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腊八

来源: 龙剑 2022-01-09 16:53: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858 bytes)

    农历的腊月初八,就是俗称的“腊八节”,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探究腊八之源,首先应该弄清“腊”是怎样而来。在古代汉语里,“腊”字有三种含义。一是腊者接续也,含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是腊者与猎同,指田猎获取禽兽;三是腊者乃祭名,在岁终时以猎物来祭祀祖先、祭祀百神。

    “腊八节”最早是以腊祭日出现,“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礼记》郊特牲第十一记载︰“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也。”《礼记》是写周代礼仪的典籍,用“蜡”字。东汉郑玄注云︰“ 伊耆氏 ,古天子号也。” 《史记》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补三皇本纪》)。隋唐之交的孔颖达为《礼记》作疏认为伊耆氏就是神农,同时代的陆德明却认为是帝尧,总之是一位远古的部落联盟首领,腊的祭祀性质由此可以判定。      

    腊祭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傩”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湘西黔北等地仍保留有傩戏。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流传下来有谚语:“腊鸣鼓,春草生”,因此,腊祭又有驱疫迎春的意思。

    古时腊祭日有个特别的名称︰“腊日”, 关于腊日的时间,先看腊月。周代以建子之月为正月,故腊月在孟冬之月,汉代重新采用夏代的建寅之月为正月,因此腊月在十二月。《史记》中也说︰“秦时以十二月为腊月,后世因之”,这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也是最明确的关于腊月的文字记载。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日期并不固定。直到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此后便相沿成俗。        

汉传佛教把佛祖成道的日子定在腊八这一天,是借助于古代中国腊八有煮粥的习俗,和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就像晋代的竺法护翻译《佛说于兰盆经》时,根据中国七月十五是鬼节,就把于兰盆节定在七月半一样。

释伽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于得道成佛。后来,佛教界每逢这一天使用各种香米和果物煮粥供佛,还要给和尚烧戒疤,集众诵经,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到了唐宋,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当时杭州名剎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或“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中国流行喝腊八粥这一习俗,大约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宋朝是最盛行的,每逢腊八这一天,宫廷、官府、寺院都要做大量腊八粥,民间也争相效仿,做法也比较讲究,多数是甜的,也有咸的。

《武林旧事》记载“十二月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赤豆、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五味粥”和“七宝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更为盛行,做法也更加讲究。清末富察敦崇所撰《燕京岁时记》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可见当时的习俗是从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淘米、洗料,红江豆即赤豆,然后下锅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熬,一直熬到次日早晨。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中午前分送给亲戚朋友,最后家人才一起吃腊八粥。

    腊八粥还和“赤豆打鬼”的风俗有关。传说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或小孩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为祛疫迎祥,在腊八粥中一定有赤豆,其实这正是腊祭逐疫的遗风。

  民间于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还有盼望五谷丰收的意思,吃完丰富的腊八粥,便要忙来年的生产了。农村于腊冬期间,要给田地施一些积肥、泥肥、堆肥等肥料,统称为腊肥。若此时下了雪,则称为腊雪,又叫“瑞雪兆丰年”。同时许多人家忙于杀年猪、打豆腐、制作风鸡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所有跟帖: 

有意思。我发现很多古代的食材的叫法现在也逐渐改变或者消失。 -海洋蓝- 给 海洋蓝 发送悄悄话 海洋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22 postreply 23:27:09

比如说乳覃、榛穰、琐琐葡萄就不知道是什么。扁豆熬粥确实难吃,但是莲子、桂圆和红枣放一起熬粥是可以的。 -海洋蓝- 给 海洋蓝 发送悄悄话 海洋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22 postreply 23:31: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