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年3月22日去江西余江插队的。这一天,对我一生来说特别重要。至少比后来来美国留学印象要深刻得多。原来就想写点东西。
因为一来没时间。二来我仅插队近四年,比起其它插兄插妹的经历来说,实在不值一提。所以就拖下来了
作为69届初中毕业生。大家都知道,实际文化程度小学都没毕业。其实也非完全如此,文革几年
自学文化知识的。特别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由于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在少年宫打下基础,当时我已经能够用真空管和示波管装电视机
了。(当时晶体管尚未流行)那时家用电视机还极少。正因为这个,在插队时少吃了不少苦。
自从毛1968年下达12.21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指示后,上山下乡一片红,即人人都得下乡。我在家是独苗,按前几届的政策,我是有条件留
城去工矿的。可是到了69年后,就不一样了,我们班上只有一个拐子作为病残没下乡。(实际只有68,69两届一片红,70届后又有留城政
策了)既然都要下乡,可以选择的就是去哪里了。记得当时有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云南等。当时还小,只去过江浙一带,最远不
过南京,杭州。对外地没什么概念。再加上父母都去了五七干校,家里就剩我一个,没人帮我出主意。听说江西能吃大米,不用吃杂粮。
相对上海也近。我就报名去江西插队。通知下来,我也没和父母商量,自说自话就把户口迁了。接着家门口就被贴上了大红喜报。尽管父
母不在,上面还说“在七十年代第一个春天,你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将自己子女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云
云。当时去江西的上海知青是上海的区和江西的地区对口的。如杨浦区的去上饶地区,虹口区的去宜春地区。余江县属于上饶地区,就是毛
主席看人民日报后,夜不能寐,微风轻拂,欣然命笔,写《送瘟神》的地方。靠浙赣铁路,条件还算好。
临行一天,同去江西的知青在区体育馆先集中开欢送会。大家被戴上大红花,象参军一样。用公共汽车送到北站,然后上专列前往江西。北
站的一幕实在令人印象深刻,欢送的人山人海,敲锣打鼓,雄壮的进行曲,竟然压不过“阿爸啊,姆妈啊,”的一片哭声。随着火车的开
动,这一片哭声达到高潮。随着火车的行进,这哭声有所减弱,但延续很长。男的大声哭,女的低声泣。到杭州站火车暂停时,居然有人
下车往回跑了。很久之后,我仍然有两个地方最不喜欢去,一个是殡仪馆,一个是火车站。总觉得气氛不好。
不过我当时没哭,也没人送我。父母都去干校,我想我去插队也合理。只是一路上大家都不说话。暗自担心自己的前途。很快,有带队的五
七大军负责人来车厢看望大家,给大家不少安慰。到达上饶站后,江西省欢迎上海知青的代表小组上了车,大家对这些讲江西口音普通话的
人很感兴趣。我们问她余江还有没有血吸虫病。她回答很巧妙--你们信不信主席。到达余江站时,已是天亮了。虽说也有欢迎的队伍,但和
上海比,气势差远了。就一个鼓,一面锣,声音单调。还有些手扶拖拉机,独轮推车等。我和同一知青点另五位知青(一共连我三男三女)
及行李被装上一台手扶拖拉机。一路向生产队开去,真是绿水青山,景色不错。江西是红土地,房子都是大块红石头砌的,全是瓦房。连猪
圈也一样。看上去还不错。
插队江西(一)下乡前后(原创)
所有跟帖:
•
回:综合水平是相当不错的,对推动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功不可灭。
-滚子刀肉-
♂
(200 bytes)
()
09/04/2011 postreply
05:10:21
•
当时一些乡里人确实啥也没见到过。告诉他上海,北京,他信。说有美国,英国,他不信。
-继开-
♂
(0 bytes)
()
09/04/2011 postreply
05:46:56
•
天知道毛开创上山下乡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micasa-
♂
(239 bytes)
()
09/04/2011 postreply
11:11:03
•
起码让你们和我们农村的孩子平等。农村在你们看来那么可怕,我们可以吃一辈子苦,你们去体验几年有何不可?
-俺要减肥-
♀
(0 bytes)
()
09/04/2011 postreply
19:00:51
•
他不知天高地厚,做到了你们和我们的孩子平等了吗?
-micasa-
♂
(779 bytes)
()
09/04/2011 postreply
22:17:06
•
很多事情不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去解决,而是毛自己拍脑袋。谁知道毛女哪天会有什么馊主意?
-落魄之人-
♂
(185 bytes)
()
09/04/2011 postreply
13:56:13
•
好文! 等下篇呢。我走的那天是三月二十三号,刻骨铭心的日子,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金笔-
♂
(0 bytes)
()
09/04/2011 postreply
10: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