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早期军事思想,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来源: 2017-09-14 10:55:5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毛泽东的早期军事思想,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机动灵活反对教条主义纸上谈兵。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亏本之仗,不按敌人的部署打仗。


毛泽东一辈子战略上基本都是以弱胜强。但战术上总是强调不要打强敌或相当之敌,而是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就是要以强欺弱,达到最大战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何能做到呢?就是靠“运动”。敌人强大,但只要能把敌人调动起来,就有可能在局部和特定时点造成我方的相对优势而形成有利战机。毛泽东指挥的前三次反围剿,充分体现了这一战略的运用成功。每次来袭国军总数都是红军的几倍,等圈子转多了,到具体战斗发生时,赶到战场上的红军都是在场国军的几倍。


第五次反围剿,愚蠢之处就是画地为牢。将红军运动的地盘自己限死。毛泽东提出要突出根据地外线作战的建议没人理会。双方步步为营,各按事先部署计划作战,到最后拼的只是人数装备,红军哪一方面都是劣势,打输是肯定的。以弱敌强,不运动根本没机会。红军只有一个优势,就是各级指挥员的素质和水平高于国军,可是打阵地战这个优势发挥不出来多少。若是双方都在不断地运动,这个优势就会被放大。


毛派和当时正统共党中央的冲突就在这里。毛派得势后,这一战略战术思想成为共军主流。有一个电影《南征北战》就是鼓吹这个的。本来看上去无希望的局面,靠反反复复地运动调动,终于创造出战机一举扭转局面。辽沈战役也是逼着国军出动,然后就简单了。陕北的仗也是这样打的。淮海战役能四十万歼灭六十万,靠的就是共军的运动战能力强过国军太多,才实现的。所以,这一思想不仅是战术,也可以是战略层次的。


在运动中争取主动,就是要能够做到决不按敌人预计的时间和地点作战。这意味着要尽可能长地掩藏自己的战略意图,让敌人发生昏惑和误判。所以,毛泽东要向西,他未必一开始就向西,可能是向东向南向北。也不会一条道走到黑。后来的四渡赤水等总走弓背路,不是个“娃娃”能懂得。作为头脑清醒的人,不会脑子发热忘了战略意图。打仗就是打仗,突围时突围。突围时,能把敌人调开找条路逃出去最好,能不打仗尽量不打。


近百年后,我们子虚乌有地“指定”毛作这个做那个,恭喜你!你很可能是对的。因为这些都是当年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我们的水平比委员长都搞,窃喜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