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不主张对于诗歌过度解构,尤其反对逐句分析,

来源: 烟斗狼 2020-02-17 20:36:4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80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烟斗狼 ] 在 2020-02-19 04:58:4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搞成猜迷游戏。诗歌描写的是意象,意象这东西比较玄,是诗人(崔健肯定算个诗人)在写作时脑子里出现的种种映象甚至幻觉。通过意象去揣测诗人的真实想法是不容易的,但也并非完全做不到。崔健的作品有晦涩的成份,但总体来看,其内容和风格还是相当统一的,甚至可以说相当写实——他一直是用心在唱,不玩花活,连声音都是真嗓,哪怕喊破了,也照样咆哮嘶吼,所以与他同时代的人听得出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听得出里面包含的崩裂、幻灭、失落和挣扎(因为不服不忿)。这种情感是贯穿始终的,我还真没印象他有哪首歌不属此类。所以他是一个非常本色的歌手,他咏唱的生命是真实的生命,绝不装/逼卖弄,由此才激起同时代人的巨大共鸣,因为大家都有类似的情感,觉得他唱出了这一代的心声。

 

但是80年代已经过去,那是个断裂的年代,不仅与之前的十年断裂,并且与之后的十年断裂。很少有哪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受到过如此暴烈的破坏和颠覆,所以也使这一代人有一种鲜明的反思特征,这种特征在崔健身上有,在我身上也有。如果用这种特征贴标签,那么我们大致属于同一类人,可能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一些。那个年代的很多事情对当时的人来说属于常识,但是现在的不少人却感到难以理解。这是很自然的。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空,世界不可能原地踏步。崔健的歌在当时听来是一种涵意,在现在听来可能是另一种涵意,其实也没什么,只要觉得好听就听呗。但是你若想了解原本的情境,确实还是要做一些穿越才行。

所有跟帖: 

“崩裂、幻灭、失落和挣扎”--定义得准确。80年代是一个过度年代。 -飞鸿雪泥- 给 飞鸿雪泥 发送悄悄话 飞鸿雪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9/2020 postreply 00:54: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