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新华网文章,多次用“低端人口”一词, 看样子已成了比较流行的用词

来源: haobuhao 2017-11-23 19:44:1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485 bytes)
回答: 新华网用词:低端人口haobuhao2017-11-23 19:38:02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11/06/c_1117060337.htm

2015年11月06日 10:34:15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城市的魅力就在于此:包罗万象,千变万化。因为这里人多。达官显贵,乞儿浪人,三教九流,应有尽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汇聚了高端人口和低端人口。无论高低,人是城市的主角。人与人身份不同,地位不同,需求爱好也不同,所以城市就变成各种利益各种欲望交错角力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悬念,制定游戏规则的永远是“管理者”。

  事实上,许多问题都可以浓缩为一个:谁的城市?

  在香港文化人李照兴看来,整个北京像一个“光荣的未来城市”。与此同时,胡同小民却在问:“拆了我小巷的厕所,我要往哪里方便?”

  在城市文化笔记《潮爆中国》的第一章,李照兴提出一个问题:城市的发展不等于拆掉老房子,建起新房子。因为城市不等于房子。建筑供人使用。建什么拆什么其实意味着服务于什么样的人。前者显然针对“高端人口”,胡同里的厕所自然针对“低端人口”。

  如果说“高端人口”和“低端人口”之间划的是虚线,那么,“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之间划的就是实线。中国在1992年就成立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组,1993年提出包括“取消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性质,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的户籍改革目标,但改革至今还没完成,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利益分割仍然存在。比如,现在有超过两亿农民工进城打工,但他们在住房、医疗、社保、子女教育等各方面却享受不到当地市民可以享受的待遇:这是城乡分割。“限购令”和“暂住证”等等则是地区分割。

  户籍制度是历史产物,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而言也有某些作用;但它们含有出身歧视。天下大同也许是幻想,但作为一国公民,理应在本国境内自由迁徙,自由地选择工作、生活和定居地,不因为出身而被另眼相看。

  放在历史背景下,城市就是“人口集中的地方”。世界上本没有城市,聚起来的人多了,就有了城市。无论北京这样的古都还是深圳那样只有几十年历史的新城,其存在的意义都是“让生活更美好”。无论高端人口、低端人口、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构成美好生活的要素也都是安全、方便、自由、尊严等等。每个人在城市里都有相应的位置,大家相互依存,既斗争又合作。这些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城市生活原本就充满变数。但无论处在什么位置,只要在这里生活,就是这座城市的居民,是城市怀抱里的孩子。......

所有跟帖: 

主体就是农民农民工。。。为公开的歧视试水。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3/2017 postreply 21:32: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