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来源: 小宁波♂ 2018-12-12 13:04:1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937 bytes)
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之:抗日英烈、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周复。周复(1900—1943),字旭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曾参加东征战役。1927年,周复被任命为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秘书,兼总政治部《三民周报》编辑、黄埔同学会宣传科长。1929年,周复改任军校政治部秘书。1931年周复东渡日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后转入日本明治大学。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爆发后,周复罢学回国,参与组建蓝衣社。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投身抗战。1940年,周复主持创办了鲁苏战区的《阵中日报》,广泛报道国内外战争新闻,号召抗日救亡,鼓舞战区士气。1941年11月,日伪军约5万多人分三路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企图消灭该区八路军和鲁苏战区部队。周复协助八路军共同对敌,坚持战斗50多天,歼敌千人,粉碎了敌之扫荡。1942年8月,日军对鲁苏战区主力第一一三师进行合围,周复指挥一一三师与敌激战两昼夜,突出重围。1943年2月21日,周复在山东安丘与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

抗日英烈、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周复

周复,字旭人,乳名红仔,1900年3月15日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今临川区)湖南乡沙湖周家村,父亲周石麟,为人忠厚,是个贫苦农民,靠耕作二亩薄田和走村串户做些小本买卖维持全家生活。母亲邓氏,勤劳贤惠,生下六男一女,因家境贫寒,有五个儿女相继夭折,仅剩周复和小弟。周复八岁死了父亲,他与三岁的小弟靠母亲替人家捻纱湖口,少年时代的周复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在村里颇受尊长和私塾先生的器重。
1924年,周复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同年冬,陈炯明叛军趁孙中山北上之机逼近广州,正在军校读书的周复被广东革命政府编入黄埔学生军,先后参加了平定陈炯明及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的叛乱,立有战功。随后赴日本留学。1932年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周复毅然罢读回国。3月受蒋介石之命,在南京参与建立“三民主义力行社”(即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的核心组织)总部,任检查会常务检查,检查会书记,负责该社中央干事工作,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干将之一。1935年调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特派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复积极投身抗日,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一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转战于中原一带。
1939年初,鲁苏战区成立,由于该战区部队均为非蒋介石嫡系部队,蒋特调心腹干将周复为鲁苏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兼战区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干部训练团教育委员、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山东省政府委员。从1939年到1943年,周复与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指挥部队在鲁苏战区坚持了四年的游击战争。他集党政军要职于一身,不仅成为于学忠抗日的得力助手,实际上也成为蒋介石安排在该区的“监军”。
1940年初,他在安丘县马家旺村创办了鲁苏战区《阵中日报》,自兼社长,自1942年的两年间,该报坚持每日出版,对官兵进行爱国教育,号召抗日救亡,鼓舞战区士气。鲁苏战区孤悬敌后,环境险恶,因此大力开展抗日宣传,鼓舞官兵士气极为重要。经周复建议,战区在沂水北乡天晴旺村干训团中心广场修筑中山堂一座,命名为“中山堂”。于学忠、周复等高级将领每周在此召开周会,作精神讲话。周复还指示在中山堂高台上架设了一台大型收音机,每晚召集官兵收听重庆广播抗战新闻。此外,他还组织政工大队定期演出抗战戏剧,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对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41年11月,日军以其第十二军为主力,配属航空兵,坦克部队,以及伪军共五万余人,分三路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企图消灭该区八路军和鲁苏战区部队。周复协助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指挥鲁苏战区部队和八路军并肩战斗,共同对敌,坚持战斗五十多天,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战后,周复率政治部人员移至日照北乡坊子村。
1943年8月12日,日军秘密出动独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团,企图包围移驻莒县东三十里坪头的鲁苏战区司令部,捕捉于学忠、周复等高级将领。周复闻讯,即率部抢在日军合围之前突围脱险。8月22日,日军1.5万余人对鲁苏战区主力第一一三师防区安丘唐王山,擂鼓山一带实行“铁壁合围”,于19日移至此地的鲁东战区司令部,政治部也被包围,周复指挥一一三师与日军激战两昼夜,终于突出重围,尔后,周复率政治部迁至安丘西南乡董家宅村。

来源:姜小平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