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田家英先生的一些史料

来源: 千里 2023-05-22 08:50: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083 bytes)
关于田家英先生的一些史料

 

1956年9月15日,党的八大开幕,毛泽东主席致开幕词,语言精炼,妙语连珠,引经论典,通俗易懂,短短的十多分钟的致辞,引发了34次雷鸣般的掌声。尤其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句,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富有哲理,一时成为金句。

会议结束,与会的同志还在一个劲儿地夸赞:“好,主席的文笔,太精彩了!”

毛泽东爽朗地大笑:“哎,这次可不是我的文笔,是我们年轻的秀才写的。”

这位年轻的秀才,就是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 *****

 

*****

 

他少年成名,素有“神童”之称,也是解放区出名的“秀才”“才子”。他与毛岸英同岁,却被毛泽东钦点为毛岸英的老师,出任主席秘书时,他只有26岁,但成为后来秘书界的楷模,在历史上留下宝贵的一页。

这位才华横溢的第一秘书,有哪些精彩的史料呢。 *****

 

*****

 

巴蜀“神童”,解放区“秀才”

田家英的才气,可不是从起草八大开幕词才显露的,早在12岁那年,他就已经是巴蜀之地人尽皆知的“神童”了。

田家英是四川成都人,1922年出生的他,在12岁时就已经在报刊发表了文章,当时本名为曾正昌的他第一次使用了“田家英”这个笔名。

他自幼就有读书的天赋,不幸的是,父母去世后,兄嫂不支持他念书,让他在自家经营的药店里做个小学徒,负责抓药打杂。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但小学徒心有乾坤,惟喜翰墨,不愿久困浅滩,小小年纪,就开始往报刊投稿,竟然还一投中的,自此靠码字写文章养活自己,而且重回校园,圆了自己读书的梦想。

13岁那年,少年田家英在报纸上与一位老夫子展开一场墨论战,一战成名,从此在成都文坛熠熠生辉。

老夫子是位姓刘的老教授,希望在“文学救国”问题上发表一下高见。文章刚在报纸上发表,立马就有一个署名“田家英”的在报纸上发文回应,批驳老先生观点迂腐陈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老先生回文应对,二人文来文往,斗得煞是热闹,一时引起当地文人的关注。几个回合下来,对方言辞犀利,立论严谨,有理有据有节,老夫子不得不甘拜下风。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人在失败的时候,总是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败下阵来的老夫子,就是这样心有不甘,对这个叫田家英的,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对手是不是左翼作家化名?还是一个群体共同操刀在对付我?

他觉得很有必要见见这个田家英,看对方到底是何方神圣。

二人见面,老夫子大吃一惊:面前的“笔锋如刀的学究”,分明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

虽然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沉稳,但脸上分明还有一丝稚气未脱!

老夫子再三确认,此人就是和自己论战的“田家英”,心中泛起万般感慨,拉着田家英的手,连声称奇:“神童,神童!后生可畏,未来可期!”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田家英在接触新文化的同时,得到进步思想的启迪。这种思想继而转化为一篇篇文章,小说、散文、诗歌,各种体裁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在报端。他还与一些进步青年一起创办《极光》《金箭》等刊物,宣传支持抗战,倡导民主政治。这位十几岁的少年,已经有了明确的救国救民的政治倾向。

抗日战争爆发后,15岁的田家英奔赴延安,先后进延安“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学习。16岁那年,他已经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并且凭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功底,成为马列学院的教员。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已经渗透到他的“心灵和血液里”。

理论的成熟和思想的深邃,让他的笔锋更加锐利,一篇又一篇署名“田家英”的抗战檄文,不断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位年轻的“小先生”,也很快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 *****

 

*****

 

1942年1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田家英的一篇文章—《从侯方域说起》。毛泽东一下子被文章展露的锋芒气魄所吸引,主动约见了田家英。

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毛泽东看到这位儒雅俊朗的青年,仿佛一下子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他们一起谈文学,谈历史,谈对当前形势的认识,二人一见如故。

这次的见面,田家英身上积淀的古典文化尤其是对中国古诗词的积累,让毛泽东很是欣赏。所以当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急需要一位文史老师时,毛泽东一下子就想到了田家英。

和毛岸英同龄的田家英,担任毛岸英的老师时,也只有24岁。他给毛岸英补文史科目内容,要求他大量背诵经典古文,不仅要求背诵古诗词,还要求背诵主席的一些经典著作。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一次,田家英让毛岸英背毛泽东论述经济问题的文章,这对汉语不太熟练的毛岸英来说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作业,但田家英严格要求,绝不放松。

见毛岸英有为难之色,他自己一口气将这篇文章背诵出来,惊得毛岸英目瞪口呆,原来在这世界上,真的还有人和父亲一样,具有博闻强记的能力。

田家英借机送给毛岸英一句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告诉毛岸英,学习虽然辛苦,但别人做一遍,你做百遍,别人做十遍你做千遍,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这句话被毛岸英当作了座右铭。 *****

 

*****

 

是主席的秘书,也是文友

才华横溢的田家英,给毛泽东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好感。1948年,当毛泽东提出需要一个新的秘书时,26 岁的田家英,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熟读史书经传的田家英,对自己的工作的性质和意义非常清楚,毛泽东不仅现在是党的领袖,也即将是新中国的开创者,因此,做毛泽东的秘书,绝对不是一个仅靠文笔就能做好的工作。

秘书的主要工作,就是起草电文和讲话稿。不过主席有个习惯,讲话稿一般都是自己动手,那么秘书大量的工作,就是负责素材的提供,资料查阅,这些还是能够轻松驾驭的。 *****

 

*****

 

起草党的八大的开幕词,是田家英秘书经历中一个高光点。

这个文稿,毛泽东原本是自己起草的,后来不知怎么交给了陈伯达。众所周知,陈伯达是个出慢工的,临近会期,才交初稿,主席却觉得文稿“冗长空洞,离题太远”,舍弃不用,又安排田家英重新写,要求文章“简短有力”。

时间紧,压力大,田家英彻夜未眠。他把七大以来的成就、八大的主题和任务弄得滚瓜烂熟,又在脑子里冥想主席的文风和语气,一夜之间拿出初稿,征求意见后很快定稿。结果好评如潮,主席十分满意,给田家英一个“秀才”雅号。

作为毛泽东的秘书,宣传毛泽东思想肯定是一项重要职责。田家英主动承担了《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同时还提出,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出版普及本,让各个阶层都能读懂毛主席著作,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当秘书时最辛苦的,是奔赴外地开展调查研究。因为毛泽东一向提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样的调研任务,田家英没少做。

田家英任秘书之初,毛泽东给了他一个调研的任务,那就是到东北地区的城市去做调查。没有题目,没有目标,就几个字“去看看,回来汇报。”田家英明白了,这是主席对自己的一种考察。

聪明的田家英,头上的“神童”“秀才”帽子不是白给的,他迅速领悟了:共产党斗争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建国后一个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城市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

明确了方向,田家英在东北城市开展了调查,着重对工业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研究。当田家英带着自己的调研成果回到毛泽东身边,得到的当然是合格的评语。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1961年,为了了解农村和工厂的真实情况,毛泽东亲自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研究,其中田家英带领的调查组前往浙江下乡调查。

根据他的调查,1961年3月,中央通过了《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为“六十条”,毛泽东多次提到:“六十条的发明权在田家英。”充分说明,毛泽东对田家英的工作是十分满意的。

田家英与毛泽东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二人都有博闻强记、过目不忘的本领。而且他们还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都喜欢古典文学、古诗词的研究,还喜欢书法。长期的相处,让田家英与毛泽东之间不仅有着极大的默契,也有着极深的感情。

毛泽东喜欢写诗,有时候需要查询一些典故或者古诗词的出处,田家英是最好的帮手。作为文人,他喜欢主席的文章,毛泽东的手迹、文稿,他都极精心地设法保存、收藏。 *****

 

*****

 

毛泽东那首有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起草时不甚满意,就揉成一团,随手丢在纸篓中了。

田家英将草稿捡回并收藏起来,后来录入诗集时,田家英把装裱好的这首诗交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看完,欣慰地说:“我自己都忘记了,现在看起来,还不错哦。”

作为秘书,田家英无疑是优秀的,对于他的工作,毛泽东是十分满意的。曾经有几个省市委书记相中了田家英,向毛泽东提出把田家英安排到他们那里工作,毛泽东坚决拒绝:“田家英,我是绝对不放的。”

他们之间,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是相互交流的文友。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平生两大爱好:爱书爱字

田家英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如果让他自己选择,他一定是选择做个学者。因为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书和字,最喜欢的,是自己的小莽苍苍斋。

读书,似乎是田家英天生的爱好,疼爱他的母亲竭力支持儿子读书,很早就把他送进私塾。不幸的是父母早逝,他被迫停止学业。

在药店抓药的日子,田家英每天急得抓耳挠腮,因为没有书读。附近的街边有一个书摊,那是最吸引他的地方。他常常趁掌柜的不注意,过去“蹭书”读,有时候被发现,免不了一顿呵斥哄撵,但转过头来,他又出现在书摊上。 *****

 

*****

 

爱书而不得,让他对读书充满渴望,夜不能眠,他提笔写道:“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 ”,抒发内心无书可读的苦闷。

偶尔兄嫂给点零花钱,他就跑到书店,买最便宜的“活页文选”,虽然价格便宜,但内容一点不“便宜”,里面有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也因此让他爱上了文学和历史。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尽管学文化时间不多,学历不高,但借助《康熙字典》,他阅读了四大名著、《资治通鉴》《史记》等古典文学,也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因为借书难,也让他养成了过目不忘、博闻强记的本事。 *****

 

*****

 

凭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他开始写自己的文章。写第一篇文章时,他12 岁,试着往报纸投稿,没想到竟被采用了,自此,他找到了吃饭的门路。当他的稿费收入足以让他独立时,他离开家乡,重返校园读书。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凭自己一己之力,过上自己向往的读书、写文章的日子。

随着视野不断拓展,他开始读《生活周刊》,读鲁迅和郭沫若的文章,义无反顾地爱上了新文学。然后是《茶花女》《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他饿着肚子,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书,读书。

书,给了他智慧和力量,也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

到延安之后,他用大量的时间,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白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教学相长,让他的政治思想逐步趋于成熟。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

 

在给毛泽东做秘书的岁月里,他在闲暇之余,还是爱读书,爱收集各种古籍去阅读。他最爱逛的地方,就是北京著名的文物书市琉璃厂。一有时间,他就跑到琉璃厂去买书购字。有时候出差去外地,他也要逛逛书市,每次都要带一些战利品回来。

那时候他们秘书班有个默契,一旦找不到田家英,就去琉璃厂的书市,一准能找到他。

他和毛泽东一样,都喜欢书法,对碑帖字画也饶有兴趣。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他收藏了上千件清代学者的墨宝,还给毛泽东搜集了各种版本的《千字文》字帖,古代、近代,行草隶篆,无所不有。他时常和毛泽东一起品评欣赏,如获至宝。 *****

 

*****

 

说到这些精心搜集的“书”和“字”,就必须提到田家英的书斋——小莽苍苍斋。“莽苍苍斋”,是谭词同的书斋名,他欣赏谭词同的文人风骨,所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小莽苍苍斋”,他收集的那些书和字,都被他视为珍宝,收藏在自己的书斋里。

在他眼里,这些,都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田家英最引人注目的身份,是毛泽东的秘书,他用忠诚正直、博学多识和勤勉务实,为秘书职业作出了典范。

他虽居权力的核心,但保持着“书生”义气,他的行为举止,无不闪烁着文化、智慧的魅力,这样的风骨,何尝不是文人的典范。 *****

 

*****

 

参考资料:

1、《一代秘书英才田家英》— 《办公室业务》—中国知网-李秀芹

2、《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百年潮》—中国知网-郑明武

3、《年轻秀才 秘书榜样》——《秘书之友》-中国知网- 黄越

4、《父亲田家英与毛岸英的一段师生情》-宝鸡政法-中国知网-曾自

所有跟帖: 

这都是你写的? -delta2020- 给 delta202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57:45

毛泽东的秘书好像都没好下场。田家英才干过人,如果没做毛秘书,成就应该会不小。他的死因好像一直不明 -刘大仁- 给 刘大仁 发送悄悄话 刘大仁 的博客首页 (96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12:38:41

失去了毛的信任。 -nnndayd- 给 nnndayd 发送悄悄话 (108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12:49:50

毛泽东的接班人也没好下场,毛泽东的老婆也没好下场。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19:13:57

江青完全是代毛受过:全中国人将对毛的愤恨都发在江青身上了。她应该也是毛期望的接班人, -刘大仁- 给 刘大仁 发送悄悄话 刘大仁 的博客首页 (239 bytes) () 05/23/2023 postreply 07:56:44

所以最大的冤案就是说“江青反对毛主席”!!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3/2023 postreply 10:12:18

田家英是个才子,传闻自杀,绐因是个迷,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12:50:06

知道了要杀头的秘密 哈 -jinzhengping- 给 jinzhengpi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13:18:51

田家英,中书省做事的,怎能跟外廷重臣结党,跟陈伯达犯一样的错误 -tibuko- 给 tibuko 发送悄悄话 tibuk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18:20:35

此文为何不提田家英被审查的真实原因:故意隐瞒有个在香港的曾为军统工作过哥哥,毛泽东的秘书经手党和国家最高机密。 -bayroam- 给 bayroam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21:04:06

如果真的能隐瞒那么多年,说明中共的干部审查能力很差 -nnndayd- 给 nnndayd 发送悄悄话 (116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22:38: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