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9岁女孩杨绛的几位女性亲戚已在美国留学

来源: 西北东南 2020-08-03 12:59:5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95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西北东南 ] 在 2020-08-05 10:23:5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原名杨季康。父亲是杨荫杭(1878——1945,法政学家),母亲姓唐。祖籍江苏无锡,辛亥之年生于北京。2016年,杨绛以105岁的高龄辞世。
 
由今日倒退100年,1920年7月,清王朝被推翻还不足10年。杨绛是一个刚满9岁的小女孩,她的3位较为年长的女性亲戚已经同时在美国留学了,她们是杨绛的三姑妈、堂姐和表姐。这几位女士应该算是走在中国女性赴美留学前列的人物。
 
杨绛的三姑妈(杨绛说,她们把姑妈叫“伯伯”)杨荫榆(1884——1938)女士,早在1907年23岁时,就曾公费留日,进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学。毕业回国后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任教导主任。
 
1918年杨荫榆受教育部选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教育学,时年34岁。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22年学成回国任教。1924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1926年,因强硬处理学运遭非议,解职后去苏州任教。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因杨荫榆公开抗议其暴行而将她杀害。
 
 
 
图一
 
 
杨绛的堂姐杨保康女士,父亲是杨荫桓(1875——1901),母亲姓秦。因父亲在1901年火炮事故中早逝,自幼受叔父关照,和杨绛姐妹一起成长受教育。1918年杨保康与三姑母同船赴美留学,年龄应在20岁上下,她先就读于Wellesley女子学院,毕业后又就读哥伦比亚大学。
 
后来杨保康与同年赴美的清华学校留美预备部毕业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的沈履(茀斋)结为伉俪。(杨保康本人是不是清华学校招考选送的庚款专科女生?我尚不清楚)毕业后他们回清华学校及后来的清华大学工作,沈履曾任清华大学秘书长,也曾任西南联合大学秘书长。(沈辞职后,众人一致推举下,由原北京大学秘书长郑天挺接任)。
 
 
 
图二
 
 
杨保康的表姐袁世庄女士,也算是杨绛的表姐吧,比杨绛的三姑母和堂姐更早两年赴美留学。袁世庄是杨保康的姨父袁希涛、姨母秦织云的长女。袁希涛先生是清末和民国著名教育家,曾任教育部次长。
 
1916年,清华学校继1914年以后,第二次招考录取该年度赴美留学的10名专科女生,袁女士榜上有名。当年9月和同期男女同学同船赴美后,她先入预备学校,继而就读Wellsley女子学院,1921年毕业后回国任教。1922年袁世庄女士与同年公费留美、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研究员并已于1920年先行回国任教的未婚夫汪懋祖先生结婚。
 
回国结婚后,汪、袁双双投身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成就卓著。汪先生手书的“报国平生志 树人百岁心”,是为毕生座右铭。
 
袁世庄女士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女大、苏州振华女校等,教授英文和西方史。汪懋祖(1891——1949)先生回國後曾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教務長兼代理校長、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院哲學系主任兼教授、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兼教授、江蘇省督學。1927年重返家乡蘇州,在第一師範學堂的基礎上創立蘇州中學,並為首任校長。抗战在大后方期间,曾克服重重困难在云南大理办学,又曾任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是著名教育家。  
 
 
 
 
图三
 
 
前些天,看到杨绛晚年,一百多岁时写的几篇文章,其中有一篇“年往事”,回忆在北京及后来回南方之后的杨、袁两家同院而居、亲密无间的一些故事,摘几段放这里,看看当年小杨绛对袁家和“袁世庄姐姐”(也是本城热门博主小溪姐姐的“二伯伯”)的印象。
 
“后来,我爸爸当了北京京师检察厅长,检察厅在西城,我家就搬到东斜街25号,房东是程璧。房子不小,前后两个宽畅的四合院。”
 
“我家搬到东斜街,开始只住一家,南屋没人住,我家也天天打扫,我和姐姐常到空屋里去玩。”
 

“不久,我堂姐的姨父姨母也到北京来了,就住了那五间南屋。姨父是教育部次长袁观澜 (字希涛)。我家门口有两个门牌:一边是无锡杨寓,一边是宝山袁寓。”

 

“我爸爸因为姨父姨母不是亲的,姨母称袁大阿姨。姨父称袁老伯。

 

“我和三姐姐常到袁家去玩。袁大阿姨卧房里,近门口处,挂一张照相,我知道那是袁世庄姐姐的相片,她在外国读书,要三年后才能回来。我总觉得三年好长啊,常代袁大阿姨想女儿。世庄姐姐的妹妹是世芳姐姐,她身体不好,不上学。”
 
看了她晚年的这几篇文章后,就觉得杨老太太记性真好!
 
不过若是较个真的话,她说的“袁大阿姨”,”袁老伯“的称呼,似乎不大对吧,是不是应该叫“秦大阿姨”、“袁老伯”,才更合理呀。毕竟两位姐姐的妈妈是秦姓姐妹,应以秦姓而非袁姓为主。有没有可能,万一老太太记错了呢?
 
 
 
 
(图片来自网上)
 
 
相关链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这县非常无耻的,当时美国法律禁止中国人移民美国。中国富人不是去抗争反对这个种族灭绝法律,而是自己移民! -workforwal- 给 workforwal 发送悄悄话 workforwa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4/2020 postreply 19:04:06

你根本就没有仔细读,这几位留学生都没有移民,学成归国并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jty- 给 jty 发送悄悄话 jt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4/2020 postreply 19:44:42

怎么知道她们自己移民了?读过文章了吗,哪里说过她们移民了? -西北东南- 给 西北东南 发送悄悄话 西北东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5/2020 postreply 10:28:29

鲁迅文章《纪念刘和珍君》里提到了杨荫瑜,对她相当不满,当时不知道是谁,只知道是女师大校长。 -Maude- 给 Maude 发送悄悄话 Maud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4/2020 postreply 19:45:41

鲁迅的中共大外宣文章你也信? 还有那个略迹斑斑的方志敏成了最可爱的人。 -fatkat- 给 fatkat 发送悄悄话 (68 bytes) () 08/04/2020 postreply 20:15:2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