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下古代地下长城

来源: haobuhao 2019-05-22 09:49: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758 bytes)

宋辽边关地道,被称为“沉睡千年的地下长城”,入选上海吉尼斯

宋辽边关地道,是北宋初期为防御辽国南侵而修建的地下军事防御工程遗址,横跨河北雄县、霸州、文安、永清、固安等市县,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仅永清县境内就有300平方公里。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2006年5月25日,永清县的地下古战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肯定了这一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的巨大历史价值。2007年初,宋辽古战道又以最长的古战道入选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永清县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区中心,唐天宝元年,由唐玄宗李隆基定名为永清。永清县地下古战道的被发现堪称由来已久,清末年间就有记载,其后又屡有发现。

清末的一个春天,永清县蔡家营村一个村民回家时,一脚踩入村头的一个很小的地孔中。好奇的他俯下身去用手扒,地孔越扒越大,原来是一条长长的地下通道。

 

 

抗战期间,这里的百姓为了躲避灾难,在村里村外挖地道。县城东南6公里处的西镇村村民在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古代的地道:洞体宽1米,高1.6米左右,地道内有小屋和灯台。在位于县城12公里处的龙虎庄村,村民们也挖到了古地道,还在地道内拾到一个锅盖大小的金属片,据说是盾牌。

 

1948年夏天,县城西南12公里的瓦屋辛庄村发生洪灾。人们顺着大水消失的路径,在村西北100多米处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洞口,原来大水全都流到这个地洞里去了。

 

 

文革时期,瓦屋辛庄村村民在这里挖掘出了一个能藏二三十人的拱型洞。洞有一人长,两米宽,顶部和两旁都是用青砖砌成。后来,这个洞遭到破坏。

1951年,永清县城南关,有一户群众室内突然塌陷,露出个洞口。大家发现又是一个地道,面积约150平方米,洞的四壁有十几道小门,每个门连着一个地道。洞内有小屋,屋里有炕,炕上有台灯,还有未燃尽的蜡烛。

 

 

 

1988年,永清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力重点对瓦屋辛庄村的那个吸水洞进行挖掘和探查。

经过三个月的发掘,查清此洞共200多平方米,由两个“迷魂洞”和一个“藏兵洞”组成。人进去“迷魂洞”犹如走进迷宫,拐了几个弯后就不知东西南北了。

 

 

经过1988年的挖掘调查认定:永清县古地道涉及6个乡镇11个村,分布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它不仅分布面广,而且有相当严密的布局。它以南关为起点,呈两条主线分别向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延伸,一个直指信安镇(古淤口关),另一个指向霸州镇(古益津关)。建筑材料均为巨型青砖。

 

 

 

1989年,永专家学者们考察后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所起的作用不逊于万里长城,堪称“地下长城”。它的被发现填补了史书记载的空白,为文物、历史以及古代军事、古代建筑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大家一致同意将其命名为“永清古战道”。

 

 

大家认为,它是宋朝政府为了抵御辽军组织军民统一建造的,不是由辽国辽军组织建造。因为辽军主要是骑兵,以运动战为主,无须修建地道。另外据历史文献记载,在显德七年以后的宋辽对峙时期,永清属霸州,为宋辽边界以南的宋国领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