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家很困难。毛泽东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来源: gweipwu 2021-11-16 12:05:2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589 bytes)
转自: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毛泽东提倡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作风的基本内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官兵在战争年代表现出来的一种革命精神。
1952年4月,人民解放军第18军奉命参加修筑进藏公路。面对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官兵们第一次叫响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
1962年10月,某部参加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官兵们高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奋勇杀敌,取得重大胜利。战后,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毛泽东汇报作战情况时说,战胜敌人,我们的战士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毛泽东给予了肯定。
1965年7月14日,济南军区装甲兵部队某部班长王杰帮助民兵训练,在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紧急时刻,为了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的安危,毅然扑到炸药包上,自己壮烈牺牲。王杰生前在日记中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崇高精神。
1969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九届一中全会上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有的本色,是革命战士的高贵品质。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不怕苦”是革命军人的苦乐观,它体现了革命军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二不怕死”是革命军人的生死观,它体现了革命军人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牺牲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新人,是人民解放军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
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取得了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为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的需要,革命军人应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作出自己的贡献。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