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被武则天遮盖的明君

来源: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19-10-20 10:23:4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389 bytes)

李治,唐朝第三任皇帝,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提及唐高宗时,围观群众多会兴致勃勃的谈起他那名扬天下的妻子——武则天。通常,唐高宗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平常的皇帝,没有太多的作为,同时比较懦弱。这种观点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反映,他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女皇武则天。

正是这样一位被忽视了的皇帝,其在位34年间,唐代的版图达到了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

能建立如此版图的唐高宗,自然也是一代明君。

高宗甫上位,便致力纠正太宗时代的苛政。例如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他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众地方官询问百姓疾苦,鼓励臣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高宗和其父一样善于纳谏、勤于政事。

永徽五年(654),天下大旱,他亲下诏书命令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各进封事,极言阙咎”。九月,他又对五品以上的官员说:“先前我侍奉先帝时,见你们屡屡上书言事,终日不绝,现在为什么无人上书呢?难道真的是天下无事吗?从今往后,大家仍要勤于进谏,假如无法当面奏闻,可以随时呈递文本。”

《旧唐书·苏世长附苏良嗣传》记载,高宗曾派宦官至长江沿岸采办异竹,准备移植于园圃之中。不料,这名宦官乘机作威作福,所到之处,横征暴敛,滋扰百姓。后来,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苏良嗣将他囚禁起来,并上疏朝廷说:“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高宗看到奏疏后,当众赞扬了苏良嗣的忠直,并立即让人把采得的竹子抛入江中。

这种记载并非个例,他对于民众的关心也非虚假。显庆元年(656)二月,有人上疏称:“去年庄稼歉收,百姓有吃糟糠的。”高宗听后,马上派人实地查看,得知所言非虚后大惊失色,立即下诏减掉自己日常饮食的三分之二。这次减膳行为一直持续到三月份天降大雨后才在群臣的强烈要求下恢复了常膳。

在高宗治下,唐朝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户口数大幅度增加,物价也相当便宜。初唐户口,武德年间为两百余万户,贞观时不满三百万户,永徽三年(652)增长到三百八十万户。永徽五年(654),粮食大面积丰收,洛州地区粟米每斗两钱半,粳米每斗十一个铜钱。麟德二年(665),由于连年丰收,一斗米才卖五个钱,麦子、豆类上市都无人问津。

《资治通鉴》卷一九九给出的评价为时有“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故有学者指出,高宗“这位以仁孝著称的君主对政治并没有特别独到的见解,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出色的守成君主。”

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高宗时的武功哪怕放在历史长河中,也是光芒耀眼的。

唐高宗在位年间,不但保住太宗打下的江山,也发动多场重要的对外战争,以开疆扩土。

隋唐时期的皇帝乐此不疲地对朝鲜半岛大动干戈,隋文帝乃至唐太宗都未能取得对朝鲜半岛高句丽征伐的成功,但高宗总章元年(668)灭掉高句丽,成功解决了困扰隋唐两朝、四位君主的朝鲜半岛问题。

但对朝鲜半岛的成功比不上灭掉西突厥。在隋唐时期,突厥一直是中原王朝很大的隐患。对于建立初期的唐朝来说,突厥甚至威胁到了国家的存亡。

唐太宗时期虽然灭掉东突厥,但西突厥逐步发展,对唐王朝形成威胁。显庆二年(657年),高宗经过9年战争平定西突厥叛乱,并设置都护府,控制了西域,除掉了对唐王朝最大的威胁。

这些功劳或许不能全归于唐高宗,然则全归于武则天,也是不对的

所有跟帖: 

几十年是多少事,历史学家可以发现不少一一对…… -青松站- 给 青松站 发送悄悄话 青松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0/2019 postreply 11:11:20

唐太宗应该传位给吴王李恪。贴子缺乏逻辑性。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0/2019 postreply 13:24:2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