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历史 如果八旗不入关,能否阻挡沙俄的侵略?

来源: 互联网 2017-07-23 10:16:3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6992 bytes)

2017-06-03 伊斯坎德尔 凤凰历史

 

外东北的割让,是每一个了解近代史的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因为这块土地的损失,让中国东北永远丧失了出海口,间接造成了东北经济的严冬。

 

很多人将其归咎为历史的玩笑,认为如果八旗不入关的话,凭借关外的人口是可以阻挡住俄罗斯的侵略的。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女真自古以来就不是对手

 

说起沙俄的渗透就必须提起他们的先锋队--哥萨克了。早在满洲入关之前,他们就已经摸索到了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了。虽然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强盗,但是不可否认其战斗力无比强大,往往几十个哥萨克就可以吊打千余名土著战士。

 

哥萨克人战斗力如此强大的根源,在于其都是冒险的亡命徒。这类人自古以来心理素质就无比强大,而且其配置的近代火器和钢铁冷兵器是当时的连金属工具都视为神器的东北居民无法想象的。自然,哥萨克们很轻松就在土著人里开起了无双模式。

 

哥萨克对待女真人的手法也是十分得血腥,他们在久契尔人(俄罗斯人对女真人的称呼)的地区可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捣毁兀鲁思(女真人的村庄),连根拔除”①。第一批来到东北的哥萨克在松花江航行了七天,女真人在当地的定居点全都遭了灾。

 

哥萨克的恰西克马刀

 

面对哥萨克的横行霸道。女真人自然不能置之不理。1652年3月24日,满洲都统海色率领两千全副武装的骑兵,带了六门火炮和三十门多筒炮和火枪前往讨伐这些作恶多端的哥萨克人。八旗军队来的很突然,并非绅士一般的下战书而是非常突然地发起袭击。哥萨克人从未在远东遇到过有火器的部队,一开始甚至以为是“哥萨克人在城里开炮”,然后才发现是“博格德汗的军队对城开炮”。②匆忙应战的哥萨克人留下五十个人在城内留守,剩下的一百五十六人则出城肉搏。激烈的战斗结束后,八旗军溃败了,六百七十六人战死,八百三十匹战马和十七支火铳被抢走,哥萨克人则伤亡一半。③

 

这是哥萨克对中国军队的初战,从这场战斗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鼎盛时期的八旗军队面对哥萨克的交换比依旧不好看,就算装备了不存在代差的火器八旗兵依旧不是这群亡命徒的对手。如果不是受制于交通清朝老家可能早一百年就易主了。

 

俄罗斯人的可怕推进方式

 

而相比起野外战斗力的差距,俄罗斯人以定居点的方式渗透东北才是女真人的梦魇。其实俄罗斯人的招数,在明末的时候就被熊廷弼和孙承宗为首的一众大明能人使用过,唯一的区别在于明人更多的是纯粹的军事要塞。原理也简单,因为堡垒能够有效地消弱八旗骑兵上的优势,而网络状的堡垒战术更是可以很轻松地把女真人的各个定居点之间的交通给切割了,然后在相对轻松地一个个吃掉这些被孤立的定居点。可惜的是明末国家财政崩溃,官场腐败又极其严重,十两银子能用在实处的不足一两,偏偏军事要塞是个极为费钱的工程。最后,这个可以改变大明历史的反攻计划只能告吹。

 

孙承宗的致胜绝招只能在财政充裕的时候才能使用

 

而俄罗斯人的方法成本就要低了许多,首先其不是国家力量赞助的,以哈巴罗夫为例,其自身是个暴发户,所有的军事行动是自费的,不用沙皇为此掏出一毛钱。他为此还向弗兰次别科夫借了一千三百六十三卢布,加上自己的家底一共三千五百卢布武装了70名哥萨克。④然后像做着“东方黄金梦”的同时代欧亲戚的一样,很多的俄罗斯人相信阿穆尔流淌着蜜和乳,丝绸之类的是个人都能穿得起,许多渴望冒险的人纷纷来到西伯利亚建立定居点。在短短半个世纪内,他们就在西伯利亚建立起了五座城市和七座县城数百个村庄和相应的城堡与哨所。他们中间渴望发财的就成了哥萨克,进行下一轮的征服活动。

 

这些哥萨克建立的城堡也是非常易守难攻的。城堡周围挖有壕沟,深宽各一丈,附近插有削尖的铁棍,上面覆上一层土洒满缴获的箭头。最后城堡装有制高炮台,分为“城上”和“城下”两个射击孔。这样的配置无法和西欧的棱堡相提并论,但是已经不是没掌握弹道学的东亚人所能对付得了。

 

1655年当八旗再次进攻的时候,动员了足足1万人,不但依托小山架起了火炮,还建立了两座新的炮台。3月20日,清军开火炮击了足足一昼夜,但是“射击不准”无法摧毁哥萨克的堡垒,最后四面进攻每面约3000人,也被哥萨克人肉搏击退。4月4日清军被迫撤退,这次清军动用了1万多人和15门火炮,却无法打下500驻守的哥萨克堡垒,可见“筑城推进”的战术十分有效。除了没有掌握弹道学之外,清军缺乏攻城的重炮也是重要因素。彼时红衣炮已经是东亚范围的一流重炮了,但是最大的红衣炮也不过18磅,离欧陆40磅的攻城炮标准依旧相去甚远,只能感叹双方在基础上就差了好多。

 

清军的红衣炮在当时的东亚是最先进的火炮,但是这只是欧陆比较重型的野战炮而已

 

不过作为纯粹的外来者,俄罗斯人也知道只有本族人移民是不够的。因此,他们也非常注重对当地土著的分化和拉拢,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宴请为名,将各自部落的首领扣押,逼迫他们缴纳实物税给沙皇。同时他们也需要“以自己的勇敢善战证实为国君效忠,届时会得到奖赏”

 

万幸17世纪的时候,俄国人在黑龙江流域的人数实在太少了,几百人的军队再能打也有极限,更何况彼得大帝改革前,除了匹夫之勇更胜一筹之外,俄罗斯军队并没有和东亚人的军队真正地拉开代差。因此,雅克萨之战后,认识到此时在远东的力量无法彻底击败中国后,俄罗斯人选择了退让,割让了雅克萨城堡。⑤

 

尼布楚条约在俄罗斯看来其实也非常屈辱

 

人口优势不能阻挡住沙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沙俄在远东的步伐终究会再次迈开。彼得大帝的改革让俄罗斯军队战斗力飙升,最终追上了自己的西欧老师。因此无论远东局势是否变化,沙俄卷土重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有人质疑,如果满洲不入关带走大量人口进关,或者入关后没有柳条边,允许内地民众垦殖东北地区,是否能阻挡住沙皇的步伐?答案依旧是否定的。这招或许对其他逐渐走向近现代文明的欧洲国家有效,但是沙俄是全世界公认最为血腥野蛮的列强,杀戮对于俄罗斯人似乎从来不是什么道德障碍。

 

彼得大帝雕像

 

为了拿下外东北,沙俄制造的各种对中国人的屠杀,相信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这里暂且按下不表。以人口众多的欧洲为例,俄罗斯把占领区的波兰人屠杀或驱逐,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甚至还为此把黑锅甩给了纳粹。在前斯大林时代,乌克兰还生活着为数众多的鞑靼人,这点相信看过电影《火与剑》或者玩过它改编游戏的《骑马与砍杀》读者应该不陌生,但是克里米亚公投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当地的鞑靼人已经所剩无几。至于车臣人,那更是悲惨无比,总人口被干掉了至少有一半。在中亚,俄罗斯人也严厉镇压那些敢于反抗的民族,仅仅是1917年的镇压,就杀戮了至少上万名反抗者。

 

外东北的出海口和黑土地无论是对于沙皇,还是对于苏联都是无比诱人的东西。甚至在斯大林决定让苏军撤离中国,把铁路归还给新中国的时候,还引发了苏联将军的抗议。因为在很多苏联人看来,满洲应该是一个被苏联击败的战败国家,而非中国的一部分,理应让苏联以战败国的待遇对付它,对它尽情地压榨和掠夺才合理。

 

面对更胜八旗虎狼之师的“北极熊”,你能对没有内地财力支撑,仅仅控制东北一隅的康熙皇帝指望些什么呢?

 

现在我们能得出结论了,答案是不能。

 

无论是谁执政,俄罗斯人都对东北有着强烈的渴望,都不会对这片土地善罢甘休。

 

而八旗军队全盛时期,打尚未成熟的哥萨克军队依旧战绩不佳,只能靠人多和主场优势逼迫沙俄在谈判桌上暂时性地服软,当交通逐渐发达之后,沙俄移民逐渐渗透过来,撕毁脆弱的条约,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参考资料:

①《外贝加尔胡的哥萨克》卷一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历史文献补编》卷四

⑤《哥萨克在黑龙江上》p74

 

 

欧立德:不能把“中国”认同当作满洲人的唯一认同 | 访谈

 

2017-07-03 腾讯文化 彰考局

 

 
 
 

作为强调满洲特殊性的“新清史”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副教务长欧立德在去年北京的一次论坛上,谈及了历史中国(特别是清朝)“帝国”的性质、概念及其演变,强调了翻译、话语分析的隔膜及其重要性。

 

会后,欧立德接受了腾讯文化的访谈,就演讲中的未尽之意,如清代国家性质、认同的多元化特征、文化核心区的动态视角、清代江南的意义、乾隆帝的时代意义与研究价值、通俗历史写作与史学家的责任等问题做了更详尽的回应。

 

以下是访谈全文,文章经作者审定:

这是“彰考局”为你推送的第 46篇文章

 

接下来你将看到

 为什么要讨论中国是不是帝国

 满洲人在王朝内部的身份认同是多面的

 对于汉人文化,清朝皇帝既欣赏又害怕

 社会给了学者很多特权,学者需尽到社会责任

 

访谈李扬(腾讯文化特约记者)

受访欧立德(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副教务长)

 

为什么要讨论中国是不是帝国

腾讯文化:您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帝国问题,对于帝国的追溯、考辨,意义何在?

欧立德:现在都习惯说“中华帝国”这个短语,不管是清代,还是明代、唐代、汉代等等,只要是秦汉之后,就可以用“中华帝国”来称呼王朝,但有时候说帝国,并不一定都很清楚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当时没有人用帝国这个词来描述唐国或明国。

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把词汇弄得准确和明晰。“帝国”的含义应该是什么?概念说明白之后,也不会清楚到可以不谈了的程度,也总会有关于“帝国”的一些争论。但起码能提出一些原则,或是一些机制上的行为、想法上的共识,构成“帝国”的共性。那样,我们说“帝国”的时候,知道说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帝国”感兴趣。

清嘉庆时期疆域图。From谭其骧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腾讯文化:葛兆光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与其追溯根源,不如讨论国家的性质和特征。

欧立德:这也是一种看法,我也不反对。我不只是为搞清“帝国”的词源,才开始对“帝国”感兴趣。我认为,知道“帝国”概念的历史只是一个开头,然后再追溯“帝国”在各个时代,或是使用它时,在具体环境之下的含义。方维规教授也谈到这个,他说“帝国”的“概念”如果把它弄得很窄,就只是考证的一种,但也可以把它看作思想史的一种方法。我比较倾向于方老师的观点。但我也觉得葛教授的观点也很好,他提醒我们做所谓概念考古只是个途径,不是一个目的。

腾讯文化:您先前在《读书》上发了一篇文章《传统中国是一个帝国吗?》,您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欧立德是有条件之下的肯定。我们首先要说明,如果“帝国”应该有某一些特点的话,那么再去发现某一个朝代、某一个王朝,符合那种特点,就可以说它是“帝国”,没有那些特点,或说特点缺一部分的王朝,是不是一个帝国呢?这还会是一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每一个王朝,宋国、元国、唐国很多方面都有很多不同。

腾讯文化:中国历史的叙述里,如果说蒙元、满清是帝国,国内多数学者估计也不会否认。

欧立德:我也不会否认的。

腾讯文化:国内对“新清史”一提到“帝国”就比较敏感,但如果说“蒙元帝国”好像就没有那么紧张。有观点说蒙元与清朝是有“帝国主义性质”的,您同不同意这个说法?

欧立德:这就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我们对于“帝国”和对于“帝国主义”的理解不都一致。有人可以说有帝国也不见得有帝国主义,因为这其中还包含着很多从马列主义,尤其是列宁思想里的内容,那个词是imperialism(帝国主义),有一点 radioactive(放射性的)。

 

大清平定西域得胜图。

 

腾讯文化:扩张?

欧立德:也不只是扩张,“帝国”可以只是一个学术术语。但你要一谈到帝国主义的话,那就涉及到很多很多其他问题,比如一些也许你不想去谈它、不相关的内容。

对于清朝十七世纪、十八世纪末的扩张,准噶尔是不是会觉得大清国对他们的征讨是带有帝国主义性质的行为?这个就很难说了。因为当时没有那个词,他们无法用“帝国主义”来描述康熙帝、乾隆帝一次又一次地派军队来征服的行为。当然可以确定的是双方的敌对关系。

战后的准噶尔人被容纳到清帝国之内,各种身份都有,有的成为了奴隶,有的加入到八旗。如果以全球史的镜头去看这事,其他帝国的做法也与此类同(不是说完全一样)。但如何定义类同?这个还值得探讨。

为什么值得探讨?因为我们想要以“帝国”的标准去理解大清帝国的话,清朝在内亚的扩大是值得思考的因素。至于是不是帝国主义,我目前还没有结论。但“殖民主义”colonialism确实有,国内外有人持这一观点。像十八世纪后半期,贵州、云南那些地方,处理苗族关系时确实也带有一些殖民思维。

满洲人在王朝内部的身份认同是多面的

腾讯文化:很多学者会认为“新清史”关于清帝国内部的“认同”的提法,有点挑战国家认同。回到“新清史”,其观点有点借鉴人类学“主位立场”的意思,即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这跟区域社会史,或者华南研究类似,也是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看“认同”。回应“新清史”,比较好的方法是不是可以看各个不同区域的人的国家认同?

欧立德:这个认同观确实引起了很多争议,没错。

先不谈争议本身,来谈“认同”问题。问题很复杂,我八十年代做研究生的时候,这方面的论文、著作其实很少。西方学术界本来没那么多人关注认同,即identity这类事情。后来受人类学影响,历史上的认同问题,最近二三十年才变得很热门。

其实每一个人有一种认同,比如你认同你是汉族,你也认同你是国家公民。你可以认同自己是某个大学的学生,你也可以认同自己是研究生,可以认同你是来自某某地方的人,也可以认同是一个搞历史的。这些认同观都不一样,会有冲突、重叠,甚至会有矛盾。

但即使各人认同之间有矛盾,也不意味着会“精神分裂”,一个人可以容忍很多种在他脑子里的不同认同。有时候谈清朝满洲人的中国认同,不能将其当作唯一认同,不能说因为有中国认同,就不可能有其他什么认同。

 

《葳弧获鹿图》(局部),画中呈现乾隆二十七年皇帝木兰秋狄情形。图中扼弓男子是乾隆帝,旁边女子是其妃嫔。

 

我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表明满洲人一方面认同汉文化的伟大,一方面认同本身拥有的文化,比如“国语骑射”,两种可以同时认同并承认。这是种比较复杂的认同,不要片面化。

另外,关于清朝是不是“中国”的问题。回溯到清朝,我觉得那个时代的人不会有意识地去想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会找到一些史料记载证明,确实有清朝皇帝、官员,说大清接受了历代中国王朝的正统,是中国。

但也可以看到一些史料记载,说“中国”是内地,而内地之外,在一些情况下不把它当作是“中国”。这说明他们的想法会变,不见得非常一致。

当然不可能在史料里找到这些说法存在的固定一致性(consistency),我们可以只注意到他们提到“中国”这个词汇的时候,用到的那些例子。但不提“中国”的例子怎么处理?假装不存在吗?我们不只是要考虑正面的证据,也要考虑到反面的。

对于汉人文化,清朝皇帝既欣赏又害怕

腾讯文化:关于“新清史”强调的满洲特殊性,那天演讲也有学者提到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点,葛兆光先生认为,虽然不能用现在的边疆来看待以前的中国,但历史中国还是有一个稳定的文化核心区,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欧立德:我认为,这个看法没有问题,从很早以前中国确实有一个稳定的文化核心区,只是它也许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圆桌讨论会上,有学者谈到,曾在山西的博物馆里看到一个地图,地图上显示,原来以为这应该是中原地区的部分,却绝大多数不是汉人住的地方,都被“夷人”占据。所以文化核心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会变,会移动,从北宋到南宋的变动,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个问题,最基本的就是,关于“中国”在文化上的含义,这个概念(idea)很早就存在。不过,当人们把它当作地理上一个固定的实体时,就会发现和历史事实有时候对不上。

腾讯文化:江南在清代,可以把它当作文化核心区。在核心区内,汉人会想起满洲人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而满洲人亦会感受到来自各方面汉化的“浸染”与压力。区内不同族群的互动,以及呈现的复杂面向,从一个比较的视野来看,会很有意思。

欧立德:在我看来,满洲贵族、皇帝、八旗精英对江南态度很复杂。一方面他们非常欣赏汉人文化,康熙到乾隆时代,承德的避暑山庄,当然有北方的风景区,但也有很多地方借鉴了苏州、杭州那一带的园林和建筑,这个没有辩论余地。

但无论是康熙帝还是乾隆帝,下江南时会做很多周到的准备,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旅途,其中有政治因素,也有人考虑到朝廷安全的维度。譬如皇帝住的地方往往或者是行营或者是地方的八旗驻防营地,而不是汉人住的城里。

 

乾隆帝的满文批示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可以讨论的问题,只是一直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好像不考虑到这一点,认为皇帝到江南去就是他认同汉文化,等于是汉化了的象征,证明他(然后所有满洲人)放弃了对于满洲原有的那种认同。这种看法我不能同意。满洲人对于汉文化的强大一方面很钦佩,很欣赏,很喜欢,但也很害怕这个文化的吸引力。他们会回望过去,知道此前的北方民族王朝,汉化会导致军队战力降低,他们很害怕独立的族群意识慢慢消失,也害怕汉族人久而久之会排斥他们的,所以每次听说民人剪了辫子整个朝廷就变得很紧张。这是他们心里存在着的一种很矛盾的心态。

社会给了学者很多特权,学者应尽到社会责任

腾讯文化:您最近在大陆出的一本书是《乾隆帝》,其中不少是在“新清史”的关照下来提出来的问题,这跟中国现实面临的很多问题类似,中国讲究以史为鉴,您觉得可以从乾隆时代可以获得哪些经验和教训?

欧立德:我也不是有意地去把当代的问题写进去,书是编辑让我写的,作为他们编的世界大人物这个系列的一种,他们希望不都是欧洲的,还希望有亚洲的、非洲的等各个地方的人物。

到我这儿,我就觉得应该写乾隆。为什么决定要写乾隆?因为他在世界史、中国史的影响太大了。而在西方,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很少人知道他的名字,虽然他在位有六十多年。

整个十八世纪,他像路易十四世、亨利七世以及伊丽莎白一世那样,是一个时代的创造者。

现在,对中国感兴趣的西方读者越来越多。每天在报纸、电视上都有关于中国的新闻,也有很多人来中国旅行。但对中国历史更深一层的了解,一般来说还是很缺乏。

西方人要了解中国现在各种情况,要了解到一点中国历史,乾隆帝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上次中国在世界占重要地位的时代,是18世纪,这个时代,我觉得要通过乾隆帝来介绍,让西方读者知道,目前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之强盛不是空前的,而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甚至是一般的事。到19世纪中期之前,中国经济还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鸦片战争之后到改革开放之间的140年左右,地位才有所退步。但很多西方人的脑子里就觉得中国从来是与世隔绝的,落后的。其实这都不对。如果把现代中国的崛起,置于一个比较长的时段来看的话,很多演变就比较容易理解。

腾讯文化:您似乎对中国的历史普及读物特别有兴趣,演讲中还提到了易中天的著作,您如何看待非历史学专业学者来写历史的现象?

欧立德:这个问题也问得很好。我们学者彼此之间也会谈这个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有的觉得搞历史的是很专业化的一个职业,你学历史,你主要是写给其他搞历史的人看,你做学问主要是为了这个目的。这个观点、立场我当然理解,我自己写的一些东西,也就是为了其他搞清代史的专家写的。

欧立德著《乾隆帝》英文版

但回头想,如果我们所有文章,所有写的书都是那样,那么我觉得史学家、学者、教授没有为社会尽到责任。

我个人认为,学者做学问有很多特权,至少在美国,我愿意教什么样的课就教什么样的课,我想写某一个论文,我想参加某一个会议,我可以写、可以参加。社会对我的具体要求其实很少,我的自由度反而很大。但我同时拥有老师的身份,就需要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如果你有能力把你的学问、你学到的东西,跟更多人分享,为什么不呢?

不是所有搞历史的或其他专业的都能够把通俗读物写好。因为就写这种读物某种程度上考验你的文笔是否有吸引力。比方说,在美国,史景迁写东西,很多人都有兴趣,因为他写得很好,他文笔很精彩,大家都很愿意看。你如果在美国街上问,你读过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吗?我相信在十个人当中大概只有两三个人会说是读过了,而大多数读的就是史景迁的书。这是史教授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毕竟史学界不只是对于史学界有责任,我想对整个社会也有责任。社会对我们做学问的人那么好,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每天可以看自己的书,思考我们自己关心的问题,写自己的东西,多么好的享受,很难得。我们还是要回报一下吧(笑)。

 

彰明往事,考察未来

做最好的历史知识服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

所有跟帖: 

八旗不入关更惨,狩猎、游牧民族的关外、外蒙都很有可能被沙熊吞掉。大清早期以及后来的日本能战胜俄国主要俄国的重心在欧洲。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3/2017 postreply 12:32:51

沙俄是成吉思汗蒙古的真正传人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209 bytes) () 07/23/2017 postreply 15:41:4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3/2017 postreply 16:10: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