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忆旧(六)

来源: 龙剑 2019-12-23 09:56: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232 bytes)

大街之一 

温州南北向最长的街道是大街,以打锣桥为界,北段为北大街,南段为南大街,解放后改叫解放北路和解放南路。道前街连着打锣桥因经过人民广场,后来叫广场路,西起信河街,东到解放路。

北大街北起瓯江,从前温州城北面是瓯江,因民国初年温州城墙就拆掉了,现在没有人知道当时江边没有有墙城。但是至少温州城北面以前是有城门的,不过不叫北门而叫朔门。北也可以叫朔,例如北风就可以写成朔风,温州话朔字发音不是shuo而是和霜字发音相同,但无法用现在通用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从江边到百里坊口的一段北大街,商店不多。江滨路(可能已改名叫望江东路)起向南东西两侧是一组两两相对的小巷:朔门街和屯前街,打绳巷和后垟巷,永宁巷和四营堂巷,简巷其对面已经是百里坊口。简巷往里走是民国时期的白累德医院,它的前身是温州最早的西医医院,定理医院。白累德医院因为科室齐全,医术高明在温州大名鼎鼎,来看病的人很多。解放后教会资产收归国有,白累德医院改名为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听说现在叫城市中心医院。

1881年英国传教士苏慧廉(1861--1935)到温州传教,当时中国基督教最吸引民众的传教手段是免费治病,病人痊愈后就在传教士诱导下入教。苏慧廉在温州呆了二十多年又到北京住了十几年,四十多年后才回国在牛津大学任汉学教授。这是一位语言天才,温州话是公认最难懂的一种汉语方言,没有之一,他到温州三个月后居然就可以用温州话登坛讲道。尽管会有一些洋腔洋调,听众能理解他讲的内容就行。1882年他就用拉丁文注音温州话,并编了教材,听说这套教材还保存在北京,还有用拉丁文注音温州话的《圣经》。大概只有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作吴方言调查时,去温州路上一个星期,到温州就能用温州话和人交谈和苏慧廉有的一比。但苏慧廉是英国人,赵元任是中国人,我认为苏慧廉更厉害些。

苏慧廉对温州市是有所贡献的,为招徕听众,曾以随身携带奎宁、阿司匹林等常用西药治疗疟疾、感冒,教人如何戒烟(鸦片),稍后试行拔牙、修正倒眼睫毛等小手术,求医者日众,社会影响日益显著。他自知医学水平不够,特地请朋友定理医生来温州办医院协助传教。1903年秋还在海坦山下永宁巷底原温州二中校区建成温州的第一所高等教育学校,艺文学堂。开学典礼上,当时的道、镇(相当于后来的军分区,长官叫镇台)、府、县官员,经学大师孙诒让、西国有名通儒李提摩太等达官名儒毕至。学校的主建筑是一座类似哥特式教堂的房子,我在那里读书时是学校所有建筑中最漂亮的一座。记得当时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听说现在已经拆除,真是太可惜了。温州二中原址南隔壁是永宁寺,解放后被温州军分区征用,办了一家医院,叫十八医院,可能是按军区医院序列排名。

北大街过了百里坊口店铺迅速增加,开始热闹起来。从前温州较大街道的一侧,都和百里坊一样有可以通小船的河道。南北大街也不例外,只是西侧的小河道比百里坊更早被填没,变成一条断断续续到大南门的小街解放街后巷。向南东侧是康乐坊,和百里坊同属古温州的三十六坊,它的命名来自谢灵运的封爵康乐公。康乐坊的另一头是海坦山和华盖山的交界,可从这里翻过华盖山到中山公园大门口。康乐坊南面和它平行的街道叫瓦市殿巷,瓦市殿巷中段有一个很大的副食品市场,可能是当时温州最大的室内菜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