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忆旧(八)

来源: 龙剑 2019-12-25 08:15: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057 bytes)

                                                                            大街之三

五马街口和公园路口并不是十字相对,公园路稍微偏南十来米,正对五马街的是一家新华书店。

纱帽河是温州古老街道之一,古时称“双桂坊”,是古温州三十六坊之一。清代改称纱帽河,因巷中有一条小河,中间广阔成正方形,两端狭长,类似古代官员戴的乌纱帽,就名之为纱帽河。借临近五马街的光,纱帽河街上的商店生意也不错,以服装店居多,尤其是女装店,被称为女人街。五马街改造后整齐大气,熙熙攘攘的人流也消失了,倒是隔壁这条纱帽河人气更足。大街纱帽河这一侧往南是第一桥,刚解放时表舅洪水平任市政府秘书科科长,秘书科的办公室就在第一桥。

现在城市中的居民区分成一个个社区,古代分成一个个“坊”,最规范的是唐代的长安城。下面的中小城市基本也是如此,唐代一位三元及第的才子张又新就说过温州有五十七坊。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杨蟠任温州知州觉得五十七这个数字不大吉利,就根据坊巷所在的方位、走向以及地理环境重新划定为三十六坊巷并命名。杨蟠对此十分得意,还写过一首诗:“过时灯火后,箫鼓正喧阗,三十六坊月,一般今夜圆。”记录下古温州元宵节时街巷热闹繁华景象,于是古温州排置均齐、架缔坚密、名立义从的三十六坊的名字此后就流传了下来。

杨蟠给出的三十六坊的名字只有墨坊池、康乐坊、扬名坊一直保存到现在。不过在《光绪永嘉县志》里还可以找得到部分温州坊巷的古今对照:雁池(今乘凉桥)、甘泉(今蝉街)、竹马(今瓦市殿巷)、棠阴(今仓桥街)、问政(今七枫巷)、德政(今县后巷)、双桂(今纱帽河)、棣华(今三官殿巷)、昼锦(今珠冠巷)、孝睦(今第一桥)、孝廉(今黄府巷)、遗爱(今县前头)、简讼(今大、小简巷)、平市(今万岁里)、梯云(今大高桥)。另外今华盖里有容成洞遗迹,容成坊应当在那里,又儒志坊,根据名字的含义应当是在今府学巷。杨蟠所定的三十六坊巷其余二十来个名字和地点,则因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都已经面目全非不可考了。

大街纱帽河口对面朝南约五十米是府学巷口,也就是三十六坊中的儒志坊所在地。清末废科举办学校之前,各县有县学、校长叫教谕九品官,府城所在地还有府学、校长叫训导八品官,秀才可以在里面读书,准备考举人,每月可领维持生活的补贴钱粮。我上中学的时候,温州市立中学(简称温州市中)就办在温州府学原址。1954年要在这里建造温州市人民大会堂,才搬到永宁巷底海坦山下苏慧廉创办的原宏文学校遗址。听说人民大会堂也早已拆除,不知道现在这里派什么用场。

大街的同一侧府学巷南面与其平行的就是谢池巷了,谢池巷底是积谷山下的中山公园后门。有一条南北向无名小巷,向北通到公园路,向南通到温州医院,这是民国时期温州最大和最好的医院,解放后叫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谢池巷再往南就到了南门口,即温州城墙未拆除之前温州城大南门的所在地。城墙变成了人民路,现在好像叫77号省道(S77),大街到此为止,再往南叫大南路。四顾桥下五马街口向南的道路叫小南路,和人民路相交处是原温州城小南门的所在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