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为什么分给朝鲜大半?为什么长白山最高峰在朝鲜?

来源: 千里 2023-10-04 09:30: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185 bytes)
长白山天池为什么分给朝鲜大半?为什么长白山最高峰在朝鲜?

 

1962年夏,一架从北京飞来的专机,平稳地降落在朝鲜首都平壤。

飞机停稳后,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径直走下飞机,朝着等候在机场的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永南主动伸出了双手。细心的金永南发现今天的周恩来与他以往见过的周恩来似乎有所不同,今天的新中国总理神情严肃,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严肃的问题。

一、

周总理一生曾多次访问朝鲜。四年前的1958年2月,周恩来第一次正式率团访问朝鲜,与金日成商谈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的问题时,金永南作为劳动党中央国际部副部长,在周恩来访问期间几乎是全程陪同,陪周恩来访问了咸兴市,参观了兴南化肥工厂。 *****

 

周恩来的那次访问恰逢农历春节,朝鲜也有过年的习惯,周恩来与和朝鲜人民一起,在融洽的气氛中一起过了一个春节,还喝了不少中国的茅台酒。在金永南的印象里,这位新中国的总理总是神采奕奕,遇到问题也都是神态从容,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愁眉紧锁。

金永南猜得不错,这次来朝鲜访问的周恩来,的确是心里有事。因为他此行的目的,是和朝鲜就划定两国边界一事进行谈判,尤其是就长白山的归属问题,与朝鲜进行洽商。

从古至今,所有牵涉到两个国家边界的谈判,都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马拉松。但是周恩来明白,对于当时的中朝两国来说,已经不能再继续拖了,否则将成为两国交往中的一个大大的隐患,甚至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变成更大的历史难题。因此周恩来明白,此次的朝鲜之行,必定是一趟艰难的旅程。

自古以来,中朝两国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系一直不错。但历史上两国也在边界划分这个问题上出现过多次矛盾纠纷。

从明朝开始,中朝两国形成了以鸭绿江、图们江两条大河为界河的边界。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图们江上游河多水浅,源头不清,因此造成两国没有明显的边界。所以从明朝开始,屡次出现边民非法越境的事件,中朝两国也因此爆发过多起外交纠纷。 *****

 

到了清朝,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清廷先是在鸭绿江、图们江上游区域设置临江县,又在临江县东组建长白府,在长白府的辖境内分设抚松、安图二县,在吉界设立延吉府等,后又于1908年在东北地区重新勘界,但仍然无法杜绝边民非法越界事件的发生。

这些非法越界事件中,大多都是朝鲜人非法偷渡到中国的。这是因为中朝两国自古便是同源同种,朝鲜这个国家其实也是中国人建立的。

二、

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哥哥箕子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后,率领一部分手下来到朝鲜,并在这里建立了箕子朝鲜政权,将首都设在平壤。

这个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存在了1000多年后,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80年,燕将秦开率军占领了朝鲜半岛大部后,箕子朝鲜被迫割地议和,与燕国以浿水为界,南边为箕子朝鲜,北边为燕国,形成了中朝两国最早有记录的疆界。

西汉初年,燕国贵族卫满率领部众一千多人进入朝鲜半岛,来到了箕子朝鲜。卫满发现箕子朝鲜的国王昏庸无能,于是赶走了国王,自立为朝鲜王,建立了卫满朝鲜政权。 *****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兵灭掉了卫满朝鲜,并在朝鲜北部设立了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汉朝的统治。这时汉朝与生活在朝鲜南部的朝鲜人建立的三个国家辰韩、马韩、弁韩的边界,也相应从浿水向南推移,但具体在哪里,史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到了三国和西晋时期,朝鲜半岛南部出现了新罗、百济两个政权,朝鲜半岛北部出现了高句丽政权。其中高句丽与与百济、新罗的边界是从牙山湾起,向东经鸟岭、竹岭一线,直至汉江北岸。

公元七世纪,新罗灭掉了百济,领土不断北扩。面对日益强大的新罗,唐朝与新罗遂以浿水为界,其南为新罗,其北为唐。但边界划定后,新罗仍不断向北扩张,与唐朝的边界也不断北移,渐渐形成了与唐朝以泥河(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境内的龙兴江)为界的局面。

唐朝末年,新罗朝政腐败,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到了公元918年,泰封君的部下王建合并新罗,灭掉后百济和新罗,实现了“三韩一统”,建立起了王建高丽政权。而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之中,所以王建高丽政权也将与中国的边界不断向北推移,直至清川江为界,甚至连连鸭绿江下游入海口也被王建高丽占领。 *****

 

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东亚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元朝。公元1234年,元朝与高丽重新划分疆界,将鸭绿江下游南岸的高丽静州、义州、麟州、威远镇纳入元朝统治,以雪寒岭为元与高丽的疆界,其南为高丽,其北为元。元朝承认位于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定州、咸州、忽面、参散等地为高丽所有。

明朝建立后,高丽发生了一次大的政变。掌握兵权的大臣李成桂推翻了王建高丽政权,建立了亲明的政权。1395年,朱元璋下旨赐李成桂建立的政权为“朝鲜”。两国随后确定以鸭绿江为界,图们江流域的女真部落则归属朝鲜管理。从那此后,中朝两国便一直以图们江为界。

三、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与朝鲜订约结盟,并划定鸭绿江、图们江为两国国界,誓约“两国各守封疆,不许计仇,永世相好”,并规定两国之民私自越界者,一律处斩。

清朝建立后,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与朝鲜明确的边界,但是还有很多朝鲜边民为了讨生活,不断偷渡国界。为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有清一朝曾多次派人在鸭绿江、图们江的两国边界地带进行巡查。

康熙十六年,康熙帝命内大臣觉罗武默讷前去祭拜长白山,顺便对两国边界进行详细勘察。武默讷亲自带人沿着松花江左岸,经辉发河、松花江、松江河,登上长白山,来到天池边,记述了天池的形状、大小、池水的颜色等数据。 *****

 

*****

 

武默讷回京后,向康熙帝详细介绍了这一趟的见闻,尤其是将天池描述成一处人间仙境。康熙帝听完后,认为长白山既是清朝祖宗发祥之地,又有天池这等王气所钟的神奇仙境,于是下令在长白山开展祭祀活动。

康熙二十三年,驻防协领勒楚奉命登上长白山天池,再一次次踏查长白山。但他们在探查地形时,与一群非法越境采参的朝鲜边民发生冲突,勒楚等人被边民打伤,史称“三道沟事件”。

虽然此次踏查半途而废,但康熙还是弄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长白山与盛京这个清朝龙兴之地的山脉是连在一起的。于是在康熙三十年,趁朝鲜使臣进京的机会,康熙要求朝鲜配合清庭在长白山地区开展查界工作。朝鲜生怕清庭有侵占自己领土的想法,于是以道路险阻为由,回绝了康熙帝。

尽管朝鲜不配合,但康熙还是两次派大臣穆克登去长白山探查。

由于穆克登对长白山道路不熟,因此要求朝鲜给他派几个向导。朝鲜则认为清朝这是想重新与朝鲜划分边界,而且极有可能是想以长白山为界,所以给穆克登派去的向导故意沿着长白山北部山梁登山,力图使长白山天池仍是属于朝鲜的领土。

在朝鲜向导的带领下,穆克登在天池分水岭上立了碑,但在他回国后,这块界碑很快被朝鲜人移到了天池十余里处。从那以后,此段两国边界遂成为中朝两国边界最大的争议地段。 *****

 

清廷虽然派穆克登在长白山设置了界碑,但并未对这一地区派出官员,行使主权,中国的老百姓也很少来到这里讨生活。相比之下,相对贫穷的朝鲜人,却喜欢进入长白山清庭设置的界碑以北采药打猎,甚至开荒种地。清朝知道这些情况,但也无可奈何。

四、

清朝中后期,随着沙俄开始侵占东北,大量朝鲜平民渡过图们江、鸭绿江来到中国东北垦荒居住,形成了朝鲜移民第一次越垦高潮。而清朝为了防止俄国对东北地区的侵略,也取消对朝鲜的边境封禁政策,默许了朝鲜移民来到东北生活。只是为巩固边防,管理民事与土地,在珲春设立了副都统衙门,专门管理这些朝鲜移民。

1885年7月,朝鲜高宗皇帝致函清庭,称图们江北非中国领土,要求清朝“派员踏勘酌核办理,以明旧疆,以息边扰”,试图通过勘界将图们江北、海兰江南这片领土划为已有,使在这一地区越垦之朝鲜民众合法滞留,免遭驱逐。

1885年,中朝两国重新勘界。勘界人员共分三组,一组勘查红土山水和碑堆,一组勘查红丹水,一组勘查西豆水。 *****

 

勘查红土山水、碑堆的小组,从三江口逆江而上,登上了长白山天池,并定界碑位于长白山天池南麓十余里处。

勘查人员结束后,双方代表就勘查结果进行会谈,但却未取得一致意见。其主要分歧是:中国代表认为,穆克登审视碑的记载于现在所处之位置不同,该碑显然是被人偷偷移动了位置 。且图们江上流有三源,只有红丹水在长白山分水岭之东,正对鸭绿江源,故主张以红丹水划定中朝国界。朝鲜代表则坚持以红土山水为两国国界。

随后,中国勘界代表向清庭建议:“再界址定后,遵当另立界碑。所有穆克登所立之碑,既与界址不相关涉。如以石乙水源定界,则小白山东麓起至茂山城止,自应摘要立碑,庶几界划分明,永垂久远。”

不久后,光绪帝批准了以小白山、石乙水为界设立界牌,但朝鲜国王拒绝承认,而是认为应该以红土水为界。 *****

 

“丁亥勘界”没有取得一致,这也为之后中朝边界问题留下了祸端。

1895年,清廷被迫在与日签订《马关条约》后,朝鲜公然将图们江北的延边地区视为自己领土,多次率众非法渡鸭绿江,对中国东北的民众进行烧杀抢掠。清朝不得已进行了反击,并大败了朝鲜军队。

朝鲜自知不是清朝对手,于是提出与清议和。清廷提出与朝鲜进行一次新的勘界,以解决两国国界之争议。但此时日本为达到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反对中朝勘界,并抛出了所谓“间岛问题”,否认图们江为中朝两国东段边界之界江。

五、

光绪末年,随着日本侵占朝鲜,朝鲜境内的大批反日志士纷纷来到鸭、图二江北岸,在这里开展反日独立运动。

朝鲜共产党成立后,金日成领导的游击队以中国东北为基地,不断进行反日斗争。 *****

 

1945 年日本投降后,东北很快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我党视在东北朝鲜人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中国境内的朝鲜人也很快完成了中国朝鲜人到中国朝鲜族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朝两国在正式划定边界以前,中朝边界主要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两条河流河宽中间点为界。两国边界线全长1390公里。

按照这个边界,长白山的绝大部分都将归中国所有。

但是这个边界在朝鲜看来,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两国边界的图们江部分,是1909年清朝政府和日本在北京签订的《间岛条约》划定的,按照这个条约,日本出版的地图大都把中朝边界划在天池上,与《间岛条约》不符。而朝鲜的地图又与日本地图一致,因此自1954年以来,朝方对我国出版的地图把长白山天池划在中国境内一事,多次提出不同意见。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因河流改道等原因,双方对一些小岛屿的归属问题有不同意见。

因此到了六十年代初期,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要将长白山分割为二,中朝双方各占一半的要求。其理由是,“长白山是朝鲜伟大的金日成将军革命事业的发源地,当年他就在那儿加入的中国共产党,还舍生忘死地帮助中国人民打过日本。现在金日成已是我们的首相,他在长白山区留下的‘革命圣地’,也应让朝鲜人民世代瞻仰,所以希望中国政府和人民能理解朝鲜政府和人民对自己领袖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

面对朝鲜的这个要求,中国派出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代表,来到朝鲜平壤,力争与朝鲜在边界问题上达成一致,解决长白山的归属问题。

一直以来,长白山都是中国的领土,但中国政府考虑到长白山确实是朝鲜民族寄托民族感情的圣地,因此做出了让步。

六、

1962年10月12日,周恩来和金日成代表中国和朝鲜两国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条约规定,在长白山天池上,两国的边界划定为从围绕天池的山脊西南方的2520高地和2664米高地之间,向东北方划直线分割天池到2628米高地和2680米高地之间。

这样划分的结果,使得朝鲜拥有了天池全部面积的54.5%,中国反而只拥有天池全部面积的45.5%。至于中朝两国在长白山的边界,双方规定从天池分界线的两岸起点,分别向东北连接图们江的支流红土水,向西南连接鸭绿江的北源瞹江。这种划分就整个长白山而言,中国还拥有长白山75%的面积,朝鲜则拥有25%。

中国之所以能做出这么大的让步,是因为中国深知,对朝鲜民众而言,长白山的确有着特殊的含义,并不会随着边境线的划定而就此消失。虽然中国要是想要整个拥有长白山的天池,朝鲜也没有办法,但考虑到中朝两国的特殊友谊,以及朝鲜人民对长白山的特殊感情,中国作为一个有人情味的大国,还是主动做出了让步。

朝鲜方面也感觉出了中国的诚意,于是很快同意了这个方案,两国正式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这场耗时多年的边界争端随即宣告结束。

协议签字后,朝鲜政府马上把划归朝鲜的长白山之巅最高的白头峰更名为“将军峰”,并在将军峰北边山麓立立下了金日成将军“白头山事迹碑”,以纪念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时期,金日成顶风冒雪,转战白头山一带,痛歼日寇,建立了永不磨灭的革命业绩的事迹。

《中朝边界议定书》签字后,中朝两国随即在1964年勘定了两国边界的具体走向。至此中朝形成了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的边境线。

这里再插个后话。尽管中国做出了最大让步,但朝鲜还是在《中朝边界议定书》签字后,再一次得寸进尺,向我国提出:“黑龙江一部分、吉林大部分、辽宁省一部分在历史上都属于高句丽帝国的版图,后为中国历代王朝所侵占,而今中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归还这些领土”。

我国拒绝他们这次无理要求后,朝方恼羞成怒,不仅倒向了苏联,还对党内亲中派进行了大清洗,并下令捣毁志愿军的墓园包括毛岸英的墓碑。之后朝鲜看到中国越来越强大,又专程到北京道歉,并重修了志愿军的墓园。

所有跟帖: 

以前我这坛子上贴了一张金三以长白山为背景的照片,被坛上那个常常辱骂他人的家伙谩骂,这家伙后被版主灭了,居然还有人“怀念 -立竿见影-1- 给 立竿见影-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04/2023 postreply 11:04: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