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 路宪文:“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根源及经验教训 (节选)

来源: znr0505 2021-11-02 16:39:1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008 bytes)

https://m.weiming.info/zhuti/Military/47515265/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一日

序 言
六十年代初全国为之震动的“信阳事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把这一事件的历史
真相如实地反映出来,并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是我多年的
夙愿。进入晚年又患癌症,作为当时信阳地区第一书记的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来完成这一
工作。

在病床上,经我回忆口述由我女儿路霞记录整理出《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根源及经验
教训》一文。希望通过此文尽可能客观地再现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阐述我对这一事件
的看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信阳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五十年代末特定的政治背景
下,左倾路线在河南推行的必然结果。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人民公社这个时代产物的
出现,促使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造成了社会生产力和物力资源、人力资源
的极大破坏,死人事件的发生也成必然。虽这类事件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生,但遭遇
特大旱灾的信阳就成为其中较突出的一个地区。它的发生和发展是社会的、政治的乃至
自然的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在回忆和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就在于为后来的领导
阶层,为后人提供一个反面的教训。

因为各种原因,这篇文章现在才写出来,它的面世如能给人们了解事件真相以帮助,使
人们从中得到一点有益的启发,这就是我这个三六年参加革命的老人,当年信阳事件的
当事人、见证人的最大愿望了。

“信阳事件”的历史、社会根源及经验教训

一九六0年春,全国许多地方相继出现了大量饿死人的问题。信阳地区饿死人的情
况向党反映最早。党中央首先查了信阳饿死人的问题,把信阳作为一个典型处理,并称
之为“信阳事件”。事实上,称“信阳事件”是不确切的,因当时饿死人的问题,是全
国普遍存在的;把“信阳事件”中的大批干部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更是错误的。实际
上“信阳事件”是执行党的左倾路线的结果,是五九年庐山会议的直接恶果。正如胡耀
邦同志所讲的“它是我党建国以来重大政治事件之一”。时隔三十余年,我们党应该有
勇气正视这个问题,应反思这一事件发生、发展的历史根源和和社会根源,从中吸取深
刻的经验教训。

那么,“信阳事件”发生、发展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是什么呢?

第一,从河南来说,错误地开展反潘、杨、王运动把河南的工作引向了一个左倾错误的高潮。
1957年春,在省委四次全会上,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传达当时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
恢的讲话。邓的讲话中说:河南没有人性,群众饿着肚子讨荒(逃)要饭,河南打肿脸
充胖子,吹如何如何丰收。潘复生强调说:合作化搞快了,搞糟了,要纠偏。并说:河
南西北高,东南平,灾情多,生产很落后,丰收年略有结余,常年只能自给自足,灾年还得向
外求援,不能征购太多,不能只顾任务,不顾政策,把群众口粮购走。当时列席会议的
地委县委书记谈了河南群众的灾荒情况,要求省委减轻征购任务,发放救灾粮款,并立即派
代表去中央反映情况。

省委四次全会后,潘复生起草了十二条宣传要点,宣传入社自由、退社自由、雇工自由
、借贷自由等,并通报当时临汝群众闹社事件和洛阳某地吃树叶、观音土等灾情,支持
群众。这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继之,省委五次全会召开。会议开始时,各地委书记汇报多数群众对潘复生的十二条宣
传要点是欢迎的。不料会议结束时,吴芝圃代表省委党小组在会议上揭发了潘复生同志
,说:潘复生十二条宣传要点是错误的,是反对合作化的纲领,反映了地主、富裕中农
的情绪,潘是反对统购统销,反对合作化;实际上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现在潘复生对自
己的错误已作了自我批评。当时在会议上就展开了对潘复生的批判,会后让潘复生下农
村去调查研究。省委要求各地委把潘复生的错误传达到县社。这在全省范围中引起强烈
震动,使左倾思想在河南得以迅速发展。

1958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河南代表团在大会的发言中(杨蔚平),以“
右倾机会主义是当前河南的主要危险”为题目,揭发批判了潘复生在河南反对农业合作
化,反对统购统销,唯条件论,制造悲观情绪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央在会上撤销了
潘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和军区政委的职务,在河南全省群众中公开开展了反对潘复生的运动。在批判
潘的过程中联系潘展开了对杨珏、王庭栋的所谓错误的揭发和批判。与此同时,河南省
委发起了全国着名的放卫星运动,以放卫星当炮弹,反对潘的右倾。河南省办起了小麦
产量展览馆,各地区农业局长带技术人员在省里办各自的版面,省农业厅长组织各地区
农业局每天向县里打电话落实亩产量,各地区互相观望攀比,小麦亩产量很快由110斤
增长到200多斤。这样,边放卫星边提高亩产量,开了大放卫星大刮浮夸风的先例。当
时在全省范围内到处抓小潘复生,插红旗,拔白旗,刮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把
河南的左倾思想推向了高潮。

在反潘、杨、王的基础上,1958年秋,在河南实现了人民公社化、食堂化、掀起了大
办钢铁运动。

河南的第一个卫星是遂平县委书记赵光的试验田,亩产1千多斤。这是河南日报记者
到当地采访,根据村干部的汇报放的,试验田的主人赵光竟然不知道。遂平嵖岈山人民
公社韩楼大队妇女队长亩产3400多斤的卫星,也是河南日报记者亲自采访后放的。地委
,县委均是看了报才得知的。西平城关公社放了亩产7300多斤的卫星,是由公社党委直
接报给河南日报社的。河南日报当时是分管农业的书记史向生批的。史曾打电话问我是
否有这样的情况,我说不知道。为慎重起见,我问了县委书记,他也不知道。我又派地
委办公室主任王秉林带一个工作组去调查,当时因麦已收打完毕,他召开了一个社队干部和老农座谈会,
并看了标本麦穗、粮食堆。回来后他把调查所得情况如实向省委作了汇报。第二天,河
南日报上就放了卫星。当时省委常务副书记杨蔚平对放卫星有个总结,把放卫星说成是
社会发展的规律:放卫星打破了社会发展的平衡,使后进者向先进者赶上去,然后又放
新的卫星,使新的后进赶先进。吴芝圃在《中州评论》上发表了《哲学的跃进和跃进的
哲学》一文。杨蔚平还在省委扩大会议上讲:这几年总结了一条经验,春季布置,夏季
检查,秋季批判,产量就上去了。事实上,河南的粮食是如何上去的呢?

1958年秋,省委召开地委书记会。会上大家汇报各地的产量,本来就有些浮夸。吴芝圃
听后仍很不满意,认为地委书记留的余地太大了,产量决不只这么些,他指定戴苏理主
持会议和地委书记再座谈一下,把产量再搞搞。地委书记都知省委嫌少,想让增加,就
都拿起算盘,佯装算亩产,实则互相攀比。结果全省产量算到了500多亿斤(原报300亿斤)。
吴芝圃高兴地说:这才接近实际,实际还留有余地。

会后吴芝圃到中央开会,向毛主席汇报河南全省产量500亿斤,大丰收(当时全国7000
亿斤产量)。毛主席也很满意地说:大家可能留有余地,实际不是那么多,留点余地好
嘛!

当时河南省副省长彭笑千,计委主任邵文杰,农业厅长冯鸣臬等6同志曾向省委反映产
量有浮夸。吴芝圃在会上批评道:“这些是秋后算账派,思想跟不上形势。”结果这几
个同志在贯彻庐山会议精神反右倾时,全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

1959年春,在豫东商丘、豫北新乡造成严重的饿死人现象。河南省委并没吸取经验
教训,却向中央写了饿死5000人的假报告(实际十几万),当时信阳就曾支援他们每个
地区1亿斤粮食。对饿死人的地区领导,只当工作问题轻描淡写地作了批评。然而他们
对反映饿死人和浮夸问题的领导干部,则当右倾机会主义批判,说成是造谣、扩大化,
是给三面红旗抹黑。

这样颠倒是非,使整个河南的左倾思想愈演愈烈,在干部中造成错觉,造成人们思想的
混乱,使大家失去了辩别是非的能力,人人自畏,个个看领导意图行事,说假话。从而
形成了在河南全省范围内饿死人的思想根源。

。。。。

春节期间,公安局年终统计,全区死人18万4千多人,除掉正常死人10万,饿死人为8万
。我让公安局全部向省里汇报。可是正月初八,省委召开六级干部会议布置生产和生产
救灾工作,粮食厅厅长王秉章去找我,说信阳地区外调粮食计划没完成,要抓一下,赶
快完成。我说我们已没粮食吃,不能再调了。吴芝圃把我叫到他家谈话说:“宪文同志
,粮食调购是中央统一安排,你必须服从,你需要粮食我供给。”

会上吴芝圃讲:河南省有灾情,群众生活有困难,我们要自己解决,不向中央开口要粮
食。有问题依靠群众解决(实际上是反瞒产),瓜菜代。

3、4月份,吴芝圃要去中央开会,他和宋致和找我谈话说:宪文同志,信阳死了些人,你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向中央
写个报告检讨一下就行了,不要有思想顾虑,我提出死人数字怎样报的问题,他说不要
调查,死人问题调查不清楚,越查越多,让县委书记估计报一下就行了。

回地委后,我召开县委书记会议,让大家报死人数,统计结果非正常死人8万4千人。省
委加个批语:报告中央通告全省,并加一句注释:包括一部分正常死亡。当时固始县委
向中央民政部、卫生部报告饿死人数、浮肿病人数,要求中央支持。


省里很生气,立即打电话命令:固始县死了4万人,要做检讨,受批评,地委路宪文也有责任,要写检讨。当时
省里仅存11亿斤粮食,我向省里要了两亿五千万斤,省里给了两亿斤。我令各县打开仓
库,除留下城镇供应口粮和种子外,全部拿出救济群众。

五月,省委召开夏粮征购会议,这时灾情已停止。中央派纪检会处长李坚带领一个小组
到信阳检查。他找我谈话说:“死人不是8万,10万也不止,20万也不止,推算有30万
人”“你为什么不揭省委,你有那么大的本事,能顶得住吗?”

我把这些给省委汇报了。他们说:这些办事人员就不了解中央意图,毛主席说了,死了一些人是工作问题,要
总结经验教训,一般不要处分人。

。。。。。

 

 

所有跟帖: 

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罄竹难书 -华峥嵘- 给 华峥嵘 发送悄悄话 (21 bytes) () 11/19/2022 postreply 14:12: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