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电影中的大历史(三)

来源: 千里 2020-01-29 12:24: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478 bytes)
《红日》:电影中的大历史(三)



  张灵甫这时终于确定,陈毅真是要来一口吃掉他了。此时再向上边来回报告纯属浪费生命,张灵甫不得不咬牙抗命,下令全师分三路向南急速后撤。华野第9、第4纵队从后追着第74师连续猛攻,但王牌师名不虚传,阵脚不乱,在空军掩护下且战且退,直奔垛庄。此时,华野第1、第8纵队因路途较远尚未攻击到位,第74师一旦抢先撤回垛庄,凭借临蒙公路机动,与左右友军联结,历史上也就不会发生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了。然而这时出现了两个事情,终于让历史没有改变。

第一个事情,华野第1纵队独立师的临机决断,逼迫张灵甫上了孟良崮。叶飞的第1纵队担负右翼穿插任务,负责切断第74师与第25师、第65师之间的联系,其中包括了抢占孟良崮和垛庄两个要点。第1纵队在前一阶段作战中属西线兵团,当时刚从鲁西南赶回来,部队非常疲劳,需要休整补充,本来粟裕是想让其担任全军预备队的。但华野几位首长在考虑战役部署时,都认为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要比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战斗力强,离第74师又最近,一旦不能将两部敌人分割,整个战役就泡汤了,因此需要有攻防兼备能啃硬骨头的部队上。后经谭震林提议,陈毅、粟裕同意,决定由第1纵队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

对于全面筹划这一战役的粟裕来说,叶飞纵队是其在新四军时期的嫡系主力,战斗力是信得过的,虽然疲劳点,但用着放心。当时到野司来受领预备队任务的第1纵队副司令员何克希、副政委谭启龙闻知情况有变,一时都不敢表态。经过陈毅下令,叶飞亲自乘马飞奔20余里,到华野司令部受领了任务。返回纵队后,叶飞命令廖政国1师负责切断蒙阴方向敌整编第65师与第74师的联系,自己亲率2师、独立师南下切断第25师与第74师的联系。

第1纵队独立师不是一般部队,其前身就是从中原军区千里突围到苏皖解放区的皮定均麾下之“皮旅”,创造了中原东路突围的奇迹。该部先是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3旅,1947年1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由于独立师13日下午出发后没有向导,向指定地点集结时晚了几个小时,导致叶飞率纵队主力出发延迟。结果到了第二天,第74师也开始后撤,几乎和叶飞部平行南进。最险的时候第74师走山岗,第1纵队走山脚,双方已互相发现。第74师部队以为下边是第25师的人,既没问口令,也没打枪。叶飞命令部队全速前进,一刻不停。当时真要是打起来,第1纵队地形不利,会受到很大损失,完成任务也更加困难。

到了14日拂晓,第1纵队各部猛插急进,连续抢占尧山、黄斗顶山、天马山、蛤蟆崮、黄家峪、界牌等要点,切断了第74师与第25师、第65师之间的联系。但是第74师撤退速度很快,已直奔孟良崮而去。一旦让其越过孟良崮,就靠近了临蒙公路的平坦地带,无论是回垛庄还是和第25师靠拢都呈进退自如之势。粟裕非常焦急,连派3名作战参谋向叶飞传令,要其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孟良崮,将第74师堵在孟良崮山脚下。然而叶飞率2师左赶右赶,还是没能跑过张灵甫,被其先到达了孟良崮。

关键时刻,奉命抢占垛庄的独立师1团在插到孟良崮西侧山地时,发现了先前第74师修的那条至汶河南岸的急造军路,并且看到了第74师大批辎重队伍正沿这条道路向南急赶。团长王诚汉认为这是第74师的必经之路,不能让敌人逃跑。遂临机决断,改变原定计划,迅速抢占附近要点285高地,摆开了阻击阵势。与此同时,独立师3团抢占了孟良崮西侧要点330高地,进一步切断了第74师和第25师间的联系。

这时已是14日中午。张灵甫接到归路被断的报告后,意识到情况严重,第74师有被困在山谷狭小地域挨打的危险。遂命令先头51旅组织兵力全力反击,连续向独立师1团、3团阵地发起了多次冲击,整个下午双方都在激战。第1纵队独立师连续行军战斗30多个小时,坚决拖住了第74师,叶飞在战后总结中对独立师的顽强作风给予了高度评价。

影片中张灵甫率第74师回撤时,发现孟良崮东西两侧出现大批华野部队占领阵地,已不能通过。在观察了地形后,张灵甫不听参谋长董耀宗的劝阻,执意改道前进,命全师登上孟良崮,当晚在山上宿营,第二天再南下垛庄。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南下的急造军路被华野部队切断后,确实令张灵甫非常震惊。此时北面华野第9、第4纵队正压过来,东西两侧与友军的联系也遭到分割,南面唯一的退路又被共军阻断。第74师2万多部队被压缩在孟良崮旁狭小的山谷中,处境非常危险,必须迅速决断。

当时第74师的将领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迅速打通道路突出去;一种是先退上孟良崮稳住阵脚,再伺机集中兵力打出去。张灵甫在此前已令先头部队向第1纵队独立师1团、3团的阵地发起连续进攻,争取打通退向垛庄的道路和向黄百韬部靠拢,但一直没能取得突破。张灵甫考虑到,先前莱芜战役已有李仙洲的失败教训,若长时间顿兵于狭窄山谷中,无可依托阵地,人员拥挤密集,火力难以发扬,一旦共军发起猛烈攻击,第74师首尾不能呼应,无法组织有效反击,极易遭到速败。而先头部队已实施多次突击,一直没能打开道路,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打开,大部队却不能长时间停留在谷底绝地中。

最后,张灵甫采纳了后一种意见,全师先退上东侧的孟良崮稳住阵脚。既然垛庄基地还在手里,只要前方一有突破,大部队就可翻山而下,龙归大海。于是,张灵甫命令以58旅占领孟良崮及附近600高地、芦山、雕窝一线,51旅占领孟良崮以西面梨沟、冯家庄一线,57旅占领孟良崮以北当阳、孟家峪一线,摆出可进可守的姿态,带不上山的重武器统统就地销毁。各部到达指定位置后加强工事,严密防范,等待命令。同时仍令51旅猛攻285高地和330高地,力图打开退回垛庄的道路及打通与黄百韬第25师的联系。

应该说,张灵甫的上山考虑在当时确是可行的方案。虽然从结果看,他此际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强行从第1纵队独立师阵地打开缺口南撤。攻击285、330高地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黄昏,第74师总算夺取了285高地,并攻占了330高地一半阵地。独立师1团改到285高地以南公路两侧继续实施阻击,3团与敌在330高地上对峙。如果张灵甫连夜集中兵力再猛烈突击一次,是极有可能打通道路退回垛庄的。然而,这时候催命鬼来了。

在得知张灵甫退守孟良崮后,从蒋介石、陈诚到顾祝同,都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正好可以第74师为饵,吸住共军主力,在孟良崮地区与其展开决战。14日黄昏第74师刚退上孟良崮并向上级报告不久,从汤恩伯到徐州陆军总部就连续给张灵甫发电报,要求该部在孟良崮至少固守3天,发挥“磨心”的作用,吸住共军主力,协同周围友军来个“中心开花”,聚歼共军主力于孟良崮下。张灵甫当晚虽有心连夜突围,黄百韬也表示可以接应,但终究不能违抗校长和国防部的重命,也只能安心做“磨心”了。至少张灵甫对第74师的战斗力还是有自信的,认为共军一时吃不下它,只要友军来得快,是有希望实现“中心开花”的。这样,他和第74师的唯一生路也被断送了。

影片中饰演参谋长董耀宗的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老艺术家程之。他从艺50年,曾在《夜店》、《腐蚀》、《我这一辈子》、《鸡毛信》、《魔术师的奇遇》、《铁窗烈火》、《笔中情》、86版《西游记》等百余部影视片中饰演过角色,还为《三剑客》、《王子复仇记》、《牛虻》等多部译制片配过音。42年后,他的儿子程前又在崔永元制片的《电影传奇》中饰演了董耀宗的角色,向自己的父亲致以了敬意。

下面要说第二个事情,就是鲁南还藏着一个华野第6纵队,断了第74师的要命后路。当初王必成和第6师在涟水城与第74师结下了血海深仇,一直是念念不忘。这回粟裕命令第6纵队协同第1纵队星夜兼程北上抢占垛庄,去打第74师,可把王必成和6纵官兵们乐坏了。接到命令后,王必成立即收拢部队从隐蔽地费县铜石镇出发,翻山越岭,徒涉河流,硬是两昼夜跑了200里山路,终于在14日黄昏赶到了垛庄。有赖第1纵队独立师的临机奋战,为第6纵队争取了半天宝贵时间,没有让第74师抢先退至垛庄。半夜时,第6纵队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了垛庄守敌第74师辎重团6个连大部,攻占垛庄,缴获了囤积于此的大量弹药和军用物资。坚决把张灵甫和第74师装进了棺材,王必成和6纵官兵们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打到15日拂晓,王建安的第8纵队也攻占万泉山,切断了第74师和第83师的联系。至此华野5个纵队打通了联系,最后合拢了包围圈,将第74师合围于孟良崮山区狭小地域内,并对其左右两翼的第25师、第65师、第83师形成了阻击防线。与此同时,外围组援的第2、3、7、10纵队亦各自展开,分别吸引、阻击国民党军第83师、第11师、第7军、第48师、第5军等部。鲁南军区部队也进迫临沂,威胁国民党军后方。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来临了。

影片中当野司下达奔袭垛庄的命令时,沈振新正在和高博饰演的丁政委下围棋,这个情节很有意思。在真实的历史上,因为军长陈毅的带动,新四军中下围棋的风气很盛,不少指战员都能来几手。像邓子恢、张云逸、叶飞、方毅、陶勇、梅嘉生、张劲夫、夏征农、汪道涵、胡立教、金明等中高级干部,都是棋迷。《红日》的作者吴强当时是新四军第6纵队宣传部长,也爱下围棋,所以后来在小说中塑造出了这个情节。值得一提的是,建国后陈毅担任了外交部长,在中日还没有建交时就以围棋为纽带,大力促进了两国的民间交流。陈毅当时的忘年棋友中,还有日后的一代棋圣聂卫平。1963年,日本棋院为了感谢陈毅对中日围棋交流的贡献,特别授予他“名誉七段”称号。陈毅逝世后,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日本棋院又追授给他“名誉八段”称号,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

孟良崮属蒙山山系,位于蒙阴东南60公里的芦山山区,其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相传北宋将领孟良曾驻扎于此,因而得名。在孟良崮周围,还分布着万泉山、芦山、雕窝等山峰,山区东西宽40~50公里,南北纵深30~40公里。这一带清一色都是石头山,群峰耸立,怪石嶙峋,人烟稀少。孟良崮山势陡峭,多悬崖峭壁,山上草木稀疏,水源只有一处泉眼和一个池塘。就军队进行防御来说,山峰陡峭虽然有利,但在石头山上无法构筑工事,只能用石块堆砌成简易火力点,更重要的是水源太少,几万人难以久守。张灵甫命令部队沿孟良崮前沿的285高地一线至雕窝、芦山、520、540、600等高地形成环形防御,以孟良崮主峰为核心阵地,凭险固守。他也知道,现在是生死悬于一线,就看自己的部队能挺多久,左右友军的救援速度有多快了。

陈毅和粟裕此时也并不轻松,本来他们的计划是第1纵队先敌抢占孟良崮,然后协同其他各纵队将第74师压在孟良崮以北的山谷里加以分割围攻。尽管第74师战斗力强劲,但其处于没有防御阵地的运动之中,又因地形关系难以展开兵力和发扬火力,华野部队居高临下地打,极有可能在14日当天即可将其歼灭。如今张灵甫抢先退上了孟良崮,虽然已将其围住,但周围正有国民党军十多个师向孟良崮围拢过来,最近的只有几公里路程,华野外围阻援纵队已全部和敌人交上了火,情况已变得非常紧急。这是一场双方70多万人参加的大会战,决定着华野主力的生死存亡,也决定了整个华东战场的命运。陈毅当即提出了“歼灭74师,活捉张灵甫”的战斗号召,要求部队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孟良崮。粟裕也带着指挥所一直进到了孟良崮北侧艾山脚下一个山洞里,直接观察战场和指挥战斗。陈、粟决心于15日凌晨3时发起总攻,力争当日上午结束战斗。

与此同时,在南京的蒋介石亦如坐针毡。现在按他的预想在孟良崮山区与华野展开了决战,这是一喜;然而各路进剿军能否同心效命,全歼共军,而不是赔掉他的王牌第74师,这是一忧。蒋介石发下严令,要求顾祝同、汤恩伯、欧震、李天霞、胡琏、黄百韬、张淦等将领必须督促部队从速向张灵甫靠拢,合击共军,否则要按职问罪。并派空军从徐州和济南方向出动,空中支援第74师作战并空投食品和弹药。同时命令汤恩伯亲自赴前线就近指挥,协调各路部队。汤恩伯此人在打仗上有自己的一套,但在政治上也是一个欺上瞒下之辈。他乘车出临沂不远,便得知垛庄已失守,前方就是共军,遂将前线指挥权交给了第一兵团副司令李延年,自己掉头打道回府。

5月15日凌晨3时,华野部队向孟良崮发起了总攻。5个纵队全部发起攻击:第1纵队在西侧,第4纵队在西北侧,第9纵队在东北侧,第8纵队在东南侧,第6纵队在西南侧和南侧,四面合击密不透风。这5个纵队可谓是华野的精华,都是最能打的纵队,全都拉上来,确实太看重第74师了。华野官兵们高喊着“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的口号,向孟良崮守敌各阵地发起勇猛冲击。然而,第74师名不虚传,战斗力确实强大。其火力配置合理,战术动作熟练,预备队增援及时,反冲击速度很快,与华野部队在各山头阵地反复争夺,一次次把冲上来的华野部队压了下去。双方来回拉锯,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将孟良崮各山头打成了一座座血丘。

对于这场攻坚战,《第三野战军战史》中记载道:“战况激烈程度,为解放战争以来所少见。”时任华野第9纵队25师73团团长的孙同盛也非常感慨:“我团打过的蒋军,其战斗力没有超过74师的,比整编第11师、第5军都强,不愧为蒋介石的‘御林军’。”当时第9纵队一梯队团伤亡较大,司令员许世友就命令将机关人员补入战斗部队,投入一切可以投入的力量坚决攻击。许世友在电话中还放了狠话:“你们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营长当连长,带头冲!”

这次孟良崮之战,也让张灵甫见识了华野的炮火威力。粟裕命令将特种兵纵队和各纵队的榴弹炮、山炮等重炮集中起来,向第74师占据的山头猛烈轰击,势如排山倒海。第74师的阵地在华野部队的连续猛攻下遭到逐步压缩,渐次猬集到了东西向不过数平方公里的狭小山头地域内,人员密集,一颗炮弹就会造成较多伤亡。而且山上全是石头,炸开的碎石四溅,更加大了伤亡,真是苦不堪言。张灵甫在先前的战斗中没有和华野炮兵如此正面遭遇过,未曾感受到华野部队已大大提升了的战斗力。这回终于知道了,可惜再没有他翻本的机会了。

眼看华野各攻击部队越逼越近,张灵甫真急了,连续向汤恩伯呼叫增援。实际上汤恩伯并非不卖力督促各路援军来救张灵甫。15日一大早开始,他就接连电令黄百韬、李天霞、张淦等部迅速前进,为第74师解围。当时张灵甫自己也还有点信心,对部下说:“汤司令指挥不动桂系部队,指挥其他中央军嫡系部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确实,汤司令想指挥桂系部队是很难。张淦是白崇禧的爱将,面对汤恩伯的紧急电令,一劲推说遭到共军(侧后牵制第7军和第48师的华野第7纵队)强大火力攻击,损失较大,正恶战胶着,当天抽不出兵力向孟良崮靠拢。令张灵甫想不到的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同样不靠谱。

李天霞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清楚,早在张灵甫部在汶河沿岸遇阻,他就打定主意要跑。14日凌晨,李天霞便不顾友军安危命令第83师各部突然后撤了15至20公里,把本应该由他保护的第74师后方基地垛庄给晾了,这才给了华野6纵以可乘之机。等到张灵甫在孟良崮被围,李天霞不但不向前靠拢救援,反而上欺下瞒,指挥部队在包围圈外围兜圈子,甚至越跑越远。他倒是有理:“张飞(指张灵甫)不是顶有办法的吗?我李天霞平生不主张打硬仗,以少胜众是为上策。”这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当时华野第8纵队在阻援时对第83师进行了袭扰,李天霞就借口遭到了共军重兵攻击,正奋力阻击,以此来搪塞汤恩伯的查问。

黄百韬的第25师离孟良崮最近,只有5公里,第74师又暂归他的第4纵队指挥,黄百韬也不算是个打滑头仗的人,按理他应该是卖力的。然而开始时黄百韬却保存实力,只派了1个旅前去解围,主力则隐蔽未动。张灵甫向他喊话时,黄百韬竟然还引用曾国藩的话教育张灵甫要“先求稳当,次求变化”。等张灵甫急了,黄百韬就让部队向孟良崮打出一阵炮弹作为应付。就这样,因为第25师出动的兵力不足,难以撼动华野部队西南侧的防线。国民党军队中“胜则争功,败不相援”的一幕又出现在了孟良崮战场上,真是叫张灵甫和他的蒋校长情何以堪!

打到15日下午,面对蒋介石亲自对第25师下的严令,再加上部下提醒,黄百韬终于又增加了1个旅前去解围。当时叶飞第1纵队方向的战斗空前激烈,一个连级阵地每日都要落下上千发炮弹,指战员们在被烈火洗过的阵地上与解围之敌浴血拼杀。这样打下来,叶飞既要集中兵力参加攻击孟良崮,又要挡住外围前来救援的整编第25师、第65师,兵力使用上实在是捉襟见肘。在长达60公里的对外正面上,只有1师指挥的4个团进行阻援,可谓压力山大。黄百韬经过加强攻势后,督促部队反复争夺连续突破覆浮山、蛤蟆崮、界牌等阵地,向前推进了5公里,与第74师只隔一座天马山了。

此时1师师长廖政国已用上了所有的预备队,手里只剩下几个警卫员了。眼看着国民党军已爬上了天马山半山腰,急得他心如火焚。就在这时,廖政国发现有一支部队正沿山沟向孟良崮方向前进,立即将他们拦住询问。原来这是友邻第4纵队10师28团的1个营,奉命跑步前进去攻击孟良崮。廖政国也不管不顾了,说自己这边情况紧急,要求该营听他指挥阻击敌人。对方的营长考虑了一下,决定为了整体利益执行廖政国的命令。亏了这个营上去,在最后关头又将国民党军赶下山去,令黄百韬功败垂成。解放军的优良作风,在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体现。打到黄昏,黄百韬不敢夜战,以受到共军万余增援部队压迫为借口,将部队撤了回去。

15日当天,陈毅、粟裕接连指挥发动了三波强大总攻,都被第74师顽强挡住了,不要说上午解决战斗,打了一天也只攻占了孟良崮外围阵地。面对四周国民党军越逼越近,如果不能及时攻下孟良崮,那几十万华野将士的命运是不堪设想的。陈毅和粟裕商量后,横下了一条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把第74师吃下去。鉴于当日攻击中各纵队间协同不够,各自为战的问题,决定由叶飞统一指挥第1、4、6、9纵队,总攻孟良崮。再次总攻时间定于16日1时。

第74师也打得快山穷水尽了。当天在华野部队的连续猛攻下,该师伤亡严重,外围阵地全部丢失,被压缩在东西3公里、南北2公里的几个山头上,人马辎重皆密集拥挤在山头、山谷中,面对解放军炮火覆盖无所遁逃。更要命的是,因连续多日天气干旱,骄阳如火,山上的泉眼干涸了,唯一的池塘也落到了华野部队手中。张灵甫组织力量反击了20余次,也没能夺回池塘。第74师官兵焦渴难耐,只得杀马饮血,甚至喝自己的尿,即使是女政训队员亦无法幸免……由于没有水,需要注水降温的马克沁等重机枪也打不响了,导致阻击火力大为减弱。山上的粮食吃光了,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因为双方阵地已呈犬牙交错之势,国民党空军轰炸助战的效果很差,而且连续空投的物资大部分落到了华野部队的阵地上。张灵甫曾尝试着组织部队向南和西南方向突围,但都被华野第1、第6纵队挡了回来,致使战力越加衰竭。

影片中张灵甫命令集中炮火轰击540高地掩护部队突围,还猛的一拳砸到了桌子上,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际上,那个时候第74师已只剩部分迫击炮等轻型火炮,炮弹也严重不足,根本打不出影片中的那种威势了。到了这个时候,张灵甫的心也凉了,对部下表示:“看来我们又上了友军的当了!”黄百韬来电询问情况,张灵甫如此回答道:“大势已去,干到最后为止,希望各方面的援兵能提前来最好,晚了就来不及了。”

16日凌晨1时,华野5个纵队发起了第四次总攻。华野的猛烈炮火打到各高地上,但见四处硝烟蔽空,乱石横飞,令人胆战心惊。第74师伤亡惨重,伤员、非战斗人员、骡马、辎重撒得漫山遍野,已呈整体混乱之势。究是如此,第74师的抵抗仍非常顽强,与华野部队反复争夺着每一个阵地。外围前来救援的各路国民党军也在蒋介石、顾祝同、汤恩伯的再三催促下,向孟良崮艰难推进,与华野阻援部队激烈交战。陈毅、粟裕高度关注战局,每隔5分钟就打电话向各纵队询问一次。粟裕还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团一级,直接查问一线的战斗进展情况。陈毅则向部队放了狠话:“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谁打下孟良崮,谁就是英雄!”

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搏斗一直打到了16日黄昏,弹尽援绝,饥渴疲惫,第74师纵是铁打的部队也终于垮掉了,最后全师尽墨。张灵甫和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在600高地靠近山顶的岩洞指挥部中死于非命,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等将官被俘。

战斗刚刚结束,孟良崮地区即电闪雷鸣,大雨、冰雹倾盆而下。第74师盼了多日的雨水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来了。大批被俘的第74师官兵真是欲哭无泪,此乃天要其亡呀!按照粟裕原来的计划,在歼灭第74师后,还要乘胜扩张战果,再打掉第25师或第83师。然而孟良崮一战打得部队实在太疲劳了,又没有预备队,加上东、西、南数路敌军正全力向孟良崮方向围过来,队形密集不好分割。陈毅、粟裕遂决定不再恋战,指挥各纵队连夜脱离战场,后撤到坦埠、马牧池以北地区进行休整。等周围国民党军终于推进到孟良崮后,战场已被大雨洗刷干净,而整编第74则灰飞烟灭了。顾祝同等人震骇非常,只得令各路人马全部转入防御态势。战后,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被蒋介石撤职,黄百韬、李天霞也都受到了处分。张灵甫则被大肆褒扬。后来国民党败退到了台湾,还将张灵甫入祀了台北圆山忠烈祠。

解放军军史记载,在孟良崮战役中,华野全歼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歼灭整编第25、65、83、48、11师一部,其中毙伤13000人,俘虏19676人,合计歼灭32676人;缴获山野炮28门、步兵炮和战防炮14门、轻重迫击炮235门、轻重机枪987挺、长短枪9828支、火箭筒43具,以及大量弹药、物资。同时华野部队阵亡2043人,负伤9300人,加上其他减员,共计减员12189人。

另据国民党《第一兵团蒙阴东南地区战役战斗详报》记载,此役“亡军官1717员、兵11253名,伤官1392员、兵7479名,失踪官167员、兵3315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华野歼灭的32676人明确包括了前来孟良崮解围的国军其他部队人员,而不是单指第74师。根据国军资料,第74师进入华东作战9个月,减员在1万人左右,但仅补充了3000余人。孟良崮战役前,又有榴弹炮营、留守处等单位离队未参战。因此,在孟良崮覆灭的第74师应在24000-25000人左右(其中又有少量在战役中漏网)。如果按战役俘虏的90%为第74师人员,约17700人。以第74师参战数减掉被俘数,不可恢复损失约在6000-7000人之间。如华野部队的减员也按类似方法计算,则双方的战斗伤亡相差不多,从一个侧面也可略见两军的战斗力。

1952年,当地政府在孟良崮山脚下建立了一座烈士陵园,收集安埋了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2859名烈士。截止到现在,烈士陵园共查到了2700余名烈士的姓名。粟裕大将逝世后,也将一部分骨灰撒放在了烈士陵园里。影片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在当年可谓是脍炙人口,创作者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等人正是在烈士陵园里找到了灵感,你一句我一句地搭出了歌词。歌曲完成后,又找了上海歌剧院歌唱演员任桂珍来演唱,在影片公映后立即红遍了全国。2007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卫星上搭载了31首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名列之首,响彻太空。

在孟良崮战役中被俘的万余名第74师官兵,后来有很多人加入了华野部队。因为其优良的军事素质,在日后的战斗中也多有出色的表现。

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张灵甫是怎么死的。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著名的历史罗生门,至今尚未有定论。战史上通常有三种说法:一是被华野部队击毙;二是被华野部队俘虏后遭干部泄愤枪杀;三是命令下属向他开枪自杀。其间的各方叙述资料颇多,读者可自行检索阅读。笔者经过反复比较后,较倾向于第三种说法,因为其证据链形成相对最为可靠。

这一仗打下来后,陈毅如释重负,感叹道:“嗨呀,这三昼夜总算是熬过来了!”“以后我儿子长大了,不能让他带兵打仗,这不是人干的!”

胆魄惊人的孟良崮战役,更成为了粟裕大兵团作战指挥的经典力作。在当时的中共高级将领中,敢打这样一仗的,粟裕是第一人。能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将,是那么容易的吗!

影片在华野部队攻占孟良崮后的欢呼雀跃中结束了,本文也该结束了。最后,用陈老总在战后写就的《孟良崮战役》一诗来作为结尾吧:

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看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所有跟帖: 

有本小说,叫“逐鹿中原”,军长好像叫“靳军” -立竿见影-1- 给 立竿见影-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3:36:12

下面说错了,这个小说才是讲六纵的,从打襄樊开始。话说那时侯的部队已经很有训练水平了不是老土。有个情节,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212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8:08:57

对不起没仔细看,这个是中野的六纵,司令也姓王。。。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8:10:15

“陈毅下令,叶飞亲自乘马飞奔20余里,到华野司令部受领了任务。“主帅才做得了主!叶飞乃陈帅手下一员悍将,是菲律宾人。哈哈哈 -tomcat801- 给 tomcat801 发送悄悄话 (687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5:07:25

闹武毒闹的,今天才把这个故事的一二和三看完。好文! -tomcat801- 给 tomcat80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5:10:58

驴头不对马嘴。。。《红日》讲得是华野王必成六纵的故事 -天堂之令- 给 天堂之令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5:29:22

这种网络文学看看就算了,但跟着用词诸如 “王必成和6纵官兵们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等等,就是中毒了,呵呵。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5:44:49

沈丁军才2万人,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141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6:40:31

准确地说,华野6纵12日下午四点接受命令,15日晨三点对垛庄发起攻击。急行军240里。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19:42:43

准确地说,还有抢占凤凰山这一段故事,就是电影南征北战里头讲的。 -多哥- 给 多哥 发送悄悄话 多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0:39:13

六纵16师抢占黄崖山阻隔黄百韬的二十五师。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35:27

六纵18师攻垛庄,17师抢占大望山阻击李天霞83师。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42:27

6纵特务团首先攻入张灵甫的指挥所。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50:33

请问一下,你是靠记忆写出来的,还是需要查一下,如果单靠记忆,真的佩服! -通州河- 给 通州河 发送悄悄话 通州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58:19

刚看过原24军军史。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30/2020 postreply 16:57:43

王必成司令,江渭清政委,皮定均副司令。 -quest- 给 que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9/2020 postreply 21:57:48

罗生门的还有华野特纵的大炮哪儿来的?以前一直说运输大队长蒋介石送的 共军没有缴获过大批重装 -清迈- 给 清迈 发送悄悄话 (563 bytes) () 01/30/2020 postreply 02:20:54

张俘虏后遭最先冲入的六纵特务团泄愤枪杀。华野战后总结和江渭清回忆相互印证。 -萧岚- 给 萧岚 发送悄悄话 (89 bytes) () 01/30/2020 postreply 05:48:57

老父亲当年是三野一纵叶飞的手下,和我讲过一点孟良崮战役 -FL_MSD- 给 FL_MSD 发送悄悄话 FL_MS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0/2020 postreply 12:00:14

乱军之中取张匪灵甫首级 -每天一讲- 给 每天一讲 发送悄悄话 每天一讲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30/2020 postreply 18:03: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