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中为什么惠妃不支持亲儿子老大,反而支持老八呢?

来源: 趣看历史 2020-11-09 16:47: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7810 bytes)

因为老大胤禔就像他老爹康熙说的是个蠢材,是一个不成器的蠢材,所以惠妃没办法只能在“九子夺嫡”中转而支持自己一手抚养长大的老八胤禩。

胤禔是九子夺嫡中唯一没有被雍正或乾隆宽恕的皇子

不止胤禔老妈惠妃不喜欢他,在皇室之中没几个人喜欢他,而且胤禔也是参与“九子夺嫡”中在死后唯一没有得到皇帝宽恕的皇子。

康熙朝参与“九子夺嫡”的九位皇子分别是老大胤禔、老二废太子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也就是雍正、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老十三胤祥、老十四胤禵。

这其中老大胤禔自己算一党,也就是大阿哥党;胤礽和老三胤祉事宜党属于太子党;雍正和老十三胤祥最初也算是太子党,二废太子后雍正决意争储,才有了四爷党;剩下的就是老八、老九、老十以及老十四是一党,也就是八爷党。

最终老四雍正胜利获得了皇位,老十三自然成为雍正朝最为受宠和信任的王爷,并且在死后获得了铁帽子王的待遇,雍正和老十三的兄弟情谊古今少见。

那么这两位获胜者结局都很好不用多说,其他七位呢?

老大胤禔和废太子胤礽在康熙时期就被康熙下旨圈禁起来,雍正继位后也没有赦免他们俩,但是雍正对待他们俩的待遇却是差别十分明显。

雍正对老二胤礽及其长子弘晳都非常好,雍正将弘晳封王,弘晳成为了弘字辈中第一位封王的人,当时雍正的亲生儿子包括乾隆在内都没有被封王,而且在胤礽死后雍正追谥他为理密亲王,弘晳还承袭了亲王爵位,并且雍正明言废太子胤礽人死罪消,还是他的好哥哥,也就是雍正替胤礽将获罪于康熙的罪全部抹平,算是替父亲康熙宽恕胤礽了。

而对待老大胤禔家族则没有这么好,胤禔的儿子都没有像弘晳那么被雍正厚待,胤禔死后雍正也没有像对胤礽那样说出人死罪消的话,只给胤禔以贝子礼下葬,胤禔的儿子弘昉只继承了镇国公爵位,相比于亲王、郡王甚至贝勒和贝子这些爵位,公爵就显得很寒酸了。

这就看出雍正对待老大和老二的区别了,这主要因为雍正自11岁孝懿仁皇后病逝以后,就一直是由胤礽抚养长大,所以雍正与胤礽兄弟感情极其深厚;除此之外,康熙始终最牵挂的是废太子胤礽,临终前一再叮嘱雍正善待胤礽,并下遗诏让雍正继位后封弘晳为王爵。所以雍正继位后对废太子胤礽父子非常好。

除去老大和老二,雍正继位后就开始收拾八爷党,雍正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先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老十被雍正最先开刀,夺爵圈禁起来。

紧接着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的同母弟老十四也没被雍正客气对待,先是被雍正幽禁起来,后来又改为圈禁。

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重头戏就来了,老八和老九开始被雍正开刀,他们俩也是“九子夺嫡”中被整得最惨的两个人,他俩被雍正下旨褫夺爵位还被削除了宗籍,被改恶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相比于其他兄弟的圈禁,他们俩是囚禁加折磨,看好囚禁可要比圈禁环境以及待遇差很多,所以半年时间他俩就相继被折磨致死了。

最后被雍正收拾的是老三胤祉,其实胤祉是野心比较小的皇子,他之所以也没有逃脱掉雍正的打击迫害,主要在于他一是太子胤礽死忠,二是他的儿子弘晟与老八过往密切,有党附老八之嫌疑,三就是胤祉与老十三胤祥关系不太好。

雍正将胤祉褫夺爵位圈禁的理由也是与老十三胤祥有关系,雍正以胤祉在雍正爱妃年妃去世时和雍正爱子福惠去世时以及老十三胤祥去世时表现的不够悲伤为理由,在雍正八年(1730年)将胤祉褫夺爵位圈禁在景山永安亭。

被圈禁两年之后胤祉抑郁而亡,但是胤祉死后雍正对他还算不错,以郡王之礼将胤祉下葬,不过雍正始终没有撤销胤祉身上的罪名,也没有给胤祉上谥号。

这样一看其实雍正对老大胤禔还算不错,相比于其他兄弟,胤禔除了不如废太子胤礽之外都要比其他兄弟好多了,毕竟他可是被圈禁在自己的直郡王府之中,除了没有自由和政治权力以外,胤禔的生活和待遇要比后来被雍正圈禁或囚禁的那些兄弟好多了。

而且胤禔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腊月被圈禁起来,于雍正十二年(1735)去世,从37岁一直被圈禁到63岁去世,整整被圈禁了26年多,在这26年的圈禁生活中胤禔生了20个子女啊,可见他的生活相比于其他后来被雍正圈禁的兄弟要好得多。

但是胤禔身后之名却是这几位皇子中最差的,因为在乾隆时期除了胤禔之外的参与夺嫡被雍正打击迫害的皇子都得到了平反和宽恕,唯独没有胤禔。

乾隆继位后最先释放还活着的两位叔叔老十和老十四,乾隆先是封了他们俩公爵,后来老十先病逝了,乾隆以贝子礼将老十下葬,并且也追谥老十为贝子,后来乾隆还恢复了老十四之前的郡王爵位,推翻了父亲雍正加在老十和老十四身上的所有罪名,也算是宽恕了他们俩。

紧接着乾隆就又将老三胤祉身上的罪名推翻,宽恕了胤祉,并给胤祉上了谥号,让胤祉有了身后之名。

最后就是为老八和老九平反,但是老八和老九毕竟是雍正生前最大的政敌,刚即位的乾隆即使对父亲雍正折磨致死两位叔叔不满,但也不能立刻为其平反。

所以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老八和老九的政治影响力已经没有了,雍正对于清朝的政治影响力也已经淡化了,乾隆才为两位叔叔平反。

但是乾隆也不是直接推翻了父亲雍正加在老八和老九身上的罪名,而是以雍正为借口,乾隆说父亲雍正晚年对于过度打击迫害老八和老九心中大有悔意,乾隆又以老八和老九并没有悖逆之实,也就是实际行为,于是恢复了老八和老九的宗籍身份,也算是给他俩平反了。

不过这与其说是平反,不如说是乾隆代替父亲雍正宽恕了老八和老九,乾隆认为老八和老九只是结党营私,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谋逆之行为,所以间接的承认了父亲雍正是以诛心之名给老八和老九定了罪。

算上在雍正时期就已经在胤礽死后,雍正就代表父亲康熙宽恕了胤礽,说出了人死罪消还是好哥哥的话,胤礽也被宽恕了。

所以参与“九子夺嫡”失败的皇子中唯独老大胤禔没有被宽恕,不管是雍正还是他儿子乾隆都没有宽恕胤禔的罪名,当然相比之下胤禔生前生活和待遇要比其他人好不少,不过古人还是非常注重身后之名,毕竟死后背着罪名而死对于子孙后代都是一种羞辱。

但是为什么其他人能被宽恕平反,唯独胤禔不能呢?其实这也是胤禔生母惠妃为什么转而支持养子老八的原因。

胤禔太不争气,生母惠妃最后都不想再袒护他了

胤禔之所以不会被乾隆宽恕,相比于乾隆认为老八和老九没有悖逆之实,只是因为诛心所以才受到了打击和迫害,而胤禔则是有了实际的悖逆行为和罪恶,所以他不可能被宽恕,也为此他的生母惠妃最后都不再袒护他。

真正历史上的胤禔长相比较帅气俊美(请忽略《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形象),而且胤禔也颇具一定的能力,所以前期比较受父亲康熙喜爱。

胤禔是康熙的皇长子,只可惜他的生母惠妃家族出身地位不高,所以只是庶妃,胤禔也因此作为长子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但是胤禔的长子身份也注定让胤禔不能安分下来,胤禔不甘心作为长子而因为庶出身份不能成为太子,所以他自成年起就无时无刻都在盯着太子胤礽的一言一行,就为了找机会将太子扳倒,在他心目中,他认为只要将康熙唯一的嫡子胤礽扳倒,他作为长子就会顺理成章成为太子。

胤禔曾经先追随伯父常宁后又跟随父亲康熙两次亲征葛尔丹,立下过军功,所以很早就被康熙封为直郡王,也比较受康熙喜爱,康熙当时基本外出巡幸都会让太子胤礽监国带着老大胤禔出去。

这也给胤禔制造了在康熙面前给太子胤礽上眼药的机会,外有胤禔在康熙面前给胤礽上眼药,内有胤礽本身在康熙的骄纵之下,也变得越来越乖戾暴躁,这些都导致了康熙开始对胤礽产生了质疑,最终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忍无可忍的康熙将胤礽废除。

胤礽被废黜后,胤禔就开始上蹿下跳,以为自己能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情况成为太子,所以说在一废太子之前算是老大和老二之争。

不过胤禔就是在胤礽被废之后表现的太过于兴奋和喜悦,让康熙对他很是不满,在胤礽被废初期康熙让胤禔和雍正暂时监管胤礽,此时雍正却上书康熙替胤礽向康熙求情,而胤禔则无动于衷,外加胤禔在监管胤礽期间对他十分不好,这都让康熙对胤禔的心态产生了怀疑,康熙开始认为胤禔是幸灾乐祸,有心想谋太子之位。

随着胤禔在胤礽被废之后表现越来越活跃,康熙也越来越反感他,于是康熙就明确的向群臣公布,即使胤礽被废,他也不会考虑立胤禔为太子,宣布圈禁胤礽的同时,康熙就明谕百官:“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这句话出来,就代表着康熙永远剥夺了胤禔的皇位继承权,胤禔终于发现自己之前针对胤礽的所作所为等于是白忙活一场,此时他才知道父亲康熙原来对他这么不满意,一场老大和老二之争以两败俱伤宣告结束,但是胤禔并没有就此踏实下来,而是他又开始另打算盘,他决意扶持老八胤禩成为太子。

老八胤禩生母良妃乃是辛者库罪籍出身,所以老八自幼就是由胤禔生母惠妃抚养长大,老八也算是惠妃的养子,所以由于惠妃的关系胤禔与老八兄弟感情还是比较不错。

因此胤禔是希望通过扶持老八成为太子,甚至在未来登上帝位,也能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于是胤禔就开始为了扶持老八活跃起来。

康熙在一废太子之后有些后悔,上面说过康熙最疼爱的儿子还得是属于胤礽,所以康熙又想重新立胤礽为太子,但是毕竟废太子之事是康熙一力为之,他又不想推翻自己的想法,因此康熙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想让群臣推举太子人选,康熙本以为胤礽当太子多年群臣还会重新推举胤礽复立太子,结果却打了康熙的脸。

老八为人温和细腻,而且处处彰显自己卓越的能力,非常会善于拉拢人心,所以在当时诸皇子中人望很高,因此以重臣佟国维和马齐为首的群臣都联名上书保举了老八为太子。

因此这样一来反而害了老八,等于把老八架在火上烤,康熙认为老八结党营私,有图谋太子之位的嫌疑。

这边佟国维和马齐联合群臣保举老八为太子,那边胤禔也赶紧想给老八锦上添花。

胤禔向康熙进言:“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于胤禩必大贵。如诛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胤禔这段话就两个意思,其一就是告诉康熙,老二胤礽平时品行乖戾暴躁丧失了人心,现在大家都推举老八做太子,言外之意就是老八人心所向,而且还举出相士张明德给老八相面的例子,说老八乃大贵之相,这意思就是老八是皇帝命。

胤禔第二个意思就是想让康熙杀掉废太子胤礽,然后立老八为太子,以绝未来皇位之争的后患,如果想杀胤礽,我胤禔可以替父亲代劳。

这件事就是历史上的“张明德相面”事件,这也是胤禔做的最错误、最愚蠢的事情,这句话就表明了胤禔之前给胤礽上眼药全是为了扳倒胤礽而进言,引起了康熙对胤禔动机的怀疑,而且胤禔心狠手辣还想杀害弟弟胤礽,这都是康熙所不能容忍。

康熙听了这句话之后大发雷霆,痛骂胤禔是畜生,派人将胤禔看管起来。老三胤祉是太子胤礽的死忠,老三得知胤禔说了这番话之后,就开始怀疑胤禔一直想谋害胤礽,于是背后派人调查胤禔,结果老三调查之后发现胤禔勾结蒙古喇嘛镇魇胤礽,而且还曾经企图找张明德做刺客刺杀胤礽。于是老三将这件事汇报给了父亲康熙,得知这件事之后康熙震怒,派人抓了蒙古喇嘛和张明德。

在拷问张明德之后,康熙才知道,胤禔真曾经企图派张明德为刺客去刺杀胤礽,这一下康熙震怒,康熙痛斥胤禔为“不谙君臣大义,不念兄弟至情,天理国法,皆所不容。”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胤禔的生母惠妃都不敢帮他说话,惠妃都赶紧给康熙上书,说平时胤禔就对自己不孝顺,现在还企图谋害兄弟,真是不忠不孝之徒,恳请康熙按国法处置胤禔。

表面上看惠妃确实不肯袒护胤禔,不但不袒护,还告了一个胤禔不孝的罪名,但实际这也是惠妃的后宫智慧,惠妃在康熙三位皇后先后早逝后,能权摄后宫多年,也是一位非常有政治头脑和机智的女人。

惠妃知道康熙盛怒之下越是求情反而越将胤禔置于危险之地,于是她故意不袒护甚至还对胤禔落井下石,给康熙营造了连生母都不疼爱这个孩子的可怜感觉,康熙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护犊子慈父,他除了对胤礽格外溺爱之外,也对所有儿子都非常好,所以康熙在看了惠妃的上书之后怒火确实消下去了,随之而来就是不忍心,他不忍杀子,于是康熙下旨将胤禔终身圈禁在直郡王府内。

这件事也导致老八遭到了康熙猜忌和反感,康熙认为老八与胤禔互相勾结是心怀异志,所以胤禔被圈禁的同时,老八也被康熙圈禁了起来,

怎么来看这件“张明德相面事件”都会胤禔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他的这个操作就跟游戏中猪队友一波猛如虎的骚操作葬送了本来很不错的开局一样,他毁了自己也毁了老八。

虽然老八被短暂的圈禁至后就被康熙放了出来,但是胤禔的这波骚操作彻底摧毁了老八之前在康熙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八贤王”人设形象,之前康熙曾经确实非常欣赏老八卓越的才能和深孚众望的品行,不过从这以后康熙对老八更多的是反感和厌恶,所以老八之后一直被康熙处处压制。

在胤礽二度被废时,老八和康熙之间又发生了“毙鹰事件”,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一带,老八原本是应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父皇一同回京。

这原也没什么,但坏就坏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老八, 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康熙都说出了与老八断绝父子之情的话,也意味着老八彻底与皇位无缘了。

所以这么看来胤禔是有着杀弟未遂行为的罪人,也是他一手把自己操作成了罪人,因此胤禔也成了“九子夺嫡”皇子中唯一不能在死后被宽恕的皇子,全都是咎由自取。

其实按照胤禔这波骚操作来看,怎么来说雍正都得感谢胤禔的骚操作,没有胤禔的骚操作,雍正如何能以低调内敛且不争不抢的态度获得康熙青睐得以传位。但是雍正对胤禔和其母亲惠妃是没有太多好感的。

惠妃晚年十分凄楚孤独

雍正继位后,不止很多兄弟不服,连康熙的后宫妃嫔之中也有很多不服气的,最典型的就是老九生母宜妃,康熙生前有四大妃,分别是老大胤禔生母惠妃、老五胤祺和老九胤禟生母宜妃、雍正和老十四胤禵生母德妃、老三胤祉生母荣妃,四妃之中以惠妃资历最深为首,宜妃最受康熙宠爱。

宜妃向来支持与亲儿子老九一条战线上的老八,所以为了表示对雍正继位的不满,她无视雍正的生母德妃,在祭奠康熙时,宜妃故意走在了已经被雍正封为皇太后的德妃前面,这是对雍正母子极大的藐视和不满,这都能看出宜妃对雍正十分不满,

根据清宫规矩,先皇帝驾崩后,嫔妃有儿子的大多要搬出宫由亲生儿子供养晚年,没有儿子的就可选择回娘家或者留在紫禁城宁寿宫由现任皇帝统一供养晚年。

而惠妃因为亲生儿子胤禔被圈禁起来,所以她面临选择就是要么留在宁寿宫由雍正供养她的晚年,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住到养子老八胤禩的府上,因为老八生母良妃当时早就已经去世了,所以老八还可以供养惠妃,于是惠妃就搬到了老八的廉亲王府。

按照规矩这些已经搬出宫的先皇太妃逢年过节都要入宫去向现任的皇帝和皇太后请安问好,但是老九的生母宜妃对雍正继位十分不满,为了表示对雍正继位的不满,她联合了惠妃和老三生母荣妃以及一些地位低下的康熙庶妃一起不进宫向雍正请安问好。

这些太妃所为让雍正十分生气和不满,于是雍正也故意对这些太妃不理不睬,后来老八和老九被雍正折磨致死后,宜妃历经白发人送黑发人,精神上深受打击,但是好歹她还有另外一个儿子老五胤祺,她也一直是住在胤祺府上。

而惠妃就比较悲惨了,老八被折磨致死,廉亲王府也被抄没了,连老八唯一的儿子弘旺也被雍正改名菩萨保圈禁在宗人府。亲生儿子胤禔又一直是被圈禁,所以惠妃晚年无处可去,雍正给了她两个选择,要么会紫禁城宁寿宫,要么就看康熙的其他儿子谁愿意供养她,皇室亲情本来就淡薄,更何况还不是生母,哪个皇子也不愿意供养她,所以惠妃只能无奈的向雍正服软,选择回到了紫禁城宁寿宫养老居住。

可以想象即使重回紫禁城,雍正也不会对惠妃太好,惠妃的晚景也是很凄惨,雍正十年(1732年)惠妃在宁寿宫孤独的寿终正寝。

惠妃还是比较具有政治头脑,就可惜她的儿子胤禔太不争气,所以她才更加喜爱养子老八胤禩。

所有跟帖: 

宜妃就是邓婕演的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 -elfie- 给 elfie 发送悄悄话 (50 bytes) () 11/09/2020 postreply 19:15: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