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71北京城区普通市民吃什么(二)

来源: 2018-02-20 21:37:5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三、鱼肉类

那个时代的北京人比较喜欢的海鱼是带鱼、黄花鱼、鲙鱼。

带鱼最窄的是两毛五一斤,比较正常的是三毛八一斤,还有更宽的也更贵,很少见。不凭票,但供应紧俏,排长队,有一次我排了足足两个小时,结果三毛八的卖完了,只剩下两毛五的了。吃法主要就是红烧。那时的带鱼是正宗的舟山带鱼,没有现在带鱼常见的那种骨质增生鱼刺。

黄花鱼过去本来是低档鱼,老话是:黄花鱼,上不了席。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种鱼常有寄生虫,富贵人家称之为“虫子包”,不喜欢。但供应越来越少,黄海的正宗黄花鱼资源枯竭,慢慢地被南海黄鱼取代。但两者肉质不同。在我说的年代,黄花鱼是正宗的,特点是蒜瓣肉,有股特殊的味道。改革开放后再没吃到过。黄花鱼北京人的做法也是红烧。价格应该是四毛多钱一斤。

鲙鱼刺特别多,但味道鲜美,四毛多一斤。做法仍然是红烧。

其他相对常见的是墨斗儿鱼(比较短、墨很黑、中间有块厚而粗糙的鱼骨),一部分人喜欢,主要的做法是切成片炒着吃。我记得只有两三毛钱一斤。也有水发鱿鱼,但没有鲜鱿鱼。

平鱼(南方人叫鲳鱼)和鳎目鱼(北京的发音是塔嘛鱼)有时候有,少见。北京人喜欢。

最便宜的是海杂鱼,好像不到两毛一斤,各种北京人不认的鱼混在一起卖,不许挑选。里面比较多的是飞鱼,但也混杂着一些高档鱼类,我曾买过黑石斑,肉质极佳。

淡水鱼品种单调,主要是鲢鱼,胖头鱼(鳙鱼)少,草鱼和鲤鱼更少,不懂为什么。有人自己去河湖钓鱼,北京水域的主要野生鱼类是鲫鱼,体型小,北京人叫鲫瓜子。当时的北京人更喜欢吃海鱼。

副食店有时也卖咸鱼,我印象最深的是咸大马哈鱼(鲑鱼),又干又咸,可以蒸或炸,很便宜,北京人不怎么认。

据老人说解放初期大对虾很多很便宜,但在这个时期基本没有了,有时候会有像砖头一样的冷冻红虾,不新鲜。虾米皮和干虾倒是有。

猪肉、羊肉、牛肉都是敞开供应(肉票到75年才出现),价格分别是一块(带皮去骨)、七毛一、七毛五。当时的购买力很差,没有多少人买,特别是夏天,肉摆放时间太长,味道很不新鲜。春节临近的时候买肉的才多起来,那时会有七毛左右的带骨冻肉,在副食店门口用铡刀切块卖。67年我家附近一家清真副食店突然卖起骆驼肉,一块钱可以买两斤,便宜,但没有人买。估计不好吃。

鸡和鸭供应很少,主要是逢年过节才有,东单、朝阳等大菜市场有活鸡,其他副食店都是不新鲜的冻货为主。价格应该是七八毛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