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辆红棉牌自行车救了两条人命说起

来源: 吴友明 2017-04-29 08:06:2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8062 bytes)

看到一篇文章,是写70年代的,作者有一辆红棉牌自行车,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冬夜,一个同乡打着电筒急促进敲着他的房门,说是老婆要往医院待产,途中肚子疼得厉害走不动了,要借用自行车。他一听,“大肚婆坐过的车子不吉利”袭击脑门,茫然片刻。可是人命关天呀,他二话没说便推车出门同他一起赶去。天太黑不能搭人,于是他在前头抓住车把,老陆在后打着电筒扶着老婆两人小跑步向医院推去。当夜这个同乡的老婆顺产后,助产的护士长说要是再耽误一些时间,母子俩的生命就难以保证。老乡望老乡,两眼泪汪汪。老同乡流下眼泪说这辆车救了我家两条命,就把它叫做“恩人车”吧。这是奇迹。这车买得真值。”

我们家也有关于红棉牌自行车的故事,在我的土楼岁月(二):被赶出教堂之后有这么一段话:那时候,我经常看到心爱的自行车(刚买不到一个月就被抄家)被专政队的一‘少年家’骑在街上耀武扬威,玩耍打闹,任意糟蹋这部新车,还得意洋洋得说:‘我们是骑私车办公事。’我愤怒极了,但敢怒不敢言。在那动荡的岁月,求个安生就够我们操心了。

其实这辆自行车是我父亲抽签得到的,大约是1968年9月,有关部门分配给我们所在的居委会有两辆新的红棉牌自行车,居委会领导决定辖区内所有居民都可以抽签,抽签的人挤满了居委会驻扎的关帝庙,我爸爸也跟着人抽签,他手气很好,抽中了一辆。没有想到一个多月之后,风云突变,我们被炒家被赶出教堂,这辆新车就被专政队占用了。

那时文革已经开展三年,但是50年代以来一些好的风气还在,基层干部不敢明目张胆搞特权,所以居委会有两辆自行车还公开让群众抽签,不敢走后门,即使是在上山下乡运动中,也鲜有听说谁走后门不去下乡的。在文革大动乱的前三年时间里,除了一些高干走后门让子女参军之外,整个社会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走后门的风气就是在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之后盛行的。比如,1970年大学就恢复招生了,只是人数很少,当时的政策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大学新生不是通过高考,而是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首要标准只重“政治出身”,这就是工农兵大学生的由来,重点在于“领导批准”,于是大长走后门的风气,大量工农兵学员其实是领导的亲戚子弟。

话说我们的这辆红棉牌自行车被居委会没收之后,数月才讨回来。那时候自行车最派头的是凤凰牌和永久牌,红棉牌是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你好好保养的话用十几年都没有问题。有一辆自行车,不管是什么牌,不管是新的旧的,对你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

在文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班有的同学就不参加学校派性活动的,他们用自己的自行车载客。那时从我们的小镇石码到漳州20公里,买汽车票要5毛钱,坐自行车要8毛钱。我大哥在1964年下乡之后,他的农村离开我们小镇只有30公里,也是在我们县城境内,他就常常载客。有时一天可以收入五六元。上山下乡之后,有时我回到龙海住在大哥的家里,我也常常骑着这辆红棉牌自行车载客,载客的自行车要安装大的后座,有时后座要坐两个人,有一次我还载一位老年妇女,她还有两大包行李,我要把行李绑在后座的后半部,让她坐在后座的前半部分,然后我才向前屈着脚上车,没有一定的车辆技术是不敢载老人的。当然,载客是非法的,正规载客的自行车是有专业牌照的,但是那时的工商部门也管不了了,无照载客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特色。我大哥因为有载客收入,生活可以有些改善,不然的话,在生产队里劳动,一年到头都没有多少分红,社员们的柴米油盐就是靠载客和做其他副业来补充的。有时我载客一天收入两三元就很开心了。

有一位在法庭的工作人员邝鑫森写过一篇文章说,80年代他也有一架红绵牌自行车,他工作的地方70%是山区,交通极不便利,通讯落后,每村只有一台电话机,电话联系效率低,90%的法律文书必须由送达人员亲自到各村落去送达,当时民事诉讼举证制度未完善,以法官调查取证为主,常常是“当事人一张状纸,法官跑断腿子”,负责送达任务的书记员,还得协助调查取证。为了完成任务,他只好用上那辆老式红绵牌自行车,带上法律文书及调查提纲,还有开水干粮,沿途送达,调查取证。常常是早上出发,干粮充饥,晚上归来,工作劳累而快乐,那辆心爱的红绵牌自行车,伴随着他走遍辖区的山山水水。

在那个朝思暮想有一辆自行车的年代里,有一辆红棉牌自行车,承载着多少温馨的记忆,有多少辆自行车就有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当我们开着轿车的时候,不妨想想骑车自行车的好处,环保,健身,安全。我们能够回到那个满城都是自行车的年代吗?真的很难说。好了!文章结束了,大家欣赏一些照片吧,图片信息来源网络,文字说明为本人所注。

 

以下这张就是老牌红棉牌自行车:

 

 

下图是姑娘们正准备参加自行车比赛,这些赛车的姑娘看不出有多美,焦点是观众好多啊!那么多人在看自行车比赛,可见大家非常羡慕参加比赛的人。而且那些车看起来都很新,观众们眼睁睁的到底是在看人,还是看车,真的看不出来。

 

 

下图是80年代骑执行车上班的年轻人,在十字路口等待红灯。如果你现在看到这么多人的话,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机会,都是低着头看手机的,因为那时没有手机,所以大家视力很好,你看这一群骑车的年轻人,只有两个带眼镜,如果是现在的话,最少有十个吧,看来还是自行车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那个年代的人视力好。

 

 

下图你看看,大家骑车上班,一年到头不必戴口罩,现在很多城市被雾霾威胁,就是因为骑车的人少,大家都开汽车,尾气污染厉害。

 

 

那个时候小孩子学骑车就是这样,你也是这样吧!
 

 

下图你看,堵车的时候,一座桥还可以让一群骑自行车的人推车走过去,

如果是汽车的话,这座桥可能就成为停车场了。

 

 

下图的老照片太珍贵了,中国要发展,民族要兴旺,人口要什么?接下去谁知道写什么,但是我知道现在人口还是要发展,一对夫妻鼓励生两胎。

 

下图是在比利时,骑自行车减税计划已经实施了多年,如今自行车出行占据全比利时总出行数的8%。荷兰从1989年开始就实施了雇主交通计划,以鼓励员工选择有益健康与环境的交通 ..


下图的单车青年完美逆袭:大城市上班,骑车竟然比开车快?2016年12月13日 财经摘要2016年12月13日 财经摘要:在帝都、魔都这样的大城市,自行车和汽车到底谁更快就像一个现代版龟兔赛跑的故事。单车青年小张为了挽回自己的心上人马小姐,找到了我们的数据侠,请求指点迷津。在分析了5190条起始线路大数据后,来自清华同衡的数据侠告诉小张,他的单车爱情马上就会柳暗花明了。

 

有关链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