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水科院贯彻八字宪法进行高产试验的纪实 (ZT)

来源: yuntai 2021-02-10 11:30:3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373 bytes)

作者:周孙

一九五八年五月,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苦干三年,基本改变面貌”等一系列口号。随即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当年的夏秋之际,全国到处“放卫星,创高产”, 报纸不断有各地粮食亩产几千斤的报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了当时非常流行的一个口号。另外,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著名科学家的文章,文中称,根据科学理论推算,亩产几万斤是有可能的。这就使得人们追求的目标锁定在亩产万斤以上了。

在这种形势下,我当时所在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现在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作为研究农业命脉的水利科研机构,很自然地想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带头创造新的高产记录;何况我们院还有专门从事农田灌排的研究所,有学农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种高产试验田在技术上应该是有点优势的。当年秋天,院领导召开全院大会,动员全体职工,全力投入小麦高产试验田运动(当时重要的工作都以“运动”的形式出现)。目标是在我院院内3亩大的地块上创造亩产二十万斤小麦的记录。

我院地处北京市海淀区景王坟。一九五八年时,院门口有一条不宽的土路,还没通公共汽车。土路的北面是由西直门开往西黄村的火车道,不时有火车经过。景王坟在我院的东南,相距仅约二百米。当时还残存有坟墓,墓前的两根华表还高高耸立着。我院周围大部分是农田,以菜地为主。院内有大片的空地,是为建设临时露天试验场而保留的。这种环境比现在的城乡结合部更接近农村,还是适宜种庄稼的。

这个亩产二十万斤的目标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根有据计算出来的。当时,先由院领导组织了由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有农事经验的人员组成的三结合小组,负责制定试验田的技术规划。经过认真的准备,三结合小组提出了一个规划。院领导把它发给全院讨论,并提出意见。这样一来,我们这些普通群众就有机会看到了它。当时,我们很认真地在小组内讨论了这个规划,并提出意见,然后由每个研究所(当时我院有十来个研究所)和行政部门分别汇总各自属下小组(一个所或处大概有五六个小组)的意见,上报规划组,再由他们根据全院提出的意见修改丰富原规划。最后经院领导审核批准后,就作为正式的计划付诸实施。由于年代久远,机关又经过多次的变动,现在已经无法找到这个计划了。现在,只能根据记忆,将能回忆起的内容如实地记录如下,但是许多细节都已记不清了。

计划是按照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诸项编制落实的。

土:当时对于土有一个重要的经验:深耕。但是,多深为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当时深翻一般在一尺左右。我们院的试验田是按照六尺(二米)的标准要求的。在大田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但我们的是试验田,而且就在机关大院内,要实现它就有可能了。深翻全部由全院职工用铁锹完成。为了不打乱原有的土层关系,使每一层土在深翻后还保持在原来的层次(如表层土在深翻后仍旧在表层,最底层的土在深翻后仍旧在最底层),在深翻过程中,每一尺作为一层,将每层翻出来的土运到预先准备好的地方。由于挖出来的土方量不小(大约有四千方),就在试验田的一侧铺设了轻轨,用斗车运土,这样既可减轻劳动量(否则就要人挑了),又能加快进度。当最底层的土被翻动以后(这层土不需运走),再按照次序将各层土复位。

肥:“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是当时流行的一句口号。为了积攒有机肥,我院花了很大的力量到院外去积肥,由总务科负责这项工作。当年九月每天派人跟汽车到德胜门外马甸或颐和园北宫门青龙桥一带的大车店及猪羊圈去收购马粪及猪羊粪,同时还用铁桶收购羊尿(据说羊尿对小麦的效果特别好)。汽车是从北京汽车四厂租的(该厂距我院只有几百米),每天派来的车辆数目不确定,有时来一两辆,多的时候有三四辆。这样一来每天需要的劳动力也就不固定,总务科人手不够时,就向各所要人跟车去收购。每天分早晚两班到各处收购。收回来的粪尿经过整理都堆放在试验田的北边,与土混合后,就分层加在各层土壤中。到国庆节时积肥就告一段落。

水:我们院有专门研究灌溉排水的研究所,他们全面负责管理有关“水”的事宜,保证土壤墒情总处于对麦子最有利的状态。对这块试验田来说,不论天时如何,都不会因为水的问题而影响收成。我院当时用的是自备水井的水,成本很低。

种:为了高产,选择了当时能搜集到的最好的麦种。为了保证颗颗种子都是高质量的,用人工将麦种筛选了一遍。

密:密植是保证高产的一个关键,为此进行了仔细的计算。一颗种子能长出几个麦穗,一束麦穗能有多少颗麦粒,一颗麦粒重是多少,一亩地需要有多少麦穗才能保证亩产20万斤。经过仔细推算,一亩地需要一千斤种子才能保证达到预定的目标。这样就按这个标准执行了。

管:对于这种新型的高产试验田,没有现成的经验,管理显得更加重要。除了传统的管理措施外,还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措施(如放音乐)和根据麦子长势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加通风设施和搭架子)。下面再仔细介绍它们。

至于“保”与“工”,不记得在这个试验田有什么特殊的措施。

一九五八年的秋天,我院开始了种试验田。第一步是深翻土地,这是工作量最大,也是最重的劳动,全院职工(当时有几百个男女劳动力,男劳力居多数)按照统一的安排轮番上阵,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铲土—运土—铲土—运土。这块地东西长约五六十米,南北宽三四十米。在地块的南侧铺设了小铁轨,以便用斗车运土。从地块的北部到铁轨有三四十米的距离,每层翻起的土就由人用土筐挑到铁轨边,再装到斗车里运走。最下面的一层土不用运走,经过彻底翻动就可以了。这时,这块地已经成了一个大深坑。然后,再分层往回填土,同时添加肥料。土地被整理好以后,土质均匀松软,地平如镜(当然有一定的坡度),看起来很象样。下种的时间到了,原来整个计划是按照农时安排的。种好以后,人们就翘首期盼能长出好苗。天随人愿,刚出土的麦苗不错。随着麦苗的继续生长,地面上好象铺了绿地毯,只见麦苗,不见地面。随着冬季的到来,麦苗进入了越冬期,没有出现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事情。

到了一九五九年的春天,麦苗了反青。从长势来看,葱绿的麦地让人觉得前景有望。灌溉,施肥,除草等日常农活都已经由专门组建的班子负责,按部就班地进行,只有在特殊需要时再组织一般群众参加田间劳动。随着麦苗的节节拔高,麦地变得密不透风。为了让麦田里的空气能够流通,只好在麦田边安装鼓风机,定时向地里送风。另外,还想尽办法采用新技术以增加产量。当时有资料介绍,让植物听音乐能够增加产量。我院就在试验田边架设了广播设备,在麦杆长到了一尺来高时,每天定时放音乐给麦穗听。为了增加光照,在地边架设了几个大功率的照明灯,在夜间使用。麦子的长势愈来愈好,达到了疯长的程度,麦杆已经是密不可分,自己已经无法站立了。为了防止倒伏,特地架设了支杆,帮助麦杆站立。因为种的太密,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不管怎样,麦子绿油油的,看起来长的很不错。到了收获季节,为了防止损失,人们小心翼翼地把每个麦穗用剪刀剪下来,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等到称重结束,结果使人大失所望,每亩只产了一千五百多斤(准确数字已经记不得了),比用的种子每亩多了几百斤,与预定的目标无法相比了。

在种试验田的过程中,随着麦子的生长,人们也有各不相同的反映,这些就不是本文要涉及的范围了。

所有跟帖: 

我们哪里,丰产方(水洼地改建)75 年左右小麦亩产超过1000斤, 没有这么玄乎 -国人甲- 给 国人甲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1:36:32

样板田吧?没有大量化肥。不可能亩产千斤。有的地方搞样板田,就是面子工程,不惜成本提高产量。 -衡山老道- 给 衡山老道 发送悄悄话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2:21:54

不太清楚化肥,农家肥上了很多, 种子也比较好 -国人甲- 给 国人甲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2:27:52

“那就是”管“了,”田间管理“,还给麦苗听音乐,还挺前卫的。 -yuntai- 给 yuntai 发送悄悄话 yunta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2:53:11

除草,哪是肯定的,杀虫驱鸟没有 -国人甲- 给 国人甲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3:17:04

说的是试验田,根本不计成本的,即使这么搞也打不下万斤粮。 -yuntai- 给 yuntai 发送悄悄话 yunta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2:38:39

没人说过万斤粮呀 -- 现在,红薯万斤达到了,水稻4000斤(试验田)有了 -国人甲- 给 国人甲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3:48:42

“这就使得人们追求的目标锁定在亩产万斤以上了。。。” -yuntai- 给 yuntai 发送悄悄话 yunta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5:25:51

还能没个追求? -国人甲- 给 国人甲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6:31:57

亩产一千多斤是有望的。当时有人为了升官虚报也是事实。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没有深耕也是容易理解的。 -gweipwu- 给 gweipwu 发送悄悄话 gweipwu 的博客首页 (308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2:03:06

人家深耕了,你不深耕,你就落后了,再不听上面的就犯错误了。很多问题就是这么运动式 -yuntai- 给 yuntai 发送悄悄话 yuntai 的博客首页 (74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2:34:16

呵呵,哪里找来的,很有意思。老实说,那时的中国农民要是如此种麦子,八成秋后都得锁上大门,全家进城,要饭吃。 -吃素的狼- 给 吃素的狼 发送悄悄话 (53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5:30:34

现在看来多么荒唐的事,可那时上上下下就是这么“认认真真”地去干的。收购农家肥那段最逗,得先 -yuntai- 给 yuntai 发送悄悄话 yuntai 的博客首页 (101 bytes) () 02/10/2021 postreply 16:10: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