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55:二十八、刘庄竞秀(上)

来源: 龙剑 2020-05-20 08:28:0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027 bytes)

                                                                    刘庄竞秀(上)

 

    清末民初环西湖有许多园林别墅,大致以现在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到长桥画一条直线,东边多为明显受西洋风格影响,建于民国初年的别墅,西边则是同时或更早一些建造的古典园林。前者的典型是前面介绍过的南山路上的蒋介石、宋美龄度蜜月的澄庐和黄郛的别墅旧居膺白楼,还有就是有“名人别墅一条街”美称的北山路上一些近代建筑;后者以汪庄、蒋庄、刘庄和郭庄为代表,继承着中国文化传统,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西湖西岸还有二十余座私家园林,它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或被拆除供西山公园扩建之用,或并入现存的四座园林。

    我想两者的不同可能还有这样一个原因,东边靠近城区,业主多是一些政客商人,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同时地皮紧张,适宜建造西式别墅;西边仍是“乡下地方”,业主以官僚地主出身者居多,保留更多旧式绅士习气,地方空旷有利于园林建筑。两者是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只是北山路上的香格里拉大酒店这座现代风格的建筑,和西湖的环境格格不入,是个异类。为了西湖,杭州市政府曾经毅然把刚建成的中国美术学院大楼炸平。不知为何对这座建筑格外开恩,网开一面?有一种说法是当初杭州饭店租赁给港商,改建为香格里拉,合同期限未到,强制收回不仅要罚巨款,而且损害信誉,影响招商投资。

   前面已经说过汪庄和蒋庄的故事,现在讲讲刘庄和郭庄的来龙去脉。它们都在杨公堤的东侧,杨公堤是明代杭州知府杨孟瑛所修,北起仁寿山、马岭山脚,南至赤山埠钱粮司岭东麓,连接丁家山、眠牛山等,堤长六里,大致和苏堤平行。有意思的是他和苏轼一样,也提出五条疏浚西湖的理由:“形胜”、“护城”、“供水”、“通航”和“灌田”;也在堤上造了六座桥。不过办事没有苏轼那样顺利,从弘治十六年(1503)提出《开湖条议》,历时五年,直到正德三年(1508)才获得工部议准开浚西湖。浚湖工程于当年三月初三日开工后,随即因杨孟瑛升任,而于六月初十日停工。七月,杨孟瑛受弹劾降职重新任杭州知府,并令他“量用民力,以终全功”。杨孟瑛回杭州后,于八月十九日续工,至九月十二日竣工,共历时152天,日用夫8000人,费银28607两。拆毁田荡3481亩,作为补偿除豁额粮930余石,并以废寺及新垦田换给田主,从此恢复西湖唐宋旧貌。杭州人把外六桥与苏堤上的里六桥,合称十二桥。

    刘庄位于西湖西侧中段的丁家山南麓,曾经几乎占有整个丁家山,所以应该先来介绍丁家山。

    丁家山实际是以杨公堤为界伸向西湖的一个半岛,从南北方向来说,位于苏堤的望山桥和压堤桥之间,刚好在西湖的南北中间。半岛上的小山叫做丁家山,是南高峰的余脉。据清代雍正年间修的《西湖志》卷四记载:“丁家山在金沙港西南,上有岗阜,俯瞰全湖,与北岸之乌石峰、栖霞岭相拱揖。国朝雍正九年,总督李卫既修浚西湖,爱芟刈榛秽,辟蹬道数十级,延缘而登。于半山置亭,以为憩息之所,更上为八角亭,题小序为额,亭外悬崖数仞,护以石栏,黛色波光,如在阶土戚。更进为舫室数楹,窗槛玲珑,湖渌远映,恍疑乘槎天汉。舫前奇石林立,状类芭蕉,题曰‘蕉石山房’。石根天然一池,泉从石罅出,淲淲作声,演清漾碧。临池复置小轩,颇极静洁。”

    清初以前关于西湖的著作流传至今不少,最晚大概是写于康熙十年(1671)张岱的《西湖梦寻》,这些著作中似都未提到丁家山。由上面一段文字可知最早开发丁家山的是雍正的宠臣、浙江总督李卫。此处三面临湖,与孤山遥遥相对,因此还被叫做小孤山;在山顶俯瞰西湖,水天一色,故这座小山又名“一天山”。

乾隆时出版的《湖山便览》卷九中说:“蹬道之南壁高丈许,前一巨石,卓立如屏,遂称蕉屏。屏以内庋石床、石几,冷然虚应,雅宜鼓琴。曰‘蕉石鸣琴’是也。” 这块巨石象座屏风,挡在山上那一片状类芭蕉的奇石,所以叫做蕉屏石,后来康有为在上面题写了“蕉屏石”三个大字。转过石屏,便见石屏与山壁巧妙地围成一个圆形,仿佛空空的小石屋。当年李卫在政事之余常常携琴至此弹奏,大概因为石屏和山壁的交汇混响作用,效果特别好,清代把“蕉石鸣琴”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后人竞相仿效在此弹琴,所以民国的《西湖新志》卷二中说:“时焦尾琴作‘梅花三弄’,古音疏越,响入秋云,高山流水,辄于此间遇之,增修景目曰‘蕉石鸣琴’”。

    山下的刘庄为晚清广东香山县富豪刘学询所建,其实刘学询建造的别墅,只占现在刘庄很小一部分,因为别墅面向西湖,遍植青竹,名之为“水竹居”。刘学询(1855-1935)是广东香山人,祖上经商起家,居住在广州西关的柳波涌与荔枝湾之间的“刘园”,当时也算广州数一数二的名园了。他二十四岁中举,不久北上会试,南归时,来到西湖。看到西湖美丽的风光,他不由赞叹道:“故乡无此好湖山”。他走到杨公堤上,看到卧龙桥边的宋庄(即现在的“郭庄”),好生羡慕,以“新科举人”名义上门求见,因为主人当时另有客在,遭到婉拒。刘学询于是动念,要在当地造一座更好的园子。

    七年后,刘学询又考中进士,此后弃官从商,很快成为广东巨富。43岁的时候重返杭州,开始致力于建设他的“水竹居”,也就是“刘庄”。刘学询将广州刘园中的名贵花木悉数运抵杭州。又搜罗岭南各色精致家具无数,分置于“水竹居”内。因此,水竹居的亭园、房舍,乃至当时的起居、饮食,颇带岭南风情。进士出身的刘学询,对于古代园林,胸中自有丘壑。“水竹居”的建造,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桌一凳,一石一瓦,都是经过他再三考虑才安置上去的。水竹居中的每一间房屋,都各有不同的形态和特色。一个个的盆景,栽着一株株式样奇古的小树,婀娜多姿,确是艺术佳品。水竹居里不但建筑气派大,里面的陈设也极为讲究。湖畔楼房大厅里的器具全是花梨木、紫檀木的,有的嵌以乳白色的雪母石,有的用贝壳布出山水飞禽。大厅正中挂着一幅元代倪云璐画的的松,左右有明代文徵明、唐寅、祝枝山和清初王石谷的山水画,弥足珍贵。

    刘学询政治上倾向于革命党,和康有为是对头。据说,他由于为孙中山革命筹款,发生债务问题,水竹居曾被查封拍卖,标价高达两千万两白银,始终无人敢以问津,浙江督军便趁机把刘庄收作了新朝高官们享用的高级会所。

    1916年夏天,袁世凯死后,浙江督军吕公望、警务处长夏超邀请康有为到西湖避暑,康有为在此小住之后,对此地甚为满意,竟然不想离开了。在当地权贵、军阀的帮助下,1917年买下西湖丁家山一带三十多亩地,历时四年,耗银四、五万两,到1921年建成一幢别墅:“康庄”。因在“一天山”上,康有为又命名此屋为“一天园”。康有为对此园甚为满意,洋洋自得地在当时报上写了一篇《一天园记》,称:“园在杭之西湖丁家山之上,旧名一天山,吾以山之名名吾园。屋以南高峰、九曜山、紫金山、玉泉、凤凰山、吴山为左垣,以天竺、灵隐、北高峰、栖霞岭、葛岭为右墙。杭城井闾,楼观万家,烟树点画”云云。   

    《民国时期的杭州》一书中是这样描写康庄的:“从大门入园,便见百竹深深,中通一曲幽径,有亭名‘筠岫’。转入沿山,石蹬200余级。弯曲高下,行有戒心,名‘却曲蹬’,拾级而上至‘开天天室’。室前有岩石数方,高岩兀立,上刻‘康庄’、‘潜岩’等字。最高处有台,题‘寥天’,登台四顾,南高峰、琅当岭众木葱葱;视苏、白二堤,如锦带银涤,眺杭城群屋,万家鳞栉,尽在目下;近看西湖,水平如镜,故为西湖眺望最胜处也!” 据传当年“一天园”内有“人天庐、明瑟亭、饮幽亭、石老云荒馆、四照阁”等景观。园中广植奇花异草,珍贵树种,屋内挂有名人书画题刻。现在我们还能在附近的山崖上看到他的许多手笔,除了上述的“蕉屏石”、“康庄”、“潜岩”(有南海康有为的落款)外,还有“蕉石鸣琴”四个大字 。“一天园”的四照阁,就是现在西湖国宾馆中特别标明的毛泽东读书处。

    1919年暮春的一天,他在栖霞岭附近看到一个浣纱的农家少女,有着健康、青春的美色,他就想纳为己有。他打听到少女姓张,小名阿翠,只有19岁,还没有婆家,而且父亲早故。就托人去说,一次说不成,再托人去说,锲而不舍,又是送厚礼,又是许诺言,终于让这位名叫张阿翠少女的母亲松了口,提出一个条件:如果要娶阿翠,就要安排她的两个哥哥到康家当差,康有为晚年的老少配就这样办成了。据说,还是康有为给阿翠起了个大名,叫张光,字明漪。这样文绉绉的字恐怕也不是农家起得了的。

 

 

 

 

所有跟帖: 

康逆惡心! -Redcheetah- 给 Redcheeta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0/2020 postreply 16:42:30

++ -有言- 给 有言 发送悄悄话 有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0 postreply 03:02: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