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重同学轻同事

来源: 吴友明 2017-04-27 06:55:4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033 bytes)
我有个问题一直非常纳闷,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同学会,就很少有同事会。是不是同学的友情就比同事的友情多一点,所以相会要多一点。
 
我不知道大家想法如何?我只谈自己个人的看法。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有与中学和大学的同学来往,其实我在中学只是读了两年初中,大学只读了三年电大。而我在中国工作十几年,和十几年的同事几乎没有来往,也觉得没什么话可说,更不用说什么同事会了。可是同学就不同了,同学情结一直在我心中。
 
我想,重同学轻同事的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同学的相对稳定,稳定就有时间了解产生感情。你一个班级就那么几十个同学,但你出来工作之后,你的同事可能几百个几千个。即使是小的单位里,一般同事的的变动也比同学大多了。同学的目标是学习,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同事的目标是工作是加薪是竞争,容易互相猜忌和互相攻击,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同学的年纪比同事小,中学同学是十几岁的少年,大学同学也是二、三十岁的青年,青少年在一起学习,有教室空间的局限,比起单位同事的空间小多了,所以也更容易产生感情。正应了那句“哪位少年不多情,哪位少女不怀春。”而单位同事呢?老中青都是同事,上班干活下班回家,有话要说也是工作上的话,太无聊了。要说知心话还要回家找同学。
 
如果说我对初中同学的感情更加深刻,那是因为我们上初中的时候遇到了文革。我在1964年9月才读初中,一年半之后就来了文革,直到1969年初下乡,同学们才分开。所以实际上我的中学同学在一起的时间有4年半。那4年半是中国当代史上最有故事的年代,所以最使人记忆犹新。作为生活在那个年代的青少年同学们,当然对彼此之间的交往最刻骨铭心。不管是爱是恨,是爱情或者是友情,不管是造反派保守派还是中间派,岁月里燃烧的激情永远记载在我们的青春的史册上。以后的岁月不管多么漫长,都没有那种激情了。有激情的岁月产生的感情也使我们最刻骨铭心。
 
我的第二次校园生活是在80年代,1980年我从土楼乡村回到闽南故乡龙海县,忙完结婚之后就开始补习中学课程,使自己的程度达到高中毕业水平。我原来初中只读一年半,从83年起,在夜校补习两年之后,85年考上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电大第一学期我在龙海读,第二学期因为我的工作调到漳州,转学到漳州芗城区读,直到88年秋季毕业。
 

 

  

                                                  1986年电大同学留影
 
在我读电大期间,我认识了好些同学,直到现在还有来往。为什么我和电大的同学感情深?因为在我们班同学中,我是年纪最大的之一,大家都把我大哥。电大虽然是业余时间上课,但是每周也有几个晚上大家要在一起,有时候经常要到某个同学家里一起学习,都是婚嫁的年龄了,更容易产生感情。再说,读中文的人大都感情比较细腻,浪漫又不失妗持,喜欢幻想又很现实。三年之后,不仅同学之间感情深厚,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不错,有同学和师生之间成为夫妻的都不是什么秘密。和电大同学的交往,虽然没有那种激情年代的狂热和单纯,但是确是很实在的感情,直到现在电大的同学还年年聚会。那年我回国,电大同学聚集得最齐全,平时聚会人就较少,也说明我和同学的感情不错。
 
所以 我的相册里只有初中同学的合影和电大大学的合影,没有同事的合影。这些照片就是我的重同学轻同事的见证。不知大家对同学同事的理解如何?
 
我的文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博客讨论连接 -吴友明- 给 吴友明 发送悄悄话 吴友明 的博客首页 (353 bytes) () 04/27/2017 postreply 06:57:10

学生时代思想单纯,无利害冲突,踏上社会后成熟了加上有竟争,尔虞我诈,胸中起城府,人间关系变得复杂冷漠。 -老商- 给 老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27/2017 postreply 08:08: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