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在异乡(10)
蒋闻铭
(十)
九三年寒假,惠英袁磊带着一岁半的儿子回国探亲。假期三个礼拜,先到苏北袁磊家,一礼拜后袁磊继续陪父母,惠英带儿子去天津她父母那里,第三个礼拜袁磊去天津会齐。
南京的夏天不好过,苏北的冬天最难熬。第一句,凡是在南京渡过夏的人,都不会不同意。第二句是袁磊的发明,不是夸张是实际。放眼全中国,过冬最难熬的地方,不是东北哈尔滨,而是苏北袁磊的老家。为什么呢?因为从古到今,中国都以淮河,而不是长江,分南方北方。不论是谁的政府,都有一个混账规定,说北方室内必须有取暖设施,南方就可以省了。苏北不算北方,所以冬天室内不用取暖。袁磊家乡的气温,每年入冬以后,有好几十天,最低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下,往下能晃到零下五度。东北哈尔滨外边再冷,可以躲到室内取暖。苏北人到了冬天,室内室外气温一样,寒流来了没处躲。
飞机到上海,袁铭夫妇在虹桥机场接着了,直接回苏北老家。那个时候国内的条件,一如既往的差。不想坐公共长途,袁铭找了厂子里的车和司机。从上海到苏北老家,车走了一整天,一路上尘土飞扬。接下来几天在老家,算是让惠英这个北方人,尝到了苏北寒冬的厉害。 到了日子去上海飞天津,惠英对袁磊说终于可以走了,这几天冻死个人,你看给儿子这张小脸冻得,皴成什么样子了,真不知道你小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以后不能冬天回国。
不过惠英这一礼拜,自己和儿子被冻成这样,在袁磊爸妈跟前,一点不抱怨。她第一次见公婆,表现那叫一个温良贤淑,让袁磊都不怎么适应,背后跟她说你就装吧。她笑着说我又不跟他们一起过日子,不就是哄长辈高兴吗,就几天的功夫,这个人设还是撑得住的。
其实真正温良贤淑的,是袁铭媳妇。她和公婆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单说袁磊爸的怪脾气,相处就极不容易。惠英后来总跟袁磊说,弟妹能和公婆和平相处几十年,着实难得,这个事换了我,真心做不到。袁磊的弟妹,也是聪明能干不让须眉。惠英和她,这妯娌两个的能干,当时都不怎么显,要过几年才真正发挥了出来。不过袁铭媳妇是实诚人,与人接触交流,不太善言辞。就说这个爸妈,她对着袁磊的父母,就怎么也叫不顺溜。惠英不同,刚见面嘴甜得,一口一声爸妈,比袁磊叫得还顺溜。
接下来袁磊去天津拜见岳父岳母。大姐二姐,每家三口,加上四弟,这一大家子,都聚到了岳父母的三房一厅里,大家打地铺。这一回轮到袁磊照顾儿子。他对着这一大家子,是实实在在的外人陌生人,连岳父岳母都没能对上几句话。
惠英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年龄跨度有些大。大姐大她八岁,早早离家去了内蒙古插队,弟弟小她九岁。她和二姐,年龄相近。二姐心灵手巧,但不怎么会读书,偏偏碰着了惠英从小学习好。所以中学的时候,一看到家务活,惠英就有作业要做,活计都是二姐的。结果她们家,做家务厨艺好的,是二姐。 一大家子十几口聚在一起,做饭全是二姐操持,不但菜做得好,而且任劳任怨,井井有条。相比之下,惠英根本就不会做饭做家务。
惠英的大姐长得漂亮,人出奇的精明,和惠英一样,在家里嘴馋偷懒不干事,二姐忙前忙后,任劳任怨,看得袁磊心里替她抱不平,跟惠英说,敢情你们一家人欺负二姐。惠英说没有呀,我们家从来都是二姐威信最高。我和大姐加上弟弟, 她说什么我们听什么,令行禁止,言出法随,我怎么敢欺负她。袁磊说也是,利用别人人好心善得便宜,不能叫欺负人。惠英说哪里来的别人,那是我二姐。
后来袁磊跟惠英聊起来这次探亲,说你到我们家,和我到你们家,不是一个待遇。你在我们家的几天,抱着儿子跟我爸妈聊天,大家捧着,地位老高。家里来来往往,都是我的同学朋友,大家对你满脸笑,开口闭口嫂子,请下馆子吃饭,吃完了还说多谢嫂子赏脸。我在你们家,跟谁都答不上话,不单是外人,而且好像地位最低,带着儿子,跟你爸妈也不好聊。还有就是你的朋友故旧,一个没见着。
惠英听笑了,说人太多,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我连大舅二舅小姑妈都没通知没去拜访,哪里还会有同学朋友的地方。听你讲得有些可怜,说两个事让你感觉好点。第一件是我们家,永远是大姐夫垫底,你怎么着,也不会最低。袁磊问为什么?她说大姐漂亮,年轻时的故事一大堆,她从心里喜欢的人,没嫁了,后来嫁大姐夫,多少有些不得已。我们一家,包括大姐自己,都不怎么待见大姐夫。 她说第二件,是我爸跟你聊过几句,对你评价蛮好,说你有学问。他说跟你聊天的时候,开着电视,在演水浒传,你随口说了几句接下来的细节故事,和后面电视里一样。袁磊心说当年在四大名著上下功夫,骗女朋友没用上,倒在这里不经意间糊弄了老丈人。也算是歪打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