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如何帮助清政府多活五十年的?

来源: 2021-04-28 09:31:5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由于明清两朝是离近现代最近的两个朝代,所以很多朋友也经常把这两个朝代拿出来作比较。

但是在不二心里,一直觉得清朝和明朝是没有可比性,当然,有一点也要承认,那就是清朝对于现在中国的版图疆域贡献的确非常大。

而这个大,也是历史性的,不止是比明朝大,它要比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诸多王朝都要大,翻遍史书也就是大元朝可与之一较高下了。

众所周知,清朝之所以不被现在的很多朋友喜欢,那是因为在近代之中清朝非常不给力。

往前数个几百上千年,我们不欺负别人,但别人也不敢来欺负我们。

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自康乾盛世一结束,清朝就一骑绝尘地开始走下坡路,历经好几代皇帝,无一例外都是扛不起大清江山的男人,子嗣少不说,还都是病秧子!

康熙和乾隆或许想不到,自己功夫这么厉害,能造这么多子女的人,偏偏后代一个比一个身体差,而到了末代的几位君主,像光绪!同治!溥仪!居然连一个子嗣都没有,康熙乾隆要是在地下知道这件事儿,估计得爬起来骂娘!

当然,清朝还有一个好,那就是运气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明朝末期的时候也烂得令人发指,但嘉靖、万历、天启,一个比一个懒散,炼丹的炼丹、不上朝的不上朝、搞木匠的搞木匠,但愣是撑了下去,当然,锅都甩给崇祯了,所以崇祯上来就挽起袖子想要拼命,但奈何实力有限,越是拼命大明亡得越快!

但清朝却非常幸运,人家末期的皇帝都很努力,比如说咸丰、比如说光绪、再比如说同治,都是想要再造山河的人。

不过,有的事情光靠努力是没有用的,一个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不一样,个人的命运靠拼命还可以挽救,今天吃馒头,明天努力996可以吃顿肉。但国家的命运却不是这样,它是有历史趋势的。

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前半场还和世界保持的同样的脚步,但后半程世界骑上了自行车,清朝还是靠双脚走,接着世界开上了汽车,清朝还在骑马!

于是距离一下子便被拉开了,被拉开了距离,但清朝却意识不到,于是为了让清朝意识到这一点,西方列强扛着枪抬着炮漂洋过海来送温暖了。

最先就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一打,清政府当时自然是打不过,打不过就被逼得签下了各种不平等条约,而这些条约之中最主要的就是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为他们开放了许多商贸港口,这直接将清朝推向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历史深渊。

这对于清朝而言看起来很苦难,但如果用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实际上可以算作是清朝的又一次撞大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天津条约》,在这个条约中,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开放港口跟他们做生意,港口进出口生意自然是需要海关的,这个海关机构自然是外国人来担任,毕竟为了方便他们自己是吧!

当时清政府除了收取国内民用船的贸易税外,其他的税收一概管不了,因为是由洋人管理整个海关,所有外轮货物的稽查征税都是由洋人自己处理。

这个操作真的是丧权辱国,大家想想,自己的地盘别人来搞贸易,税收也是别人的,管控权也是别人,说白了人家都是把这块地儿给抢去了,然后没有行殖民之名却行着殖民之实。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操作,却挽救了清朝的命!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要说到这件事,得先说到一个人,这个人叫做赫德,是当时西方列强建立海关总税务局后清国任命的税务官。

这个赫德是个英国人,到了清国之后,跟清国官员的关系非常好,所以后来成为了清国海关总税务司的税务官。

晚清时期,清国的各部门都有贪污的毛病,而这个赫德成为了税务官之后,他就非常廉洁,他的廉洁也使得清政府的海成了清政府部门唯一廉洁的部门。

不是税务非常清楚,连进入海关的人员也必须经过考试,走后门的一概不收,这就避免的一些有关系的人进入海关搞腐败!

而在制度方面,赫德的管理措施非常严格,一旦发现海关人员贪污,不是炒鱿鱼就是追责,主要看贪污金额的大小。

赫德是个英国人,所以思维也自然是西方思维,为了彻底杜绝贪污,他搞了一个高薪养廉的措施,海关部门当时的工资是其他部门的双倍,并且还有完整的职位上升通道,连退休后的养老措施也制定好了,所以一旦考入海关部门,那相当所以这才使得当时的海关部门就成了清政府唯一廉洁的部门。

这位赫德在清国担任海关总税务官长达45年之久,从1861年起他每年都为清政府收到了数百万两的税,而在1902年更是收到了3000万两的税。

这相当了不起,要知道,在清朝末期,各地部门不亏损已经算不错了,更别提为国库做贡献!

要是当时这个海关税务部门让八旗贵族子弟去管理,大家想想,这么一个肥缺部门,说不定清政府每年还得倒贴。

这样一说,大家就应该知道了,这位赫德给清政府的财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什么要特别提赫德这个人,和他帮助清政府征收这么多税收这件事呢?

因为这些钱很重要!

为什么这些钱很重要?

因为当时清政府缺钱啊!

为什么清政府缺钱?

一来是乾隆太能花钱了,二来是清朝入关之时挖了一个大坑!

当时清朝入关的时候,为了拉拢民心,所以搞了一个永不加赋,这在当时看来,绝对是一个稳定社会,拉拢民心的好办法!

但随着历史不断往前走,也就走了个一百多年,这个永不加赋却成为了扼杀清朝统治的大杀器!

因为运转一个国家需要钱啊!你看明朝就是因为没有钱,所以赈灾赈不了,搞得流民起义,打仗军饷发不出,军队士兵干脆丢了刀不干了!

一个努力工作天天996的皇帝居然求百官捐钱,这说明,一个国家的国库里有银子是非常重要滴!

所以永不加赋看似是百姓的福利,但同样也是百姓之害,因为百姓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做支撑,这才能安享太平,一个国家没有钱,那么由如何能强大呢?

所以这税收该征还是得征的,百姓可以少征一些,但富人就应该多征了,这是当时清朝政府应该去做的事情。

但是由于入关之时永不加赋这话已经说了,而后来又没有高效率的征税手段,财政一地鸡毛,没有好的财政,官员的俸禄不高,只能走向贪污,这是一个死循环!

所以本来走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清政府已经坐吃山空了,财政非常糟糕,还赔款赔了一大笔银子,崩溃已经在所难免。

但幸运的是有了赫德用海关帮助清政府搞了点钱,这点钱看似不多,但却在晚清之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太平军起义,清政府要出兵镇压,行军打仗士兵是要吃饭拿军饷的,没有饭吃没有银子拿谁愿意去拼命,而像湘军、淮军当时的军饷都是从赫德的海关税收金里调用过去的。

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要干翻清政府,清政府吃了败仗被要求赔款,国库中没有钱,又是从赫德的海关调的钱。

并且当时还是由赫德去和八国联军的总司令商议的赔款,赫德直接说海关税务局就这么多钱,再多就没有了,爱要不要,八国联军总司令这才定下了具体金额。

所以当时也有海关人员很炫耀地说,要是没有赫德,老佛爷估计就要呆在西安回不来了!

可见赫德在海关税务局是个让人非常崇拜的人物,在清国生活了几十年的他,对于这片土地也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他见证了清朝末期饱受西方列强的枪炮所折磨,但他依旧对这片土地上的人充满了信心,在他离开清国时说:

这片土地不会屈服于枪炮之下,总有一天会有两千万甚至更多的人被武装起来,他们会被训练成纪律严明的军队,他们会受到爱国情感所驱使,他们会保护自己的土地,不让外国人侵占自己的地方,那些曾经抢掠过他们的人会被驱逐出去,这样的情况不会太远,因为我了解他们,所以我坚信这会成为现实! 

这是赫德先生对于中国这片土地的情感,当然,在他离开中国这片土地回英国的一年后,清政府垮台了,清朝亡国了!

而他临走时所说的话,在今天看来,也真正地实现了。

就像赫德所坚信的那般,这片土地上的人虽遭磨难,但依旧顽强地从苦难中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