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金花不姓赛

来源: 淡黄柳 2018-10-03 14:49:0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111 bytes)

我在研究赛珍珠,结果被参考文献引到了赛金花那里,先写一帖介绍一下赛金花。

赛金花自述姓赵,乳名“彩云”。刘半农有疑议,认为可能是姓曹,为清代某显宦之后。她冒姓赵乃因赵家在徽州大族。

不过这个不重要,权当一个引子往下写吧。

赛金花初入道为妓时,1887年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状元郎洪钧。二人一见钟情,取得了一妻一妾的同意,正式把赛金花娶回了家中,成了他的第二房姨太太。洪钧让她改名为洪梦鸾。从此,赛金花由花船妓女一跃而成为“状元夫人”,完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跨越。

不久,洪钧被任命为出使德、奥、俄、荷四国的特命全权大使,漂洋过海去当一名外交官。赛金花以公使夫人的名义,1987年到1890年,随丈夫洪钧欧洲出使三年。回国前的1890年,17岁的赛金花于柏林生下一个女儿,名德官。归来,洪钧留京任兵部左侍郎职,1893年洪钧病逝北京,时年55岁。赛金花19岁。

赛金花被洪家人赶出家门,重操“旧业”。她先在上海开妓院,后到天津。嫖客多知道她曾经是状元夫人,还游历欧洲多年,会讲流利的德语,慕名来捧场的人很多。于是赛金花就把妓院取名为“金花班”,自己取名为“赛金花”。

不久以后,赛金花结识了一位要人,户部尚书杨立山。杨立山把赛金花带到京城,住在李铁拐斜街(今天的铁树斜街)的鸿升客栈内。天津的金花班底也被她带到了北京城。从此南班妓女进入北京,北京妓院分作南北两大流派。

赛金花毫不隐瞒自己的身份,反而将其引为“卖点”——她在自己的香闺悬挂了一帧洪钧的照片,亮明自己状元夫人、公使夫人的身份。果然效果颇佳,她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据说赛金花还曾经接待过李鸿章,只是陪酒唱曲,尽了雅兴。

老北京人常说,清末的时候,北京城里有两个不可一世的女人:一个是慈禧,另一个就是赛金花。

如果八国联军没有打进北京城的话,赛金花一定能够坐稳八大胡同里第一把交椅,过着纸醉金迷、花团锦簇的生活。然而接下来的庚子事变,不仅把北京城变成了人间地狱,也将赛金花推上了诡异的时代潮头。

慈禧太后跑了,但是赛金花还留在了八大胡同里。赛金花当时住在八大胡同之一的石头胡同,而石头胡同当时正好归德军管辖。那一夜德国兵闯进石头胡同,敲响了赛金花的房门。让德国兵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位名噪一时的烟花女子,居然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士兵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她居然还很镇定地向一个小军官问起了德国的某某先生和夫人,而那某某先生和夫人都是德国的上层人物,并且家喻户晓。她还顺手拿出了和这些德国要人的合影照片来给这几个德国大兵看。德国兵一时弄不清她的来历,只好打道回府。

第二天清晨,德军派来两个士兵,开着一辆轿车,堂而皇之地把她接回司令部。这才有了赛金花和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的历史性会见。就这样,赛金花成了德国司令部的座上客,她常常身着男装,脚蹬皮靴,同瓦德西一起,骑着战马在大街上并辔而行,“赛二爷”的大名迅速蹿红,传遍了九城。

当时,八国联军进京后,北京城里腥风血雨。赛金花这时对瓦德西说:“军队贵有纪律,德国为欧洲文明之邦,历来以名誉为第二生命,尤其不应该示人以野蛮疯狂。”这一席话胜过任何堂而皇之的外交辞令,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清末小说《九尾龟》也曾有这样的记载,说赛金花看到国人眼中神圣的皇家宫苑被联军占领,面目全非,爱国心油然而起:“我虽然是个妓女,却究竟是中国人,遇着可以帮助中国的地方,自然要出力相助。”

苏曼殊在《焚剑记》中也曾记述过此事: 赛金花的挺身而出,“使不可终日之居民顿解倒悬,至今犹有称道之者”,于是京城内外,从贩夫走卒到公子王孙,一传十,十传百,赛金花被赋予了救国救民的光环,“议和大臣赛二爷”于是名满九城。最后甚至成了“九天护国娘娘”,使千百万中国百姓幸免于八国联军的劫掠。

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所杀,其夫人伤心至极,扬言要用慈禧太后的老命来抵,因而议和的先决条件变成了:“光绪赔罪,慈禧抵命。”李鸿章听了一筹莫展,据说也是赛金花出面说服了瓦德西,又通过瓦德西找到了克林德夫人。赛金花对她说,要把太后列为战争元凶,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可能的。她建议为克林德竖立一座牌坊,类似欧洲人的石碑或铜像,用这种方式委婉地向德国政府道歉。

赛金花有一定的外事经验,懂德语,以至后来跟洋人打交道并不怯场,也很讲究技巧。按照曾朴对赛金花的描述,与克林德夫人谈判的赛金花“灵心四照,妙舌如莲,周旋得春风满座”。

1902年,克林德碑竖立于东单牌楼的时候,赛金花应邀参加了揭牌仪式。那一年,赛金花二十八岁。据说那天辜鸿铭见到了赛金花,他对赛金花说:“你做过的这些义举,于社会有功,上苍总会有眼的。”但上苍并没有长眼,赛金花日后的日子每况愈下。

《辛丑条约》和议既成,联军退兵,两宫回銮。接下来又发生了虐妓致死一案,赛金花惹上了官司,“金花班”被解散,她本人被赶出了北京城,被勒令返回老家苏州。

她本人并非没有责任,但似乎又别有隐情。当时就有人认为,她是因为过于招摇,才被解返原籍的。荣华富贵,眨眼之间,已成荒烟蔓草,一个风尘女子身份的大起大落,会让人们想起自己身处大乱世的现实。

赛金花没有回到苏州,她又去了上海,想在上海重新创出一片天地,但时过境迁,风光不再。于是赛金花萌生了嫁人好好过日子的想法,就嫁给了沪宁铁路的总稽查曹瑞忠。不过,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辛亥革命后,新丈夫就离开了人世,赛金花重新过起了漂泊不定的生活。

清朝既已垮台,不许踏入京城的禁令也就跟着失效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赛姑今又来”,赛金花重又回到北京,此时的她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风姿绰约,装束鲜奇。她与国民政府的参议员魏斯里打得火热,两人同居在前门外的樱桃斜街。

她与魏斯里的幸福生活只持续了四年,魏斯里就因病去世了。赛金花的日子如江河日下,只能靠接济为生。据说张学良、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等知名人士都曾接济过赛金花。

1932年左右,北京《实报》主笔约同《晨报》、《大公报》、《北京晚报》、《庸报》等各报记者,一起对赛金花进行采访报道,京城的老百姓一下恢复了对“赛二爷”的记忆。她再次声名鹊起,不时有社会名流慕名前来拜访。但此时的赛金花却已看破红尘: 人生一梦耳,我现在念佛修行,忏悔一切。

1936年夏衍的话剧《赛金花》公演,她都没来得及看到这部戏,就于当年的10月21日死去,享年六十四岁。她死后身无分文,多亏一些同乡的名士发起募捐,总算为她办妥了后事,并将她葬在陶然亭的锦秋墩上。如今墓地早已不存了。

当时的报上还刊登了一幅挽联,挽联是这样写的:

救生灵于涂炭,救国家如沉沦,不得已色相牺牲,其功可歌,其德可颂;
乏负廓之田园,乏立锥之庐舍,到如此穷愁病死,无儿来哭,无女来啼。

值得一提的是,夏衍的话剧与当时的汉奸题材,使左翼与右翼内外都吵作一团,最终以张道藩往舞台上扔了一个茶杯,而后禁演了结。

赛金花的人生经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法国作家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在赛金花生前,曾朴以她为原型,写了一部著名的小说《孽海花》。这是一部淡恬而深沉的戏,娓娓叙述各个人物的生死悲欢,说尽了人生的哀愁。台湾学者王德威曾有诛心之论:“《孽海花》的核心,是两个女人对中国命运的操弄。慈禧太后对权力的滥用,几乎导致国破家亡;而赛金花这一出身欢场的‘美艳亲王’,却凭借名不正、言不顺的权力,挽救了中国。赛金花也许从来不曾被尊称为革命者,但她却以最不可能的方式,重振了晚清时代中国的身体政治。”

除此之外,还有以赛金花与瓦德西这段绯闻恋情为主线的长篇歌行:《前后彩云曲》,作者是樊增祥,时人比之为吴伟业之《圆圆曲》;更有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大学教授刘半农和学生商鸿逵合作,亲自采访赛金花本人,访谈十多次,才宣告完成的《赛金花本事》。这本署名“刘半农初纂、商鸿逵纂就”的《赛金花本事》,由北平星云堂书店出版,畅销一时,引得影后胡蝶也萌动了演赛金花之心,但最后未能如愿。

从历史上看,出生于1832年的瓦德西,时年已六十八岁,有人据此质疑说,他与赛金花的私情恐怕仅是传言。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场跨国之恋,赛金花是否对辛丑和约发生过作用,从正史上可以说是无据可查,不过我国学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在德国发现瓦德西卫兵的日记,在这本日记里,有一些瓦德西与赛金花交往的细节。一百年前的北京宝贝,和她的风月政治学,在民众的想象里终于掩面沉寂,与真实的历史迷蒙交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华国锋修正主义集团刚篡夺党和国家领导权不久出了本材料非给江青同志加了个争演塞金花的罪名 -aebny- 给 aebny 发送悄悄话 (129 bytes) () 10/03/2018 postreply 15:34:59

”孽海花“讲,是洪家南归时,赛金华自乘一船,快到苏州时,夜半自解系缆而去。不是洪家赶走的。 -信笔由墨- 给 信笔由墨 发送悄悄话 信笔由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3/2018 postreply 18:44:09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