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挤破了一个疖子的军长,七天后不治而亡

来源: 2020-11-24 10:21:1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在朝鲜平壤市中心的牡丹峰麓,座落着一座朝中友谊塔,见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历史。

这座建筑上面是一座纪念碑,下面是纪念馆,在纪念馆里存放着10本参战官兵的牺牲名录,其中第一本第一页的第一个名字,叫李湘。

李湘是中国志愿军第67军军长,也是朝鲜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牺牲时还只有38岁。

1951年的春节,第20兵团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的内容只有一个,就是部署入朝作战相关工作。

李湘受领任务后,便回到了67军。为了确保部队入朝后能够迅速投入作战,李湘回去后,只用了3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就和家人匆匆告别,然后带着几个作战参谋和一部电台赶赴朝鲜,先期视察防御阵地和部队驻防地域情况。

不久后,大部队跟进,在朝鲜金城以南地区扎营,承担起了沿三八线附近的正面防御任务。

很快,第67军便迎来了入朝以来的第一仗。

这天,敌军以4000多人的兵力,在坦克、大炮、飞机的配合下,向第67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李湘早有部署,沉着应对,穿插迂回,结果,敌军丢下了1000多具尸体后,仓惶逃窜,第67军赢得了入朝后的第一个大胜仗。

此后,敌军又发起了多轮进攻,但在李湘的出色指挥下,要么坚决防守,要么主动出击,要么派出部队夜战偷袭,在6天的时间里,67军创造了歼敌17000多人的纪录,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通令嘉奖,并在全军转发67军的作战经验。

然而,敌军并没有放弃进攻的步伐,他们很快又开始筹划下一轮攻势,李湘也立即组织部队构筑工事,准备应对。

但是,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李湘病倒了,不过前线战事紧急,根本容不得他休息,尽管许多将领都劝他先养病,但他还是坚决不下火线。

李湘将军从发病到牺牲,只有短短的7天时间,那么,在这7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第67军副军长兼199师师长李水清在回忆录中,曾详细回忆了李湘军长的牺牲过程。

(图:李湘(右)与67军副军长李水清(左)、政委旷伏兆)

在1952年7月的一天,李湘正在检查部队的路上,突然侦察参谋报告,敌军向我阵地投放了十几枚空壳炸弹,参谋立即前往察看,可是没有发现特殊的地方,他不敢怠慢,立即报告给了军长。

李湘接到报告后,也立即赶过去察看,二人把空壳弹看了又看,也没有看出什么异常,便坐在空壳弹上研究,猜想敌人到底是什么意图。

李湘认为,这件事应该不是偶发事件,虽然现在没有判断出敌人的意图,但必须重视起来,于是,他们就将这个情况报告了志愿军总部。

当时,李湘军长的脸上长了一个小疖子,被他用手挤破了,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但是当李湘回到指挥所后,脸却开始肿胀起来,后来肿得越来越厉害,竟然像水桶一样粗大!

刚开始时,李湘根本没在意,继续工作,后来实在无法工作了,就被送去了医院,但是,为时已晚,经过医生检查,李湘已经出现了败血症和脑膜炎并发症。

医护人员虽然尽了全力,也没有挽回李湘的生命,就这样,从发病到牺牲,只有短短的7天时间!

那么,一个小小的疖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后来,志愿军才弄清楚了真相。

原来,那十几枚空壳弹是美军投放的细菌病毒,因为李湘的脸上有破损,结果被病毒入侵,最后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李湘军长牺牲后,全军都非常悲痛,发誓要为军长报仇,远在国内的朱老总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扼腕长叹说:“我军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年轻将领啊!”

说起来,李湘这个名字,还是朱老总给他改的。

李湘是江西永新县人,原名叫李秀里,参加红军后,在红9师25团当司号员。

有一天,朱老总来25团视察,看到了李湘,就问他:“小伙子,叫啥名字?”李湘回答说:“我叫李秀里。”

朱老总一听,皱了一下眉头,说:“这么硬朗的小伙子,怎么叫这个名字?改一下吧。”

李湘问:“那叫啥呢?”

朱老总想了一会儿,对他说:“我们现在湖南打仗,不如你就叫李湘吧!”从此,李湘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1952年12月10日,李湘的灵柩被运回国内,由杨成武亲自主持了隆重的迎灵仪式和公祭大会,并安葬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