支持的事 实,来证明中国抗日时,美国对华友好、正义。  
但是,二战爆发前后美国对日本侵华的纵容、支持的历史事实是掩盖不住的。  
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抵抗德日侵略的重要战场之一。而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是属于“正义的一方”。但美国、英国与法国,对德、日在二战前侵略、扩军的纵容和支持,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也是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重要原因。  
美英法希望德国杀向东方,希望日本杀向北方,从欧洲东部和中国东北两个方向进攻社会主义苏联,削弱乃至消灭社会主义苏联。正是这种出于对社会主义仇恨,而产生的削弱乃至消灭社会主义苏联的战略,使美英法长期对西边的德国和东边的日本的侵略,都执行绥靖纵容政策。  
德、日帝国主义也力图利用美英法的这种企图。日本军阀提出建立“大日本”——一个包括中国、苏联的西伯利亚和其他东亚地区的殖民帝国——的计划时,就把自己的侵略行为说成是防止“共产主义的威胁”。  
日本在完成侵略中国准备,并中国正在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时(日本大力宣传该战争存在“赤化危险”),于1931年9月大举侵入我国东北。  
而 美国对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是持纵容态度。美国有时在口头指责下日本,以欺骗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但却通过供应日本的战略物资来提供实际支持。美 国的对日绥靖计划,是企图让我国东北变为日本进攻苏联的前进基地,最终进攻苏联,使苏日两败俱伤。另外通过日本占领东北,限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 争向东北漫延。  
美国政府和美国资产阶级(尤其是美国军火公司的资本家)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纵容,表现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 变’,侵占中国的东北。美国不但不谴责这一侵略行动,反而与日本密商谅解。1932年1月3日,日本侵占锦州,进逼中国关内。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照会 中国和日本政府,对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的局面和足以损害美在华权益,违反‘门户开放’及中日间的任何协定、条约,美国均不予承认。但在次日,美国国务院又表 示美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的合法条约权利’。此即史汀生主义,其实质是企图以牺牲中国东北来维护美在华的权益。它是此后一个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方 针。”(史汀生主义_百度百科)因此,史汀生的照会和次日美国国务院的表示,实际向日本表明,日本不要伤害美国在华投资、贸易利益密集区域(如上海),日 本可以侵略美国没有多少利益的、同苏联接壤的东北地区。  
在美国的书籍中也记载着美国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纵容。美国一部描写美国最大化工公司 和军火公司——杜邦公司的书,就揭露了美国总统胡佛、美国军火商对日本侵华的支持。该书写道:“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从杜邦公司纯粹正规的商业道德观中得益。 胡佛总统以同情的态度看待他们在1931年入侵满州……他宣称:‘日本方面也有些道理。我们与它的友谊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我们应该友好地考虑日本的 处境。’由于自己的政府表现出这种态度,所以杜邦家族在那一年和日本签订了有利可图的协定并不令人惊奇。在国务卿史汀生谴责日本进攻满州后不久,从三井化 学联合企业来的日本经理人员同杜邦公司的经理人员在威尔明顿会晤,并交付了90多万美元,以换取杜邦公司氨炸药的配方,这是一种生产较廉价的军火的制作 法。国务院不顾史汀生公开说的漂亮话,私下对杜邦公司的这笔买卖表示完全赞同”(〔美〕齐尔格《杜邦在尼龙幕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200、 201)  
网上一篇名为《勿忘9.18国耻日》的文章写道:“美国、英国早与日本做了利益交换,一方面希望保护自己的在华利益,一方面又希望日 本进攻苏联。美国、英国甚至宣布支持日本的行动。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公开发表讲话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 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是不能提出异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也说:‘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2年 底,美国向日本供应了1.81亿美元的军火。”  
对共产主义运动的仇恨,使资本主义的美英法纵容支持日本侵华。也出于对共产主义运动的仇恨,使 代表地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也以妥协和不抵抗来纵容日本侵华。9.18后,国民党政府命令不抵抗日军,“蒋多次喊出‘我们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共 产党’,汪精卫甚至说中国抗日是为俄国打仗”( 《勿忘9.18国耻日》)。从这可看出,甚至国民党也有通过不抵抗日本,让日本占领最有利进攻苏联的地域——中国东北,并让日本在无后顾之扰状况下从中国 东北进攻苏俄的想法。国民党也认为,中国抗日,是对日本进攻苏联军事战略的干扰,是替苏俄打仗。因此,国民党的不抵抗的对日绥靖纵容政策,本质与美英法对 日纵容政策是一致的。  
美英法对日本的纵容、支持,鼓励着日本对华侵略,日本不满足只侵占同苏联接壤的东北地区。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又向华北 侵略渗透。日本一面向华北推进,一面极力强调他们是执行与共产主义斗争的任务,因而他们的行动符合包括美英法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日本政府奉行反苏 政策,常常公开宣称敌视苏联。1936年日军士兵多次袭击苏联边防军,11月25日日本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11月26日日本即在哈桑湖附近,出动大 批日伪军越过边界,袭击苏联边防军。日本激烈地反苏反共表现,很符合美英法的意愿。美英法、甚至国民党政府都希望日本这种激烈地反苏反共表现,最终转变为 对苏战争。美国等不愿因为日本侵华伤及自已在华利益,而对日采取经济制裁等实际措施,怕这些措施使与日本关系恶化,会损害日本对苏仇恨的专注度,干扰日本 进攻苏联的战略和战争准备,使美国等希望的日本对苏战争夭折。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继续纵容日本在华北的侵略扩张。  
美国不仅继续纵容日本侵略 扩张,向日本提供军火及装备,“美国并向日本军需工业大量投资,帮助日本建立起现代化的军事工业,美国福特公司提供日本现代化冶金技术,洛克菲勒财团帮助 日本建立新式电气工业,梅隆财团帮助日本飞机制造业的进一步现代化”(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 613)。  
甚至当日本陆军在1936年提出应付未来对苏、对华战争的、耗资巨大的“六年作战准备计划”(1937—1942),美国认为这主要是针对苏联的战争准备计划,继续以给予日本贷款、供应战略物资形式,来为日本陆军扩军备战提供实际支持。  
日 本摸透美英法意图,因此一边大喊反苏反共,并采取包括袭击苏联边境等恶化苏日关系措施,以表示自已是美英法必须借用依靠的、能就近攻击苏联的主力军。另一 方面,又大肆在中国侵略扩张。日本相信,美英法不敢因为日本在华的侵略,而以实际行动惩罚他们必须借用依靠的、能就近攻击苏联的主力军——日本。  
因 为美国等的放纵,日本侵华更加放肆,通过1937年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1937年9月14日,美国宣布禁止用美国船只装载武器和军用装 备出口。美国似乎很中立公平,不用美国船只为交战的任一方的军购服务。但这一政策首先是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等量齐观,根本未体现出哈美派说的美国“正 义”,美国是“ 中国最坚定有力的抗日盟友”。另外,这一政策适合拥用强大海军的日本的要求。因为日本海军掌握中日间海域的制诲权时,日本船只从美国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及 其它战略物资能畅通无阻。而掌握制海权的日本海军对中国沿诲的封锁,使中国即使在美国买了武器装备,也不敢用中国船只运输(除非寄希望能躲过日本舰只拦 截),只能租用日本不敢检查的美国等国船只。但美国禁止租用美国船只运输在美国买的武器(只能租用美国船只运输在美国购买的非武器类货物)的政策,使日本 照样能获得美国武器和军用装备,而中国却难以获得美国武器和军用装备。  
美国的这种政策和日本的海上封锁,不仅造成中国武器输入极其困难,也使 中国其它物资输入产生困难。在1937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1.15亿美元货物,下半年进口额就下降到0.73亿美元,1938年下降得更多。为此中 国政府希望通过呼吁西方制裁日本和援助中国,来改变实际上日本能输入武器,而中国难以从西方输入武器这一不利状况。  
1937年11月初,“在 布鲁塞尔举行1922年华盛顿条约的缔约国会议,讨论远东已经形成的局势。参加会议的有英国、美国、中国、法国……,日本和德国拒绝出席会议。……中国代 表团要求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关于对侵略者实行经济制裁和给予中国援助的决议。……如果国际联盟所有会员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不失为制止侵略者的一种手段, 因为日本的原料进口大约四分之三来自英国、美国、中国、荷兰、印度尼西亚、法国、印度支那。日本所需的重要战略原料,如铁砂、铅、锡、锰之类几乎完全依靠 从英国、美国、和荷兰输入。但是,关于制裁的建议没有得到法、英、美三国的支持。法国外交部长德耳博在发言中说:‘任何强制性的决议都不能从法律上和事实 上有效地、园满地解决中日之间的相互关系’。英国代表团团长和美国代表团团长德维士赶忙附和德耳博的意见。……最后,布鲁塞尔会议只通过了宣言式的决议, 指出日本在中国的行动违反华盛顿九国公约,建议日本停止军事行动,但是没有规定出任何对付侵略者的措施。”(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九卷吉林人民出 版社1975.567、568)  
我们知道,美国是喜欢使用经济制裁的,二战初期对苏联,现在对古巴、朝鲜、伊朗、津巴布韦等找借口都要经济制裁,但他对日本侵华,却找借口不实行经济制裁。中国希望西方制裁日本和援助中国的目的根本不能实现。  
哈美派经常就以美国某时对日本的谴责,作为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支持的证据。但那些谴责极其虚伪,因为在口头谴责同时,美国不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还继续用军用物资来支持日本军队和日本军事工业。  
例 如,哈美派常以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总统发表号召建立反侵略者的“防疫线”的演说,作为美国支持中国抗日战争的证据。但罗斯福总统演说却不敢指出侵 略者的名字,不敢过分得罪日本。在第二天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防疫线”一语是否意味着经济制裁,总统起初回答道:“不,不一定”,接着简单地说 “不”。  
1938年7日1日,美国国务院通知美国飞机公司说,美国政府不同意把飞机和飞机零件出售给正在进行狂轰滥炸的国家。这就是有名的 “道义禁运”。哈美派也常以“道义禁运”来证明美国反对日本侵华。但“在‘道义禁运’之后,美国垄断资本家反而增加了对日本的输出,如1937年,美国出 售给日本的飞机价值为248.4万美元,而在实行所谓‘道义禁运’以后的1938年,美国售给日本的飞机价值却增加到1745.4万美元,这个实例足以说 明罗斯福政府的所谓‘道义禁运’的虚伪性。”(《美国通史简编》 615)  
在美国供给日本军事物资,而中国难以从西方获取军事物资情况下,苏联对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经苏联政府提出,1937年8月21 日,苏联和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随后,中国派代表团到莫斯科采购军火。当时中国最急需飞机,苏联同意用苏联贷款,向中国提供包括350架战机以及坦克、 大炮与配套弹药和器材,并立即从9月15日开始调运首批飞机共225架来华,并派出飞行教官、仪器教官、维修技师和工程师等,培训中方人员掌握并保障军事 装备的运行。苏联作战飞机于10月27日到达中国。12月1日,苏联志愿航空队正式参加了南京保卫战,随后积极参加保卫武汉、重庆和其他许多城市。而美国 陈纳德的飞虎航空队,直到1941年8月,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4年后,二战爆发近两年后,才开始与日本空军作战。  
1938年,苏联提供给中国 贷款1亿美元,购买苏联武器。而1938年美国给日本1.25亿美元借款和信贷,以购买美国的机床等战略物资,加强日本侵华的战争机器。1939年苏联又 提供1.5亿美元贷款给中国,购买苏联武器。相反,西方要中国用现款购买武器,并数量很少、价格很高。国民党高官杨杰日记写道,也在1937年9月“孔祥 熙在欧接洽之飞机,英方仅有二十余架,法方四十四架(计三种),并付外汇现款,其价格较予在苏方接洽高一倍。”由于西方武器要中国用现款支付、并价格很 高,而海路被日本封锁,许多海港被日本占领,进口困难,出口也难,外汇奇缺,购买西方武器能力有限。因此,抗战后一段时间,中国主要从苏联进口武器,“从 西方购买的武器也很少,据蒋介石1939年9月说,英美等国供给的军火仅占20%。”(铭辉《抗战时期苏联对华的三次军贷》)也就是说,抗战开始的两年 内,中国输入的军火中,苏联供给约占80%,西方供给仅占20%。“毛泽东说:‘抗日战争以来,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真正援助我们,只有苏联是用了 大量空军和物资援助了我们。’连一贯亲美的宋美龄也公开承认:‘中国抗战3年来得自苏联之物资援助,实较自英美方面获得之总和多至数倍之多。’”(杨耀健 《抗战时期的中苏外交》)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美国只是在口头指责下日本以掩人耳目,但却与日本密商谅解。胡佛总统宣称:“日本方面也有些道理。我们与它的友谊 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我们应该友好地考虑日本的处境……日本为保卫日侨生命财产的安全起见,对满洲的进兵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是不能提出异议的。”同 年,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日本三井集团以90多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杜邦公司氨炸药的配方。美国还把价值14万美元的枪炮弹药,600万美元的军工设 备,7000万美元的钢铁,1600多万美元的石油卖给日本。从1931年到1932年底,美国向日本供应了1.81亿美元的军火。美国对日贸易额从 1932年的6400万美元上升到1937年的6.3亿美元,5年间增长近10倍。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国的对日贸易,尤其是对日战略原料的输出仍不断增加。自1937年到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物资总额共9.867亿 美元,其中军用物资占7.039亿美元。美国金融家与企业供给日本大批军火物资,用来屠杀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访美演讲时说过:“我回国参加抗战去 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弹炸死,请你们不要忘记,我身体的百分之五十四点四是被你们美国炸死的。”
实际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摩根财团便向日本提供大量资金。对于华尔街来说,日本人比中国人受欢迎,在他们眼中,中国人是一个虚伪、狡诈的民 族。九一八事变后,在摩根财团掌门人拉蒙特的操纵下,《纽约时报》刊文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比喻成美国占领巴拿马运河,故意为日本人的残暴与侵略涂脂抹粉, 误导大众继续信任日本,他们自己则通过贷款为日本的侵华事业添砖加瓦。
美国宣称严守中立,禁止用美国船只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出口。其实这是偏袒日本的政策。日本船自然畅通无阻。但掌握了制海权的日本海军严密却封锁中 国沿海,即使中国买到了美国的武器装备,也不敢用中国船只运输,只能租用日本不敢检查的美国船只。而美国禁止租用美国船运输美制武器的政策,使中国无法使 用美国船只。结果,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货物从1937年上半年的1.15亿美元下降到下半年的0.73亿美元,以后几年更是每况愈下。
由于日本冶金工业较为落后,工业母机生产非常原始,而一切制造业都有赖于工业母机的生产。所谓工业母机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如车床、刨床、铣床、 钻床、磨床、镗床等。工业母机的水平决定了一国制造业的水平。日本主要从美国进口所需的高级工作母机和精密仪器。日本侵华后,美国大量投资于日本军事工 业,帮助日本建立起现代化的军事工业。美国福特公司提供日本现代化冶金技术,洛克菲勒财团帮助日本建立新式电气工业,梅隆财团帮助日本飞机制造业的现代 化。到1938年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仍给日本1.25亿美元的贷款来购买美国的工业母机等战略物资,加强了日本制造侵华军火的力量。
1938年7日1日,美国国务院通知美国飞机公司说,美国政府不同意把飞机和飞机零件出售给正在进行狂轰滥炸的国家。而1937年,美国出售给日本的飞机价值为248.4万美元,到了1938年,美国售给日本的飞机价值却增加到1745.4万美元。
日本从美国输入的军需物资占输入全部军需物资的比例是:废钢铁90%,铅45%,铜90%,石油和石油制品65%,发展飞机和坦克工业所需的机床 占70%。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就坦率地指出:“日本的侵略得到我国大力支持。这种侵略行为不仅受到支持,而且我们的援助是如此有效,如此举足轻重,如若断绝 援助,这种侵略就可能被制止和停止。”
1940年7月,罗斯福政府对供应日本的石油和废铁实行许可证制度,但却毫无作用。1940年8月间,有30多万吨的生铁、废铁等物资输往日本, 这个数目约与1940年前半年所供应的数目相等。1941年头3个月,美国卖给日本的飞机汽油比1940年同一时期要多131%。美国金融家与工业家仍继 续大力帮助日本大财团建立新的军事工业部门。例如它们供给鲇川康采恩控制下的日满钢铁株式会社以设备,帮助这家康采恩在库页岛上使用电力新法开采石油,帮 助中岛飞机制造厂的改建,协助三菱的制铝和造船事业。
日本经济极为依赖美国,如果美国要帮助中国抗战,只要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即可。但实际上,美国一直扶植日本,希望日本北攻苏联,而美国金融家与企 业则唯利是图,用中国人的血肉换取自己的金钱。直到珍珠港偷袭的前几天,贪得无厌的美国人还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友好条约,目的是继续从日本侵华战争中赚取暴 利。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希望通过日本驱逐英法在亚洲的势力,有意让中日两国通过持久的消耗战损耗实力。1941年,美国远东政治事务顾问斯坦利•亨贝 克在给美国国务卿的备忘录中写到,日本随着东南亚战事的进展,将加紧对中国施加压力,迫其媾和,如果日本得逞,美国将受损,因此要让中国尽可能牵制日本, 但也不能支援到让中国迅速战胜日本。美国的利益在于让中日两国纠缠不休,因此中日任何一方迅速获胜或失败都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坐山观虎斗,自己却兼收 道义与利益上的双丰收,美国人的手段真是够老辣的。

 

所有跟帖: 

都是利益纷争,聪明国家在利益纷争中越滚越大,傻冒国家越玩儿越穷 -Icat- 给 Icat 发送悄悄话 Ica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2/2011 postreply 08:31:12

比起斯大林和希特勒那种赤裸裸的关系来好多了 -杨乃武- 给 杨乃武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2/2011 postreply 09:31:06

不奇怪,当时还有排华法 -husky- 给 husky 发送悄悄话 husk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2/2011 postreply 09:43:31

我看过孤岛时期美国人在上海租界出的英文报纸,大部分人都反对政府的政策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43 bytes) () 12/12/2011 postreply 12:36:25

这份珍贵的报纸在University of Virgina 的图书馆保存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2/2011 postreply 12:37: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