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现在,谁要买连环画,都应该买再版的。老版的太贵。孟源先生给大家介绍一下再版连环画概况。

来源: 铁甲连环马 2018-05-25 07:57:3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71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铁甲连环马 ] 在 2018-05-25 08:01:5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 的 再 版 连 环 画 故 事
 
     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我抛弃了过去最大的娱乐文化一一连环画阅读,而转向
日益增多的小报、集志、古典小说、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三毛、琼瑶言情小说,甚至电影、电视、音像制品。
       转眼,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也许是厌倦了物欲横流、藏污纳的现实生活,忽然间,我想起了
伴随我少儿时代的连环画,想起了那个纯真的圣洁的年代。那时候,物质、文化匮乏,娱乐活动单调,生活确是
清苦,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等等却相对较好,人,活得安全,活得健康。
       于是乎,我开始各处寻觅连环画,去回味往事,在往事中寄托自己乌托帮式的生活理想。
     但八十年代前和九十年代中后期的连环画,在我心中已不是同一档次,不能算是原汁原味而是再版
而已。
     我第一次购阅再版连环画,应是二十二年前的1996年9月9日湛江强台风过后三天。这时我已是青年人
,工作近14年了。已不再是靠过年过节压岁钱去买书的小屁孩,虽然不再专注连环画,却购买了大量小报、集志
、文学书藉、艺术写真、港台武侠小说、录音带、录像带、各种影碟。但由于误入歧途,投资失利,把千辛万
苦赚取的十多万败光(我也曾做个土豪呀),加之单位也破落,从此一蹶不振,穷到响叮当。
     当时,台风过后,全市一遍狼藉。我去赤坎文化广场,路过九二一路新华书店。这间书店,曾在我
少年时期留下过美好的回忆——连环画,当年,每天每刻惦记憧憬希冀的地方;当年,有空就跑去的地方;当年
流连忘返的地方。书店,十几年没进,怎么样了?带着问号,我走入去。没有了以前那种封闭式柜台,取而代之
是一排排开放式的书架,架上架下摆满书,任由读者翻阅。在一角落里,我看到有32开上图下文上美60集
《三国演义》、50集《东周列国志》、人美《岳飞传》、《杨家将》的连环画,和我少儿时那种64开、60开
一册册的不同。当时口袋空空,是借邻居家的钱买这几册书的。
     1997年,光复路地区新华书店结业清货,看到有再版64开盒装的四川社《说唐》、山东社《聊斋》、
曲艺《兴唐传》、《朱元璋演义》、上美《三国演义》(塑料薄漠过塑的封面)、《红岩》和广西社“百部爱国
影片连环画”等连环画出售,但因印刷模糊、铁钉装祯及手头拮据等原因而放弃。而霞山的新华书店及市内大小
私人开的书店,均不见有连环画出售。
     1998年,中央电视台放映《水浒传》,片头中的一组由画家戴敦邦绘画的人物绣像,一幅幅鲜活的
人物,又勾起我的记忆,不就是(类似)我少儿时玩过的公仔纸和读过的连环画?我开始频频光顾各书店寻找公仔
纸和连环画,未果。而书店有很多标注少儿读物的绘画本、绘本,其绘画实在不敢恭维,书店年轻的店员,甚至
不知“连环画”为何物?我更怀念以前的连环画和公仔纸了。据湛江一些人说,九十年代,每逢傍晚、周六周日在
霞山延安路书店门前空地上,都有书贩摆卖大量(旧)连环画出售,几分、几角、一元、二元售卖。而我懵然
不知,却四处寻找。
     1999年6月的一天,路过九二一路新华书店,看到有32开青色封面、上海人美《穆桂英》上、下
集连环画夹杂在众多少儿绘本中,翻看,却和我儿童时有的那本破旧连环画(也是讲穆桂英)不一样。但绘画得
非常优美。那时,我还不“认识”什么钱笑呆、汪玉山,更不知道五、六十年代中国有大量老连环画等等。就冲着
“穆桂英”,冲着绘画得好而购买了。
     2000年末,挂靠在广东新华集团旗下、实为私人操作的赤坎购书中心在南溪酒店旧址开业了,门前车
水马龙,生意红红火火,抢了国营新华书店不少风头。两年后,又在霞山黄金路段——人民大道南国贸A座开了第
二间。可好景不长,很快倒闭了。五年后,赤坎购书中心也把店内各地方逐块出租给他人做体育、眼镜、音像、
文化等专柜。前两年,又不得不纳入国营新华书店门下。
     开业当天,我在大厅看到几个柜台摆满漫画书,有时尚潮流的故事,也有讲述英雄人物、战争年代
故事的如《刘胡兰》、《雷锋》、《铁道游击队》等,也有编绘《古代文学著作》、《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
、《水浒传》。但无一例外,采用的都是现代流行的漫画手法演绎,最受欢迎的是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社长
刘建平作序的《聊斋志异》大型套书。
     走上二楼,在转角处一个小柜上。终于,我看到了一叠叠花花绿绿、少儿时那种熟悉的画面的书,
不错,是连环画,真的,是连环画。我心砰砰跳着,激动得面红耳赤,手忙脚乱。对着满柜的书,左摸摸右拧拧
,不知如何下手。这些书大多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几本几本一叠用塑料胶纸封着,写着“精品百种”字样。想
拆开看,工作人员阻拦不让拆。余下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规格50开、48开、60开,
有散本有盒装。我看到了少儿时曾有过的《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样板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鸡毛信》等,更多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围看的人都是上年纪的,购买者更廖廖无几。连环画还是连环画,“模样儿”却已变味了。但出于少儿
那份热爱、钟情和难割舍的情怀,我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挑了津美《老小人书》、上美陈丹枫《朱元璋》、
张胡《楚汉相争》、人美王叔晖《红娘子》等购买了。
     此后,我成了购书中心的常客,在此购了近三年的没有任何折扣的再版连环画,当然,是挑着自己
喜欢的那种购买,以古代故事为主,现代及外国的为辅。钱汪《穆桂英》一书,我购到64开上、下集及50开小精
(后在上美购书服务部购到50开平装)。平装书在此都不受欢迎,何况是沪美小精两块硬壳的,更是难有市场。
后来,该中心把包括《穆桂英》在内的小精全都退回广州总店。连环画一度不卖了。近年才用一个专柜锁着,上写着“收藏”
两个大字。就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同样爱好连环画的70年后女孩——孙梅京。
 
     同年中旬,在一楼艺术品类图书中,我翻看《收藏年鉴》,看到有关连环画有关的报纸长春
《东北连藏报》、郑州《连环画收藏》、上海《连环画之友》的地址,写信联系,向编辑索要样报。不久,
收到鲁启云、强者、胡平侠编辑的回信和报纸。从此,走上了连藏之路。2004年又认识了办《连趣连迷》的
王刚、《连藏挺进报》李明、《连友之声》李明海、成都段兴诚、上海王忠明、汕头郑少腾、长春张海滨
、哈尔滨李宁、重庆兰庆君、尹胜清等等知名连友、办报人和广东连环画教头洪斯文老师。在2008年更是成为
连趣网上一个铁杠同学,连趣网、QQ群及近年的连友微信群,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份了。
     连藏十几年,再版书由最初上美、津美、人美几个国营社出版,到私人出版商群起出版,到近年大
浪淘沙般淘尽余下九轩、雷人、佰城、义海等少数者。
     书,也越来越精雅、高档,规格种类更是名目繁多。我买得也多了。
     但,我少儿时的连环画梦,不是近了。反而,逾来逾远、越来越淡了,那种连环画的味道日益变异。
也许是我老了,是我没有与时俱进,聪明得太迟罢了。
 
     自小喜欢连环画的我,对“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凡是看到各种绘画有人物、神话故事、绣像、
风光、景物等等的“东西”(物品)都有“占有”的“欲望”,久而久之,于是衍生除了收藏连环画之外的与“画”有
关的杂项收藏。不过,这些杂项收藏并没有象收藏连环画那样强烈、热切和执着罢了。是一种“随意”、“随缘”
地收集,看到一种东西,喜欢的话,就收集。有些很“刻意”去,如连环画、插图本小说,只能购买才有。但即使
购买,也只能只是挑拣一些价格低廉而又十分喜欢的购买。
    “喜欢”、“价低”,成了我这类社会低收入者收藏的基本底线,这条底线又极大的限制了我们收藏空间的
提升和藏品的价值。而象一些金、银纪念币,尽管绘画着各种精彩而自己又十分喜爱的图案,但是绝对不敢、
“触摸”。
     我所集藏的这些“东西”包括再版连环画,究竟值几个钱?我从不敢奢望依靠它“发财致富”,而是
当一种爱好一种兴趣。但当我老去,逝去了,我的儿孙辈们,会否“传承”这种兴趣,或把它当垃圾处理掉?
有时候,我很悲哀地认为,所有收藏、兴趣,都是过眼云烟,都不及手中抓到的钱现实。
     从连环画,到插图本小说、公仔纸、年历片。。。。。。的收集(藏),其实也是收集着我从孩童,
到少儿、青年、中年。。。。。。至今的点点滴滴及人生足印。也许,我从一开始收集(藏)的就不是藏品的
价值,而是记忆和往事。
 
 
    (王刚早期作品)
 
    (《李向群》为连友之声所奖品)
 
  
 
     (48开人美)
 
     (唯一一本小宣纸,因为此书当初没普本出,为了这个故事,)
 
    (这个是小穆)
 
    (这个是2006年在某学校工作时,刘备借荆州所借的)
 
  
 
    (重庆连协的奖品)
 
  
 
  
 
    (〈一支壳枪〉系潇湘报赠,《女娲》为连界奖品,连环画目录为孔小姐赠)
 
    (铁道游击队是前段时间抢翻天时,在书店购的人美邮政平装)
 
  
 
    (佰城刘总赠的《茶馆》)
 
  
 
    (雨田大侠的作品)
 
  
 
    (九轩的作品)



 
 

 

新连环画5EDB (3).jpg
 

 

再版小人书EE68BA6C (1).jpg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