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兆丰路三家里的棚户区

来源: 华府采菊人 2017-02-19 14:39:4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937 bytes)

黑线框框里就是三家里, 红框部分即原南站和上港六区。

上网年头不少了, 很喜欢看看老早的上海, 似乎就没看到有多少棚户区的回忆, 连工人新村的都很少。

上海原来的十个区里, 徐汇区似乎是以高级住宅区闻名, 上海老的大的官僚或民族资本家,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的高级官员, 北洋下野军阀,再往前的前清达官显贵封疆大吏,早先外国大班国人买办, 多少居住于徐汇区, 就其原因, 自然是房子好地段幽静。

雄鸡一唱天下白, 陈毅饶漱石带领第三野战军打进了上海, 高级领导人也是人, 住这些地方也是再正常不过了,康平路高安路成了高干宿舍较为集中的地方, 无可厚非。

其实, 徐汇区被一条臭河浜肇家浜一劈两半浜南和浜北, 南北两重天地,浜南棚户区“交交关关”,以大木桥路为中轴线的斜土街道, 便是棚户区的根据地之一。

五十年代初中期, 陈毅当上海的家作华东的主, 虽现在说此公油条较老, 但办实事着实也实在, 肇家浜的臭水沟的填平修路,一条东起打浦桥西至徐家汇的 林荫大道,到现在我们这代人还是记忆犹新。另外在大木桥路的两边, 修起了一大片工人新村, 从两万户的日晖一村, 日晖二三四五六村, 江南一村二村, 解决了大批普通市区的居住环境, 好歹, 要知道上海被全国人民诟病的“拎出来”的马桶, 在这些工人新村里基本不复存在啦!

但是, 就在这块地方, 还是存在着占地超过一半的是棚户区, 今儿要说的“兆丰路三家里”, 就是之一。

这个兆丰路三家里, 不是行政划分, 只是市民口中的习俗称呼, 想来很可能在上海开埠之前, 此地的“本地人“是以三家人为主的吧。

先解说一下三家里的地理位置。

东边的日晖港是一条小河沟, 北面是以中山南二路为界, 西面比较含糊, 一般就把船厂路(现在也叫小木桥路)作为标记, 而南面则是上海的南站, 记住, 这是老的南站, 但又不是真正的最老的南站, 这个南站是如何得名的阿拉勿晓得, 是上海的一个大货运站,又是个水陆联运枢纽, 因为南站的南边是上海港务区第六装卸区简称“上港六区”,分为专运煤的北票码头和什么都运的开平码头。

整个区域只有两条正经的路, 一条是东面的兆丰路一条是西面的船厂路, 两条路都还不算窄, 因为南站上港六区的货物, 只有从这两条路才能运出。除此之外, 就尽点子小的或弹格路甚至泥巴土路, 弯弯曲曲, 最窄的地方只能通过一辆粪车, 上海的路, 最窄最窄, 也得让马桶车推得过去, 当然从这种最窄的路拐进去到住户人家去的“路”就只能算是“出入口”了,马桶车就不必推得进去了, 住户自己早上得把马桶“拎出来”, 这就相当于石库门房子, 前楼阿猫那娘亭子间阿嫂, 必须自家拿马桶拎到后门灶披间门口, 是一样个道理。

就在这地界上, 密密麻麻修建着很多质量非常差的房子, 记得60年代初期, 竹篱笆外糊泥巴油毛毡做屋顶的房子, “洋铁皮”做墙草盖顶的房子也有。慢慢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些人也鸟枪换炮, 重新修缮了住房, 特别是用“电石物”这个wu字真的不知咋写, 就是电焊剩下来的一些渣渣, 加点水泥和水, 使劲砸成砖, 和北方的土坯制作差不太多,这种砖成本低, 不过一得要有劳动力, 更重要的要有“路道”, 弄得到“电石物”, 不管怎么, 居多人家一点一点也改善了居住条件。

该说住这儿的人了。

因为背靠南站和上港六区, 就近上班的不少, 以前的货运站码头没什么机械, 靠的就是人力吃“杠棒”饭, 上海吃这碗饭的来自苏北的人比较多, 也就是这块地方通行的语言不是上海话而是苏北话的缘故, 苏北人多不等于全是苏北人, 但不是苏北人在这个地盘一样得学会苏北话, 我就有同学是河北山海关人, 但小时候的苏北话好过上海话, 甚至有人到底说不好上海话, 也有例子, 我也有中学同学是上中学才开始学说上海话的。

写到这儿, 不禁为这儿的孩子叫一声冤屈, 离兆丰路最近的小学是我上的江南新村小学, 我们学校早先是没有来自兆丰路的学生的, 道理也好解释, 因为本来就是子弟小学, 不接受外面的人, 到我上学时, 因学校划给了区教育系统, 所以我们班还有两个家住兆丰路的, 其中一个还是有什么人在江南厂上班的, 这二位的特点是到了二年级才开始正儿八经和大伙全用上海话交流的。好像住兆丰路的孩子得到大木桥录茶陵路那儿的大木桥路小学上学,就比我们小学远多了, 当然是从小学生的走路距离来说的。

小学毕了业的初中, 需要考试了, 多亏兆丰路靠着的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南洋中学, 所以有上进心的兆丰路学生, 考进的不少, 后来也就有能成才的了。但是, 纵观整体, 住那儿的人对教育的重视也的确比市区甚至工人新村的少点, 这反倒在文革的上山下乡期间, 成了当地那些不爱读书的人沾沾自喜的一条理由了, 因为读完初中或者小学毕业就不继续读书而去工作了, 造成的“好处”是老三届年龄段的孩子, 逃脱了到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的机会, 但留在了上海每月40几只老“洋”呀,待那些饱经天南海北的风霜的返城知青回到了家再从头开始一比较……扯哪!!找谁说理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那个电石是碳化钙,和水反应产生乙炔作气焊用。以前马路上有不少气焊店,走过还有一股怪气味。 -语文课- 给 语文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9/2017 postreply 15:31:23

怪味儿来自杂质 磷化氢 -我爱丁二酸钠- 给 我爱丁二酸钠 发送悄悄话 我爱丁二酸钠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9/2017 postreply 16:56:54

献上一小块联络图:1959年,日晖港还在。顺便说一下,电石筒的糊状废渣当然应该叫“电石糊”。 -技术员- 给 技术员 发送悄悄话 (181 bytes) () 02/19/2017 postreply 18:44:31

现在打浦桥的地铁站叫日月光,里面可有无数小吃铺子,只要有肚子,泡上一天都不够。 -语文课- 给 语文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9/2017 postreply 21:16:13

打浦桥的“日月光”广场, 在原来叫“新新里”石库门弄堂那个地方, “新新里”文革中可是有名的“拉三”窟啊, 有网友来自打浦桥的吗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0/2017 postreply 03:33:21

穿过肇家浜路就是“金玉兰”广场,有许多各地风味的餐馆 -近仁1995- 给 近仁199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1/2017 postreply 19:40:08

刚从上海回来.在"日月光"旁住了一礼拜.每日起码一顿在那里解谗. -robato- 给 robat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0/2017 postreply 06:00:24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